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神九发射后遇神秘发光体 已作为UFO档案存档(图)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6-19

 

神九发射后遇神秘发光体 已作为UFO档案存档(图)

(网络截图)

  人们紧盯视频观测神九发射升空直播时,发现了难解的科学疑惑:大约在神九发射升空4分11秒左右,整流罩脱离之后,由红外摄像设备拍摄的画面突然出现了两个发光体,其飞行速度从画面上来看,非常迅速,直扑神九而来,并与其擦肩而过。

  它们究竟是什么?UFO、太空垃圾、星光、飞鸟、镜头眩光,还是飞机……一时间,讨论猜测通过微博频频出现。

  网友说

  整流罩脱落时遭遇两个神秘发光体

  昨天,微博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神九发射。

  整流罩脱落时,遭遇的两个神秘发光体,像UFO一样神秘,许多网友在发微博的同时还直接附上了视频,标明了奇异景象出现的具体时间,并定格了画面——令人难解的一幕画面就出现在4分11秒左右。

  根据网友的提示,记者仔细观看了这一时段的视频画面。

  从画面上来看,在整流罩脱落的时候,突然从神九的相反方向发出两个发光体,时间的确就在4分11秒左右。

  从记者观看的视频画面带来的感觉看,这两个发光体好像距离神九并不算太远,但是它们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只是这两个发光体在画面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暂的一两秒,一闪就消失了。

  尽管时间很短,这两个扑面而来惊鸿一瞥的发光体还是被敏锐的网友捕捉到了,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围观和讨论。

  许多网友说,从画面感觉来看,似乎它们的移动速度是火箭的很多倍,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冒出来的,简直是太奇怪了。

  飞机、太空垃圾、飞鸟……

  网友接龙猜测发光体身份

  镜头上一闪而过的两个奇妙发光体究竟是什么?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许多网友开始发挥“福尔摩斯”的判案精神,猜测它们真实身份。

  简单派的网友 andy0__0认为:那应该是火箭其中一级脱落,彭松心境则称:应该是太空背景里的星星吧,还有的网友称,难道是飞机还是飞鸟?

  疑惑派的网友敏捷的水说,我也看到了,不知是否有解释,个人感觉应该是流星或者太空垃圾。

  而分析派的网友jack爱大海说:飞行速度比神九速度快多了,难道是流星或者UFO?

  质疑推理派的网友六首歌分析说:首先不可能是星光,如果是星光的话轨迹应和飞船的轨迹平行。

  其次飞机也不可能:1、飞船发射应该有航空管制,你想推进器的脱落极有可能砸到飞行器;2、飞机的速度远小于飞船此时的速度,轨迹也基本应该平行,视频里亮点的速度明显大于飞船的速度。

  而网友孙国佑立刻与他展开讨论:“视频中速度快,不代表真是速度就快,你没有考虑火箭自身的速度,人家拍摄是跟踪火箭不是跟踪飞机”,他称已请教了许多相关方面的“牛人”,都没有给出特别合理的解释。

  专家说

  作为UFO档案记录在册

  记者了解到,该段视频也引起了天文专家的关注,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员告诉记者,因为很多技术参数以及拍摄该视频的红外摄像设备安装地点并没有确切公布,因此仅从这一段视频来看,还没有办法确定这两个神秘的发光体究竟是什么东西。

  目前他已将电视画面闪现的这一奇妙的景象作为UFO档案存档了。

  张旸:排除是飞机

  张旸说,画面太片断了,没有特别具体的细节,仅靠这一两秒的画面真的很难判断这两个神秘的发光体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就连推断这两个发光体的飞行速度都很困难,因为时间短,也没有飞行距离的定位,但是从画面来看,排除是飞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当时神九整流罩脱离,按理说应该已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应该不会是飞机。

  王思潮:当UFO档案

  王思潮对神九发射过程中遭遇的这两个神秘的发光体也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他告诉记者,神九发射升空时,在酒泉还是白天,可以排除是天空背景下星光的可能性。

  另外,出现在4分11秒左右的这段画面是用红外摄像设备进行拍摄的,只有温度比较高的热源,才可能被拍出这么清晰的光点出现在显示仪上,因为这两个物体应该温度非常高,而飞鸟的温度和我们人类体温差不多,利用红光摄像设备应该是拍不出这么强烈的光点的。

  还可以排除的是这两个发光体是由神九火箭其中的一部分脱落而带来的,这是因为画面上有非常明确的发光体移动方向,它们和神九火箭移动呈现出相反的方向。另外,对于网友信心满满地认为这两个发光体是镜头眩光造成的,王思潮认为也不太可能,他分析说,如果是镜头眩光的话,不可能在画面上呈现出这么快速而强烈的角速度。

  王思潮说,很多人觉得这两个发光体好像离火箭很近,速度非常快,但是由于这一段视频是通过地面上的红外光学摄像机来拍摄高空中的景象,因此可能有很多在画面上呈现的现象都是视觉错觉。比如前两天日环食时,人们拍摄的“指日可戴”的画面,是一种借位的现象。

  他说,因为目前不知道红外摄像拍摄的具体地点,所以并不能排除这两个光点其实可能是出现在近地层,甚至它可能离神九还有100公里左右的距离,另外,虽然从画面上来看,这两个发光体的角速度非常快,但是由于摄像的角度和神九飞行的速度叠加也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有可能这两个发光体移动的速度其实没有画面中那么快,如果仅仅从这段画面上来看,还不能完全排除飞机的可能性,当然如果红外摄像设备安放的地点,是在酒泉发射中心附近的话,那么就可以排除是飞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一时段,该地域的领空应该会实行飞行限制。

  王思潮说,从目前提供的技术参数,依靠这一小段视频还无法判断这两个发光体的真实身份,所以他已经将这一奇妙的现象作为UFO档案记录在案,希望以后积累更多的资料来破解其身份。

  记者 王君

   [金陵晚报]

神九发射后遇神秘发光体 已作为UFO档案存档

王思潮:已将这一幕作为UFO档案存档

人们紧盯视频观测神九发射升空直播时,发现了难解的科学疑惑:大约在神九发射升空4分11秒左右,整流罩脱离之后,由红外摄像设备拍摄的画面突然出现了两个发光体,其飞行速度从画面上来看,非常迅速,直扑神九而来,并与其擦肩而过。

它们究竟是什么?UFO、太空垃圾、星光、飞鸟、镜头眩光,还是飞机……一时间,讨论猜测通过微博频频出现。

网友说

整流罩脱落时遭遇两个神秘发光体

昨天,微博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神九发射。

整流罩脱落时,遭遇的两个神秘发光体,像UFO一样神秘,许多网友在发微博的同时还直接附上了视频,标明了奇异景象出现的具体时间,并定格了画面令人难解的一幕画面就出现在4分11秒左右。

根据网友的提示,记者仔细观看了这一时段的视频画面。

从画面上来看,在整流罩脱落的时候,突然从神九的相反方向发出两个发光体,时间的确就在4分11秒左右。

从记者观看的视频画面带来的感觉看,这两个发光体好像距离神九并不算太远,但是它们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只是这两个发光体在画面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暂的一两秒,一闪就消失了。

尽管时间很短,这两个扑面而来惊鸿一瞥的发光体还是被敏锐的网友捕捉到了,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围观和讨论。

许多网友说,从画面感觉来看,似乎它们的移动速度是火箭的很多倍,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冒出来的,简直是太奇怪了。

飞机、太空垃圾、飞鸟……

网友接龙猜测发光体身份

镜头上一闪而过的两个奇妙发光体究竟是什么?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许多网友开始发挥“福尔摩斯”的判案精神,猜测它们真实身份。

简单派的网友andy0__0认为:那应该是火箭其中一级脱落,彭松心境则称:应该是太空背景里的星星吧,还有的网友称,难道是飞机还是飞鸟?

疑惑派的网友敏捷的水说,我也看到了,不知是否有解释,个人感觉应该是流星或者太空垃圾。

而分析派的网友jack爱大海说:飞行速度比神九速度快多了,难道是流星或者UFO?

质疑推理派的网友六首歌分析说:首先不可能是星光,如果是星光的话轨迹应和飞船的轨迹平行。

其次飞机也不可能:1、飞船发射应该有航空管制,你想推进器的脱落极有可能砸到飞行器;2、飞机的速度远小于飞船此时的速度,轨迹也基本应该平行,视频里亮点的速度明显大于飞船的速度。

而网友孙国佑立刻与他展开讨论:“视频中速度快,不代表真是速度就快,你没有考虑火箭自身的速度,人家拍摄是跟踪火箭不是跟踪飞机”,他称已请教了许多相关方面的“牛人”,都没有给出特别合理的解释。

专家说

作为UFO档案记录在册

记者了解到,该段视频也引起了天文专家的关注,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员告诉记者,因为很多技术参数以及拍摄该视频的红外摄像设备安装地点并没有确切公布,因此仅从这一段视频来看,还没有办法确定这两个神秘的发光体究竟是什么东西。

目前他已将电视画面闪现的这一奇妙的景象作为UFO档案存档了。

张旸:排除是飞机

张旸说,画面太片断了,没有特别具体的细节,仅靠这一两秒的画面真的很难判断这两个神秘的发光体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就连推断这两个发光体的飞行速度都很困难,因为时间短,也没有飞行距离的定位,但是从画面来看,排除是飞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当时神九整流罩脱离,按理说应该已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应该不会是飞机。

王思潮:当UFO档案

王思潮对神九发射过程中遭遇的这两个神秘的发光体也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他告诉记者,神九发射升空时,在酒泉还是白天,可以排除是天空背景下星光的可能性。

另外,出现在4分11秒左右的这段画面是用红外摄像设备进行拍摄的,只有温度比较高的热源,才可能被拍出这么清晰的光点出现在显示仪上,因为这两个物体应该温度非常高,而飞鸟的温度和我们人类体温差不多,利用红光摄像设备应该是拍不出这么强烈的光点的。

还可以排除的是这两个发光体是由神九火箭其中的一部分脱落而带来的,这是因为画面上有非常明确的发光体移动方向,它们和神九火箭移动呈现出相反的方向。另外,对于网友信心满满地认为这两个发光体是镜头眩光造成的,王思潮认为也不太可能,他分析说,如果是镜头眩光的话,不可能在画面上呈现出这么快速而强烈的角速度。

王思潮说,很多人觉得这两个发光体好像离火箭很近,速度非常快,但是由于这一段视频是通过地面上的红外光学摄像机来拍摄高空中的景象,因此可能有很多在画面上呈现的现象都是视觉错觉。比如前两天日环食时,人们拍摄的“指日可戴”的画面,是一种借位的现象。

他说,因为目前不知道红外摄像拍摄的具体地点,所以并不能排除这两个光点其实可能是出现在近地层,甚至它可能离神九还有100公里左右的距离,另外,虽然从画面上来看,这两个发光体的角速度非常快,但是由于摄像的角度和神九飞行的速度叠加也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有可能这两个发光体移动的速度其实没有画面中那么快,如果仅仅从这段画面上来看,还不能完全排除飞机的可能性,当然如果红外摄像设备安放的地点,是在酒泉发射中心附近的话,那么就可以排除是飞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一时段,该地域的领空应该会实行飞行限制。

王思潮说,从目前提供的技术参数,依靠这一小段视频还无法判断这两个发光体的真实身份,所以他已经将这一奇妙的现象作为UFO档案记录在案,希望以后积累更多的资料来破解其身份。

    [南海网]

 

 

 

相关报道

女航天员要面对哪些挑战

  □京文

  男女航天员生理上的差异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其中最大差异是女航天员要生儿育女。女航天员要争取到航天的机会并不容易,因此她们尽量将生育的时间往后推。但是女性年过40以后再怀孕,不仅容易流产、下一代容易出现遗传缺陷,而且受孕的机会明显下降。据统计,80%以上的美国女航天员没有生育,她们中大多数人是在职业生涯结束之后才怀上第一胎,分娩的年龄一般是42-43岁。

  女性的体力不如男性。女性的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而且女性上半身的体力为男性的50%,下半身为男性的70%。这种体力上的性差无论是在地面上或是在太空中都是一样的。

  也许有人认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别已没有意义。其实不然,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也有许多体力劳动,特别在是太空行走时,要完成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这些工作都需要用上肢和手来完成。有些工作如果让女航天员来完成可能就有一定困难。

  女航天员在月经期间不宜进行太空行走。因为在这种时候,全身血容量减少,参加太空行走容易患减压病。一般而言,女性的血压比男性低,外周血管阻力也比男性低,但心率却比男性高。在太空飞行后对航天员的立位耐力实验发现,出现晕厥前期症状的航天员中女性比男性多,这些女航天员的心率明显增加,血压明显降低。所谓立位耐力实验就是在飞行以后,让航天员从躺卧位立即站立起来,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就是立位耐力下降。

  一般来说,女性的立位耐力不如男性,而进入宇宙空间后,女航天员的立位耐力下降更为明显。

  但女宇航员也有具备优势的地方,如从生理构造、心理素质来讲,女性的耐久力就比男性强,心理素质稳定性和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另外,男性体内铁的含量比女性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男性体内铁的含量可能会升高到中毒水平。还有,女性体重比男性轻,需要的热量较少,产生的废物也比较少,因此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

  人物说明:

  捷列什科娃 现年75岁的瓦莲京娜·F·捷列什科娃是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1963年6月16日她驾驶“东方6号”宇宙飞船升空,共飞行70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球48圈。迄今为止,她仍是世界上惟一一位在太空单独邀游3天的女性。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

  萨维茨卡娅 世界第二位女宇航员、世界首位女性太空行走者。

  萨利·克里斯滕·赖德 美国第一位女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32岁的赖德成为“挑战者”号第二次飞行的宇航员之一,是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名女宇航员,也是美国当时最年轻的宇航员。

  香农·卢西德1943年10月1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1963年获得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化学学士学位,1970年与1973年分别取得该校的生物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她的个人爱好包括飞行、露营、徒步旅行、阅读。1978年通过选拔进入NASA,1979年8月成为一名宇航员,曾五上太空,她创造的最长飞行时间纪录是188天4小时14秒。

  克洛迪·艾涅尔3次进入太空,是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的欧洲女宇航员。

  艾琳·玛丽·柯林斯 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机长。她20岁进入美国空军,驾驶过30种不同的飞机。1990年1月,她参加宇航员培训,一年半后成为宇航员。1995年2月,她驾驶“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实现了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历史性对接,同时也成为世界首位航天飞机女机长。

  罗伯塔·邦达尔1992年1月搭乘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女宇航员。

  向井千秋 日本首位女宇航员,共执行过两次太空飞行任务。

  李素妍 韩国首位女宇航员,1980年出生,生物学博士。2008年4月,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她成为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韩国籍女性宇航员。

  刘洋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在她之前已有56位女航天员到过太空,其中美国46人,前苏联3人,加拿大和日本各2人,英、法、韩各1人。

    [东方网-文汇报]

 

 

 

相关评论

中国需要更多神九和蛟龙积累自信

神九发射

神九发射

蛟龙号深潜器

蛟龙号深潜器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神九与天宫一号昨天交会对接成功,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整个中国的航天技术能力又优化了一个重要细节。中国人非常关心外太空的这次进展,但没有人认为神九是整个国家的“里程碑”。中国人都清楚,这个国家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地方太多,神九只是新跨上的一个台阶。

  细看中国相对于西方发达水平的落后甚至让人沮丧。即使中国当前最引以为傲的技术进步,也都是在西方标准和成果的引导下实现的。中国仍处在全面学习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我们还做不到在人类的科技领域另立山头。

  但最近几十年,中国的确是步子最快也最稳健的后来者。中国的落后是多方面的,但中国的进取也很像是多方位的。航天只是最容易看明白、参照系最明显的中国技术进步缩影。与神九发射前后脚进行的蛟龙深潜试验,是这个道理的最好注脚。

  其实今天很难有一件“喜事”能让中国社会高度兴奋起来,当年建成一座长江大桥,发射一颗人造卫星而举国欢腾的场面,很难再出现。中国人今天对“喜事”的解读,已经有更多的参照维度。

  中国当前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政治大环境显然不如从前“给力”。冷战时期的科技重大攻关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它向民众的解释也很公开。今天中国已经不可能把科研同政治强行捆绑,为避免刺激其他国家,中国经常“少说多做”,对所有重大项目尽力保持低调。

  中国是真实能力和受关注度不太相称的追赶者。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规模早早“世界第二”,造成树大招风。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及科研质量还很低,无法与美国这样的力量对抗。这样的困局将在很长时间里困扰中国。

  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神九”和“蛟龙”,直到有一天中国在制定全人类的科研方向和标准时走到前沿位置。在这之前,中国有时就像西方收割机后面的拾麦穗者一样,受到嘲笑和奚落。我们必须心中有数,而且坚韧。

  今天的中国似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或许向世界证明,过去的落后只是中国人打了一个盹,它只是中华文明史中一个值得汲取教训的瞬间。或许世界将向我们证明,中国启迪全人类的时代永远过去了,最近几十年的所谓“中兴”才是虚假的瞬间,中国太大了,不可能整体现代化,它只能在落后或半落后的状态中追赶。

  一次次具体成功在积累中国的国运,也在积累中国社会的自信。中国不需要小国那种可以被突然激发的举国激动,中国需要宠辱不惊,相信一步一个脚印的力量,相信“山不转水转”对大国力量的公平。

  天宫一号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空间站,但谁都看得出,中国迈过了空间站技术的主要难题。它对中国的综合意义很显然是弹性的,这些意义需要中国进一步干出来,而非已经现成。

  中国社会的多元化进程似乎在把国家的力量搞得很零散,但这很可能也是一个假象。中国必须继续是团结的,有重大行动能力的。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真实利益所在,因为实际上没有什么人可以在中国崛起的这一轮对外竞争中真正做到置身事外。

    [环球时报]

世界议论中国“天神之吻”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昨天14时许顺利完成,3名中国航天员从神舟九号“走入天宫”,第一次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实验舱中“留下脚步”。在世界媒体热议中国人向太空梦想又迈出一步时,人们也在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00%成功的骄人纪录。然而发生在两艘中国飞行器间的“太空一吻”在地球上激起的议论必然不会单纯,美国学者对它最夸张的称赞是,“开创时代的交会对接将给世界秩序带来重大变革”,中国甚至被想象成“世界唯一有能力实现空间采矿的强国”;个别日韩媒体则贬损说,中国电视台对外直播的是威胁而非自信,暴露了中国是“宇宙强国、幸福小国”。“指引中国太空之路的从不是外界的褒贬”,中国军事专家彭光谦18日说。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称,让中国人不放弃的是太空探索的军事、科研、经济意义和它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澳大利亚学者莫里斯的看法则相对简单:“中国只是在展示他们对实现空间探索的目标是如何认真”。

  中国被称收获“历史性成功”

  “中国航天员通过空间对接测试,”美国MSNBC网站18日报道以此为题,向世界通告中国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的消息。中央电视台直播交会对接及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的画面也随即在国际媒体网站上流传。MSNBC说,在中国之前完成载人交会对接的国家只有美国和前苏联,他们完成此举的时间分别是1966年和1969年。美国《空间》杂志说,中国一直谋求在地球轨道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载人空间站,18日的成功是个重要里程碑。

  “当年,是美国人的反对让中国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于是中国人决定自己干”,英国《经济学家》在神九与天宫自动对接前便回顾了中美两国在空间站问题上的渊源。法新社则解释了此次交会对接的难点:两艘飞行器要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完成温柔对接,失败则意味着两艘飞行器被毁的风险。法新社说,3名神九航天员此行还要完成中国首次飞行器人工交会对接,航天员操作的精确性和灵巧性届时将面临更大考验。

  美国学者布兰登18日在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撰文称,交会对接成功具有“开创时代的意义”,地球上世界秩序的一场重大变革正在上演,当美俄等其他国家因各种原因放慢空间探索脚步时,中国的空间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日本时事通讯社18日也说,随着中国航天员进入比神九更宽敞的天宫一号,他们将进行更多空间试验,中国的宇宙探索实力又提升很大一截,距离建造首个太空站已不遥远。

  “中国距离追上美俄那样的空间超级大国还很遥远”,路透社18日的评论保持着冷静,文章说,天宫一号毕竟只是实验舱,而非真正的空间站。文章说,虽然美国宣称2017年前不再实验新型载人火箭,但NASA已启动私人商业空间项目,并且每年投资30亿美元发展能把人带到月球、小行星以及火星的新型火箭和飞船。澳大利亚太空专家莫里斯说,中国在太空飞行领域达到与美俄相当的水平至少还需要10年,但中国已在展示,他们对实现空间探索的目标是如何认真。

  对世界来说,中国的空间进步意味着什么?韩国《中央日报》18日的回答是,这意味着世界航天格局进入美俄中三国时代。该报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航天一直遵循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的座次,但进入新世纪后,突飞猛进的中国载人航天不仅把日本挤到身后,也超越了至今未发射过载人航天器的欧盟。

  日本《产经新闻》的评论透着阴冷。该报称,中国飞船的自动对接技术在去年11月发射的神舟八号上已得到验证,中国中央电视台18日在直播中展示中国的自信,只会令“中国威胁论”在国际社会上变得更多。

  《韩国日报》驻京记者18日发回的评论则称,中国是“宇宙强国、幸福小国”。文章说,从神九飞天到蛟龙入海,中国让全世界看到自己作为大国崛起,但中国是否是真的大国仍存疑问,从最近发生的陕西妇女被强制堕胎和陈光诚远走美国就能看出,中国距离真正大国“还远着呢”。文章还贬损称,一个能征服宇宙的国家连本国食品安全都解决不好,与大部分周边国家关系不好,“希望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信能给自己带来更审慎评价自己的机会。”

  相比之下,《外交政策》的警告则透露着美国式危机感。该报称,中国太空探索的目标之一是开拓月球。虽然对大多数人而言,月球似乎遥不可及且令人生畏。但想想18和19世纪俄英宣布主权时,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亚同样遥远又可怖。所以,不要不屑地认为中国的月球殖民地纯粹是幻想。要是我们现在不采取措施阻止,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的孩子仰望夜空时,会真的看到一轮升起的红月亮。

  “如果下一次走上月球的是个中国女人,请不要意外”

  与媒体圈一样,各国网民对中国航天成就的议论也很多元。CNN网站18日题为“中国历史性空间对接取得成功”的报道下,有网民为中国成就叫好,称“上帝保佑中国的成就”,还有人提议中国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说Hi”。有网民调侃说,与中国相比,美国已启动自毁模式。美国雅虎新闻网上,有网民羡慕地说,中国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向其他国家借钱”。

  “中国的技术进步算不得什么”,这是新德里网民“德乌干博士”18日在《印度时报》网站上的留言。

  他说,中国至今没有低温火箭发动机,中国的飞船是从俄罗斯买的,其余部分则依赖犹太人的技术,载人航天只是中国的宣传。爱尔兰网民EIRE则对在印度互联网上看到这么多人非议中国的成功感到吃惊,他说,当你代表你的祖国贬损别人的成功时,请先确保你的祖国能获得同样的成功。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18日依旧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英国《经济学家》对她的描述则引出一个被热议的问题: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究竟是快是慢?

  “苏联等到他们的第六次载人飞行才把女宇航员送上太空,美国人等到第38次才这么干,不过之后他们经常把女宇航员送上太空,而中国人在他们的第四次载人飞行中就将女航天员送上太空”,《经济学家》认为,从这一点看,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算是快的,但文章同时认为,与美苏太空争霸的时代不同,“中国4年4次飞行的进度算不上大胆”,但正是这种缓慢却有条不紊的做法可能会使中国赢得秘而不宣却已重新开始的太空竞赛。文章说,在很多事情上,中国政府都喜欢把牌贴在胸前来出,但如果下一次走上月球的是个中国人,而且是女人,你真的不要感到意外。

  “真正的空间大跃进不是这样子的,”美国《时代》周刊作此判断的原因,是认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展过慢。文章说,中国直到2003年才进行首次载人发射,2005年将两个航天员送上太空,2008年是3个人,并进行了太空行走。与之相比,美国1961年至1963年间执行“水星”计划时进行了6次发射;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执行“双子座”计划时进行了10次发射;1968年到1972年执行“阿波罗”计划时有多次发射。中国很早把女航天员送上太空倒是不错,但再早也比苏联首位女宇航员晚了49年。美国《空间日报》则援引俄航天专家的话说,中国空间探索“慢但更好”,是靠制定合理目标稳步前进取得的成功”。

  美空天飞机针对天宫一号?

  “在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的巨大阴影下,美国空军X-37B“轨道实验飞行器”完成468天13小时2分钟环绕地球7000圈的绝密飞行返回地面,而它返回地面同日神舟九号刚好发射,这或许是美国空军故意为之,为的是从中国载人航天项目中抢走一些风头。”美国《太空安全》杂志上述判断或许是一家之言,但该文章提出了美国媒体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美国空军对X-37B的任务内容守口如瓶?它7000次绕地飞行时曾有一次与中国天宫一号的轨道极其接近,是否已对天宫一号进行空间侦察?

  美国《旧金山晚报》说,目前外界没有证据证明,美国空天飞机对中国天宫一号进行了秘密拍摄,但美国空军也没拿出证据来否认。本月初《纽约每日新闻》曾将空天飞机发射形容为山姆大叔对中国的反击。

  美国媒体18日持续为X-37B欢呼的氛围让他们对“中国空间项目有军事用途”的渲染显得有些可笑。《华尔街日报》18日还说,“在美国,民用航天项目和军用航天项目通常是分开的,但中国不同,航天项目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伯吉斯今年曾警告说,中国的航天项目提高了中国打击或压制潜在对手太空资产的能力,强化了中国常规军力。

  在18日写给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的文章中,美国学者布兰登分析中国为何坚持探索太空时也先谈了军事意义,其次是科研意义和经济效益,但他认为提升民族自豪感才是中国此举最重要的原因。布兰登对空间经济利益的分析十分新鲜,他说,NASA已投资26亿美元研发捕捉小行星的技术,以开采小行星上的矿产,好莱坞导演卡梅隆参与投资的行星资源公司也致力于这项生意,而中国或许是唯一能冒高风险投资空间采矿工程的国家,“行星资源公司有梦,美国有科研,中国有钱”。

    [环球时报]

国际社会继续热议“神九”

  中国按照预定时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飞船,引起了各国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一些国家的主流媒体今天继续跟踪报道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消息,并配发了大幅彩色照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当天全程直播了“神九”发射全过程,并表示中国用“神九”书写了自己载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美国欢迎其他国家加入和平探索太空的行列。美联社报道称,太空项目是中国强大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之一,反映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以及跻身世界先进国家的抱负。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并在“天宫一号”上生活,将为永久空间站的建立和探月任务等更多雄心勃勃的计划铺平道路,并为中国经济成就所赢得的声望增光添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着重评价了中国任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执行太空任务,并称中国将进行“历史性”的空间交会对接,对航天项目雄心勃勃,若一切进展顺利,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手控交会对接的国家。《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包括发射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太空飞行器在内的太空探索5年计划,并介绍了近年中国在载人航天项目方面的成功业绩。《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中国的神舟九号飞船发射任务以及首位女航天员将前往太空执行任务的消息,并用图片全面展示飞船发射的准备情况。美国中文网发表题为《多数美国航天人希望与中国合作》的文章称,美国多位航天专家祝贺并称赞中国太空技术日趋成熟,取得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本次发射的最大看点之一是刘洋。她是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56位进入太空的女性。30多岁的空军少校刘洋于当地时间周六下午6:30左右与两位男性航天员一起,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船将与正在地球上空343公里轨道上运行的天宫一号完成自动和人工操作两次交会对接。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发射的第四个载人飞船,也是其空间站计划中的重要一项。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建成一座永久性空间实验室,航天员可在其中独立工作和生活数月之久。如这一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中国将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永久性空间站的国家。《卫报》的报道说,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空间计划一步步的成功实施,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女性航天员的加入令此次任务格外引人注目。路透社的报道详细描述了发射前3名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形,还特别提到他们身旁的一个红色“福”字。报道说,中国用神舟九号飞船把包括1名女性在内的3名航天员送入地球轨道,这是中国自2003年以来的第四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妇女首次进入太空。在英国各大媒体网站上,关于“神九”发射的报道后都有很多读者跟贴,其中许多对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顺利升入太空表示祝贺和加油,并祝愿他们此行顺利,平安返回。一位读者写道,“中国航天计划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们将丰富的科技、人力和自然资源用于和平发展的目的,而有的国家却忙于用这些在世界各地四处开战。”

  比利时最大媒体之一《自由比利时报》网站报道称,神舟九号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首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滞留、首次有女航天员飞行、首次实现十多天的载人飞行……这一系列的“首次”备受瞩目。该报还详细报道了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的情况。

  斯洛伐克媒体在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后纷纷进行了报道,盛赞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绩。斯洛伐克国家通讯社的报道说,中国神舟九号飞船6月16日在中国西北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升空,飞船上载有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和她的两位男同事。神舟九号大约在发射2天后要同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试验舱实现交会对接。斯通社的报道说,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第四次载人航天活动。飞船在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后,航天员们将在太空舱内进行科学实验。作为世界上第三个依靠自己的技术手段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计划自2003年以来不断取得进步。

  泰国《星暹日报》17日在头版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举世华裔欢腾》为通栏标题报道了中国3名宇航员将首次入住“天宫”的消息。《亚洲日报》在其国际版用大半版篇幅报道了“神九”成功发射升空的新闻,并配发了多幅照片。《京华中原》报今天也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神九”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泰国英文报纸《曼谷邮报》昨晚在其网站迅速报道了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的新闻。报道说,中国本周六成功发射了其最具雄心的航天器,将3名宇航员同时送上太空,其中包括1名女宇航员。这些宇航员拟通过手控交会与目前在太空的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以便建立起一个太空实验室。该报今天以《北京在太空迈出新步伐》为题再次报道了“神九”顺利升空的消息,并配发了中国女宇航员刘洋在酒泉发射中心举行的仪式上向民众挥手告别的大幅彩照,强调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女宇航员送上太空。

  菲律宾最大的华人报纸《世界日报》今天用整个头版图文并茂祝贺“神九”发射成功,详细介绍发射有关情况。该报配发的《飞向天宫 实现梦想》社论指出,“神九”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创造多个第一,但是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把中国第一位女太空人送上太空,创造了一个纪录,实现了中国女性千百年来的梦想。社论热情地说,全球各地的华侨华人翘首以待,期待两天后自动交会对接和6天后进行的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成功,3名太空人进入自己的太空站——天宫一号,在自己的“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生活。他们将“为中国航天事业创造新的纪录,书写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篇章”。(记者徐启生、戴军、何农、夏茂盛、吴建友、付志刚)

    [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神九火箭设计师:三套控制系统让火箭更可靠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完成

河南林州宣传女航天员故乡 刘洋仅回去一次

“神九”发射成功 国外航天专家评神舟九号任务 航天员太空生活全揭秘

宜居“天宫”三个人如何住 神舟飞船遭遇太空战尴尬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详析载人交会对接

亲友团企盼神舟九号女航天员刘洋为河南人争光

改进型长二F火箭副总设计师张智详解火箭结构 三航天员属新老搭配男女配合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