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国务院督查组赴16省市督查楼市调控 纠正小动作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7-25

 

国务院督查组赴16省市督查楼市调控 纠正小动作

  南都讯 记者王卫国 实习生王波据中国政府网昨日(7月24日)消息,国务院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这次督查的目的就是要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各地频“微调”带来宽松预期

  近期,中央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近40个城市先后出台不同程度的楼市“微调”政策,主要包括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成品房购房补贴、利率优惠等措施、提高普通住宅标准等。这些政策被舆论认为背离调控的方向。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研究报告认为,这些政策面的变化,均为市场带来政策面将走向宽松的预期,促进了购房需求的释放。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开始采取措施来督促政策的落实。

  此次督查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16个省市。据业内人士透露,督查组江苏上海组昨日已抵达南京,从今天起将对南京和苏州楼市进行检查。

  地方“小动作”将被纠正

  督查的重点包括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督查组将深入有关部门和机构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实地查看商品住房项目,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昨日分析指出,这次督查是在温家宝总理对房地产调控“喊话”后开展的,就是要看中央政策的实施效果。他强调,目前经济稳增长的许多举措客观上会有助于房价回升和楼市回暖,地方政府由于房地产投资下滑、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导致财政困难,可能会有一些“小动作”。他预计,这次督查将及时纠正地方政府放松楼市调控的举动。

  相关新闻

  南京连夜澄清否认放松调控

  南都讯 记者王卫国 实习生王波正当南京刚刚出台的促进房地产消费政策引起人们热议的时候,国务院派出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督查组已经抵达江苏。昨日,南京市政府通过官方微博澄清,表示放松调控是误读,支持人才住房消费也仅限于首套房。

  南京23日推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千方百计扩大住房、汽车、旅游等各项消费。其中促进房地产消费的政策包括对住房公积金缴存者首次购房家庭给予公积金贷款支持。其中明确,入选南京市创业人才“321”计划的人才,正常缴纳公积金的可优先享受公积金贷款;首次购买自住房,“视同南京户籍”,并可给予购房补贴。

  按照南京去年初出台的限购政策,外地户籍家庭及个人必须提供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才能够在当地购买首套房。而新政对“321”人才放松了限制。此举一出顿时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不少人认为这是变相放松了限购政策。

  对此,南京市政府当天深夜11点43分就由市住建委发布官方微博澄清,强调意见中涉及房产的政策是对以往政策的延续,没有放松限购政策。声明还强调,“南京市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决心不变,方向不改,力度不减。”昨日上午,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再次通过微博宣称“南京没有出台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

  观察

  楼市调控央地博弈

  地方政府试底线 国家督查判形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房地产调控形势,中央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九次表态,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如此密集的政策宣示实属罕见,也突显了当下楼市调控局面的艰难和紧迫。

  近来土地市场和商品房销售市场双双回暖已经引起中央高度关注。特别是连续两次降息,客观上改变了房地产市场预期,全国多地楼市呈现量价齐升的回暖局面。

  去年4月,国务院曾组织过一次针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当时主要督查内容包括保障房建设情况、房地产交易差别化税收的征管情况等。时隔一年多,国务院再次向16个省市派出督查组,督查的重点首先落在了限购政策的执行问题上。

  楼市调控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博弈,特别是去年限购以来,部分城市在财政税收压力下一直有放松限购的冲动,不断试探中央的政策容忍底线。截至目前,但凡突破限购“红线”的微调政策都无疾而终。去年10月佛山取消限购令和今年7月珠海放松限购政策都被连夜叫停。

  南京这次利用人才引进政策再次打出“擦边球”,此举能否获得认可,关键看这次国家督查组实地检查情况。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市场的限购主要是针对投资和投机需求,要防止信贷宽松后引发的房价反弹,督查组的实地走访也将收集楼市一线情况,有利于判断目前市场形势。如果房价存在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排除有新的储备政策出台。

    [南方都市报]

新华时评:房地产市场要坚决防止“微调”放水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王立彬)国务院办公厅24日发出通知,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赴16省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这立即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专项督查的实施,传达出中央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坚决制止地方“微调放水”的决心。

  社会公众注意到,此次通知要实施专项督查,是中央部门十多次表态“调控绝不动摇”的连续动作。此间,30多个城市屡屡出台“地方新政”,试图以地方“微调”来化解中央的房地产“宏调”。政策的持续博弈,加剧了市场波动,动摇着社会预期。实施专项督查,正是释放中央政策明确信号,为地方微调政策划红线的有力举动。

  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宏观调控的成果。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市场信号趋于混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宏调”与“微调”间的摩擦增大,影响了市场预期。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以来,地方政府一直“微调”不断。有机构统计表明,进行“微调”的城市至少达到40多个。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数据,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105个监测城市中,北京等33个城市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台楼市“微调”政策,内容涉及公积金贷款额度、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及购房补贴等,而上海、芜湖、佛山、成都等城市因为碰到限购政策的“红线”被叫停,其余城市的“微调”仍在继续。

  其实,在宏观政策层面,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基调从未改变。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5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发改委、央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先后表态,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中国地区差异大、市场主体多元,宏观政策在各地执行过程中的确存在因地制宜的问题。但地方“微调”必须服从中央“宏调”,碰触“宏调”底线、红线的,必须坚决叫停。在稳增长基调下,必须确保流动性真正投向实体经济,并服从转方式、调结构的长远目标,坚决防止“宏调”筑坝、“微调”放水而重蹈为“保增长”而绑架房地产的覆辙,避免房地产市场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付诸东流。

    [新华网]

 

 

 

相关报道

中国经济纠结2012 专家支招别松楼市别太功利

  刚刚过去的两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来说可谓惊心动魄,先是央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突然宣布第二次降息,随后公布的经济数据印证了各方对经济加速下行的担忧。去年“防通胀”的各种呼声言犹在耳,今年“稳增长”的严峻形势就直逼眼前,中国经济再次步入复杂而纠结的时刻。

  国家统计局前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2.7098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第二季度增长7.6%,是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8%。

  2008年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目前类似,只是降速来得更为猛烈。2008年下半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从上半年的2位数迅速下滑,到2009年第一季度最低谷时只有6.2%,而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等一系列刺激措施的实施,G D P增速迅速回升,走出V形反转,到2009年第四季度增长10.7%,超出了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第一季度11.9%的经济增速甚至超过了经济过热的2007年。

  当时中国经济增速的迅速反转得益于一系列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尤其是危机来临后迅速提出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大大提振了经济增长的信心。

  当前经济增速下降虽然温和,但同样不可掉以轻心。从去年底开始,中央开始提出要对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应对经济下行态势。此后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有何异同?2008年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可以为当前“稳增长”政策借鉴?南都为读者梳理了2008年经济危机时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并采访专家,解读当下“稳增长”还有哪些招儿。

  那两年,我们采取的刺激措施

  货币政策开闸放水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央行迅速作出反应,于9月16日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由此打开了信贷宽松的大门。接下来到当年12月23日的三个多月里,央行连续五次降息,创造了百日内降息纪录,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从4.14%和7.47%降低到2.25%和5.31%。11月27日更是一次性将存贷款基准利率降低1.08个百分点,是央行之前惯常调整幅度0.27%的四倍。

  同时,从9月25日到12月25日,央行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而在12月5日的降准中,更是一次性将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远超通常0 .5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此次调整中,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下调了1个百分点。

  信贷闸门开启后,为市场注入了充裕的资金,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达到了9 .58万亿元的天量。

  4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一场规模空前的“投资热潮”在全国各地铺开。据《南方周末》报道,当时各省市公布的投资计划远远超出国务院设想的两年4万亿的规模,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而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

  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原则通过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房地产救市措施

  面对持续疲软的房地产市场,财政部2008年10月22日大动作出台组合拳刺激楼市,推出包括降低买房者房贷首付比例至两成、减收契约税、免收交易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降低贷款和公积金利率,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等7项救市措施。

  鼓励民间投资

  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意见,被称为民资“新36条”。“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甚至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每项具体任务少则有一到数个部门负责,多则十几个部门。

  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

  家电下乡是自2007年12月起在山东、河南、四川、山东青岛三省一市试点的政策,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2008年12月1日扩大到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2009年2月,在全国全面展开。

  2009年1月14日公布的《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从当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 .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2009年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对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给予财政补贴,以促进消费。这项政策和汽车、家电下乡一起构成了扩大汽车和家电消费的政策体系,扩大消费需求。

  观察

  新形势下楼市调控难放松

  当年的经济刺激政策还引发了一场房地产“狂欢”,导致2006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成果付诸东流,陷入了越调越涨的“怪圈”。

  2008年10月,财政部的一份文件拉开房地产“救市”大幕,其中的优惠措施包括调减首次购房契税税率,暂免征收购房印花税,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 .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当购房优惠政策遇上货币宽松政策,新一轮房价“疯涨”现象随即出现,高价“地王”更是层出不穷。导致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起住房政策需要反思的问题,认为金融危机期间就不应该救楼市。

  经过2009年和2010年的房价暴涨,楼市调控政策急忙转向调头,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暂停三套房的贷款审批,而且政策力度层层加码,直致2011年初祭出“限购”重拳。但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无钱买地,导致许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骤减。

  如今伴随着新一轮刺激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再次蠢蠢欲动,而中央政府的态度十分坚决。今年以来多个地方政府的放松楼市调控政策“无疾而终”,前日(13日)珠海传出的取消限购更是被连夜叫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在江苏调研时再次对房地产问题喊话:“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决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开始透露将加强对调控不力的地方进行问责,国土资源部也表态坚决遏制市场异常波动。

  如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为了短期经济指标好看而盲目动用刺激政策,很可能是一次“引鸩止渴”的救市,市场潜在的风险将被放大。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指出,现在应该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成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我们遇到这几次大危机,马上政府出台政策,全都保护起来了,大家全卧倒,风声一过又全都起来了,旧的结构和旧的生产方式又摆在我们面前。”

  专家建议

  新刺激政策减税增收应是重点

  货币政策效果或有限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波三折的“晴雨表”,宏观调控相应进行了“刺激、收紧、再刺激”三次完全逆向的操作,信贷闸门先松后紧,如今为了防止经济“硬着陆”,信贷闸门再次打开。知名经济评论员胡释之日前指出,“货币政策在这么短时期内颠来覆去,没病都会折腾出病来,这不但不是熨平经济周期,实际上是在制造经济周期。”

  上一轮货币政策开闸放水,加上大规模投资计划,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上升。在过度的刺激政策影响下,物价上涨苗头从2010年开始显现,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 PI上涨的主要因素。2011年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一度突破6%。

  随着央行短时间内连续降息,对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讨论近来成为宏观调控的焦点话题。各路专家学者近来纷纷就目前的政策提出建议,包括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还在本周初走进了中南海,向决策层直接发表他们的政策建议。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日前在认证微博上谈到了当前的货币政策,他指出,“关于货币政策,弗里德曼有一‘绳子理论’,抽紧管用,放松没用,推一根绳子并不能将力量传导到实体经济。经济下行时,企业的资金需求跟着下降,市场上不缺钱,这时放松银根,相当于下雨天满街洒水。对症之药是创造新的投资机会,打破垄断,放松管制,保护产权,促进民间投资。”

  扩大投资不应超常规

  新一轮刺激政策不能再重复2008年“四万亿”投资规模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时下经济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进入5月份以来,已经有5000多亿的项目经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投资在这一轮刺激政策中再次冲到了前面。

  对于这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东琪日前在出席清华主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时指出,高铁停缓建项目在恢复,但不要恢复到前两三年的超常规,而是应该回到常规的均衡增长。陈东琪还建议,政策在这个时候要更积极一点,特别是货币政策是有施展空间的,同时还可以推进利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反垄断改革等。

  扩大消费不能急功近利

  2008年的经济刺激政策中,曾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刺激消费的政策。这一轮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需要动用类似的手段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日前在谈到“稳增长”的政策时指出,“扩大消费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志在长远。”范剑平指出,目前我国消费形势从短期来看是基本保持稳定的,因此没有必要大幅度调整短期需求管理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如果像上次一样刺激房地产、刺激汽车、刺激家电和旅游,会打乱居民消费的节奏,透支未来的增长潜力。

  减税增收是重点

  范剑平认为,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还是要从改革入手,比起降息的刺激政策,现在更应该减税,调整收入分配。

  范剑平认为,除了在个人所得税让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增值税税率上加大改革力度,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商品售价。“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居然在中国卖得比美国等地都要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口商品把增值税退掉了。”

  新一轮刺激政策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物价上涨,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范剑平对此强调,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对扩大消费非常重要,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和消费能力的侵蚀是非常厉害的。不管如何去扩大内需,如何去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如果再刺激出一轮房价的暴涨、高的通货膨胀,短期保增长的政策将得不偿失,从长远来看可能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A10- 11版采写:南都记者 王卫国 统筹:辛省志

     [南方都市报]

调控楼市是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动摇

  天山

  坚持调控楼市,坚持稳定房价,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动摇

  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房价出现回涨苗头。中央政府“决不能让房价反弹”的及时表态,明确传递了这样两个信息:稳房价,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稳增长,楼市并非唯一稻草。

  历次楼市调控中,都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旦经济困难,一旦增速放缓,总有人高喊“快松绑楼市救经济啊!”本轮调控也不例外,这样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停过。

  对此,我们要说的是,靠楼市救经济,虽或立竿见影,却非治本之策。放眼世界,倚重房地产、步子迈得实、发展走得远者,几无先例。对中国而言,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最终要靠转方式、调结构,最终要靠新兴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当然,房地产业尤其是商品住宅,既有保障民生的属性,也有拉动经济的作用,这点毋庸置疑。那么,二者之间一旦“冲突”,如何取舍?本轮调控之初,曾有激烈争论。最终,中央选择了调控楼市、稳定房价。

  道理其实很简单。

  调楼市、稳房价,与稳增长并不矛盾。楼市调控,“调”字当头。通过稳房价、挤泡沫,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有利于稳定行业发展,有利于降低经济风险。这一点,已为本轮调控的实效所证明:投机炒作的行业乱象明显减少,稳扎稳打的行业龙头业绩不俗。

  调楼市、稳房价,与保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提速,住房消费支出庞大,与教育、医疗、养老等相比,其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稳房价,是住房领域的重要民生诉求。劳动者月薪区区数千元,房款动辄数百万元,这种情况,从百姓到政府,谁能不着急?

  本轮楼市调控,历经数年时间,上下齐心同欲,政策密集给力,房价不再疯涨,调控效果初显,成绩来之不易。眼下,不少地方交易回暖,房价出现回涨苗头,调控仍处关键时期,调控任务依然艰巨。

  此时此刻,如果放松调控,任由房价反弹,几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百姓的期待将化作泡影,政府的信誉更将大打折扣。

  坚持调控楼市,坚持稳定房价,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动摇。

    [新浪网-人民日报]

中国楼市步入复杂敏感关口 调控再临多重考验

  中央多次表态“房地产调控绝不放松”,地方政府频频微调政策“松绑”楼市。今年上半年,在加剧博弈中,中国房地产市场完成筑底反弹,已经跌入谷底的住房交易从“寒冬”中迅速回暖。下半年,在保增长、控房价的艰巨任务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踏入敏感关口,楼市调控也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今年1、2月,经历一年多“史上最严厉”调控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住宅交易量跌入谷底。3月份开始,在信贷放松、地方微调楼市调控政策的刺激下,部分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以北京为例,今年1月住宅成交仅为7000余套,5月份住宅成交迅速突破2万套,6月份超过了2.5万套。5月份,北京、广州、上海等重点城市住房交易量创下今年最高水平。

  在成交量连续回升的情况下,房价开始回稳。非官方数据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5月上涨0.05%,结束了自2011年9月以来的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数据也显示出跌幅收窄、价格回稳趋势。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上半年,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基调、力度和方向不变,地方政府出台的微调政策多次被叫停。同时,中央强调稳增长,近期接连采取“降准”、降息等措施,楼市调控的着力点已经发生变化,从此前的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转为通过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等,保障购房刚性需求,支持首次置业。

  “本轮楼市调控正面临外部环境与宏观政策面的变化,伴随着多地政策微调,市场博弈加剧,市场预期波动,使调控局面趋于复杂。”陈国强说。

  陈国强说,在市场层面,上半年,开发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部分地区楼市回暖。市场的表现是成交量的回升,部分楼盘价格上调,目前市场回暖的态势日趋明显,市场探底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已经出现市场底部。

  “今年年初,当时政府强调政策不放松、不加码,政策的底部特征明显,政策上认可和允许某些地方微调的作法,已经是政策的见底。但是政策见底不意味着市场见底。”陈国强说,今年二季度以来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市场探底已经基本完成,部分地区住房成交量增加,部分楼盘价格逆势上升。

  陈国强分析说,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更复杂的调控局面,市场形态没有本质变化。首先,房地产调控依然从紧、从严,房地产调控的基调不变,中央仍然坚持毫不动摇地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其次,从市场的供求关系上来看,开发企业高库存格局不变,开发企业仍将面临去库存的现实问题,后续新增的房源比较可观,制约了开发商的涨价和房地产企业的市场选择。

  第三,由于开发企业面临着现实的资金压力,虽然楼市的旺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资金负债,但是高负债的资金压力仍然存在,开发商市场策略仍然是“以价换量”,而不是涨价。

  陈国强提醒,今年下半年,政策上仍将保持高压态势,从严调控楼市。今年年底前,尤其是二、三季度,是企业的集中还贷期,开发商还有资金压力,市场要有清醒的判断,价格还要以价换量,将稳中有降,使成交量保持稳定。目前市场不存在价格暴涨基础,购房者应避免恐慌性入市。

  业内专家提醒,稳增长的政策微调,特别是信贷政策出现变化,客观上会助推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为了防止房价出现反弹,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维持稳中趋紧态势,抑制不合理需求的大方向不会变化。中央政府将要求地方政府继续严格实施各项政策。如果房价出现反复,仍可能进一步出台限制性政策。(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阮煜琳)

    [新华网-中新社]

中国3000财富家族一年蒸发6000亿元

6000亿元消失于市场的情绪之中。股市的震荡直接带来财富的缩水。《理财周报》发布的2012年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显示,这3000家中国最富家族在一年之中蒸发了5866.48亿元身家,这一数据接近5倍于澳门2011年的GDP总量。

仅首富梁稳根一人,今年的身家比去年就缩水了近200亿元。《理财周报》的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于每年7月发布,这是中国首家利用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为研究样本的阳光财富排行榜,同时也是中国首家以“家族财富”为研究样本的财富排行榜。

梁稳根在今年的家族财富榜上仍然位列首富,这不是他第一次问鼎《理财周报》的首富宝座,在去年的统计中,他第一次成为中国首富。

然而站得高摔得也不轻,一年之中,梁稳根的家族财富蒸发了约200亿元,仅他一人损失的数额就占据了3000个家族损失数额的三十分之一。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老富豪们在损失自己的财富,对新富豪们来说,一夜暴富也越来越难。奥康国际于今年登陆A股,其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在一夜之间身家暴涨至81.84亿元,但是这一数据尚比不上梁稳根一年蒸发掉的财富数据。

不仅仅是梁稳根,排名前十的富豪无意不损失数十甚至上百亿元。经济的低迷由此可见一斑。

今年是理财周报第四次发布中国家族财富榜单。此次发布的第五届“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的原始研究数据截止于2012年7月17日。其研究结果包括了家族财富总榜单以及生物技术富人榜、大消费富人榜、信息技术富人榜、制造业富人榜、能源资源富人榜、海外富人榜六个子榜单。

本届榜单共统计24843个中国家族财富数值。然而大环境式微的情况下,各个行业的财富都出现了缩水情况。与去年一样,制造业仍然是出现最多富豪家族的领域,共计有10362个财富家族来自制造业,约占所有财富家族的一半,这也是产生首富梁稳根的行业。

根据榜单统计,信息技术行业是产生富人家族第二多的行业,共有4932个财富家族来自此行业。大消费行业里出现的富人家族为2570,在行业中排名第三。

    [腾讯网-理财周刊]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