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兰州水污染暴露检测漏洞:全国78%水厂达不到要求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4-16

 

兰州水污染暴露检测漏洞:全国78%水厂达不到要求

  高江虹 孟环宇

  4月15日,兰州"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通报称,从15日下午开始,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不过,这并未意味着兰州完全解除了这场安全供水隐患。一位水务上市公司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没有经过48小时的管网反复冲洗,在居民末端水质合格之前,尚不能宣布危机解除。

  这次水污染危机的追责尚在进行中,威立雅水务与兰州市政府都为此背负极大的舆论压力。“很明显水厂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上述高管向记者指出,威立雅对第二水厂的进水检测存在疏漏而致出厂水含毒,终酿危机。

  水污染治理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建华指出,正因为严格执行水质检测标准的机制缺位,导致水质标准虽高,自来水仍问题高发。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呼吁,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的公正性、水质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国家应考虑第三方检测参与检测水质。提高公信力。

  兰州自来水3月份刚刚做过一次水质全分析,当时的苯的含量是正常的。倘若不是因为4月的“特殊意外”,或许苯超标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

  苯的滞后检测:半年检测

  自披露自来水含苯超标,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上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检测与信息披露环节。公众普遍质疑检测结果以及信息披露的滞后性。4月14日,兰州威立雅公司副总经理闫晓涛通报了该集团应对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始末。

  为何苯超标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闫晓涛解释道,按照国家规定,自来水常规检测是9项,月检是74项,半年检是106项,而苯是半年检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其他水厂了解到,兰州的做法是业内通行的管理方式。水厂一般备有水质监测站,或者交由当地疾控部门做水质检测。所有的水质检测报告,都需要向主管部门,即各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备。记者问询广州、西安和兰州三地卫生监督部门,得到的答复与严晓涛回复大致相同。

  西安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六科是负责水质监督的科室,该所工作人员解释道,自来水厂有日检、周检、月检和半年检项目,每轮检测的范围不同,106项检测范围太庞大,而且限于经济实力,只能是半年检测一次,也叫水质全分析。兰州市卫生监督局负责人15日向记者证实,兰州自来水3月份刚刚做过一次水质全分析,当时的苯的含量是正常的。倘若不是因为4月的“特殊意外”,或许苯超标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

  这个特殊意外,即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的实验室承担了甘肃省建设厅一项对全省各地县自来水水质检测任务,在4月初第一批取样检测时,兰州威立雅顺便在2日也对兰州自来水进行取样。化验员发现水样有异常,直到10日才确认苯超标。

  其后的故事,就如此前媒体所披露的,兰州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如果按照这一细节,事实上,兰州水污染的时间很可能至少得推至4月2日前,算得上颇为严重的一起城市安全用水危机。

  水检漏洞:第二水厂监测不到位

  水质受污染后,必须立即找到污染源,阻断后续污染,同时对污染水体和管网进行应急处理。

  闫晓涛介绍,在发现水中苯指标超标后,兰州威立雅立即对水质进行全面复检,并对苯来源进行排查,通过排查,黄河源水水质正常、第一水厂出厂水正常、南线水正常,北线自流沟苯超标,通过水质分析排出了南线水出问题的可能,确定自流沟出现污染。

  上述水务上市公司高管解释道,水厂出水,一般化验是两节化验,一个是原水输送到水厂,比如从长江、黄河、淮河里抽的原水,在抽取地先有一个化验环节,据此判断水质的情况,以供下游进行水工艺处理。而处理完之后,出厂之前也需要有一个化验环节,必须保障出厂水是合格的才能往外配送。

  该高管指出,由于兰州水厂取自黄河,黄河水需要沉降处理才能作为生活用水的原水,因此兰州自来水厂有第一水厂和第二水厂,前者做原水粗加工,后者做生活用水处理。而两个水厂之间的输送管道,即自流沟。后者恰恰是出事的源头。

  在上述高管看来,兰州威立雅在自流沟的管理上存在疏漏,而且,进入第二水厂的水质监测明显不到位,甚至可能有麻痹检测的可能,才会导致污染水体久未被发现。如果原水水体不佳,检测的密度会加强,反而是这种一厂和二厂之间的水体检测,就很少会考虑到。“他们只抓源头了,源头的黄河水没问题,就以为没问题了,哪知是内部环节遭遇污染。”该高管认为,这种内部管理的疏漏确实比较难以防范。

  各地水检能力堪忧

  如果水厂检测存在疏漏,那是否水质监督部门可以补漏呢?

  李建华向记者表示,虽然从2012年7月开始,国家强制要求水质标准检测指标多达106项,这样严格的标准堪比欧盟等发达国家,但是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106项包含42项常规项目,64项非常规项目,我国各地经济水平差异极大,106项全检测耗资过大,所以非常规指标项目,也指明了可根据地区、时间或具体情况,降低检测频率或有选择地进行检测,最低频率即半年。

  2013年1月科技日报报道,据住建部此前的统计,在43个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仅有12个具备水质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检测能力;在190个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约94% 监测站尚不完全具备42项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在全国城市4500多座水厂中,约78%的水厂不完全具备每日必检的10项指标检测能力,其中2000多座水厂无任何检测手段。

  除检测能力不足外,我国水源水质在线自动检测方面也存在缺憾。兰州市卫生监督局的负责人也向记者坦承兰州限于经济实力缘故,并没有在线监测设备,可以随时监控水厂的水质情况。

  限于水质的检测能力,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阳、曾有文等发表的论文《关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估》称,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曾对20个省区104个城镇284个水厂进行评估,内容涵盖出厂水质达标情况、检测能力、标准适用性评价等各方面,采样时间集中于2010 年8-10月。

  评估结果显示,依据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有51个水厂的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82.04%,不合格率17.96%。不合格水样集中在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在不合格水样中,92.16%来自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水厂,5.88%、1.96%分别来自采用简单、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不达标指标主要集中在浊度、氨氮、高锰酸钾指数等。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水厂,除个别氨氮和钠超标外,其他水样指标全部合格。

  这个数据也曾遭遇业内质疑,认为水质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比公布的情况更糟。但住建部此后并没有披露更为详细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三方检测呼声

  上述水务上市公司高管表示,从技术角度,水厂能把所有污染水处理成能喝的水,因此,在水厂环节只要检测到位了,“水危机都不是个事”。他指出,此轮兰州水危机给予水厂其中一个启示便是预警机制管理常规化。

  而另一个启示录则是反思现有的城市管理遗留问题,如供水、暖气等与民众安全休戚相关的地下管网,必须要与其他管网拉开距离。否则一旦出事,就是停水停气的大事。但是现在城市地下管网铺设和管理都相当混乱。

  而第三个启示在于水质监管制度。水污染治理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建华认为,现有的水质安全标准已经很高,市场上所有的水质监测、处理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但是缺乏的是严格执行机制。他认为这是当前危机的启示。

  此前有专家建议应将各区域级以上重要水质检测中心从自来水公司中彻底分离出来,在财政支出或定价成本中专门列支。傅涛认为,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的公正性、水质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水质检测中心应成为第三方的独立监管机构,对行业监管部门负责。”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道

兰州一村民:2000年挖到地下1米就出现带油水

原标题:“石化摇篮”的环境困局:兰州石化油污总干管近2/3已弃用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

连日来,早报记者走在西固区街道上,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尘土较大,空气中弥漫异味。采访一天下来,头发便如毡片一般。桃园社区贾家堡、牟家堡紧邻兰州石化厂区,多位村民向早报记者反映,白天还能好点,到了夜里,石化厂经常排放废气,“气味难闻得很,门窗都不敢开。”

而看不见、闻不到的污染,已然深藏于土壤和地下水中。

早报记者 王健 徐其勇 发自兰州

兰州,又名金城,意寓“言城之坚,如金铸成。”但在近日,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却因输水管线4号自流沟而危如累卵。

携带苯的地下水,潜伏多年后,侵入了“年近六旬”的4号自流沟,导致兰州城区唯一的供水企业水质污染。这个位于兰州西固区的威立雅水务公司,承担着兰州城区90%左右的生活饮用水供应任务。

苯,无色、透明,有毒,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其可导致白血病。因此,自来水中苯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传出后,兰州全城陷入惶恐之中。

在兰州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明泉看来,此次水污染事件,是存在多年的环境污染的极端表现。而据兰州官方通报,造成水污染事件的元凶,可追溯至1987年——原兰化公司发生事故,34吨渣油渗入地下。

此次事故发生地位于兰州西固区,该区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有“西部石化明珠”“石化工业摇篮”之称,其炼油、橡胶、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居西部首位。

但同时,占据西固区GDP总量半壁江山的石化产业,亦威胁着兰州的公共环境安全。除了在日常生产中排放含有硫化氢、烃类、苯类污染物的废气废水外,这些石化企业还屡屡发生事故。仅以兰州石化为例,在过去的近十年里,其至少发生过6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故中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散布于空气,或渗入地下。张明泉告诉早报记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一旦形成,其影响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在地下的隐秘空间,则存在着供水、排污、工业、燃气、电力等各类管网。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称,这些管网最早的铺设于上世纪50年代,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化破损的情况。

据兰州当地媒体报道,在2011年3月20日至7月18日间,仅安宁东、西路便发生自来水爆管28起,除了市政施工挖断管网外,自来水管老化破损也是爆管原因之一。

如此一来,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便有可能入侵管网污染饮用水。此次水污染事件,便是一个例证。

威立雅水务公司宣传部长表示,(污油)长时间(对自流沟)的浸泡,突破了临界值。据该水务公司人士介绍,这条自流沟系1955年安装,为水泥材质,将近60年时间从未更换过。而这条自流沟,也只是众多地下管网中的一条。

近日,早报记者前往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建局、环保局等部门,试图了解兰州市地下管网种类及分布、老化破损管网占比、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情况,但上述各部门负责外宣的人士给出的答复均为,相关处室人员不在,无法作答。

但目前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埋在兰州城下半个多世纪,在2004年就被认定超过了使用极限的兰州石化油污总干管,因与正在建设的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冲突,部分已被拆除。

“双面”石化城

兰州,是中国西北的重工业中心。而西固区,则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该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兰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近2/5、甘肃省的近1/10。占据西固区GDP半壁江山的,则是石化产业,其GDP占比达到了47.4%。

据西固区政府官网介绍,西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素以‘西部石化明珠’‘石化工业摇篮’闻名遐迩”。始建于“一五”期间,享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便位于西固。

石油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三大板块”是西固工业体系的支柱。该区炼油、合成树脂、橡胶、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居西部首位,而涩宁兰、兰成渝、兰郑长等输油输气管道亦从西固经过。

但光鲜的产业规模背后,却是严峻的环境形势。西固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如是描述:高排放、高耗能和资源消耗型产品比重较大……生态环境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还很艰巨。

毫无疑问,造成环境恶化的元凶之一,便是区域内众多的石化企业。除了在日常生产中排放含有硫化氢、烃类、苯类污染物的废气废水外,这些石化企业还屡屡发生事故。仅以兰州石化为例,在过去的近十年里,其至少发生过6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2006年5月,环保部以“环函[2006]176号”文件,通报了国内20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结果。其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便是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7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

上述文件显示,其主要存在问题为装置区的初期雨水、地面冲洗水收集和处理存在问题,消防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排水口较多且规范不够等六项。

当时有媒体形容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就有可能出现第二个“松花江污染事件”。解决的办法是修一个大型缓冲池,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含有毒性的消防水就可以暂时存在缓冲池,防止直接流入黄河。

但事实上,在环保部2006年通报上述问题时,污染已然形成多年,并在8年后成为此次水污染事故的元凶之一。兰州官方日前通报事故原因时称,2002年4月3日,原兰化公司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和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水渗入地下,是造成此次水污染的原因之一。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称,因为此地土壤中渗入的油污没有得到清理,最终溶化了自流水沟的伸缩缝填缝材料,污染了自来水,最终酿成自来水苯污染事故。

而连日来,早报记者走在西固区街道上,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尘土较大,空气中弥漫异味。采访一天下来,头发便如毡片一般。桃园社区贾家堡、牟家堡紧邻兰州石化厂区,多位村民向早报记者反映,白天还能好点,到了夜里,石化厂经常排放废气,“气味难闻得很,门窗都不敢开。”

而看不见、闻不到的污染,已然深藏于土壤和地下水中。

被污染的水和土

此次自来水被污染的地方,位于兰州石化厂外。近年来,此地曾多次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此地的土壤并未完全得到治理。

近日,早报记者在位于西固区的威立雅水务公司周边走访发现,这里工厂企业与居民区混杂并存,并无明显的功能区域分隔。有媒体报道称,这一带与化工有关的公司,大大小小就有200多家。

张明泉告诉早报记者:“只要是化工企业长期存在,不可避免地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张明泉的这一观点,在西固区便可找到佐证。

据环保部环函[2006]176号文件显示,2006年,位于西固区的兰州石化2.4万吨/年苯胺装置、2.7万吨/年硝基苯装置已停产,但需拆除,并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制订污染消除与土壤修复方案,组织实施。

中国环境修复网的一份资料介绍了上述土壤修复项目。该资料称,“由于该地块长年用于石化生产,土壤苯含量严重超标。”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此次修复,并于2008年12月完工,该项目处理污染土壤4080平方米,修复后的地块作为兰州石化物流仓储中心用地。

而兰州大学苗东阳撰写的《某石油化工厂区土壤有机污染评价及污染治理》一文中称,“各种有机污染物均已对土壤造成污染,上层污染严重,尤其是苯污染异常严重,随着深度的加深,污染程度逐渐降低,至2米深处土壤未受污染。”

虽然该论文并未直接点名,但论文中透露出的区位及面积等信息显示,该论文描述对象即为前述兰州石化拆除的苯胺、硝基苯装置。

一位石化行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很常见,泄漏的化学物质或工业废水,难免会污染企业周边的土壤及地下水,继而造成苯等化学物质含量超标。

兰州官方通报称,造成此次水污染事故的元凶是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而含油污水形成原因为,原兰化公司原油蒸馏车间曾在1987年和2002年发生两次事故,大量渣油跑料和消防水渗入地下造成污染。

从4月11日下午3时开始,事故处置组在被污染的4号自流沟两侧开挖了26个探坑,对坑内含油污水进行采样,从坑内发现大量含油污水,仅从11日的12个深坑内就累计抽排含油污水约800吨。

但这仅是在此次水污染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张明泉告诉早报记者:“兰州的地下水大范围被污染了。”不过,他补充道,很多城市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

张明泉介绍,兰州最早的水源地在“三滩”:马滩、银门滩、翟家大滩,抽的是地下水,三滩水源从解放初用到2000年左右。“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概还有二十眼井在供水,后来地下水被污染了,就不用了。污染物主要是油污、苯、氨氮等。”

也就是在2000-2002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全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摸底评价,并绘制了《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以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为依据,将地下水污染程度分为污染严重、污染中等和污染较轻三级。调查结果表明,兰州、西安等城市污染较重。而环保部2013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或极差级的监测点占总数的57.3%。

张明泉说,造成兰州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则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和下渗,以及石化企业化学品的泄漏。

近日,早报记者在4号自流沟附近的贾家堡村采访时,一位村民反映称,他家在2000年盖房的时候,地基挖到1米深便渗出了地下水,上面就浮着一层油。

昨日,兰州市政府承诺,针对周边地下遗留的渣油隐患问题,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勘查论证,制定和实施封闭根治和恢复生态的方案。

兰州自来水危机事件发生后,有人质疑关系整个兰州城市400万市民的饮水生存大计为何由外资企业掌控,而且没有第二水源。

昨天,兰州市政府回应称,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是2006年引进的外资合作项目,“合资后确实存在监管不够到位的问题,也暴露出城市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兰州市政府同时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完善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目前,兰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第二水源的省会城市。兰州市政府表示,一直在谋划第二水源,去年已经启动了从刘家峡水库引水的第二水源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原计划今年3月份开工,但因为投资方的原因,没有如期实施。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兰州将尽快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安全供水问题。

脆弱的地下管网

在分析造成此次水污染的原因时,威立雅水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污油)长时间(对自流沟)的浸泡,突破了临界值,进而造成污染。据悉,这条自流沟系1955年安装,为水泥材质,将近60年时间从未更换过。

而地下管网的老化破损,是存在于很多城市的共同隐患。但对于地处黄河河谷中的兰州来说,其地下空间和地面一样狭窄逼仄。给排水、燃气、热力等各类管网纵横交错,更为拥挤。此外,对于从解放以来就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兰州来说,埋藏在其地下的,还有数目众多的各类石油化工管道。

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外宣负责人称,这些管网最早的铺设于上世纪50年代,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化破损的情况。而城建局一位处室负责人则告诉早报记者,爆管现象时常发生。据兰州当地媒体报道,在2011年3月20日至7月18日间,仅安宁东、西路便发生自来水爆管28起,除了市政施工挖断管网外,自来水管老化破损也是爆管原因之一。

爆管导致停水或路面塌陷,只是人们可以切实感受到的危害。而诸如4号自流沟等供水管网,其长期被遭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所包裹侵蚀。如果有老化破损现象,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通过管道,进入数百万市民家中。

2006年9月,兰州市政府办公厅曾发文,要求有关部门,对城区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普查以便弄清城市地下管网现状,力争到2008年底全面掌握和摸清地下管网分布情况,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网全方位动态信息化管理。

14日,早报记者前往兰州市城建档案馆,试图查阅上述普查结果,但该馆工作人员表示,馆里没有这些档案。随后,记者又来到负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综合管理的市政规划管理处,该处外宣负责人表示,他们只掌握着雨水和污水管道情况,热力、工业、燃气等管道由各自主管部门分别负责。

在上述负责人的“指点”下,记者又前往负责全市城市供水、排水、供热、市政等公用事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兰州市城建局,但城建局外宣负责人也只向记者提供了两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兰州地下共有供水管道669.54公里,排水管道802.12公里。但该人士并未透露这些管道的铺设年份及老化破损管道占比等情况。

那么,兰州耗时逾两年的地下管网普查成果究竟如何,是否实现了对地下管网全方位动态信息化管理?我们不得而知。

但据当地媒体2012年报道,兰州市各类地下管网加起来总长度3000公里左右。这些管网分布在兰州城区221平方公里的地下,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埋有13.6公里管网。

上述报道称,由于各类地下管线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资料存放较乱。这种“各自为战”的做法,使得工程施工单位很难查到所有地下管网的详尽资料,地下管网的频遭破坏也就不足为奇。

油污总干管已弃用16公里

在此次水污染事故发生后,一条由东向西贯穿兰州城区的油污干管,亦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该油污干管属于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全长27公里,1960年投入使用。

这条油污干管是一条横贯兰州市区的大型钢筋混凝干管,主要用来输送西固地区经过处理的化学污水、炼油污水和其他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因年久失修、腐蚀严重,这条干管已发生多次塌陷,被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列为兰州市的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早在3年前的2011年5月,早报就刊发题为《兰州政企博弈七年拆不掉地下“定时炸弹”》的报道,报道指出兰州石化油污干管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是兰州城下的“定时炸弹”。

报道刊发后,这一问题引发舆论关注。据甘肃电视台报道,2011年6月15日,省委常委、副省长石军召集兰州市政府,省、市环保部门,中石化兰州总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就中石化兰州油污总干管超期服役问题进行研究,石军要求尽快拿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此时,兰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也已上马,其部分区间与油污干管重合。对此,兰州市政府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彻底排查油污干管的走向、埋深以及当时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安全状况等级等,制定了相关替代方案。

14日,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办相关人士告诉早报记者,由于该排污干管与正在建设的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存在16公里长的重叠,因此需要拆除报废,但“拆除工作由环保和城建部门负责,他们有方案呢,你去他们那问问”。不过,该人士透露:“与地铁线路重合的这16公里管线已经不用了,西固到秀川段的油污干管还在使用,从秀川接了条管道通到黄河里了。”

而据当地媒体2013年9月9日报道称,油污干管替代方案已通过环保部门审查,由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委托兰州市城建部门实施废弃施工,按计划将在当年9月底前完成。

    [凤凰网-东方早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