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探寻全球主要经济体转变发展方式之路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17

 

  经济发展、国民幸福,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在此方面,中国可以借鉴世界,世界也可以借鉴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中,中国和世界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  特稿:探寻全球主要经济体转变发展方式之路

  新华社记者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10年非同寻常,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十二五”即将开启。接下来又一个五年中,中国经济将面临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挑战。

  环顾全球,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到欧洲经济巨擘德国,从中国近邻日本到远在南美洲的巴西,这些国家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都曾面临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温美国、德国、日本和巴西的经济发展史,也可以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定借鉴。

  创新引领发展

  翻开世界近代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往往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变其原有的发展方式,进而“开时代之先河”,由落后走向领先。

  18世纪60年代,英国凭借蒸汽机的应用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以电气设备、内燃机和飞机等发明和应用为先导,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获得重大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借助资本市场创新和全球化,掌控世界经济新制高点,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据美国商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的官员戴维·卡波斯介绍,美国一直将科学及技术创新视为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美国产业新技术和产品服务的诞生都离不开科研创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从1990年到2007年,创新产业的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以制造业立国的德国,也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并以其技术精湛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迅速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制造”的响亮名声。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德国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在规模上一度长期位居世界第一。

  毫无疑问,中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也必须同样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转型化危为机

  1945年德国战败后,进入柏林的一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柏林:“柏林什么也没有剩下。没有住宅,没有商店,没有运输,没有政府建筑物。柏林仅仅是一个碎砖破瓦堆积如山的地理位置。”而今,德国已重返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从残破到中兴,从危机到生机,战后德国的“华丽”转身之路印证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中国古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反思战争教训的同时重建家园。有识之士认为,传统的英美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模式,不能解决德国战后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同选择。随后,政府以货币改革为先导,将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通盘考虑,开始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塑和转型。

  事实证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使德国远离战争、实现长治久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联邦德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时期,西德经济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这一模式也为国家统一后的经济平稳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历程,因势利导推动产业调整功不可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期,也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期。

  随着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日本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发达国家于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转移生产基地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在节能环保、汽车和家电等领域的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同样包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而历史上德国和日本在转型中化危为机的经验值得参考。

  促进包容增长

  所谓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其核心要义是消除贫困者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将追求公平与公正作为一大宗旨。在完成从战争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型中,德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分配制度上通过政府干预以更好地克服收入和权力分配上的不公平。

  二战后,德国对战前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等进行广泛改革,联邦议院颁布一系列法律和法令。据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20多年间,德国在社会保障方面颁布的法律就有10多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促进了劳动力质量提高,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安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德国推动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创举,就是在整个社会制度层面实现企业劳方和资方共同治理。政府赋予职工参与企业某些决策的权利,还鼓励职工持有本企业股份。作为企业主要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其成员也由人数相当的劳资双方代表共同组成。

  在巴西,劳工党政府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穷人的经济政策,比如“零饥饿”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巴西专门成立社会发展与反饥饿部,负责实施家庭救助金计划,给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并向所有贫困人口提供食品。

  2009年社会发展与反饥饿部预算达到创纪录的120亿美元。巴西劳动和社会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08年,巴西有近3000万人脱贫,贫困率从33.2%降至22.9%。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历史经验看,包容性增长对于社会和谐以及长治久安十分重要,而对于这一点,中国已有充分认识。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中旬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国民幸福,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在此方面,中国可以借鉴世界,世界也可以借鉴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中,中国和世界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执笔记者刘云非,参与记者陈威华、赵焱、朱诸、刘浩远、郇公弟)

    [新华网]

 

 

 

相关报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将同时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注入新的活力。

化解发展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不同的发展方式不仅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而且会对发展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导致矛盾、引发冲突,产生负面效果;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则能化解矛盾、减少代价,提升发展效益。

化解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所引发的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粗放的发展方式必然造成能源资源越来越紧张、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这已为历史经验所证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如果资源能源供应持续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矛盾日益尖锐,如果生态环境继续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恶化,那么,不仅人与自然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难以实现。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就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化解过度依赖出口、压低劳动成本所引发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贸易争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的优势,推动出口快速增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一些突出问题:出口赚取的利润微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容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等。这种模式反映到国内生产领域,就是企业难以提高职工工资,否则就会挤占微薄的利润,影响企业生存。依靠压低劳动者收入所取得的竞争优势不仅是难以长期持续下去的,而且会加剧劳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过度依赖廉价产品出口的局面,把重心放在扩大内需上,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丰富国内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争取主动,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利润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化解快速发展特别是片面追求GDP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矛盾。过于强调GDP增长速度,会加剧发展中的矛盾。以土地出让与征收为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随着地方政府事权增加而导致财政支出压力的加大,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地方政府要依靠出让土地增加财政收入,企业需要获得土地以扩大生产,农民则指望依靠土地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在快速发展的强烈动机驱使下,一些必要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程序和环节缺失、简化,从而损害了一些群体的利益。长期以来,给农民的征地补偿一直偏低,导致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却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由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矛盾已成为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片面强调GDP增长速度、“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路径,相应调整地方政府的发展责任,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就可以使此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共享发展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共建共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发展理念和发展重点的转变。过去,我们比较重视经济建设、相对忽视社会建设,比较重视GDP量的积累、相对忽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GDP增长与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不同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有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2年—2007年我国消费率分别是59.6%、56.8%、54.3%、51.8%、49.9%、48.8%,6年间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而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为77%。我国的消费率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上,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而且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把“蛋糕”分好,既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有利于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萎缩趋势,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趋于拉大。这就需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效缓解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

增强发展动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巨大发展,在繁荣城乡经济、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非公有制经济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贡献巨大,目前我国城镇就业接近一半、新增就业的70%是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只要继续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率过高,经济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也不可能实现。根据人口结构测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人,加上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同时,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从我国国情出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这就要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例如,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2.6%,而世界平均水平接近70%,这决定了我国第三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就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素质提高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不足,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近期看,有利于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化解劳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从长远看,有利于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新活力。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辛鸣)

    [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海河流域何时不再“有水皆污”?

“污染一次,遗害万年”:重金属污染土壤爬上餐桌

法律援助环境污染案正当其时

只有去除GDP思维,才能真正“维稳”

巴人论评:人民医疗保障权利的丢失才是看不起病的根本原因

政治诚信重在制度诚信

中央党校教授:党有自身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

学者上书人大 呼吁对社保等级制进行违宪审查

世界经济的中国“吸金黑洞” 经济炒作将收缩还是扩大?!

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巴人论评:党领导我们活也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巴人评论:“农民工”的利益为什么总是被忽视?!

巴人论评:人民医疗保障权利的丢失才是看不起病的根本原因

巴人论评:有多少决策可以依法进行?!

巴人论评:有多少决策可以依法进行?!

巴人论评:由“瞎子阿炳”联想到发展中国文化

巴人论评:一党之提议难道不必要政治协商?!

巴人论评:谁当为宪法修订与违宪审查角色

巴人论评:“人大代表”还是“大人代表”

巴人论评:走科学创新之路 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国家

巴人论评:一部法案何须“原则通过”?!

巴人论评:中共开始为农民生存松绑

巴人论评:中国农民与上访制度的博弈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