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冰箭”冲天 中国挺进大火箭时代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6-11-07

  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于11月3日20时43分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是新一代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因其内部温度极低,又被形象称为“冰箭”。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冰箭”于9月上旬运抵发射场后,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10月28日,承载着“冰箭”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从技术区转运至发射区的2.8公里路程,火箭需要乘坐活动发射平台来完成。“冰箭”身高大约57米,相当于20层楼高,净重近百吨,因此需要为它量身打造“专车”,有半个足球场大。一路上,活动发射平台不仅要载着它行走,还要为它供气、供电,以保持箭地连接不变,减少发射区的工作,缩短发射流程。

  同时,“冰箭”采用新型发射塔,架高91.7米,一共12层,距离海边850米。整个塔架采用的是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它的强度足以抵挡台风和地震。在塔架的四周是四座高120米的避雷塔,可以防止雷电的影响。它是我国目前距离海边最近的一座火箭发射塔架,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中,空气当中大量的氯离子会对钢结构建筑产生严重的腐蚀,为此,塔架外表采用了热喷涂的防腐涂层,相当于给塔架穿上了一件防腐蚀的外衣。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说:“我们也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包括用盲板把它封堵,不让空气进入这些管壁的内部,从内部进行腐蚀,还有连接的部位采用原子灰进行密封。”

  11月3日20时43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新型发射塔上从美丽的海南岛飞向浩渺的太空,后与荷载组合体分离,任务圆满成功。

  ②“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箭”腰身粗,个头大,身高大约57米,相当于20层楼高,净重也有近百吨,芯级直径达5米,助推器直径达3.35米,这是目前我国研制火箭中直径最大的。虽然在名称、序列上仍隶属“长征”系列,但“冰箭”采用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

  “冰箭”的设计思想以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为重点,首次实现了6种构型同时开展总体设计,成功解决了6种构型同时优化与设计的难题;首次采用了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这不仅仅是结构外形尺寸的简单放大,而且是对结构形式、试验验证体系等的彻底革新;可搭载两种专门为其设计的火箭发动机,分别为推力为120吨的YF-100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和推力为50吨的YF-77氢氧发动机。

  “冰箭”在燃料上不同于目前使用化学燃料的常规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在其身体里,90%是-252 摄氏度的液氢和-183 摄氏度的液氧,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冰箭”一名正源于此。它的动力系统由芯一级、芯二级和4个助推器共同组成,4个助推器搭载8台全新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它们被装配在4个助推器上,可产生最高压强达500个大气压。

  身材霸气的“冰箭”脑袋尖尖的,4个助推器也都是“斜头锥”,“依偎”在芯一级的身旁。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提升“冰箭”的帅气程度,还能够减小空气阻力,让“冰箭”飞起来更省力,从而提升运载能力。

  此外,“冰箭”还采用了全新的全数字化三维设计方法,细到每一个螺钉的大小和位置都能一目了然。

  ③“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昌发射场承担了此次“冰箭”的发射任务。据发射场发测站站长唐功建介绍,此次“冰箭”发射的任务主要是检验“冰箭”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

  从2006年正式立项至今,“冰箭”十年铸,核心技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比现役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两倍以上,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相当,可以完成近地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空间站和月球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是我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冰箭”虽然采用全新技术,研制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型号的长征系列火箭,但它的设计可靠性却是最高的。我国现役火箭设计可靠性最高的是0.97,而长征五号设计可靠性达到了0.98。

  2017年左右,“冰箭”将承担嫦娥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当中最后一步“回”的发射任务,同时它将在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018年将会开始陆续发射3个20吨级的空间站舱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未来空间站会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并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届时,“冰箭”将光荣地担负起“巡天号”太空望远镜的发射任务。另外,2020年还将发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

  ④ 鵬程万里展宏图

  “冰箭”是一个新设计、新材料、新结构的火箭,可用于发射不同地球轨道大型载荷及其它深空探测任务载荷,也为我国未来载人登月用的重型火箭研制奠定了基础。

  通过“冰箭”研制,我国不仅掌握了5米直径结构的设计、制造能力,还突破了千吨级静力试验技术等,同时大型结构制造也带动了材料、机械加工、热处理、焊接、检测等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冰箭”实现了我国火箭运载能力大跨越,为后续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提供了高可靠、低成本、无毒无污染、适应性强、安全性好、运载能力大的先进运载工具。

  同时,“冰箭”带动了整个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长征七号、长征六号都是从“冰箭”的核心技术衍生出来的。通过“冰箭”的研制,我国运载火箭的基础水平能力得到了提升。

  另外,应对商业航天发射的又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已经启动论证,长征家族再添新成员,未来运载能力超过100吨的重型火箭也已经进入到技术攻关阶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雷凡培介绍,预计到2019年能够完成这个阶段技术攻关的任务,初步论证的结果是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100吨到130吨左右,实现到更远的星球上进行巡视勘探,把人送到月球进行科学研究。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报道

推举长征五号的“绿巨人” 八台液氧煤油发动机

推举长征五号的“绿巨人” 八台液氧煤油发动机

长征五号起飞瞬间

  11月3日,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一飞冲天。托举它的8台120吨级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承载了火箭起飞质量的90%,居功至伟。

  这型绿色环保又力大无穷的发动机,如同我国新一代宇航动力中的“绿巨人”。在它横空出世的背后,既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研人员20多年来的风雨兼程、不弃不离,更衍生出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和试验手段的巨大变迁,让我国航天动力设计研制迈入全新时代。

  设计:从手绘图纸到三维仿真

  1992年,六院开始了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初步探索。那时电脑和互联网还没有普及,遇到技术难题,设计人员只能去图书馆和高校查阅和抄写资料。设计人员回忆,由于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大、相关资料稀缺,从北京带回的技术资料,比土特产更让人牵肠挂肚。

  当时,每个研究室只有一台电脑,大家只能使用丁字尺、三角板等一步一步在图纸上勾勒。用上简易的计算机绘图后,科研人员乐坏了,第一幅涡轮泵设计思路经计算机拟合CAD成图后,大家怎么也看不够,干脆把图挂在了办公室墙壁上,几乎每个人都细细抚摸过。

  2010年,该院建立了数字化设计平台,发动机设计从小编程和一维成图,演变为二维设计、三维成形和三维仿真。借助三维成形技术,科研人员从电脑上就能看到零部件之间是否存在空间和位置冲突,不用步入实物产品阶段,就能及时更新设计方案;通过三维仿真,可真实模拟发动机运行状态,实现性能和关键参数的摸索,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和生产成本,缩短了交付周期。

  理念:呼唤产品制造新技术

  好的理念需要通过生产制造出发动机实物产品来实现。六院7103厂作为我国唯一的火箭发动机生产制造厂,挑起了打造“绿巨人”的重担。

  推力室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组件,其内壁是其结构最复杂、加工难度最大的零件,也是发动机上最大的“细活”。在直径近2米、厚度仅数毫米的大型薄壁件上,分布着数百条筋宽和槽底剩余壁厚都仅有1毫米的槽。槽的深度、宽度与内部流过的燃料换热息息相关,筋宽决定着推力室的承压能力。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铣槽技术及设备在全国还是一片空白。

  科研人员从零起步,开展了长期艰苦摸索,不断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创新加工制造手段,逐步迈向了智能制造。近年来,7103厂引进3D打印技术,开展了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制粉、激光烧结、产品表面后处理等核心工艺技术研究,自主掌握整套SLM(激光选区熔化)成型工艺,大大加快了发动机研制速度。

  技术:从单机、双机到四机并联的跨越

  点火试验是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液氧煤油闭式循环高压补燃发动机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航天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发动机系统结构设计、涡轮泵动密封技术、高强度材料、启动技术等关键技术众多,研制难度很大。

  从1999年7月到2002年底,六院先后组织了10多次试车,其中包括半系统试车和整机试车,多次遭遇失败。尤其是2001年连续4次发动机试车,两次起动爆炸,两次燃气系统烧毁,让研制团队备受打击。2003年初,研制工作走出了阴霾,同年6月,液氧煤油发动机成功完成了整机100秒试车。

  从最初的单机整机试车,到120吨双机并联试车、再到18吨四机并联试车,六院在发动机试验技术上不断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故障诊断关机系统可对发动机4个关键参数实时监控,一旦发动机连续3次出现同类问题,该系统可在30毫秒内实现紧急关机;低温液氧流量测量技术可消除低温介质对液氧管路系统的影响,实现真实介质环境下涡轮流量的现场原位校准……

  随着试验任务加重,科研人员将原来的单次试车时间从10到12天,缩短为6到7天。并逐步实现了发动机试验状态和工装设计等关键参数的仿真模拟。

  记者了解到,仅针对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六院突破了设计、生产、试验等领域近80余项关键技术,带动了我国50余种新材料研制,促进了相关基础技术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研发体系,掌握了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核心和关键技术,为今后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系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日报文昌11月3日电)

    [腾讯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