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铸魂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6-02-11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铸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纪实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光明日报2月5日署名文章: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铸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谢文 张春丽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

  这种追求,虽百折而不挠;这种力量,“最持久最深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石,以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建设,凝聚起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彰显出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托举起跨越百年的光辉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提炼、提升、提振——寻找“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筑牢“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

  面对“复兴之路”展览呈现的壮阔历史,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中国梦”,并庄严承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黄钟大吕之音,富民强国之情。

  在举国热望与世界瞩目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又一段壮阔航程。

  然而,这艘扬帆航行的巨轮,面对的并非“潮平两岸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能够充当“压舱石、定盘星”者,唯有坚若磐石的核心价值观。

  从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语重心长的论述中,可以窥见党中央对核心价值观作用的清醒认识——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昂然树起。

  三年来,无论治国理政事务如何繁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视作重大战略工程,毫不松懈。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第十二次、第十三次、第二十九次的主题均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紧密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内涵、作用等,在治国者们的学习与讨论中愈加清晰。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并全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原则、途径和方法,对这一“铸魂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讲话中指明的那样,提炼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提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在国家治理中的层次地位,提振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进取信心,新一届党中央精准发力,用非凡的中国精神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自信、自觉、自立——抓住价值观自信这个“关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以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抵御错误思潮侵扰

  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带领全国民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之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对理想信念的坚信、坚持与坚守,源自内心价值观的自信、自觉和自立。

  精当表述背后,是党中央对价值观问题的长久思考与不懈求索。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多次强调的那样,增强价值观自信“是关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有自信才会有自觉,有自信才会有清醒,有自信才会有定力”。对自身的价值观信心坚定,方可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价值观并非无本之木,而是有根有源;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实为有理有道。

  我们的价值观,根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凝聚的“胆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喜人,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自信。

  我们的价值观,根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伟大成就奠定的“底气”——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仍然稳定,经济“新常态”下备感艰辛却砥砺前行的三年,验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力量,揭示了这条道路的独特魅力。我们的价值观,根源自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的“志气”——

  “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考察曲阜孔府、过问贵州孔学堂办学情况、了解《儒藏》编纂等不断提醒国人: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气底蕴。

  一手“培土夯基”,稳固传统文化之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优良家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2015年除夕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特意强调。家教家风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201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上升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培育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国君子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根植乡土,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十八大以来,各地既重“古贤”又重“今贤”,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扎根。

  重视传统节日。十八大以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秉承“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宗旨,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

  一手“拨云见日”,破除错误思潮之迷障,在西方价值观攻势面前巍然不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个关键词,既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取了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思想,“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与西方价值标准有着清晰分野——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联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国家、公民两个层面上下衔接,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遵循;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外化为道德建设与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文明水准与国家精神风貌。

  坚定的价值自信,扎根于中华大地。 任尔千磨万击,不惧狂风乱吹。

  落细、落小、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带来行动的提升与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践行更重顶层设计、更富内在驱动,渗透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浸润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尽显其“为益之大,收功之远”。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阅兵现场。

  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率先经过天安门城楼。苍苍白发,熠熠勋章,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敬意。掌声如潮水般涌起,泪水模糊了无数双眼睛。

  201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这是2014年2月底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后,我们第二次以国之名悼念逝者。首个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爱国”,世人深知这份情感的可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最高人民法院。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40余名来自最高法和地方法院的模范法官面向宪法和国旗庄严宣誓。

  此前一个多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

  此后,党中央秉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一面健全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重铸法治底线,一面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用善法良策的刚性约束有力支撑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化人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2016年1月3日,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通过媒体公布269名“老赖”名单,限制他们进行高消费,某歌手赫然在列。1月4日,法院执行法官即收到该歌手的还款彩信凭证。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指导和推动下,有关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把歪风邪气压下去。“两高”出台打击网络谣言的司法解释,一批网络“大谣”认罪服法;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通过曝光、限制高消费等一系列举措打击各种“老赖”行为,有效遏制了不诚信现象蔓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无所不在,无处不有。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分解出30多项重点任务。按其部署,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生产生活,融入家庭家风家教”,富有实效的创新手段不断涌现。

  一方面抓好重点人群,稳固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好样本。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一系列举措显著净化了政治生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培育从少年儿童抓起,从青年学生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夯基垒土。

  一方面注重全面覆盖,放大凡人善举、平凡英雄的光与热。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三年来,舍己救人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将军夫人龚全珍等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道德模范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善行河北、安徽好人、感动浙江……从一个身边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道德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细水长流的日常熏陶,使人们从心底迸发出对善的敬重、对美的向往,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瞩目的精神力量。

  一项项治理举措扎实有力,一个个道德痼疾得以疗治。三年来,社会风气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时代精神风貌开始逐步重塑。高远的价值追求在切近的现实生活中扎下根须,旺盛生长,支撑起公民的精神高度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交流、交融、交汇——从世界多彩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为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东方智慧

  1月21日,在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署名文章《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见诸《伊朗报》。饱含历史与情感的文字,尽显今日中国敞开怀抱、文明互鉴的真诚心愿。

  今日中国,携5000年悠久文明精髓对接全新时代。“一带一路”构想赢得60多个国家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功开业,加入上百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五国等重要多边合作机制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朋友圈越来越大,我国提出的“亲诚惠容”等外交理念深入人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有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倡导引起广泛共鸣。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当代中国,以新的理念新的姿态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2015年9月28日,纽约联合国总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掌声如潮,经久不息,传递着世界各国对中国领导人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多边主义、奉行多赢共赢新理念的高度肯定。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理念层面的深度挖掘,是对世界各国自觉奉行的价值准则的高度概括。它反映着世界最广大民众的价值理想、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是人类处理各类关系的共同准则。

  但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是和“普世模式”连在一起的,它折射的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强权和霸道。一些西方国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宣扬所谓“普世价值”,其实质是推销自己的“民主国家体系”和“自由体制”,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世界。他们不管一个国家、民族的意愿和实际,要求各文明参照他们的标准进行自我改造和转型,“普世价值”只是维护其世界统治地位、实现其最大利益的工具。

  而在“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前,各个国家和民族是平等的,也是自主的。它承认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大家都认可的价值观,大家都在为之努力,但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不一样,在追求的过程中有先有后,要正视这种差异。任何国家都不能简单地否认他国的努力,把自己的模式强加到别国头上。

  “民主和人权是人类共同追求,同时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的回答掷地有声,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这三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内在相通的——

  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是站在人类现代文明之外的发展,而是主动融入、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丰厚土壤,也汲取着全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的丰富营养,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的升华和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确证中国道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彰显中国道路向前延展的价值理念支撑,也因此成为“人类共同价值”宝贵的智慧资源,不断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极富价值的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包容互鉴所作的郑重承诺。

  这三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同时表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所谓“普世价值”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自由,是人民民主专政下的自由,是同纪律有机统一的自由;公正,是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的公正;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法治……

  只有生长于本民族文明土壤中的价值观,才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文明互鉴的独特价值;只有代表人类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才能对世界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

  从“和谐中国”到“和谐世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价值共同体”,中国不断基于成功实践为世界贡献理念与价值,也拓展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理念、中国价值的认同。

  “亚洲发展的美好愿景,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相通的。”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说。

  “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

  这让人回想起2014年5月4日,回想起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对“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殷殷期望,回想起总书记那番充满自信的话语: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这是向世界传递的中国声音,这是向世界表达的中国信心。今天,“十三五”新航程正在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待冲刺,中国迎来了实现复兴梦想的关键节点。

  以中国之名,因人民之托,我们扬高尚精神阔步前行,我们拥磅礴之力坚定逐梦!

    [新华网]

 

相关报道

在信仰法治中建设法治中国

  2012年12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3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后,习近平同志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三年多来,从宣示“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到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再到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信仰法治,践行法治,形成了一系列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重要战略举措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指导推进了当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这一新理念新思想,深入回答了党和法治的关系。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就是方向是否正确、政治保证是否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3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这些重要论述,正本清源,指明方向,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意义重大。

  这一新理念新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建设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遵循。

  这一新理念新思想,全面丰富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五大法治体系”;在工作布局上,坚持“三个共同推进”,坚持“三个一体建设”;在重点任务上,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调“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重要论断和重要部署,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进程中“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指明了目标和路径。

  “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信仰法治中推进法治,法治的阳光就会永久普照。(国平)

    【人民网】

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治党方略”

  “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全党传递坚定而明确的信号。三年前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就向13亿人民宣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十八大以来,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强力正风、铁腕反腐,拉开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逐步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方略”,有力指导和指引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了新的高度,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引向了新的深度。

  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党方略”,立足于对党执政地位、执政资格、执政根基的深刻认知。“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正是有这样的深沉警醒与深重忧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强调“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论断,既拓展了管党治党的理论内涵,又指引了从严治党的新实践。

  在思想建设方面,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要防止“得‘软骨病’”,指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在作风建设方面,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好用好领导干部”“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强调要有“零容忍”态度,保持“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建设廉洁政治,让“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在纪律建设方面,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在制度建设方面,强调“依规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三年多来,一大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和人分别受到查处和处理,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对反腐败的四个“足够自信”,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建设廉洁政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必将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国平)

    【人民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