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中国城市人群生存:现在仅仅为了能“活着”省钱救急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1-10

 

武汉中产物价之忧:现在仅仅为了能“活着”

物价飞涨时期的武汉街头打油诗。 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武汉人常吃的热干面,如今涨到2.5元到3元。南都记者 占才强摄

  南都记者 占才强 发自武汉结婚十年,家住武昌南湖花园的温倩想和老公补拍一套婚纱照的计划最终落了空———8岁儿子这时恰巧要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攒了大半年的窘迫积蓄最终让给了孩子的未来。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们在婚纱店选的是价格最低的那种,打特价880元一套,但给儿子交了1100元报名费后,就是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谈起如今的拮据生活,32岁的家庭主妇略显尴尬和无奈。

  现在仅仅是为了能“活着”

  当年和丈夫结婚,也是为了省钱没拍婚纱照,在家境渐渐转好后,夫妇俩又萌生并商定在结婚十周年的日子,补拍一套婚纱照了却多年的遗憾,没想还是撞上了如今的“通胀”年份,“都30多岁了,做女人最后的一点浪漫都没机会了。”温倩打趣的话让人听来心酸。

  开支的拮据,已经不是第一次让武汉这个普通的家庭吞咽失望。今年国庆假期,丈夫提议带儿子去咸宁泡一次温泉,但最终也未成行,原因是旅行社报价涨了20%———其实也只多了不到200元钱,但这对近来已被迫习惯节衣缩食的温倩来说,还是“太贵了,玩不起”。

  其实,在以市民化著称的华中大城市武汉,温倩一家在外人看来还算得上是个“准小资”:温是小学老师,月收入接近2000元;丈夫在一家企业做内刊编辑,月收入2900多元———而就在几年前,武汉人在网络上讨论“月收入多少才算是白领”时,一度还将“月收入2680元”作为武汉“白领”与“蓝领”的分界线。

  “小资”的日子也曾经有过,但对温倩来讲,那已经是几年前的记忆了。自从2005年贷款在南湖花园买了一套2居室的二手房后,温感觉一家人的生活“被绑架”了:自己的工资仅够还每月的房贷,而丈夫的工资也仅够一家五口———还有两位年近七旬的爹爹婆婆(尽管爹爹每月也能领到1200元的退休金)———的最低日常生活开支;以前还经常可以到亚贸广场(武汉一家中高档商场)等买买衣服,每逢周末全家人出去下下馆子,平常水果零食不断,而这些统统在做了“房奴”之后成为一种奢侈。

  眼下,像温倩这样的家庭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不断攀高的物价。尤其是今年以来,从“菜篮子”到“米袋子”,从“气坛子”到“油瓶子”,从“穿的”到“抹的”,从“吃的”到“坐的”,价格翻着筋斗往上蹦———连开锁的都涨了价,今年下半年,温倩丈夫杨波一次开门,将钥匙断在锁孔里,喊来开锁匠,原来50元的收费涨到了80元,面对杨波的不满,开锁师傅反问他“现在还有什么没涨呢?”

  “以前还仅仅是‘房奴’,现在成‘菜奴’、‘饭奴’了,现在我们活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活着’。”温倩如是理解疲于应对的每天生活。

  近30万人群受涨价冲击最大

  在910万常住人口、城镇职工年平均社会工资27213元(2008年数据)的武汉,温倩夫妇的年均收入刚好靠近平均线,位居中游。远不是最困难的家庭。

  11月5日,武汉市民政局救灾处副处长李超向南都记者提供的一份最新文件显示,截至今年10月,武汉市享受城市、农村低保的对象共29.9万人、13.5万户,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为3.54%。这近30万人口,才是对物价更敏感、受物价上涨冲击最大的人群。

  在物价凶猛的当下,武汉市已在考虑对这个人群的保障问题,但还远未制度化。李超介绍,武汉市仍在摸索一个让最低生活保障的增长,能随物价上涨指数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的机制。

  “我们每年会大致测算上一年度物价指数对低保人群生活造成的影响,然后向政府提出适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譬如今年从5月1日起,我们就对低保标准做出过调整,中心城区的低保对象从每月300元调到360元,远城区的低保对象从每月240元调到300元,虽然上调的几十元还比较低,但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

  另外还有直接的物价补贴。南都记者从武汉市民政局获得一份2010年10月29日最新“物价补贴”内容为:因从8月22日起居民天然气价格上调,为确保低保家庭不受影响,从2010年9月起到2011年8月止,对使用天然气的城市低保家庭按每户每月给予4 .6元补贴,每季度发放一次。

  对仅有4.6元的补贴标准,李超给出了解释:武汉天然气调价从以前2.3元/立方米调到2.53元/立方米,涨了0.23元/立方米,而经物价部门测算,武汉每户每月大约使用量为20立方米,乘以0.23元,每户每月的补贴标准则为4.6元。

  对非低保户的中低收入人群,李超说,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救济政策,但对低收入人群中的低保边缘户,经审查确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一次性给予城市1500元、农村1000元的现金救助。

  但据南都记者了解,申请临时救助的审查极为严苛,要向居委会申请,经区局审核,市局审批,还得街道入户核查,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获批。而即便申请到一次性救助资金,相较于不断飞涨的物价,也仅是权宜之计杯水车薪。

  而临时救助遭遇的现实情况则是,据李超介绍,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因物价上涨而提出临时救助申请的低收入家庭可谓寥寥,除了审批把关严的原因外,许多低收入家庭还碍于情面,不愿暴露隐私。

    [南方都市报]

成都CPI逼近黄灯区 "菜奴"急推省钱攻略

  南都记者 刘伟 发自成都成都。在红星路某公司工作的郭小姐昨天更改了自己的m sn签名:这么涨下去,“糖高宗”要成“糖玄宗”了!她发现,一个月以来的白糖涨价已经影响到了她爱吃甜食的喜好,她喜欢吃的米花糖已从上个月7元/斤涨到了8元/斤。

  刚成“房奴”,又跨入“菜奴”

  因为平时有记账的习惯,今年9月底,她把记了3年的账本翻了出来,对照着一看,愣是把自己吓了一跳———伙食费这一栏,2008年1-9月的支出是4663元,2009年涨到了5840元,而到了今年这项开支已经7300多元了“涨幅超过25%。”

  于是,棉布、卫生纸、奶粉、糖和食用油,不断传出涨价消息的生活必需品,让精明的省钱达人们果断出手。这些囤积生活用品的达人被形象地称为:囤囤族。不少囤囤族能将一些可存放的物品买够一两年的用量。

  一些有趣的省钱个案开始受到追捧。近日,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许多80后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原本,这是一名成都女孩将自己省钱买菜的经验发到了网上,本想跟大家分享生活心得,结果帖子里的“买菜省钱36计”立刻引来了全国各地网友的热烈追捧,被网友们称为“最行之有效的买菜宝典”。

  “菜奴省钱攻略”发布者刘小姐,刚刚成为“房奴”的她,又跨入了“菜奴”的行列。“不愿参加同事的饭局,宁愿顶着烈日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基本保证一菜一汤,有时间会自己煲汤……”。她说,“平均一天下来,5元钱左右……”“‘房奴’压垮我脆弱的脊背,‘菜奴’成为我应付‘房奴’的省钱之道。”

  她同时列举了诸多买菜招数,如“避开早高峰,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的建议,被称为“人气最火爆的方法”。

  “菜奴省钱攻略”一出,立刻有网友从该攻略衍生出林林总总的其他招数,比如“瞄准男摊主,一般不会斤斤计较”等等。还有人提出了更绝的观点———“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菜,不会错的。”

  此外,大概是受到游戏“种菜偷菜”的影响,有人颇有创意地提出———DIY种菜。“我在花盆里种了几棵葱,用的时候拔一棵。”

  此前,中国经济在2004年和2008年,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物价上涨局面,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分别达到3.9%和5.9%,均高于当前的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放开一般商品的价格管制以来,在物价上涨最为猛烈的1994年,当年物价同比上涨了近四分之一,家庭突击囤积米面油盐酱醋茶,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近期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成都市居民生活成本调查结果显示,有64.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增加,当问及增加原因时,选择“物价上涨”的最多,占76.2%。

  四川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陈昌文认为,收入没涨,物价率先上涨,已成为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水电油气等哪怕上涨一分钱,也会带动下游产品连锁涨价,企业经营者自身不会把涨价消化掉,最终所有的涨价影响都会转嫁给消费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具有刚性需求的低收入群体。”

  9月份成都CPI已逼近黄灯区

  在决策者的眼中,事情正变得复杂起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的数据,9月份成都C PI同比上涨4.9%,创近27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是成都CPI连续8个月上涨。9月份,成都CPI涨幅高出全国水平1.3个百分点。

  成都调查队消价处阳云广说,9月份,在大米、面粉、猪肉、油脂、蔬菜、调味品、鸡蛋、牛奶及奶粉、水果、在外用膳等价格的强力推动下,成都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3.6%、同比上涨9.9%。

  这也是成都市食品类价格环比自7月份以来连续上涨3个月,同比则从2月份开始连续上涨9个月。在食品类价格指数16个种类价格中,环比“13涨3跌”,同比“15涨1跌”。其中,粮食、蔬菜及鸡蛋价格涨幅较大,价格涨幅均创新高。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商务部3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显示,10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前一周相比,均小幅上涨。

  10月份的C PI涨幅将与本周内公布,但几乎所有机构都给予了悲观的预测———各家机构对C PI的预测都接近或超过4%。成都市物价局拒绝对此评论,但其也强调,成都必将仍在全国的水平线之上游走。

  成都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何亚军告诉南都记者,9月中旬成都出租车调价,影响8大类消费中的交通价格环比、同比均上涨,而天然气、自来水调价将影响到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至明年。“食品类价格在C PI中占权重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蔬菜、粮食等价格变化将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负责人则告诉南都记者,从过去20多年5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研究来看,CPI在5%以内比较正常,是绿灯区;CPI在5%到9%之间是黄灯区;9%以上是红灯区。由此来看,9月份成都4.9%的CPI已逼近黄灯区。

  物价上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一项调查中,48%的人表示近期各种物品价格上涨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成都居民生活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七成被访者每月基本生活开销大幅上涨,生活压力增大。

    [南方都市报]

北京贫民陈基的生活:将一日三餐改成两餐

双目失明的陈基老人独居北京西城区一间六七平方米的老屋内。 南都记者孙涛 摄

7年前,老人专门向一家香港机构学过盲人按摩技术,可他设想中的盲人按摩店始终没有开业。 南都记者 孙涛 摄

  中国最高档的写字楼群矗立北京金融街,附近的胡同里住着一个失明的退休老人,物价持续上涨没有中断金融街上白领们的“星巴克时光”,却让这位老人将一日三餐改成两餐。

  在武汉,月收入6000元的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给孩子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取消了补拍婚纱照的计划。而除去每月必须支出的固定开销,能剩下来的只有300元!这还不包括应酬交际等额外开支,而且不能出大的意外,如家庭的某个成员生大病等。而且也基本要与任何哪怕略显“奢侈”的生活方式绝缘。

  在网络上,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又出现了“苹什么”、“糖太宗”等谑称,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价的呼呼上涨。一些有趣的省钱个案开始受到追捧。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许多“80后”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我们选取了北京、武汉、成都三地,作为样本城市,这场蔓延全社会的涨价风波中,看起来无人幸免,只是底层的抗压能力更为脆弱。

  越来越多的地区制定了物价补贴,试图通过公共财政贴补最低层的家庭,但对于目前看起来尚无尽头的涨价风波来说,已经引发了一定的恐慌,并且由此孳生了不少社会矛盾。

  个人如何应对?政府如何调控?各地情况不一,答案不尽相同,我们对物价上涨风波中的人群素描,试图找到其中共性。

  北京西城区,有著名的金融街,中国最高档的写字楼群矗立在那里,也有不少曲曲折折的小胡同。胡同内,繁茂高大的槐树在这个秋末正涂写着一地金黄。73岁的陈基,就住在这条街朱苇箔胡同最里的拐弯处。

  他已经失明20多年了,几天前,他给原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寄去了困难补助申请。通常情况下,在往年,这份申请会换回500元生活补助。“今年听说是千年寒冬,往年要700元燃煤才能过冬,今年得备900元”,他说,除了盼望得到单位的生活补助外,剩下的就靠拼凑了,“生活上或许还可以再挤挤吧!”他穿着一件半世纪前缝补断袖的夹衣,脚上蹬一双裂了大口子的老皮鞋。

  吃不吃鸡蛋,要下很大决心

  陈基的父亲曾在铁路系统工作。1951年,随着父亲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北京。

  大学毕业后,陈基分配到了哈尔滨铁路局工业总公司下属的汽修厂,54岁那年,他双眼患上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无效后彻底失明。陈基内退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北京盲人。

  到去年,退休金涨到1300元/月,陈基算计着:付给阿姨每月500元工资,街道办每月给200元补贴,这样还剩下1000元。他有低血压,经常头晕,这又要扣除200元医疗费,再就是每月电费平均100元、电话费100元等。这样下来,不计算饮食支出,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600元,低于北京市最低生活标准800元/月。

  他尽可能压缩开支,“平时多半下面条,搁点油,撒点盐就行了,再就是泡方便面、吃速冻饺子,或者蘸点酱豆腐、榨菜就可以应付一日三餐了。”

  可是,今年8月以来连续上涨的北京物价,使得陈基不得不将一日三餐减少为一天两餐。“大不了少吃一顿”,他说。

  一天天蹿高的物价在青菜、鸡蛋、食用油价格上表现十足,像78岁的陈基一样,北京若干个社区的居民也感同身受,他们开始自发在网上讨论起如何节省生活开支,以及自测恩格尔系数。在网络上,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又出现了“苹什么”、“糖太宗”等谑称,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价的呼呼上涨。

  “按恩格尔系数,59%以上算贫穷,那我是赤贫”,恩格尔系数这个曾经只是在高等教科书里出现的词汇,就这样以真实的生活让陈基领会了它的含义。他平均每月用于生活开支的费用大约300-400元,飞快上升的物价在这几百元钱维持的生计里非常明显:“以前胡同口的刀削面5元一碗,现在要6元;以前鸡蛋3.4元/斤,现在要4.7元/斤,都不敢吃了”。

  当鸡蛋涨至4元/斤时,他曾下定决心不吃鸡蛋,以便一天省下两个蛋,结果最终熬不过,还是又吃鸡蛋了,“算来算去还是鸡蛋最便宜”。

  冬天逼近,他家的炉火还未生

  陈基是北京数十万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写照。2007年,北京曾向23万户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发放20元物价补贴。

  金融街正在朝世界一流迈进,始于去年夏天的拆迁正在让胡同里的人口一天天减少。陈基所在的小院本来住了5户人家,他是中间的第三家,其中两家的房屋已被推倒,一片残瓦断墙。他隔壁的另两家,一家房主已经搬走,将房子出租了出去,另一家则还留有一个瘫痪老人居住。

  “是重残,北京户口,但还不属于低保对象”,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大院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冯宝良说,陈基每月有1300元退休金,所以不属低保户。社区依然每年冬天都会来帮老人升炉子取暖,直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平时逢年过节也会过来探看,为老人添一些米、油、窗帘等日常用品。

  这是陈基可以感受到的来自政府的“温暖”。“家里吃的、用的,比如一天要开上20个小时的电视机是区残联送的,牙膏牙刷是开会参加活动送的,油和米也是社区逢年过节送来的,还有被子、衣服类,也总有些老同学会送一些来”,但陈基老人承认,但有一项支出他非常在意,即每个月都要事先预扣200元的医疗费,几十年铁打不动。

  而针对高速上涨的物价,2007年10月,北京市还首次出台了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方案,按规定,若副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并连续3个月涨幅超过上年同期15%时,即对低保家庭进行特殊物价补贴。这年连续5个月内,北京23万困难人群首次领取了物价补贴,平均每人每月20元。

  “今年还没有下发物价补贴,民政部门还在观望”,冯宝良估计,今年即使下发物价补贴,每户每月也应该不超过50元。

  数年前,央视敬一丹采访陈基时,问他生活中最感到困难的事时,他的回答是“害怕东西掉下来,否则就得到处乱摸”。

  如今,他对自己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已经有了不同答案,“按照国家规定,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应该与当地平均居民生活水平持平,北京市去年人均收入2.7万元,今年3万元,我的退休金如果能相应提高到每月2500元,就好办了。”他还希望医保可以早日异地转账,而不是转回哈尔滨报销就更方便了。

  冬天正一天天逼近,家里的炉火还未生,屋子内已有了重重寒气。

  他说,再过两天,他准备给社区志愿者打个电话,委托他们帮忙买回20公斤大葱,“葱白要长一些的”,这样放在厨房地上,每顿就着馒头吃,就可以度过今年冬天了。

  南都记者杨晓红 实习生 李晓荣 发自北京

    [南方都市报]

 

 

 

 

相关评论

农民真的是菜价上涨的最终受益者吗?

  菜价是怎么涨起来的?近日有媒体以10月份涨幅最快的番茄为例跟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从成本0.1元/斤,到收购价1.5-2.6元/斤,再到批发价2-3元/斤,直至零售价3-4元/斤。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变化不大,农民收益颇丰,每斤可获利1.4元;运输司机利润没变,但受成本上涨影响;批发商和零售商获利不大;超市供货商则有赚有赔。(11月9日《东方早报》)简单说,就是运输、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获利与往年基本持平,收益最大的就是农民:每斤番茄获利1.4元。这个调查结果一出,立刻被网友冠以“脑残”。

  先看看“农民一斤番茄获利1.4元”的结论是怎么做出来的:“按一亩地种子需70元,氮磷钾等肥料需600元,农膜需840元,合计种植成本1510元,虽然比去年增加了142元,但平均每斤番茄的种植成本变化不大。今年亩产因为天气等因素减少到了15000斤,合计成本为0.1元/斤。”这个计算方法真是漏洞百出:大棚建设成本、水电成本等未被计入,最重要的,缺少了人力成本和土地租金的生产成本。番茄生长期4个月,单4个月一个劳动力的工资就是多少?所以,严格说,番茄的成本=4个月×月工资×劳动力人数+土地租金+大棚、水电、农药化肥、农膜、种子,除此之外,才是农民真正的“利润”。当然,除去成本,估计番茄生产环节的利润也没多少了。

  之所以会出现“农民一斤番茄获利1.4元”的结论,在于长期被忽略的农业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一个农民,在自家的几亩地上扑腾泥土中辗转几个月挣的钱,大部分只能算“工资”,可称利润的,为数甚少。在一个租赁土地的农业种植大户那里,工资和利润才会被严格区分。

  “农民一斤番茄获利1.4元”的错误,不仅涉嫌一贯地拿农民说事儿,更可能转移了蔬菜上涨的其他环节加利:比如流通环节。

  还以调查中的番茄为例。番茄的主产地在东北三省,从辽宁锦州到上海江桥单程为1700多公里。燃油费从去年的2600元上升到了现在的3000元,过路过桥费从去年的1000元涨到现在的2000多元,两项相加比去年猛涨了1400元。司机拉一趟番茄可获利3500-4000元,这个价位和去年没什么变化。显然,猛涨的燃油费和过路过桥费难辞助涨之“功”。

  □蔡晓辉

    [南方都市报]

10年后月收入5000元还能算“中产”?

  11月8日,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数量在未来十年内将从1.5亿增长到4亿以上,其中接近70%的人将来自小城市。(据11月9日《新京报》)。

  “研究中国”,这是当前一些国际咨询公司非常执着的事情,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快、市场潜力大,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不平凡,并乐于从中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喜悦与成果。但是“4亿人达到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阶层”的结论,未免有些言过其实。

  首先,波士顿咨询将月收入5000元定义为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阶层就很值得推敲。10年前,月收入5000元确实是高工资,但近年来随着物价的大幅提高,5000元的月薪只能算普通收入水平,甚至在大中城市生活得还比较“吃力”。10年后这个5000元的月收入标准又怎么能够继续成为工薪阶层与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基层的“分水岭”呢?

  再者说,4亿人进入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阶层也多少有些夸大及理想化。按照如此说法,届时中国岂不是处处是富人?世界财富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显然,波士顿咨询并没有对此做出有价值的“横向”比较,没有精准地测算出中国的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阶层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之间的差距。

  因此,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这份报告,对跨国公司而言是“发财指南”,但对我们而言,则多少有些虚张声势,不可以拿来作为相关决策的依据。

  □唐卫毅(北京 职员)

     [新京报]

 

 

 

 

相关链接

省钱:一个东北家庭的“通胀”生活 保值:通胀压力下的中产阶级资产保卫战

各个击破别类分批涨价 中国不应走高物价的发展道路

“稳价格”需先对抗输入型通胀 国统局控制通胀底气从何而来?

中国成为强国必须物价高吗?支持吴敬琏,反对极左与极右

巴人论评:人民医疗保障权利的丢失才是看不起病的根本原因

世界经济的中国“吸金黑洞” 经济炒作将收缩还是扩大?!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