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瞭望》文章:社科界“院士”制度呼之难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08

 

  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院士制度、恢复学部委员制度的报道近半年来频见报端,有消息称中国社科院首批推选的学部委员名单将于2006年2月底揭晓。近日记者电话询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负责人称:“(推选工作)尚无任何进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社科院高调进行的学部委员推选工作举步不前呢?

  社会科学是否应该设立院士制度

  在中国社科界设立院士的呼声由来已久。在近几年的“两会”上,关于社会科学应设立院士制度的提案更不鲜见。今年两会上,社科界委员们争论的热点之一,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该不该设立“院士制度”。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自1998年起,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呼吁在社科界设立院士制度。他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在社科界设立院士制度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体现学科公平”。在他看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前者有院士制,后者也应该有。”

  宋林飞认为,目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我国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重视自然科学、忽视社会科学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也导致了社会上“重理轻文”现象的凸显。“在社科界设立院士制度可以体现学科的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一局面,也是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惯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京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他一直主张中国社科院要恢复学部制度。这不仅有历史的沿革,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需要。李京文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文社会科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加强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推选社科界的学部委员,有利于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联合社科界的力量对当前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利于年轻人才的培养。但他同时指出,推选学部委员,关键要健全选拔制度,要真正推选出社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大师,否则也难以服众。

  中国社科院的一位资深研究员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毋庸置疑,政治的进步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是以社会科学家、南京大学胡福明肇始的。毫无疑问,这场大讨论对于全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同时也不能否认,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制度的创新为前提的,而制度创新主要依赖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举措,无一不是采纳了我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如80年代初连续出台的几个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文件,就策源于经济学家云集的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有不少源于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经济学家领衔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学科片,这些年则为中央贡献了诸如“价格双轨制”、“买方市场论”、“稳中求进战略”、“经济软着陆”等经济策略思路。这些经济学家们的重大成果与自然科学界院士们的成就相比并不逊色。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认为,中国社科院恢复学部委员制度并逐步向院士制度过渡,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这一制度要具有激励作用,因为它关乎我国的科学或学术能否健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要认真总结和吸取现行院士制度的经验,处理好学术和政治的关系,推选出中国社会科学界真正的学术大家。

  资料显示,中国社科院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77年,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从中国科学院中分离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1990年,国务院在批准中国科学院增选学部委员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有关问题,将另行组织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提出办法。”社科界学者由此无缘中科院学部委员增选。1993年后,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调恢复社科院学部委员制度

  “事实上,中国社科院一直有恢复学部委员制度的愿望。早在2003年初院年度工作会议上,院领导就谈到希望‘恢复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实行与自然科学院士大体相同待遇’的问题。此次重启学部委员制度,也非一时的决定,而是进行了近两年的准备工作。”中国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告诉记者。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这为中国社科院多年的诉求提供了一个实施的契机。

  此后,中国社科院便开始着手相关报告的准备。2004年3月初的院党组会上,陈奎元院长提出,要研究社科院发展思路,提出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具体意见,向中央汇报。起草相关报告的工作旋即展开,并由一位副院长亲自负责。初稿产生后,中国社科院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研究所领导、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各方面人员召开座谈会,听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

  据中国社科院网站资料,2005年5月,中央领导听取了陈奎元院长的汇报,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希望通过建立学部委员制度逐步向院士制度过渡、组建本院学部工作的具体方针办法等内容的报告做了迅速回复。

  2005年12月初,中国社科院开始部署推选首批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工作。颁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章程(草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推选办法》。建立学部制度的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在解释设立学部委员的原因时说,这是为了“有效整合研究力量与学术资源,强化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机制,推出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贯中西、成就卓著的学术大家和学科带头人”。

  不少人士称中国社会科学院此举是“向设置院士制度迈进的一大步”。《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3日的报道亦称,“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社科院也将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一样,拥有自己的院士。”

  中国社科院院报称,学部委员是社科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首批学部委员,将从在职的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专家学者中产生,对符合学部委员条件的离退休老专家,则采用相同的办法推选出一批荣誉学部委员。学部委员今后将每两年增选一次,增选工作由学部主席团组织进行。

  相关人士透露,此番推选是在中国社科院内部进行的,采用匿名方式投票。根据设想,该院三十多个研究所按照各自研究人员数量,分别推选1~4名候选人。这些候选人一旦通过了学部大会的最终认可,将分属新组建的人文、经济、法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五个学部。

  今年1月18日,在中国社科院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冷溶宣布,“民主推荐程序已经完成,准备在春节后召开学部成立大会。”

  来自不同视角的种种议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推选工作的进展近来陷入停滞。

  网络、媒体对于中国社科院推选学部委员的质疑集中在“社科界要不要设立院士制”、“社科院设院士条件是否成熟”等话题上。

  宋林飞分析认为,社科界对中国社科院推选学部委员有不同的声音,说明大家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应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因为业内外人士都希望把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推选出来,借此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但对社会科学的评价,其难度的确要大于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评价。因此,推选社科界的学部委员,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应是当务之急。有了一个能在学术界形成共识的标准,人们的各种担心自然就可以释怀。”

  宋林飞认为,“这个评价标准要体现两点:一是这个学者在学术上是否有自己开拓的领域,是否有原创的思想,能否在我国思想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能否带动一批人走到国内与国际学术前沿;二是此学者的理论创新是否对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否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这样的学术评价标准一旦确立,与道德标准等相结合,就不难从专家学者中评选出真正优秀的、令人信服的学者。当然,评选结果的公平性可以预见也是相对的,不正之风可能干扰评选的过程,要尽量避免,但不能因噎废食。同时,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本身来说,为了进一步优化整个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环境,心态要平和一些。”

  中国社科院的一位副研究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他认为,社科界包括整个学术界,当务之急是要端正学风,反对官本位,建立民主、公正、透明的学术体制。

  完善现行院士制度迫在眉睫

  从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建立学部制度、1967年初被撤销,到1979年1月恢复学部活动,再到1993年10月中科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的学部制度在经过38年之后,终于完成了向院士制度的过渡。又是十几年过去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院士制度的一成不变已为学术界所诟病,院士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

  接受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吴春波教授认为,院士制度是一个好的制度,但目前我国对院士的管理采用的是一套官员行政体制:为院士定级别(相当于“副部级”),并享受相应的级别待遇,从行政上就加给“院士”一些东西、一些光环。其实,院士应是一种荣誉,是对他的学术成就的一种肯定,绝不应该把“院士”与待遇、相应的资源和诸多好处挂钩。

  “但任何一项制度的确立都有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能因其有缺陷就全盘否定这项制度。中国的院士制度在促进我国科技发展中是起了重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不能因为极个别的现象而否定整体。”中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院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电话采访时强调。他认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中国科学家(包括社会科学家)将发挥重大作用。而改革和完善院士制度,将有利于调动和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吴春波教授认为,改革院士制度,首先就应该取消对院士管理所采用的官员行政体制,摘去加在院士头上的“光环”。院士只是他所在的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而不是万能的人;同时,建立院士的“自律机制”,取消院士终身制,采取任期制或淘汰制;改进院士选举制度,使之更民主、更公开、更透明。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社科院建立学部制度,应注意与完善现行两院院士制度建设相衔接。(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

    [千龙网]

 

相关链接

巴人论评:袁隆平就是人民英雄!就是民族榜样!就是国家形象!

中国清朝曾发明机关枪 一次可连发28发子弹

巴人论评:由“瞎子阿炳”联想到发展中国文化

巴人论评:社科院要先刮掉脸皮 再投产院士

巴人论评:院士队伍在“此地无银三百两”中继续"扩容"

“狗”官与“狗”院士[评论]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qianlong.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环保新型造纸机械制浆机

通过对秸秆等原料切碎、低温浸渍,使纤维与杂细胞间的木素软化,再经过磨机的研磨,可将原材料中70%以上纤维提取出来。该机械制浆机设计独特,整个制浆过程可一次性研磨完成,不用化学药剂,根除了污染源,且造价低廉,用水量减少近10倍,耗能少,全部用电量不到100KW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