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改革如何让创新跑出“加速度”——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权威解读科技强国建设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8-03-15

改革如何让创新跑出“加速度”——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权威解读科技强国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改革如何让创新跑出“加速度”——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权威解读科技强国建设

  新华社记者陈芳、郝晓静、胡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建设科技强国、勇攀世界高峰,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未来,科技体制改革将如何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权威解读科技强国建设。

  砍掉有碍创新的繁文缛节 让激励政策更活更有“利”

  记者: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王志刚:必须要让科技人员沉下心来,认真地做研究。让这些坐冷板凳的人,让这些长期从事于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并且可能一辈子出不了科研成果的人,能有一个安心的环境;在技术创新方面,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结合在一起,政府负责构建好的平台、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供好的服务;在资源引导方面,我们要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在国力的综合提升和竞争力方面,在我们的国家安全和老百姓获得感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科技如何能更好地把资源聚焦过来。

  科技体制改革还是围绕人来改 挖掘好世界最大的人才“富矿”

  记者: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王志刚:科技体制改革还是围绕人来改,怎么样能够让科技人员有积极性,有一种热情,甚至有一点“苦行僧”一样的状态,讲到科技就兴奋。政府就是要通过改革,保障这些愿意投身科技、能够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科研活动能够心无旁骛,并且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好 向科技要力量

  记者:今年,科技部工作重点有哪些?

  王志刚:2018年我们首先要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好,这是一个总体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干什么、谁来干、以什么样的组织系统、各个主体相互关系、围绕什么样的目标来干,体系性的问题要先回答。另外,科技本身有自身的规律。我们为什么要抓科技?一是要向科技要规律,第二是向科技要力量。这个“力”怎么要?我们必须把科技本身的规律弄清楚。科学如何转换成技术、如何成为生产力和动力,这都是科技部和广大科技人员需要回答和发挥作用的地方。

    [新华网]

科技创新难点在哪?万钢谈心中的“硬骨头”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在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

  主持人:科技创新难点在一个一个的解决,比如说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科研人员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权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有体现。想问您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是什么?

  万钢:当前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在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两个环节。

  原创力不是靠人指挥能指挥出来的,要靠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也要靠科学家的淡泊名利,十年磨一剑。所以在技术路线的选择、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管理等方面,要为科学家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只有科学家觉得环境宽松了,他的思维也就宽松了,奇思妙想就出来了。

  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要赋予科技人员更大的自主决策能力;要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要做好转化过程中的服务;要解决好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和高校院所能够深度地融合;还要注意发挥青年人创新创业、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到最佳切入点、最佳应用场景和最强的市场需求,来实现个人梦想,也为全社会的创新添砖加瓦。

如何把握未来科技发展大势?科技部部长这样展望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面对新时代、新态势、新要求,我们既要有登高望远的宏大格局,又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抓住这样的一个巨大的机遇,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潮流呢?

  万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同样,科技也离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整个世界都是前进的,主要国家是有先发优势的,所以竞争和合作是必然存在的。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有忧患意识。

  登高望远就是要谋长远、强基础、增实力、促转化,在各个重要领域都要发挥这样的作用。全国的科技人员要更加努力、更加深入基础,解决好制约我们发展的科学问题;企业的科技人员要寻找前沿当中的未来市场,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生产出更高质量、更满足需求的产品,走向世界。我们的科研院所高校,要与产业、企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话我们的实力才能够有所提升。

  忧患意识就是需要我们居安思危,现在有好的形势,也要看到我们的短板、弱项和问题。科技管理人员要深入到群众身边、深入到科研机构、深入到企业发展的一线,去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制约科研人员发挥积极性、创造力,解决不协调、不配套、难以落实的问题。

  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优化投入结构、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际科学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科技惠民方面要积极深化改革,保持一种不断改革创新的精气神,去解决一些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

重大科技专项如何改善民生?科技部部长举了这些例子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一些重大专项的技术放到大众创新、创业当中,应用到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应用到“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重大科技专项都取得了哪些成果?重大科技专项在推动工业化发展之外,又让老百姓有哪些获得感?

  万钢:十多年前,按照中央部署启动了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一系列相关的科研项目,在航天、航空、深海、信息,包括环境、疾病防控等领域。这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体现在核电、高铁、大飞机、移动通讯、互联网、超级计算机等方面。

  简单举个例子,现在我们都骑上共享单车,小红车、小黄车。有外国的朋友问我,共享单车怎么成了“四大发明”呢?我说单车古来就有,但共享是新技术的体现。导航我们有北斗,定位我们有移动互联网,传输我们有中国宽带、大数据、云计算,后面意味着超级计算机。一些重大专项的技术放到大众创新、创业当中,应用到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应用到“最后一公里”。

  重大专项面对于健康、环境、农业也做了很多部署。

  新药重大专项创造出40多个一类新药。为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案和手段,抗癌药就比国外进口的要便宜60%。而且,科技人员在创业的过程中还想到病人,为贫困家庭、常用药家庭提供了减免。这是实施重大专项为民服务的重点。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根据新的形势启动了一批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比如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的研究;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新能源、新产业、第五代的移动通讯、天地一体化的结合;在民生领域,对于重大疾病的防控和健康保护、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都布置了重要的项目,这些项目和十多年前启动的重大项目接续发展,为长远保障起到作用。

  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形式是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各方的智力和能力,来解决制约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需要的重大难题,同时把它再次回用到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这样就保持了一种持续发展的方法,这可是中国科学家、科技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所积累的经验,也是中国智慧为世界科技创新所做的贡献。

如何增强百姓科技“获得感”?科技部部长列出着力点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

  主持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技创新如何聚焦到这个主要矛盾的转化,让老百姓有更多的科技“获得感”?

  万钢:最重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要考虑到在新时代人们最期望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够使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那就要知道人们的需要是什么。

  最大众的需要就是社会的安全。防范各种风险,这是人们最需要的诉求。人工智能、数字化社会,这些建设都可以使他们更加便利、更加安全。

  脱贫攻坚仍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科技精准扶贫脱贫要做什么?就是把最先进适用的技术教给贫困地区的农民,我们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用智力扶贫的办法,使长效脱贫机制能够发挥作用。

  大家关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一方面要做好污染的检测、防控、处置工作;另一方面,要用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来替代产生污染的产业,比如说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那人们就觉得舒适了、幸福了。

  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有健康和卫生。怎么样做好传染病防治,怎么样去针对像癌症、心血管病、肝炎这一类的疑难症,怎么样能够使人们得到预防性的检测,比如说基因检测、现代化诊疗设备,使人们得到及早防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加强全民体育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装备、环境、指导,这都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去研究、去使用、去垂范的。

新时代,科技创新面临哪些新使命?科技部部长指出发力方向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是未来我们的重点。

  主持人:说到中国的科技创新,亮点太多了,比如说蛟龙、悟空、天眼、慧眼、墨子、大飞机,说起来都让人振奋。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又会面临什么样新的形势?又肩负着什么样新的历史使命呢?

  万钢: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十九大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面向这些目标,给了我们很多新的着力点和发力方向。

  首先,要登高望远,要看到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和变革的快速发展。要紧紧地抓住强基础、促转化,在未来“三跑”并行的情况下,使科技创新向领跑并行的领域进军。在一些重大关键领域,要实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超越点,走向世界的前列。

  建设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硬骨头”就是脱贫攻坚,要发挥智力扶贫的作用。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是未来的重点,使质量和效益双提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出力。

  做到这些,很重要的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落实好各项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发挥科学家精神,鼓励企业家精神,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的精神,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同时又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地去实现自身的目标,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科学网-新华网]

 

相关报道

科技界别委员热议前沿突破:不加强基础研究无路可走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由跟跑到领跑,不加强基础研究无路可走——科技界别委员热议前沿突破

  新华社记者余晓洁

  “目前,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科技组织仅以个位数计,这与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很不协调。”

  12日,政协大会科技界别30组政协委员围绕“重大科学和前沿技术突破”热烈讨论。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参会聆听,并现场回应。郭华东委员对科技强国指标的阐释,引起大家共鸣。大家表示,跻身科技强国,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需要有更多原创成果和对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贡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篇幅讲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应该区分科学和技术,更加精准地支持基础研究。科学是发现自然固有的规律,技术则是发明,是人类创造。”吴一戎委员说。比如现在人们都离不开液晶,但在科学研究之初,科学家只是想研究液体具有晶体的特性,并不知道能用到哪里。电子学家把它用于显示,比如钟表和黑白电视,并不断发展。“科学研究早期,很难说清意义和应用,不能因为暂时离应用比较远就不重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表示,加强基础研究,不能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与基础研究的水平密切相关。她说:“现在,中国科学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闯入‘无人区’,是时候突破基础研究这个瓶颈,推动我们自己的原创了。”

  “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不加强基础研究无路可走。”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说,“今年年初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但光发文还不行,关键看落实见效。”

  基础研究究竟怎么抓?国家如何主导、社会力量如何助力?怎样促进重大成果出现?

  “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重大基础科学前沿的突破逐渐由自由探索式的基础研究,转变为由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吴季委员建议,我国应充分利用制度体制的优势,在地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学卫星领域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根据科学发展态势改变五年规划的惯例,按年度(或每两年)来征集和遴选计划,由专业管理机构实施从规划到产出的全价值链管理,补齐我国在重大原始创新和重大科学前沿突破方面的短板。

  崔向群委员说,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是科学家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志气,领导要有视野有决断。“新时代,不能再去重复、复制别人已经做了多年的工作。我们的科学目标要有前瞻性,要抓住先机,努力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作为铁路科技工作者,我们清醒认识到,高铁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在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上有成果,但在某些零部件上还有缺项,在技术实现上有短板,在研发水平上有差距,在创新能力上有不足。”赵红卫委员说,即便在应用类技术创新中也要布局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黄敏表示,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没有一项是两三年就搞出来,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必须有长效的支持机制,创造条件让科学家能够长期坚持基础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主要靠政府。在一些发达国家,联邦政府财政投入占整个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不到50%,企业投入将近20%,还有社会力量的投入。我国亟待建立多元机制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叶玉江说。

    [新华网]

多地争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获悉,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基本成型。从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到产学研融通创新,从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到打造双创“升级版”,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的路线图已经明晰。两会代表建议,落实科研人员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提高公共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基础科研能力是决定科技创新能“走多远”的关键。国家实验室建设主要瞄准的就是重大基础科研问题。有代表表示,国家实验室对重大基础研究、原创性科技突破起带头、示范和推动作用。需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尽快推动国家实验室挂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领域我们现在可能是领先的,如果在等待挂牌的过程中把时间浪费了,可能就会被别人超越。希望我们能够一鼓作气,尽快建成第一批国家实验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8日在北京代表团开放团组发言表示,融通创新比以前的产学研结合、产学研协同更进一步,将多主体、全要素、各环节的创新通过创造性融合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创新和激励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对于释放创新活力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这讲到我们心坎里去了,过去我国的科研政策没有完全解决好‘重物轻人’这个问题。如今,科技人才的投入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落实以人为本、可操作的科研活动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王建宇说。

  值得一提的是,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各地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举措。截至目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先后获批。而武汉、成都、南京、西安等地也在积极申建。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安徽省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表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包括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群。

  王容川表示,安徽省为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出台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方案,并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则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2018年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建设的关键一年,在国家实验室建设方面,将积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和新能源国家实验室。

  “各地竞争非常激烈,武汉也正在积极争取。希望得到有关部门批复,尽快跻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8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能成为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于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将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王建宇表示,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科技领域、最全的学科方向,这几年,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走到了国际的最前沿。“但是如果按科技资源人均去算,还是不高。与国际先进国家在科技上的人均产出比仍有差距”。王建宇建议,国家在科技投入上要充分瞄准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战略目标,确保已经领先的战略领域进一步拉大领跑的距离,对有望突破成为领跑的领域尽快实现突破领跑。(记者 班娟娟 孙韶华 吴黎华 实习生 左翰嫡)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