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白春礼:过去五年,中国科技成果处于一个井喷期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8-03-15

  从量子通信到体细胞克隆猴,从“墨子”到“天眼”,中国科学院近年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推动了我国若干重点领域方向进入世界前列。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到205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来听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的回答。

  记者:总体来说咱们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到底有多少差距?

  白春礼:应该说过去的五年,中国的科技成果应该处于一个井喷期,原来我们的研究水平大部分都是跟跑,过去五年我们应该从跟跑到并行到领跑三态并存的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另外中国的科技也应该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能够逐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样一个转变,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应该说从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而言,美国还是第一位,欧洲日本也都很不错,如果讲整个创新能力,中国整体上可能排在20位左右。

  记者:什么原因呢?

  白春礼:第一个就是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新的理论,开辟新的领域,新的方向还不多,还有些关键核心技术是受制于人的,比如像飞机发动机高端数控机床等等,还有一些高档的芯片与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第三个我觉得,因为在国际科技规则的话语权这方面我们还很少,我们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是第二名,可能是好多名之后了。

  记者:结果会是什么?

  白春礼:我们很多就被动必须跟着人家走,人家定了以后我们只能跟随人家,不是说我们自己能够引导方向的发展。

  记者:如果我们能够在国际组织里面,能够有一席之地,这靠什么怎么去拼?

  白春礼: 我现在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这是由97个国家两千多名院士组成的,97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一起,我是中国第一任(位)院长,以前没有过中国人担任院长,有的科学家说我愿意做科学家,不愿意花时间在科技组织上做,这也是一个方面,当然我觉得中国要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技组织上,在整个国际科技界一定要有大的显示度,有你的话语权,应该成为一些科技规则的制定者和重要的参与者,而不能游离在外。

科技有助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除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科技惠民、改善民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是科技扶贫最早的提出者,也是实践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为全国脱贫攻坚提供了样板。

  记者:如果说在贫困地区用科技注入理念,怎么去完成扶贫的任务?

  白春礼:我们认为科技的扶贫,应该对于拔穷根提升造血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全国科技扶贫效果比较好的几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的猕猴桃,猕猴桃是我们武汉植物园培育的一种新的品种,现在我们在像湖南的十八洞村,还有我去的湖北恩施这几个地方,用我们新的品种在盛果期,每亩能够收入有一万元,大概有八万农户脱贫了,第二个科技扶贫的例子是构树项目。

  记者:养猪的?

  白春礼:对,构树在山坡地上,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都能够很容易生长,长的树枝蛋白质含量很高,可以切下来养猪,国务院扶贫办推广的构树在很多县做了推广,效果也非常好,今年跟有关部门一起推广,准备能够推广到100万亩,把它作为科技扶贫一个重点项目来推广。

  记者:中科院做这种细致而微的扶贫,是不有点大炮打蚊子了?

  白春礼:这是一个国家任务,这两个事情都是科学院的成果的转移转化,我刚才说的猕猴桃,这是一种新的品种,适宜于一些山坡地不与农田去争地,构树是我们科学院植物所培育出的一种新的品种,并不是野生的,所以这一点上,也需要帮助当地农民,怎么能够把这个新的品种,能够真正在当地去推广开养殖开,将来我们脱贫之后,还能继续把它做下来。

    [科学网]

相关报道

大科学装置,要建好更要用好

  “任何一个大型基础科学装置,它的使用都有一定窗口期。在窗口期内,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12日,谈到大科学装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杨卫委员指出,大科学装置要在窗口期内多产出原创性的重要成果,引领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要把它用得淋漓尽致。”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让大科学装置既能建得成,也能“用得淋漓尽致”?

  决策——是不是真需要、真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负责人匡光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建设大科学装置,应从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必须明确要在哪些前沿领域寻求突破,实现这些突破需要哪些条件。“大科学装置不建则已,要建,就要具有国际先进性,就要力争世界一流。”匡光力强调。

  “大科学装置建设要有国家规划,把握好‘度’。”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说,在目前的国情国力下,不能贪大求全,不能搞成“大科学装置的国际展览馆”。“大科学装置的立项,不仅是科学决策,还是政治决策。政府决策者要充分考虑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需求,考虑当年度经费预算的轻重缓急,再做定夺。”

  维护——能不能有稳定经费支持?

  “大科学装置应该得到很好的保障,不然,千辛万苦做成,保障跟不上,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匡光力说,所谓保障,就是积极改进,不断完善相关系统,提高实验性能,让大科学装置能够保持在最佳状态。也就是说,大科学装置需要持续性的稳定支持。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人头”费。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委员回忆起了一件往事。

  “十二五”期间,一个研究所承担了两项“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给了200人编制用于组建两个大项目所需的科研团队,但没有给这200人的编制拨付人头费。“研究所科研人员工资近50%需要自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又无法列支人头费,200人的空头支票,让本就存在大缺口的研究所人员经费雪上加霜。”蔡晓红说。

  最后,经过几年艰苦努力,这200人的人头费问题终于解决。“希望今后能从制度上允许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列支人头费。”蔡晓红说。

  评价——有没有鼓励原创成果的机制?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委员觉得自己肩负重任。他是原初引力波探测项目“阿里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阿里观测站海拔高,条件艰苦。“艰难环境下,如果要出成果,就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然而他面前也有一个现实问题——一名博士生加入“阿里计划”后,若五年内没有出成果,就意味着他没有论文,无法如期毕业。“在职称评定上能不能再少些条条框框,能不能给首席科学家一些相关自主权?”张新民这样期待。

  刘忠范就觉得,评价体制改革对大科学装置也很重要。他认为,大科学装置应该追求原创性的科学突破或颠覆性的技术突破,让国人在科学共同体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科学史上留下更多的印迹。为此,在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同时,必须让科学家们回归科学精神,静下心来,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好奇心,做点真正有意义的科学。

  “在政府管理层面,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的软环境建设,营造一个创新性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土壤,摒弃急功近利的‘数字化’评价机制。”刘忠范表示,“这样才能让大科学装置真正产生与其巨大投入相称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变革性技术突破。”

  (科技日报北京3月13日电)

   [科学网-科技日报]

中国期刊:你能否扔掉“洋拐杖”

  ■本报记者 丁佳 陆琦

  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实力增长明显,科技论文综述位居世界第二,从数量上已成论文发表大国。但与之不相称的是,优秀科研成果大多投给了国际期刊,而国内科技期刊发展则相对滞后。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薛勇彪看来,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深层次的隐忧,甚至可能关乎国家信息安全。

  泼出去的论文,就收不回来了?

  “由于国家考评体制等问题,我们的科学家总是把眼光瞄准国外的期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一筠无奈地摇了摇头。

  统计表明,2000~2016年,中国大陆第一作者在海外期刊发表的论文由1.34万篇上升至26.5万篇,增幅为1877.61%。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期刊发表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率则由40.73%下降至8.82%。

  “绝大多数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必须以购买数据库或单篇付费的方式才能获取,高额订阅费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共经费资助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传播和转化,影响科技创新。”薛勇彪说。

  此外,还有大量投到国外、最后没有被接收发表的论文,其中的数据也以投稿的方式无偿提供给了国际出版商。

  其实,中国科技界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卞修武就明确指出,中国应加大力度培育、支持和激励国内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发展,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中国的“CNS”(《细胞》《自然》《科学》三大科学刊物的简称)。

  在侯一筠看来,中国其实也有自己很好的期刊,比如《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这就是中国的《自然》和《科学》”。他希望能够提高本土学术期刊在中国科学家心目中的地位。

  “借船出海”隐忧重重

  近年来,我国的确也培育扶植了一批学术期刊。是不是只要论文投给了这些本土刊物,就能“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呢?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5020种,其中中文刊4672种,英文刊302种,双语刊46种,分散在4381个出版单位,缺乏统一的出版数据平台。

  “国内大部分英文期刊是与国际出版商合作,使用他们提供的出版数据平台。通过这种‘借船出海’,国内期刊已经对国外出版平台产生了依赖。”薛勇彪坦言。

  截至2016年底,我国大陆179种SCI期刊中,仅有13种期刊未与国际出版商合作,而是使用自己或国内出版单位开发的平台。

  这意味着,即使科技人员将论文投给国内英文期刊,大量原创成果和数据也无形中流向了海外。

  “国内期刊对这些数据平台没有自主使用权,受制于人,数据流失严重。”薛勇彪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果这些成果和数据被用作二次开发,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信息安全,使我国沦为‘外强中干’的论文大国。”

  统一平台亟待建设

  科学家最好的成果都发在外文期刊上了,而一些真正想了解学科动态的基层科技工作者却碍于语言水平,难以获取最新的科研进展。

  “像我们搞地质的很多一线工作人员,语言成了掌握学科前沿的最大障碍。这不利于传统学科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时候,科学家发了英文文章后再用中文写个报道,这也并不利于大家对科研成果的真正理解。

  实际上,在2016年,科学出版社自主研发了我国首个集全流程数字出版与国际化传播于一体的科技期刊服务平台SciEngine,但至今尚未正式推广使用。同年,中科院推出了一个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界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共享平台,以期保障优秀科研成果首发权的认定,并实现与中国科技期刊的合作关联。但目前为止,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内期刊与该平台达成了合作。

  薛勇彪呼吁,应加快建设拥有自主品牌的科技期刊出版数据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避免数据流失。

  《中国科学报》 (2018-03-09 第1版 要闻)

    [科学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