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兰州市民或已饮8天苯超标水 水务集团称苯被检出纯属意外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4-15

 

兰州市民或已饮8天苯超标水

  兰州自来水恢复正常供应,停止应急拉运送水和免费发放瓶装水;“危险还没有过去”

  ■ “兰州水污染事故”追踪

  昨日,兰州市发布通告称,昨日7时始,兰州四区全部解除应急措施,全市自来水恢复正常供水。但通报也称,危险还未过去。

  4月10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发现其出厂水苯含量超国家标准20倍,兰州市政府宣布该市自来水24小时内不宜饮用。

  4月13日,兰州市政府通报,污染事故直接原因是水厂自流沟中出现了含油污水,原因是自流沟附近的中石油兰州石化曾发生泄漏事故致一些渣油和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新京报讯 (记者王瑞锋)兰州市政府昨日上午发布通告称,根据甘肃省环境监测站、甘肃省疾控中心4月13日7时至14日5时以来对西固区每隔两小时所取的10个批次水样的监测数据结果显示,西固区自来水苯指标范围在8.47微克/升至0微克/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征求专家意见,从14日7时开始,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西固区解除应急措施,停止应急拉运送水和瓶装水、罐装水的免费发放,当地市民可以放心安全饮用。

  但该小组也同时表示,“危险还没有过去”,兰州市只有一个自来水水源地,没有任何备用手段。兰州拟在3、4号自流沟敷设铸铁管道,最近几天,一旦自流沟发生意外情况,全市仍将面临降压供水局面。

  兰州市政府称,下一步将对造成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昨日下午,该市政府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副总经理闫晓涛表示,威立雅早在4月2日就对水质进行了取样检测,但完整的检测和全分析过程需要时间,至4月10日正式确认自来水苯超标并采取措施,在前后8天时间里,兰州市民“有可能已经饮用了苯超标的自来水”。

  据了解,兰州方面将持续对四城区自来水进行跟踪监测,城关区、七里河区每十二小时监测一次,西固区、安宁区每四小时监测一次,威立雅水务集团自来水厂1号泵房、2号泵房出水口仍为两小时监测一次。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董事长姚昕昨日介绍,该公司正在修建一条应急输水管道,以取代3号自流沟和受到污染的4号自流沟,从昨日起预计10日内完工。

  应急输水管道为直径1.6米的球墨铸铁管道,耐腐蚀性强,现已运抵兰州。

  焦点 1 超标前水质如何?

  3月曾检出氨氮含量较高,其他指标正常

  按照国家规定,对自来水苯指标每年检测两次。那上一次对苯的检测是什么时候?两次检测之间,水质是否安全?

  兰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监测中心主任田红表示:“自来水在3月份之前是安全的。按照国家规定频次,我们去年7月进行过对包括苯在内的各类指标的检测,按照计划,今年预定的检测时间是4月,正是这次水质大分析检测出了苯含量超标。但其实我们在3月也进行了一次检测,没有发现问题。”

  田红介绍,今年3月初,兰州出现过一次大范围自来水异味事件,接到市民投诉后,监测站立即对包括苯在内的所有指标都进行了检测,发现只是氨氮含量较高,不过也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苯等其他指标正常。

  据了解,国家对饮用水规定了106项检测标准,其中42项为常规检测,每个月抽样检测一次;而包括苯在内的非常规指标为64项,像兰州这样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每半年做一次检测。

  田红说,这是水厂建厂59年来第一次发生自来水苯超标事件。

  另有一些专家表示,对苯等非常规指标的检测间隔长达半年,如果恰好在这个时间段内一些指标超标,是难以及时发现的,应根据各地实际,加大对一些指标检测的频次,例如对兰州而言,水厂周围有许多化工企业,就要加大对有关石油化工成分的检测。据新华社

  焦点 2 自来水中苯何来?

  兰州石化泄漏事故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13日下午,该起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介绍,调查组经采取开挖探坑的方法,在坑内发现大量含油污水,并进行了采样,确定了导致水体苯超标的具体方位。

  这次兰州自来水苯超标是因为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的自流沟4号线遭到污染,自流沟是该公司第一水厂与第二水厂之间的一条输水沟,现已使用近60年。

  13日,记者沿着自流沟看到,自流沟周围有兰州石化的厂区,有的化工管道就从自流沟上方跨过。沿线还有一些村落,有的村民房屋紧挨着自流沟。

  郑志强说,根据环保专家现场初步分析判断,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下一步调查组将对从探坑中提取的含油废水进行化验,进一步从技术层面核实含油污水与自流沟内苯超标水体的关联性。同时,对自流沟内的具体泄漏点位进行实地勘查核实。

  参与调查的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金生说,初步判断,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以往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这些含苯污染物随着地下水,慢慢地向自流沟方向流动,最后进入沟内,造成了水质污染。

  污油为何隔了这么长时间才进入自流沟?王金生解释,含苯污油已抵达了自流沟,过去是被沟壁阻止。自流沟两侧和底部都是水泥,但每隔一段就有一条收缩缝,设计寿命期到后,收缩缝老化,油污连同地下水通过收缩缝进入到自流沟。据新华社

  焦点3 饮水如何保安全?

  兰州石化搬迁已讨论多年,欲寻第二水源

  据了解,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是中国“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而兰州石化地处兰州市区黄河段上游,紧邻黄河,而黄河是目前兰州市主城区唯一的水源地。

  王金生说,兰州石化和黄河水源地之间的矛盾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化工企业本不应该和水源地布局在一起,因为两者互为矛盾体。

  2007年,环保部组织的石化行业风险排查中,兰州石化被确定为重大环境风险源单位,对兰州及下游多个城市的饮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记者了解到,关于兰州石化搬迁的讨论已在甘肃持续多年,甘肃省、兰州市以及兰州石化都在积极行动。在搬迁问题明确之前,近年来兰州石化也在不断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

  受到污染的4号自流沟现已停用,兰州已开始修一条从第一水厂到第二水厂的应急管道,以把污染段的苯超标物质隔离掉,但专家表示,这只是临时的措施,从长期看,需要寻找新的水源地。

  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12日在西固区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也表示,兰州威立雅公司的北线(即自流沟)穿越石化区,供水确实存有一些隐患,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想办法开辟第二水源。 据新华社

    [新京报]

水务集团:苯被检出纯属意外

  检测系正常工作程序之外;如未检出,兰州市民或喝半年“香水”

  新京报讯 前日,兰州市政府发布消息称,自来水苯超标系此前两次事故产生的含油污水所致。油污化学成分很多,但闫晓涛表示,检测结果只显示苯超标,而甲苯、乙苯、苯酚等检测均没有问题。

  闫晓涛说,按国家标准,对水质106项检测半年做一次。3月初检测结束后,下一次检测应是半年后的9月份。

  之所以4月10日又进行检测,闫晓涛表示,威立雅的实验室要给周边区县自来水做106项检查,而这检查无论多少样本都会耗费同样的实验耗材。于是,兰州威立雅也对自己的管网自来水取样检测,结果检测出了苯含量超标。

  闫晓涛说,苯无色,有芳香气味,如果没有及时检测出来,兰州市民就是喝了半年也不知道,说不定还会说水有一种香味。

  此次检测出苯超标是否具有运气成分?闫晓涛表示,也不能这么说,除了检测之外还有其他发现水质异常的辅助手段。但具体是什么手段,闫晓涛未予回复。

  ■ 追访

  此前水异味源自腐殖质

  3月6日,就有兰州市民发现自来水有异味,但当地政府表示是谣言并对传谣者进行处置。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副总经理闫晓涛昨日表示,3月6日自来水确实存有异味,但与此次苯超标完全没有关系。

  闫晓涛说,当时发现自来水有异味后,兰州威立雅于3月7日左右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了106项指标,但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水质异味确实存在,因为水里的物质千千万,我们不一定能全部检测到位,不能确定异味来源。”

  随即,水样被送往中科院生态研究所进行检测,闫晓涛说,检测结果显示水中含有两种特殊物质,只需几微克就有臭味。而这两种特殊物质,由冰雪覆盖的草根、藻类等腐殖质产生。“黄河因为不结冰,其支流黄水河结冰,这些特殊物质应该来源于黄水河。”

  自流沟是否超使用年限?

  公开资料显示,兰州自来水厂始建于1955年,此次受污染的4号自流沟是钢筋混凝土材质,使用已近60年。

  闫晓涛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流沟一般使用寿命是50年,但钢筋混凝土泡在水中对其是一种保护,不一定必须50年到期。2003年,兰州威立雅水务对自流沟部分进行了检测维护,认为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闫晓涛说,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100年也没问题,但考虑热胀冷缩,沟体的伸缩缝用材料填充。1987年兰州石化爆炸事故,对填充材料有熔化作用。2003年发现了沟体伸缩缝的老化现象,由于资金有限,水务集团进行了部分修复,2007年开始逐步修复。

  此外,周边村民曾对自流沟沟体打洞偷水。水务集团会不定期检查损坏情况,并清理沟内阻碍物。

  本组图文(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瑞锋

    [新京报]

 

 

相关评论

自来水污染,怎能只“上报”不“下报”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迟到的24小时”引发外界强烈质疑。兰州官方对此回应,称“兰州市政府在整个事件的核实认定、应急处置、信息披露方面是及时的、准确的、严肃的,特别是从早晨7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接到报告后,首先开展了情况核实、应急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停运了苯渗入的自流沟,把事件的影响控制到了最小程度”。

  外界的遍地质疑,和当地政府的自我感觉良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判若云泥的观感是怎么产生的?当地政府的应急处置真的很“及时”吗?显然不是。

  为了自证清白,兰州官方很详细地公布了4月11日一天的政府行动。我们看到,这一天政府确实很忙,从市卫生局到市委值班秘书长,到市委值班常委,再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层层上报;然后开会,成立应急组,给相关部门和企业传达省政府指示精神……

  也就是说,从“晨5时”得知水出问题后的大半天时间里,政府都在忙着报告、开会,一直到“下午2时”,才向外发布通稿,让媒体和公众知情。这时,距政府知道水出问题,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小时;距水务公司检出苯含量超标,已经过去了近24小时。水务公司为何拖延十余小时才上报,现在还未知原因,但当政府接到通报,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对外发出预警,避免不知情的市民饮用问题水?

  当地政府的那些行动当然必要,但不能因此剥夺市民知情权。只有信息足够透明,才能保证在政府行动见效之前,市民进行必要的自保。当地政府总等自己觉得安排妥了才发布消息,或许是怕引起恐慌等,但相比知道真相后的心理恐慌,闻着自来水的怪味、听着坊间谣传,以及喝着确有问题的水,危害不是更大吗?信息通报的速度,最能体现政府应急效率。这点做不到,关着门折腾再多,也很难赢得认同。

  所以,在该事件中,水务公司和地方政府是否存在信息瞒报、迟报情形,很值得追问。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水务公司不仅在4月10日有迟报嫌疑,在4月2日也曾检出自来水苯含量为13微克/升左右,超过国家限制标准,但外界并不知情。突发事件应急法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水务公司有无违法情形,需要彻查。

  突发事件应急法同时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这个“及时”针对的是政府的决定,而不是掌握的突发事件信息,这或许也是兰州政府有“底气”的原因。但在像这样时刻会危害市民健康的问题上,应明确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的原则,对事实上造成“迟报”的情形,有必要追责。那样,才不会有地方政府明明延误了信息,却还为自己的“高效”沾沾自喜。

  □敬一山(媒体人)

    [新京报]

兰州水污染“非原油泄漏”不是好消息

  作者:知风

  13日,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进入第三天。兰州市民抢水风逐渐消退,百姓情绪渐趋平静。但事件仍有疑点。13日下午17时20分,兰州市政府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此次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副组长郑志强表示:“根据环保专家现场初步分析判断,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对此,媒体称兰州水污染事件原油泄漏说法不成立。但之前当地官方的结论是:“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原因已查明,系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这是不是意味着兰州石化分公司可以如释重负?  

  事实恰恰相反,推翻之前原油泄漏的说法,是“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替代了“原油泄漏”,成了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从物理上说,就是“泄漏”变成了“渗漏”,而从具体情节来看,是临时泄漏变成了长期渗漏——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说,初步判断,兰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这就好比某人身上长了一个疮,但在诊治过程中,由原来诊断的局部皮肤炎症,变成了整个体内湿毒,显然,这个疮疖不过是整体免疫力下降后,体外的一个脓包而已。兰州自来水苯超标,按照先前的结论为“原油泄漏”,这种意外事件相对来说还容易解决,但随着对兰州水污染事件的追踪,《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涉事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原兰州市自来水厂)经过近60年的发展,如今陷入了兰州石化等诸多化工厂的包围中。”

  这样的局面就足以令人堪忧了。调查发现,除了官方公布的兰州石化发生的两起爆破和着火事故外,兰州石化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曾发生过至少6起安全事故。其中,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曾于1987年12月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泄出,其中有34吨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渗入地下;还有2002年4月发生的总管开裂着火事故,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面临可能的不测,人们常说“未雨绸缪”,而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在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任其陷入了兰州石化等诸多化工厂的包围中,就让人不可思议了。这种常识性错误,就像在食堂周围建猪圈。而一个承担着确保全市安全供水、维护城市正常运转重任的企业与化工企业之间,何止是食堂和养猪场的孰轻孰重——当然,关键是以何种利益相比较。  

  总之,兰州水污染“非原油泄漏”不是好消息,“泄漏”和“渗漏”虽一字之差,但后果显然不同。这已经不仅是“到底谁该为此次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埋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摆正经济效益和公众利益的关系,让发展经济的步伐回归到利国利民的正道上来。

    [四川在线]

迟来的“爆炸后遗症”说明了什么?

  作者:殷华尚

  中国甘肃网4月13日讯(记者 金亚玲)记者从“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获悉,兰州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中,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而含油污水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分别于1987年和2002年发生物理爆破事故使渣油泄出渗入地下所致。(中国甘肃网4月13日)

  兰州自来水污染的原因,成了困扰每位民众的谜团。而根据最新调查,一起87年和一起02年的“兰化物理爆炸事件”终于浮出水面。一个距今27年,一个距今12年。穿越时间的间隔,“爆炸后遗症”来得是那么突然与迟缓。笔者困惑,27年前的“爆炸”,为何“后遗症”今天才显现?

  什么是“后遗症”?后遗症就是某种事情没有完全处理好, 而积攒下的某些遗留问题。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理清自己的思路。那就是27年前的爆炸事故,根本没有处理好,所以产生的后遗症才会污染到今天的自来水。27年前的“屁股”,要让今天的人“擦”,有些人真够可以的。当年的事故负责人去哪了?当年的事故怎么处理的?这些问题都必须有人解答。

  穿越来的“后遗症”,让人困惑。27年前的渣油泄出,今天才显现,这渗透的速度也够慢的。而至于为什么这么“慢”?还需要专家来解答。关键“慢”也不怕,怕的是“持续”。渗透慢,意味着后遗症今天才显现。而“持续”,却意味着兰州的民众27年来一直喝着污染的自来水。这才件真正可怕的事。

  总之,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还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爆炸后遗症”来的太迟,而有关部门的动作又太慢。遮遮掩掩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迟来的“爆炸后遗症”说明的太少,民众想知道的更多。水是生命之本,污染的自来水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人都说,鱼水情深。而今水都污染了,鱼儿又怎能好过呢?

     [四川在线]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