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巴人论评:人民医疗保障权利的丢失才是看不起病的根本原因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7-06

 

编者按:该文为作者一家之言,仅供网民参考。此文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

    以下正文。

 

巴人论评:人民医疗保障权利的丢失才是看不起病的根本原因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很少耳闻官员、公务员等等看不起病的说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国家的医疗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教育、住房补贴、离退休福利等等公益政策都是公务员们制定的,老百姓连基本的说话权利都没有,人民医疗保障权利一直处于丢失状态。公务员们说啥就是啥,说不是啥就不是啥,百姓的死活谁相干了各个阶层庞大的官员群体了?所以,那些公共资源的享用对象就在政策上首先倾向于满足这些政策制定者阶级,他们的私心决定了他们不会直接从有利于人民健康的基本点出发的。已经经历30多年的这场改革,人民所能得到的实惠依旧是非常可怜的,而官僚阶级才是最大的利益享用者。

  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医疗政策方面一直没有对人民做出实质性的保障承诺,没有系统化的政策和措施,也没有建立起相应之确信无疑的财政保证基金,资金来源和支配更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核实,就是相关于减少疾病发生的卫生环境治理措施方面也极少有人触及。相反地,却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无名疾病越来越多发,医疗费用愈来愈高,瞧不起病的百姓愈来愈多,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福利幅度愈来愈小,倒是花花文章写了不少。

  这些年,病人抬到医院门口,因为没有钱,上不了手术台,得不到及时抢救死掉的事例一直在增多。即便这样的事件发生了,甚至曝光于媒体,然而,又有哪个共产党官员料理了呢?医院不是救死扶伤的场所,而成了临终的祭场,这难道不是对改革的一种讽刺么?改革,改革,革到了百姓无从治病救命的份儿了,难道还听不出百姓称赞改革云“改他妈的什么鸡巴革”的真实意义吗?

  这些年来,我们总是说要研究社会分配改革方案,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研究出个头绪来,许多当政者都退休死掉了,可今天我们还是在重复说这样的话。这样做还有意义吗?不觉得脸红吗?这就像清政府一直研究洋务运动一样,那么多年一直研究,实际行动上呢?慈禧太后将购置海军装备的紧缺资金,就象我们今天为推动房地产滥发纸币一样,随意挪做修复颐和园了,还不以为我们大清朝如此虚弱,最后只好自取灭亡了。

  谈到社会分配,政策制定者首先照顾的是些什么人呢?是我们城市中的大多数工人么?是我们乡村广大的农民么?还是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的绝大多数“农民工”么?显然不是,就是户口方面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的利益享受级别。金字塔的阶级人群分布,却是倒置金字塔式的利益分配,这种中国特色一直没有改变过。医疗改革又能改革什么呢?观念都没有什么改变,改什么革?无非还是像“人民日报”那样一直在寻求医生开什么便宜药方方面下宣传功夫来掩盖利益分配鸿沟。

  说实在话,统治阶级首先成为利益分配主宰和享受主体从来都是历朝历代所演绎的真实命题,共产党也没有跳出这样的圈子。如果他们真愿意跳出这样的圈子,不要说医疗政策的全民享有性,就是人民的选举权都已经正常存在了。没有人民的选举权,没有建立真实的人民民主监督机制,政策制定者哪里会看得见人民利益呢?又怎么可能据实认定人民利益存在呢?所以,他们制定公共政策时,总是偏心眼儿,根本不在乎人民群众同意不同意,反对不反对,投票不投票。

  公共利益和资源首先为统治阶层所占有、所分配,其实质是一种强权性吞噬和侵占人民利益的行径。少数统治者贪污受贿是犯罪,但是一个阶级整体对人民利益的侵犯和掠夺就被认定为合情合理了。这样的情况一直在我们的社会改革中得到延续。这样的结果能够长期存在吗?又能够永远得到人民默认么?我看是不能够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说,我们的党委同志们,他们总是说吃的是共产党的“饭”,可是这“饭”最终的来源还是全社会财富集中后的分配。他们总是设法摸消人民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总是企图让人民认定他们从来就是人民利益的合理享受者。假如我们对党产的来源进行登记,进行核实,进行历史性确立,我们就会发现人民对共产党集团的发展和得势其贡献有多大了。我们是不是在改革方面早就应对党产进行确立性清理呢?但是这方面共产党从来就害怕人民对此明确起来,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摸消和掩盖,称之为代表人民利益云云。

  我们知道,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延安时期,活不下去的一个村妇不是歇斯底里喊出了“咋不天打雷劈毛泽东啊”么?这说明当时陕北延安百姓生活到了何等之艰辛程度了。粮食绝大部分以拥军粮的形式交了边区政府,老百姓只能啃山根野菜,这种无私支持大不大呢?还有解放战争,陈毅元帅就曾明确感叹过:“解放战争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许多当年革命者为了不忘其事,还这个“沂蒙”那个“太行”地给后一代取名,可他们中又真有几人时常回过去看一看养育他们的“根据地”乡亲们呢?!又有几人记住了“根据地”人民的养育之恩呢?又有几人真记得曾许诺的“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终身”了呢?别的不说,现在许多“根据地”依旧还是“穷乡僻壤”,尽管我们不能说就是那时候所遭受而至的遗留问题。还是老百姓赞许得好:“人民利益在共产党那儿也就是那么回事!”

  事实上,任何党派都脱离不了社会利益分配,社会不进行党产界定方面的改革就不是一个具有完善性、系统性、公正性的社会改革。执政党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这么重要的事情就从来没有经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过,更没有向社会公开过,更无从社会讨论和确认。他们想怎么分划和享受社会利益,几个人一商量、甚至是一个人的决定,就立竿见影地得到了落实。这种对人民利益的极端不尊重行为更是导致了共产党队伍层层腐败的根本原因。各个统治阶层到底花耗人民利益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的?各人民代表大会对拨款又经行了怎样的程序?到底明明暗暗吞吃掉了多少?合理不合理?就算是公款吃喝、游玩、私分、赌博、嫖娼等等了,我们这些共和国公民是不是也该知道一点呢?口口声声为了人民利益,可是人民都不得知道人民利益哪里去了,这合天理有良知么?人民利益在官们手中来去得这么容易,谁又会真正珍惜和重视人民利益呢?我们的国家能不出现颠鸾倒凤的危机么?坐享人民利益其成,甚至回避接受人民监督,人民请的帮工就该这么凶恶么?!

  还是不说这些了吧,但是我明白,我们真的到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该好好问一问自己的时候:人民的医疗、劳保、教育、福利等等公共利益就该这么卑贱么?!

  【超级狗官霸夜半注毒杀我不死】

 

 

 

相关报道

小处方的大影响--怎样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从医25年,她开处方平均单张不超过80元,最小的一张只有2毛7分钱;她的看、触、问、听等微笑服务,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她,就是武汉汉口金桥社区医生王争艳。2009年9月25日,经过3万多市民无记名投票,她从两万多名医生中胜出,当选为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王争艳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数百家报纸、网站先后报道、转载,数以万计的网民跟帖热议。她被群众爱称为“小处方医生”。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人们对王争艳的赞扬,不仅是对她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敬佩,更反映了对进一步解决看病难问题的热切盼望。

  ● 看病难难在哪里?

  2009年7月,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了一次特殊的体验活动,请19家著名大医院的院长分别到其他大医院“当一天患者”,亲身感受普通群众是怎么看病的。其中一位院长从排队挂号到离开医院共用了近7个小时,但真正看病不过20分钟,排队等候占整个就诊时间的95.1%。院长“看病”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看病难的现实情况。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近年来,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药品生产、流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3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63岁),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等多项居民健康指标也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新型健康问题不断出现,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然比较强烈。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有41.2%的居民对门诊服务不满意,44.2%的居民对住院服务不满意。看病难,就是人们对看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满意之处的概括,仔细分析,主要“难”在以下四个方面:

  到大医院看病难。一进大医院,最直观的感受是“三长两短”——挂号、候诊、拿药时间长;医生问诊、检查时间短。许多患者反映,到大医院看一次病,很难统计出要排多少次队,交多少次费。看一次病折腾大半天的时间,可真正用来看病的时间只有十来分钟。这不仅让普通患者感到身心疲惫,对于老人、孩子、残疾人、孕妇等患者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挂专家号更难。由于对医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不少人一生病,无论大病小病,总觉得找个专家看看,心里更踏实。而大医院的大专家人数又非常有限,因此造成了专家号一“号”难求的局面。为了挂上一个专家号,有的患者全家总动员、轮流排队挂号,有的则彻夜排队,更有患者发动一切资源找关系挂号。再加上由“号源”紧张引发的号贩子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使得一些热门专家号被炒到了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医药费用负担重。2009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60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5952元。一次住院费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是农民年人均收入的1.12倍!2008年全国医院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991年的12.5倍和10.1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0%和14.5%,比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增长率高10多个百分点。至于经常要看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不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还连累到整个家庭。那些没有参加医保的群众,更是倍感负担沉重。

  而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农村居民看病最难。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不仅医疗资源不足、技术薄弱,而且看病就医极不方便。很多农民为了看病要跋山涉水,走上十几公里、几十公里路。一些得了疑难杂症的农民为了确诊病情或者寻找希望,要到县外、省外,甚至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就医,这不仅增加了就医难度,更加重了经济负担。

  上面列举的只是看病难的一些突出表现。应该看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遇到的看病难,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不同,在医疗资源总量已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目前的看病难更多地表现为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难,高科技药品、稀缺药品和高精尖设备检查费用高,许多费用是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配置效率不高、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经过努力,这些问题应该也是能够解决的。

  ● 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样如此。只有认真分析看病难问题的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那么,看病难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总体上仍然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3%。2009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占24.7%,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平均为75%左右),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水平(平均为55%左右)。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医疗费用缺乏分担机制;这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医院“自劳自吃”的收入结构,形成了药品、检查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的机制,对费用的升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国总体卫生资源不足,配置还不合理,本应为“金字塔”结构的医疗卫生体系,在我国却呈现为“倒金字塔”型: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广大农村只拥有30%左右的卫生资源。一些大医院过度发展,而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设备和条件差,而且普遍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导致群众患病后往往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纷纷涌向大城市大医院。

  公立医院趋利化。目前,我国71%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80%以上。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忽视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倾向于开大处方,争相使用大型设备,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致使医疗费用大幅攀升,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我国剖腹产比例远高于正常水平,抗生素滥用情况十分严重,就是这种机制带来的后果。加之一些医院就医流程缺乏人性化设计,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存在“冷、硬、顶、拖、推”等现象,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能共享,恶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强化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

  医保保障水平低。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已经覆盖了12亿多人口,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基本医保。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步较晚,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因此,很多群众仍然需要自费就医,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

  药品价格虚高。我国药企数量多、规模小,群众戏称“卖药的比吃药的还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监管不到位,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部分厂商利欲熏心,采用违规手段虚报成本、肆意加价等现象严重。再加上医院主动控制药物成本的动力不足,许多药企采取红包回扣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进入医院。近年来国家虽然连续20多次降低药价,但许多企业采取换名、换包装、换成分比例、重新审批等办法避开国家的降价约束,群众仍然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此外,由于医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药、新技术不断出现,加上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成本增长很快;部分群众缺乏对基本医疗和健康知识的了解,不管大病小病都直奔大医院,部分患者甚至主动要求医生提供大检查、多开贵重药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难问题。

  知识点

  “以药补医”

  长期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比例逐渐减少,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问题,便允许公立医院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这就是“以药补医”的由来。作为一项补偿政策,“以药补医”模式曾经对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鼓励医院创收,实行收入归己,自行支配,客观上助长了医院的趋利性,带来了很多问题。据2008年统计,上海某大医院收入的三种来源中,药品加成收入占57.3%。为了实现这么高比例的药费收入,医院和医生自然会倾向于给患者开大处方、用高价药、多做检查等。“以药补医”已成为造成看病难、药费贵的重要因素。目前,医改方案提出要进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改变“以药补医”模式。

  为解决医药卫生领域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2009年3月,中央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明确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和任务,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指明了方向。

  ●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的张大妈,以前看病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大医院,最近由于腿脚不便,只好去了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挺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

  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设在城乡居民生活圈中,且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社区医生是居民的邻居、朋友,在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控制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着大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使用基本药品、适宜技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活动,从预防为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入手,通过让居民少生病来缓解看病难。因此,要切实缓解看病难,一个重点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动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让它成为群众接受便捷就医服务的首选,从而有效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近年来,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但仍然存在着医疗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等问题,不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老三样”的水平;适应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医疗人才不足;基本药物在社区医疗机构还未得到全面使用;大医院的患者还没有充分分流到基层。因此必须把“强基层”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分层就医格局,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国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室,并配备必备医疗设备设施,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加快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既要将现有的一批小医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加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仅需要“硬件”的发展,更离不开“软件”——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城乡基层服务,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也要鼓励大医院通过对口支援、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要构建一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有序的运转机制。目前,大医院业务量的80%是可以在基层解决的。平均来说,看同样的疾病,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成本高30%。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市、区、县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提高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以及专科服务,国家和省级医院则主要把精力用于提升医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医学创新能力、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上。通过在基层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引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根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比例高达25.1%,其中主要因“经济困难”的占70.3%。可见,缓解看病难,既要让群众看病更便捷,也要努力把群众医药费的负担降下来。前者涉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后者涉及医疗服务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医药费用负担主要取决于群众参加的医保保障水平、药品费用和医疗服务费用的高低。医疗保障制度体现社会互助共济精神,对于个人抵御疾病风险、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药价高低主要与其定价标准、流通环节加价幅度、医院加成政策相关;医疗服务费用主要取决于医院采取的诊疗行为、收费标准和收费模式。因此,必须从医疗保障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多管齐下,努力“调制”一服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复方药”。

  一是通过医疗保障建设“减负”。在农村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人数稳定在高位;提高筹资标准,今年政府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补偿比例,力争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左右。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加快覆盖就业人口以及老人、残疾人和儿童;今年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水平也要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改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简化报销手续,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

  二是通过基本药物制度“减负”。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治病优先需要的基本药物进行统筹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其价格的稳定性和可及性。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通过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使群众用上安全、放心和价廉的药品。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经发布,确立了307种基本药物;通过试点使得许多地方基本药物价格降低了25%—50%,且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三是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减负”。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承担着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公益性方向。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规范合理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改变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检查,进一步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增设药事服务费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是通过强化规范监管“减负”。要对非国家基本药物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尽快建成高效率、低成本、符合国情特点的药品流通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产供销各环节的监管,杜绝旧药“高价复出”。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对公立医院财物收支、业务开展、资源布局的规范,开展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吸收患者和群众参加对公立医院管理的监督,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到实处。

  观点声音

  让医疗回归公益的前提是让公益医院医生这一职业变成公益职业,而不是牟利职业。

  要改变“大医院吃不了,小医院吃不饱”的现状,就必须把公共财政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改善民生当有大手笔!

  中医的“简、便、验、廉”等特点,在解决看病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加大对中医药研发的支持力度。

  医改不是“速效针”,更像是调养气血的中药处方。

  有一支稳定、敬业、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比拥有先进设备和豪华医院重要得多。

  ● 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

  2009年3月,备受瞩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公布。以此为标志,新一轮医改揭开了大幕。

  医改方案的制定,从2006年6月启动,历经了近3年时间的讨论、研究和修改。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既发挥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又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达数万条。这是一个体现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重大变革的医改方案,是一个凝聚社会各方面心血和期待、惠及13亿人健康福祉的医改方案。

  医改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合理划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主要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这“三基”,建立一个从医到药,从预防到治疗,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机制,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这是我国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指明了方向。那么,医改方案实施已一年多了,它的效果如何?还将给我们带来哪些看得见的实惠呢?

  一年多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为3038万名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为175万名农村妇女免费检查宫颈癌、为2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等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1年,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公共健康管理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

  一年多来,中央投入200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制定《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16个城市开展试点。到2011年,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共新建、改造14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层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89万人次;公立医院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明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一年多来,新增城市和农村医保覆盖人口10116万,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到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一年多来,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效降低了药价。到2011年,所有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将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俗话说:“健康是福。”医改方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远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那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信心,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吧!

  知识点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任务及试点城市名单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九项任务: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三是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五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六是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七是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八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九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共16个城市。东部6个:辽宁鞍山、上海、江苏镇江、福建厦门、山东潍坊、广东深圳;中部6个:黑龙江七台河、安徽芜湖和马鞍山、河南洛阳、湖北鄂州、湖南株洲;西部4个:贵州遵义、云南昆明、陕西宝鸡、青海西宁。

  深度阅读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人民日报》2009年4月8日。

  相关链接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网站。

    【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人不在造假?

共党领导我们六十多年 留守儿童为什么会经不起考验相约自杀?

劳动者享受不到高温费,公务员却能享受高温费?

没钱靠边站?公共事业也是官员和富人优先?

“国富”之后,如何“民强”?

中国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每年近9千亿 公车消费2千亿

城市梦VS苍白现实:一亿新生代农民工镜像

社保体系为经济转型动力 "情感孤独"成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困惑?

美国进入全面医保时代:医生职业道德落伍了?

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 财政部负责人到会回答

政府公开预算不需要什么条件 公务员工资低是“真实的谎言”

中央党校教授:党有自身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

学者上书人大 呼吁对社保等级制进行违宪审查

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人大如何扮演好监督政府的法定角色?

人大代表,为什么连财政预算报告都无法获得?

选举权是一切民主权利的“母权”

2010年,期待中国农民有尊严地活着

巴人论评:中国教育真的很狗屁!

巴人论评:危机四伏的中国官僚体制改革

巴人评论:“农民工”的利益为什么总是被忽视?!

巴人论评:反腐败的“稻草人”

巴人论评:杀了郑筱萸 还有后来人

巴人论评:58年后“渣滓洞”呲牙咧嘴大笑

巴人论评:法律执行难监督难的困惑所在

巴人论评:党领导我们活也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巴人论评:一党之提议难道不必要政治协商?!

巴人论评:谁当为宪法修订与违宪审查角色

巴人论评:房地产腐败催生经济泡沫 撂倒执政党主政

巴人论评:“人大代表”还是“大人代表”

巴人论评:权力体制何能防腐反腐?!

巴人论评:走科学创新之路 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国家

巴人论评:一部法案何须“原则通过”?!

巴人论评:中共开始为农民生存松绑

巴人论评:中国农民与上访制度的博弈

巴人论评:制度适时创新决定中国发展 权力腐败必致于执政党灭亡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