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北京境内因暴雨死亡人数上升至77人 让生命更有尊严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7-27

 

北京境内因暴雨死亡人数上升至77人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赵仁伟)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6日晚通报“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人员情况称,截至目前,北京区域内共发现77具遇难者遗体,其中66名遇难者身份已经确认,11名遇难者身份仍在确认中。北京市同时公布了66名遇难者名单。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介绍,已确认身份的66名遇难者中包括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的5人。剩余61名遇难者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其死亡原因为:溺水47人,触电5人,房屋倒塌3人,泥石流1人,创伤性休克2人,高空坠物2人,雷击1人。

据介绍,这61名遇难者遗体发现的地区分布为:五环路以内6人,其中核心城区1人,其余均集中在远郊乡镇,特别是山区。其具体分布为:房山区38人,主要发现在河北镇、周口店、青龙湖等乡镇;朝阳区6人,发现在金盏、十八里店等乡;丰台区5人,发现在长辛店等乡镇;石景山区5人;通州区3人;怀柔区、密云县、大兴区、东城区各1人。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解释说,之所以至今才公布遇难者人数,是由于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给遇难者搜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遇难者身份确认也需要经过反复调查、核实。到目前为止,对受灾现场的搜寻工作已基本完成,遇难者统计人数不会再有大的增加。截至今晚发布会,北京市尚未再接到新的失踪人员报告,“但是我们不放弃搜寻”。

这位新闻发言人代表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灾害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并表示要认真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全力做好善后工作,不断提高防灾抗灾水平。

    [新华网]

北京特大暴雨保险估损增至7.6亿元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郭宇靖)根据中国保监会北京监管局26日公布的最新消息,截至7月25日24时,在京保险公司共接到因强降雨造成损失的各类报案4万余件,估损金额约7.6亿元。

  统计显示,截至7月25日24时,机动车辆保险接报案3.6万件,估损金额约3.3亿元;企业、家庭和工程保险接报案1547件,估损金额约3.3亿元;投保种植业保险农户受灾面积约28.3万亩,养殖业损失约24.3万头(只),种养两业估损金额约9142.6万元,已向农户预先赔付保险金595.9万元;人身险预计赔付保险金额193.6万元,涉及18个人,其中14人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新华网]

北京7·21暴雨灾害遇难人数升至77人 搜救仍在继续 遇难人数可能还会上升

“7•21”特大自然灾害已确认遇难者身份名单

遇难人员发现地分布图

  本网快讯:今天晚上,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最新情况。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新闻发言人潘安君介绍,截至7月26日,北京区域共发现77具遇难者遗体,其中66人身份已经得到确认,11人身份正在确认之中。目前,未接到新的失踪人员报告,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已经确认身份的66名遇难者包括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的基层干部5人。另61名遇难者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其致亡原因为:溺水46人,触电5人,房屋倒塌3人,泥石流2人,创伤性休克2人,高空坠物2人,雷击1人。

  五环路以内6人,其中核心城区1人,其余均集中在远郊乡镇,特别是山区。具体分布为:房山区38人;朝阳区6人;丰台区5人;石景山区5人;通州区3人;怀柔区1人;密云县1人;大兴区1人;东城区1人。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说,由于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给遇难者搜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遇难者身份确认也需要经过反复调查、核实。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仍在开展搜寻工作。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灾害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表示要认真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全力做好善后工作,不断提高防灾抗灾水平。

    [新京报]

 

 

 

相关评论

哀悼遇难者 让生命更有尊严

  每一个名字,都有生命的重量。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灾难中警醒。从一场防灾演练开始,从拓宽一条下水道开始,让生活更有保障,让生命更有尊严!

  昨晚,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者详情公布。灾害已造成77人死亡,其中66人已确认身份。已经确认身份的66名遇难者中,包括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的5人。另61名遇难者的姓名、年龄、遇难地点和死亡原因等,也已经一并公布。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之所以昨晚才公布遇难者人数,是由于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给遇难者搜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遇难者身份确认也需要经过反复调查、核实。当然,有关部门还是“不放弃搜寻”。

  所有的遇难者原本和你我一样,或平淡或精彩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但此刻他们已经永远离开。随着人数和姓名等情况的公布,他们的亲友会被再次唤醒沉痛的记忆,而人们也将从这些原本鲜活的名单中,感悟生命曾有过的温度和精彩,铭记灾难的无情。

  这些遇难者名单中,有不幸蒙难的普通市民、外来务工者,也有在救援中牺牲的基层干部,但不论是谁,想必都曾有过疼痛与幸福,有过奋斗与彷徨,都是一个无价的生命。任何遇难者,都不可被简化为一串单薄数字,不可被掏空生命的印记,毕竟,生命远逝从不意味着尊严的夭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在此,让我们一起哀悼遇难者,共同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既需要各种仪式和纪念,也需要今后更多制度的改进和行动的改变。

  于行政而言,公布遇难者名单是因应民意的程式;于民心而言,名单则是抵达灵魂的仪式。将罹难者名单等信息庄重地发布在舆论场,是一个城市给予遇难者的基本礼遇。当这些名字撞疼了我们的眼球,我们记住的,才不会是一个模糊的暴雨的影子。

  哀悼逝者,起于我们发自内心的悲悯。物伤其类,我们本就在命运共同体中,一起承载着现世的悲欢。只不过,灾难在我们之间划开一道沟壑,那边是罹难者,这边是幸存者。但这不能隔断我们的命运关联。他们的不幸,对这个社会也是一种唤醒。

  雨灾过后善举喷涌,提升着公共生活的温度,也传达生命至上的意识,是灾难袭来时最牢固的心灵防线。当普罗大众为救灾、善后而奔走,死难者更应该被铭刻在有形或无形的纪念碑上,以此来见证人本的社会意义,也让民众的悼念找到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公布的信息包括了遇难者死亡原因。是的,我们不仅要记住遇难者的名字,更要吸取这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弄清每一个生命的死亡原因,拿出具体措施补救那些沉痛的“意外”。比如,在高危路段做好警示,清理占据河道的民居,更新排水设施,提升个人的防灾意识……

  昨晚,央视缓缓读出了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生命的重量。止歇欢娱,让我们记住这些遇难者。而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灾难中警醒,增强社会的防灾意识,在城市建设上和衷共济,补缺制度短板、重整防灾体系、集结自救能力。从一场防灾演练开始,从拓宽一条下水道开始,让生活更有保障,让生命更有尊严!

    [新京报]

一声“谢谢”就感动了农民工,让人羞愧

21日北京暴雨,使京港澳高速一路段成重灾区,多车被淹,多人生命受威胁。险情发生之后,附近工地的100多名农民工兄弟,立即奔到现场。大雨中,他们抛下救生圈,结起绳索,为被困的人们,搭起了一条生命线。那个雨夜,在积水中,浮起了一群可爱可敬的面孔。(7月26日中国广播网)

农民工兄弟见义勇为施以援手,让人感动,可更击中我们心底的,是他们的一句话。施工队长杜金荣说,这个里头我最感动的是什么事呢?被救的人呐,陆陆续续往桥上背的时候,有一个男的就说了一声“谢谢”,后面的人也跟着说“谢谢,谢谢”。他说声“谢谢”的时候,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我们这么做得到了别人的认同。

救了别人,别人说了一句“谢谢”,救人者却被这声“谢谢”深深地感动——多么纯朴的农民工兄弟!此情此景,这个简单的感动,在感动了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有一种被牵动和撕扯的痛感,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充满羞愧。

一声“谢谢”就感动了农民工,与另一条新闻联系起来看,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农民工兄弟用30个救生圈、麻绳救了上百名被困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

他们救了被困者的命,被救者说一声“谢谢”,这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这一声“谢谢”为什么感动了农民工兄弟呢?他们的感动是发自内心的,纯朴的,但其中却隐藏着很多让人心酸和羞愧的信息。

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让人心里堵得慌:某地一个年轻人,为救落水的一家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可面对英雄冰冷的尸体,获救者上岸后一句“谢谢”没说就离开了,被指责后甚至甩下一句冷血的“关我屁事”。这种冷血的行为,也许只是极端个案,却也让当下某些人缺乏感恩之心的现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西安一位见义勇为者,曾经固执地向冷漠的被救者讨一声“谢谢”。让人尴尬的“讨一声谢谢”,背后是感恩文明的缺失。面对一声少见的“谢谢”,农民工兄弟所以感动了。

当然,感动的背后,更暴露出这个群体在这座城市中缺乏认同和尊重,以至不经意间一句“谢谢”就让他们满足了。他们为这座城市盖了无数的房子,却享受不到保障房的资格;拿最低的工资、干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活儿,承受日晒雨淋,却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他们总是蹲着吃完每一餐饭,这种姿势象征着他们卑微地生存在繁华的都市,顶着带有歧视意味的名字,承受着歧视的目光。这种隔膜下,一声“谢谢”,就让他们感动了,感受到了认同。

前段时间,搜狐网组织请农民工兄弟吃过一顿饭,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割裂和隔膜——看着他们在席间局促和拘谨,那么惶恐不安,我很难受。“请农民工吃顿饭”只是一种形式,社会群体之间需要这种融合的方式。

这样的感动,并不是简单的,而是卑微的。这一声感动,让那些歧视过和正在歧视这个群体的人,羞愧得无地自容。“感动”留在农民工心中,耳光打在一些人脸上。很多人欠农民工兄弟的,不仅是一声“谢谢”,更是起码的尊重。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一直缺一声对农民工兄弟的“谢谢”。

    [中国青年报]

在灾害中罹难在进步中补偿

本报特约评论员华清风

我们也许无法消除灾害,但我们可以让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可能降低,让灾害击破的防御漏洞彻底补上。

26日晚,北京通报了“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人员情况,死亡人数由几天前的37人上升至77人,并公布了已确认身份的66名遇难者名单,其他11名遇难者身份仍在确认中。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已然无可挽回的悲伤。每一位罹难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失爱。我们向罹难者致哀,祈愿他们在天堂里安息。我们向遇难者家属致意,唯愿他们节哀顺变,努力拨开心灵的阴霾让生活尽可能回温。

从遇难者遗体发现的地区分布看,五环路以内6人,其中核心城区1人,其余均集中在远郊乡镇,特别是山区,其中尤以房山区为最,达到38人。而房山区正是本次特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局部降雨量接近500年一遇,造成积水、山洪和泥石流三种自然灾害。这一情况表明,暴雨袭击的灾情越大,带来的生命伤害就越大。

在大自然面前,生命往往是脆弱的。在特大灾难袭来时,生命往往不堪一击。然而,生命又是极其坚强的存在。灾难摧不垮生命的意志,也摧不毁血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暴雨袭来时,从城区的守望相助,到郊区的自救互救,从那些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的遇难者,到那些尽可能帮他人一把的陌生人,再到灾区群众从头再建新家园,都莫不展现了灾难面前生命的韧力。

在此次发布会上,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要认真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全力做好善后工作,不断提高防灾抗灾水平。这展现的正是面对灾害时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人们在灾难教训中的一种价值坚守和智慧提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我们也许无法消除灾害,但我们可以让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可能降低,让灾害击破的防御漏洞彻底补上。

我们决不热爱灾害,也决不热衷做错事。但是,如果汲取了灾害教训,我们就会更快进步。如果从错误中发现了原因,我们就能确定正确的边界。我们常说,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得到补偿。这个补偿的前提就是直面灾难和问题,这个补偿的关键就是“总结反思、汲取教训”,这个补偿的机能就是“自我审视、自我提升”的能力。

每一次灾害,都会带来悲伤,也都揭示了防灾的路径、开启着进步的曙光。“7·21”特大自然灾害让77条生命罹难,但我们深信,这些生命的代价,必将在北京的发展进步中得到补偿,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京华时报]

珍惜遇难生命留给我们的价值

一个没有英雄的城市,必是一座不幸的城市,也必是一座不值得留恋热爱的城市。在一定意义上说,危难之中,正是因为有英雄的存在,许多人的生命才得以拯救。

在北京特大暴雨袭击中,数十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他们或因溺水,或因屋倾,或因雷击,或因触电,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莫大的悲恸。这样的非正常的离去,是人世间最不舍的诀别,他们很多的梦陡地断了,很多的情陡地无处可寄了,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死永相隔,其哀何如哉!我们感同身受,没有什么语言能表达我们的哀思,惟此谨向遇难者致哀,祈愿生者节哀!

哀痛之中略感悲欣的,是有的人可以生的,却毅然面对了死,有的人为了拯救他人于危难之中,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续7小时救出60多名群众后被带电斜拉钢索击倒的李方洪,超负荷工作劳累而倒下的李建民、郭云峰,在救险过程中被洪水吞没的高大辉、冷永成……他们是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英雄,是用自己生命换来他人安全的侠之大者。面对他们,我们悲欣交集,悲于他们的逝,欣于他们的拯救。我们向英雄致哀,更向英雄致敬!

灾害之中我们感到慰藉的,还有那些危险来临时守望相助的平民英雄。面对灾害,他们没有自私,没有逃避,而是向身处危境、困境中的陌生人伸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手。他们用流淌着的热血,温暖了这座暴雨摧撼冷水淤积的城市,维护了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城市的尊严,捍卫着作为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生命的高贵。我们向这些平民英雄致敬,他们是城市的脊梁,是社会的希望。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在冰冷的雨夜中感到温暖,才在孤立的困境中并不感到孤独。

一个没有英雄的城市,必是一座不幸的城市,也必是一座不值得留恋热爱的城市。在一定意义上说,危难之中,正是因为有英雄的存在,许多人的生命才得以拯救。正是因为有英雄首先挡住了各种危险,很多人才得以逃出危险之外。我们向英雄致敬,我们的城市也应敬重英雄,他们是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在暴雨灾害中离去的生命,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哀伤,也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悲情动力。悲痛是应该化为力量的,生命的代价是应该有进步的补偿的。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也许始终都无法避免生命的非正常逝去,但是每个生命的离去都会树起陷阱、缺陷、不足的警标,警示幸存者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警示后来者夯实前进的路基、补齐进步的短板。这就是遇难生命留给人世间的价值。我们期待英雄们在那不期的危境困境中能拯救更多的人,更期待城市扬显每一个逝去的生命留下来的这个价值。

    [京华时报]

不抛弃不放弃永把生命放首位

本报特约评论员魏英杰

不抛弃、不放弃,这既是一个承诺,也是尊重生命原则的必然要求。无论是搜寻救援,还是善后重建,都有必要把这一理念摆在首位。

据最新通报,北京暴雨目前造成77人遇难。

在这悲痛时刻,必须清醒意识到,防汛抗灾工作仍未结束,相关善后任务仍非常艰巨。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对受灾现场的搜寻工作已基本完成,遇难者人数不会再有大的增加,“但我们不放弃搜寻”。这意味着,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搜寻幸存者与遇难人员仍是防汛抗灾的工作之一。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抗灾救援的首要原则,也是尊重生命、关怀生命的必要手段。哪怕暴雨已经结束,哪怕一时没有接到失踪人员报告,也要坚持对受灾地区进行搜寻,决不让任何幸存者失去救助机会,决不让遇难者遗体流落荒郊野外。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感到放心,让灾区人民感到安慰。

还记得去年“7·23”铁路交通事故中,在生命探测仪显示“没有生命迹象”的情况下,相关救援人员仍坚持原地清理车厢。这样的坚持,最终挽救了小伊伊。在以往大灾难中,超过72小时最佳救援时机仍发现幸存者的例子也不罕见。这场暴雨的重灾区之一在远郊山区,有的地方还发生山洪泥石流,这意味着要花更多时间、更大力气进行搜寻,才可能尽全力挽救生命,找到遇难者遗体。

尊重生命,永远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是政府工作的核心理念。这场暴雨给城市带来了灾害,给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和损失。只有把尊重生命的理念贯穿始终,才能更好地进行防汛抗灾工作,才能尽最大力量减少人员伤亡,也才能更有效率地展开善后与灾后重建。特别是,一些远郊区乡镇遭受严重破坏,在善后与重建过程中,还须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更好地防范灾害,保障生命安全。

这场暴雨给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相关新闻发言人表示,要认真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全力做好善后工作,不断提高防灾抗灾水平。努力提高防灾抗灾水平,也要把生命放在首位,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更加注重人性化,更加关注每个细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全力保障百姓生命安全乃一个城市的底线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忽视。

这场暴雨结束了,但搜寻工作还不到说结束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这既是一个承诺,也是尊重生命原则的必然要求。无论是搜寻救援,还是善后重建,都有必要把这一理念摆在首位。

    [京华时报]

幸亏那一场防汛演练

  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存的希望和机会,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北京暴雨重灾区之一的房山周口店镇黄山店村,7·21暴雨当天,由于预警及时、疏散有序,全村1500多人无一伤亡。奥妙在于,这个村子每年都会进行防汛演练,就在暴雨来袭前一个月刚刚举行过一次。(7月26日《新京报》)

  尽管雨来得突然,但从村干部到村民都早有准备,前者知道怎样传达、组织、检查遗漏和安置,后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撤,该怎么撤、往哪里撤,可想而知,倘事先没有这样的训练和安排,大难临头时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存的希望和机会,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地方的政府,都不希望天灾降临时出现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希望自己处变得宜,调度得法,避免大的损失。但应变所需要的冷静头脑、缜密思考和临机处置的判断力、魄力,都绝不是天生的,平时反复的演练,是提升上述必备能力的关键。2009年著名的纽约客机迫降河中、全体乘客生还的奇迹,机长拥有丰富经验并受过完整危机处理训练,被认为是最关键原因。“处突”演练之必要,由此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中国各城市的防汛设施、标准存在许多不足、隐患,类似黄山店这样的远郊山村问题就更多,加强“硬件”建设,提高防汛能力,固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一来需要时间和资金,二来百密终有一疏,即便再完善的设施也不可能没有漏洞。平时反复进行防灾演练,可以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调整应急处置的方法、思路,这总比灾害临头再匆匆“堵口子”要保险得多。

  不仅如此,定期举行全民防灾演练,还能潜移默化地在民众中普及防灾避险知识,从而使公众具备一定的防灾、避险和自救常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事实上,灾害中的许多生命损失,都可归咎于错误的应急选择,如汽车被淹没后不知如何打开门窗、高层建筑着火后选择跳楼或乘电梯逃生、在撤离、疏散时因不讲秩序而导致混乱,造成伤亡,等等。公众养成良好的“处突”习惯,也有利于救援行动更快更有效率的进行。

  目前,我国的很多学校有一些演练的项目,类似的演练费时、费钱、费力,且容易流于形式,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有效的。许多资料都显示,民航飞机空中出现异常状况时,乘务员、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能否在提示下及时戴上氧气面罩,应急离机时能否“守规矩”,人员损失情况会大相径庭,而在那些成功脱险的范例中,乘客、机组人员无不受益于看似“例行公事”的应急演练,包括起飞前短短几分钟的安全提示。

  在防汛、防灾“硬件”提升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参加防灾演练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即便日后“硬件”完善,这样的演练也能让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熟悉“硬件”功能,掌握更多逃生、自救知识,是有益的、必要的。

  □陶短房(学者)

    [新京报]

从市情出发 完整地认识这场灾害

“7·21”特大自然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罕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外界对北京此次雨洪灾害的范围、严重程度等高度关注,又不尽了解。不少人对这场雨灾的印象集中于中心城区,而不了解远郊山区受灾更为严重。实事求是地评估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需要对北京的市情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

北京市1.6万平方公里的市域中,市区仅占10%,郊区约占城市总面积的90%。受地形影响,部分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遭受极端气候影响。可以说,每当自然灾害袭来,受灾最严重的往往是远郊山区地区。

在这场61年以来最大的强降雨中,不少村庄房屋受损严重,交通通讯中断,导致了不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当城区的城市运行基本恢复之时,郊区特别是受灾最严重的房山等地区的救灾善后工作依然纷繁复杂。进一步把郊区的救灾善后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将是一场难度不小的攻坚战。

特大型城市,本身就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分析,很难将大城市的问题解释完全。这场自然灾害给我们点出了问题,也指出了努力方向。不管是市中心还是郊区县,暴露出的问题都要靠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

据《北京日报》 文/京平

    [京华时报]

改变防灾观念,适应“多雨北京”

  北京可能正往“多雨期”转变。应对多雨期,除却完善各种应对预案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一次普查。

  昨天,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气象局也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据气象部门方面表示,“跟常年降雨量比较,北京有可能正在往多雨的时期转变”。

  在北京生活的人,很多可能已习惯认为北京是一个缺水城市,防范雨灾的意识较为淡薄。可为佐证的是,7月21日的暴雨,北京气象台发布了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从预警等级来看,雨情异常严重,可大型球赛、演唱会没有受到阻止,很多市民依旧开车出行,对一些危险地段不知回避,对洪水陌生。由此可见,此前很多人既不关注这些预警信息,也不清楚具体如何应对。

  回顾近几年,北京夏天的强降水已经越来越频繁。一些立交桥下可以“看海”的现象,早就出现多次。“7·21”特大暴雨,只是以一种更为沉痛的方式,提醒这座城市——必须从意识到行动,从政府城市整体规划建设到市民的生活习惯,都要警惕大雨可能引发的灾难。

  相比于7月21日雨灾的猝不及防,昨天,面对另一场暴雨预警,从政府部门到普通市民,均做出了很多未雨绸缪的应对。但除却这些应对预案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一次普查。北京历史上是一个水系很发达的城市,因为气候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水系渐失。近些年,人们更是习惯了常年雨水不足的现状,很多河道干涸,排水、泄洪设施和人的防灾意识一样,松懈、老化,一旦面临突发的暴雨期,极有可能出现局部崩盘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环路和立交桥甚至村庄、房子,占据了原来的水系与河道。比如京港澳高速这次的积水处,古时就是一条河道,把高速建在曾经的河道中,不知道设计者是否考虑过如何应对?实际上,这种被暴雨“检验”出的隐患,并非孤例。

  房山等地灾情之所以超乎想象,除却雨量确实太大的天灾因素外,新京报记者在房山采访时发现,受灾的大石窝镇沿后石门村主干道南北走向的泄洪河道,种满杨树,有些河道甚至被民宅挤占;雨灾后被困上百名学生的房山青龙湖少年军校基地,也是建在排洪河道上;房山周口店镇境内的多条河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淤塞,有村民指出是因周边石材厂管理混乱。

  “7·21”特大暴雨之后,有网友建议把积水严重的地点一一标注在地图上,制成“洪涝地图”供雨天参考。这些地方之所以积水严重,背后恐怕少不了规划建设的问题。因而,“洪涝地图”更要成为“整改地图”。实际上,经过上次暴雨的检验,城市规划和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很多已经暴露,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整体的筛查,并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北京正在进入多雨期,暴雨对这座城市的考验正愈加频繁。有关部门应和民众一起,尽快转变观念,补足功课、弥补欠账,如此才能适应“多雨北京”,做到防患于未然。

    [新京报]

温暖的“让员工早点回家”

  北京市气象台25日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百度、360、空中网、金山等多家公司的老板在微博宣布,员工可以早点下班回家。

  在灾害面前,人际搀扶互助,社会的合力齐心,是筑起防灾墙的根基。

  让人欣慰的是,人们积极投身于“相互救济”之中,不少企业也以温情举措应对灾情。在微博上,许多企业温馨提示:“各部门可根据员工住所远近、交通条件等灵活安排下班时间”,“如明天暴雨持续,可酌情安排员工在家办公,使用QQ、邮件在线签到”,“开车员工注意绕开积水路段”……

  暴雨预警,俨然成了企业的爱心动员令。提前下班、善意提醒等举措,也备受公众的激赏。

  “爱你的员工,就让他早点回家”,一时成了流行语。而这些企业,也用灵活应对回应了员工们的吁求,释放出人本关怀的善意。

  提前下班,确实是权宜之策,但不可否认,就算只是应景式、临时性的做法,它也弥足珍贵。个中传达出的人本理念,保护了员工的人身安全,也给企业人文形象加了分。它融解了企业科层管理中坚硬的成分,体现出管理张力和人文精神。

  暴雨来袭,对员工而言,能早点下班,意味着可错峰出行、及早防备,与家人聚合一块,不必担心受困于交通拥堵,也不用为家人安全忧心。要知道,前几天,之所以有不少市民被困,就是出行时机不佳,难以避险。

  当然,让员工安全有保障,也是企业应有的责任坚守。希望在可预见的重大灾害来临前,企业给员工放假、提醒,不只是“一次性的道德自觉”,更是内化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应对机制。

  临时应变的能力,未雨绸缪的心理,也是企业应备的基本素养。它应植根于企业的人本情怀上,更需要用“制度化”做依托。实质上,暴雨来前让员工早点回家,是爱,也是对责任的恪守。

  □佘宗明(大学生)

    [新京报]

企业短信预警跑到了前头

  一场暴雨带来的伤痛还没有愈合,下一场暴雨又到来。气象部门预报昨日傍晚北京将再迎暴雨,也已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让人心情复杂的是,这场暴雨来临之前,很多人的手机却首先收到了一些来自商业机构的提醒短信。著名主持人张泉灵昨天在微博上说,她一早就收到一个来自某购物网站的提醒短信,并调侃气象局应跟发垃圾短信的学学!

  网友纷纷在微博上“晒”预警短信,譬如,多家保险公司短信提供公众带好雨具,有的饭店、4S店、商业网站等商业机构发布短信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不能不说这些商业机构的反应实在灵敏,但实话实说,看到这样的短信让人心情很复杂,他们或许是在借机宣传自己,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也的确会起到提醒的作用。

  社会机构的职能不同,导致各自责任不同。商业机构本无须发布这种预警短信,正是因公共预警信息的缺位才使其有了诞生的理由。一则是不失时机地一次营销,二则是体现其人性化的一面。

  但是,作为纳税人,民众无疑更希望看到来自权威部门发布的预警短信,因为这也是公共部门的职责所在。值得肯定的是,经过上一场暴雨洗礼,公众期待出现的公共预警短信最终到来,新华社报道,25日中午在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后,气象部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向全市范围内发送了相关手机预警短信。截至25日20时许,已向1170万人次发送了预警短信。

  暴雨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与其雨后投入资金救灾,不如雨前投入资金防灾。公共预警信息的全面覆盖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暴雨带来的损失。

  今年夏天,北京或许不止目前这两场暴雨,还有可能再现暴雨天气,期待公共预警短信能最及时、最全面、最准确地发放,成为公众的安全保障。发送各种商业短信背后的商业机构可以自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无论如何,在公共事务上,尤其是面临突发灾难时,政府公共职能绝对不能缺位。

  □冯海宁(媒体人)

    [新京报]

暴雨预警:“有备无患”好过“有患无备”

  几次预警失误所带来的不便,恰恰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绝对安全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北京气象部门25日发布暴雨蓝色预警,称午后北京可能迎来新一轮强降雨,不排除个别区域出现暴雨。预警发出后,消防、排水部门等严阵待命,并堆积沙袋防汛减灾。由于此次暴雨蓝色预警首次通过短信向市民大范围发布,一时间,全城躲雨似“空城”,许多机构提前下班,让员工尽可能避开大雨,公交地铁高峰期间客流锐减,往日拥堵的街道车辆变得稀少,一些餐馆酒店门可罗雀。然而,这场强降雨并没有“如约而至”。

  “全城躲雨”,结果却是虚惊一场,许多人对此难以接受,在网络上,一些对这次不成功预警的质疑、批评、调侃之声不绝于耳。这些态度很不可取。

  在科技昌明的今天,尽管气象预报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要做到百分之百地精准预报,事实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面对天灾的变化莫测,我们灾难的应急,有时必须付出审慎的代价。类似这种暴雨等极端天气的预警,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存在,而预测不够精准,也是时有的事。

  例如,在香港,天文台与传媒高度配合,每逢天气异常,电视台、广播、网站等,都会把最新的天气资讯摆放在显眼位置;地铁、商场、住宅小区、医院等公共场所,都会悬挂标准化的天气预警级别。尽管常有人抱怨天文台发布的预警是“虚惊一场”,但香港市民普遍把天文台的预警“当回事儿”。

  很多地方的民众之所以对气象预警失误有颗平常心,显然是看到,与灾难带来的惨重代价相比,几次预警失误所带来的生活不便其实算不上什么,这样的失误,恰恰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绝对安全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此次无论是气象部门通过短信大范围预警,还是消防、排水部门在预警并非最高级别下严阵以待,单位让员工提前下班避雨,都是尊重生命的进步。天灾,事前完全没有人可以说得准,“有备无患”总比“有患无备”好。

  另外,也应看到,“全城躲雨”也说明,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了。当天,很多企业表示只要不影响工作,员工可以回家办公,或者主动放假,让员工提前回家。很多市民也取消了晚上的社交活动,一些酒店门庭冷落。有这样的一种“全城戒备”状态,恐怕真的有大暴雨降临,也不会给大家带来多少影响。

  不过,这次并不多见的“全城躲雨”,与大家刚刚经历了一场61年最大暴雨有关。当灾害记忆慢慢褪色,无论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还是普通市民,是否还能这样谨慎应对?才是值得关注的事情。要保证“全城躲雨”成为常态,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机制,什么级别的预警,处于社会不同位置的人该有怎样的应对,要有相对固定的预案。这有待政府和市民一起探索和完善,而不能每次都“跟着感觉走”。

  □新京报评论员 于平

    [新京报]

 

 

 

相关链接

郭金龙王安顺等向北京暴雨灾害遇难者致哀 25岁小伙组织救出170余人

今日京晚高峰撞上新一轮强降雨 面对暴雨城市管理太笨拙

“城市的良心”很不好 四问北京“7·21”暴雨预警与应对

城市排水管网标准低致频频内涝 北京暴雨"61年来最大"遭质疑

科学创新实践第一 排水设施拖后腿 苏联老大哥坑了北京?

20日来强降雨致95人遇难45人失踪 北京37人遇难7人失踪

城市规划瞎子摸象 新机场运行不满五年 北京将另选新址再建一机场

首都安全令人堪忧 一时暴雨导致死亡人数已上升至37人

国家防总:京津冀等地特大暴雨已致12人死亡和失踪

北京刀劫地铁女安检员男子被击毙 21日雷暴雨已致2死6伤

北京的水环境脆弱 污水处理费适时调整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