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史话

科学之谜

科学教育

科学生活

科学咨询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中国"嫦娥奔月"首期费用等于投建两三公里地铁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03-03

 

    68岁的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称,中国将在2017年前后完成月球样品采集     

    前   言

    2004年2月13日,来自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的消息显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孙来燕透露,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14亿元,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绕月卫星。此后10年间,中国将陆续进行月球车在探月软着陆以及机器人月壤采样工作。此前,中国“探月”计划的三位核心人选也已确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被委任为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由著名航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出任;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则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担纲。“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军这样表示。 日前,就中国探月事业的最新进展、过往历程等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记者采访了欧阳自远院士及有关权威知情人士。

 

     

    欧阳自远院士,现任我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他通过对月球和行星探测成果的40余年的系统研究,对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意义、必要性与可行性、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创新意义的方案与建议。具体设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的四项科学目标和载荷配置,第二阶段(落)、第三阶段(回)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的制定。2月20日中午,欧阳自远院士(以下简称欧阳)在国家天文台接受了本报记者(以下简称《新京报》)的采访,讲述了中国探月40多年的历程和最新进展。

    “探月”为何酝酿10年?     

    《新京报》:记得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月球之谜》,还配有一张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照片,至今印象深刻。而“嫦娥奔月”、“广寒宫”等传说都表明中国人自古就对月球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但中国学者是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月球的?

    欧阳:陆陆续续有40多年了。因为没有条件,我们只能靠搜集和利用别人的资料进行跟踪研究。

    《新京报》: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新空间计划,30天后我国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这是对美国的回应还是一次巧合?     

    欧阳:我国搞探月计划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人类的航天活动大致有三个方面: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前两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下一步进行深空探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实我国酝酿探月计划已有10年之久了。1994年我国就提出了探月初步构想,此后的10年间,我们主要是在进行各方面的系统论证,今天提出的这个计划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新京报》:10年中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欧阳:首先一步,我们要论证当今中国开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第二步,上月球干什么?做哪几件事情?于是我们初步制定了我国今后20年月球探测发展规划和第一期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也就是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总结的“绕、落、回”三个阶段的战略规划。而科学目标是否符合国际发展潮流,是否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这都需要进行多层次的严格科学论证过程。

    《新京报》:论证应该是反反复复的吧?     

    欧阳:是的,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经过专家的层层把关、评审和论证。2001年,“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通过评审后,2001-2002年间,孙家栋院士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对首期目标又进行了综合论证,最后才得出结论:科学目标明确、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问题。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并批准了这个计划。

    《新京报》:这个科学目标如今是否已落实到了细节,还仅仅是个轮廓?     

    欧阳:轨道怎么设计?飞行中轨道需要调整多少次?选择什么样的火箭?火箭推力要多大?卫星上装什么仪器?仪器的性能如何?测控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多少数据要从卫星传下来?地面怎么接收?月球探测数据如何供全国利用?等等众多问题我们都有考虑,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应该说计划已落实到了每一个环节,包括理论根据和实施细节。

    我国“探月”“新意”何在?

    《新京报》:与国外相比,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欧阳:探月工程我国是第一次尝试,比别人晚了40多年,在不完全重复其他空间国家已做过的工作外,我们还是有一些特色和新意的。

    《新京报》:有哪些新意?     

    欧阳:我们的科学探测主要有4个目标:首先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之前,虽然别的国家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但图像中却存在很多空白区,这次我们的目标是环月卫星要完全覆盖全部月球,包括从没有涉足的南北极部分区域。

    其次,以前美国曾经对月球上5种有用元素做过分布规律与含量的探测,这次我们希望扩大到14种元素,对月球的一些有用资源进行更为全面的前景评估。

    再次,就是要探测月球表层土壤厚度,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进行全月球的月壤厚度探测。获取厚度数据后,再根据模型估算出月球表面氦3的含量和分布,氦3是今后重要能源之一,所以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最后,我们将研究地———月空间环境,这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新京报》:对于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内科学界个别人存在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探月不太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你怎么看?

    欧阳:目前在中国科技界存在着一种浮躁现象:有点急功近利。打个比方,小孩刚刚生下来,不让学爬,不学走,不学跳,就直接逼着他跳芭蕾,这是很不现实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搞月球探测,已经比别人晚了40多年,我们提出的科学的目标已经有了很多新意,这已相当不容易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提出更多的科学目标,保证别人都没有做过,而且是最先进的,但有现实意义吗?我对科学目标定义的理解是,科学的设想和技术能力的有机结合。仅仅有空想、幻想,却不能实现,这没有任何价值。

    “嫦娥一号”何时升空?

    《新京报》:能透露一下“嫦娥一号”究竟什么时候能升空?     

    欧阳:国家航天局的领导向公众宣布的发射时间已经很明确了,2007年前发射第一颗环月卫星。可能是2006年,也可能是2007年,但具体哪一年我不能透露,这个我们要统一口径(笑)。

    《新京报》:也就是说,2007年之前卫星是肯定要发射的?     

    欧阳:当然了。我们已向中央打了包票,(2007年前)就是拼了老命也得完成的!     

    《新京报》:算算也就不到三年的时间,你感到时间紧迫吗?     

    欧阳:非常紧迫!时间和任务都很明确了,现在我们的研究人员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大家都憋足了劲。     

    《新京报》:进展怎样?     

    欧阳: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有序、紧张地推进,应该说进展的很顺利。     

    《新京报》:有多少人参与了这项工作?有专家说有两万人?     

    欧阳:首期项目包括了火箭、卫星、测控、地面接收与应用和发射场五大系统。参与人员具体有多少,还没有统计过,也很难统计,不过这个队伍应该相当庞大。

    《新京报》:做事难免会有成功和失败,你对“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的成功有几分把握?     

    欧阳:40多年来,各国筹划的90多次月球探测,只有40多次取得了成功,而34次火星探测中约有2/3以失败告终。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努力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做到万无一失,也坚信一定会成功!非要说出有80%或90%的成功率,很难!谁会算命啊(笑)。

    《新京报》:如果一旦遇到失败,我们还会坚持把探月计划做下去吗?     

    欧阳:首先,我们坚信会成功,我们也一定会坚持做下去的!月球吸引着整个地球的目光,虽然联合国签署的《月球条约》规定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却允许有能力的国家去开发利用。也就是说,谁先开发,谁先得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探月”投资是否有回报?

    《新京报》:我国月球探测第一期工程的总投资为14亿元,是怎么算出来的?     

    欧阳:探月项目的预算过程是严格且科学的,也经过了各方的论证。之前我个人一直在强调一句话“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费也就相当于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钱”,14亿在北京正好可以修建两公里地铁,与我当时(对探月工程的)预算相当。 

    《新京报》:这次探月计划中有些科学目标是在重复以前别人做过的工作,你怎么看待这个“重复”?

    欧阳:技术的发展是需要继承的,必要的重复从提高技术和训练人才考虑,意义重大。目前各国的探月成果资料虽然是公开的,但很多核心和原始的数据我们却是拿不到的,这就必须要求我们有一些必要的重复。

    《新京报》: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中投入了200多亿美元,但却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最后大约每投入1美元就有4-5美元的回报。在经济回报方面,我国的探月计划有什么详细的预算吗?

    欧阳:要知道,1比(4-5)的回报也是美国完成“阿波罗计划”后若干年后估算出的,现在让我说出回报率具体是多少,这个账很难算。不过毫无疑问,这种回报肯定是有的。

    月球探测在火箭、卫星、通讯、测控、遥感、材料、仪器研制等等技术方面要求很高,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去攻关和实现,由此带动一系列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向各方面转移后,会最终带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升级。总之,这次探月计划在经济、科学、技术、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会带来相应的回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士气大受鼓舞,中央还提出了“载人航天精神”的概念,值多少钱?更难以估量了。

    “探月”会否遭遇人才瓶颈?     

    《新京报》:据了解,目前参与探月计划的科研人员中,有不少是近年甚至是近两三年才转入这一领域,现在人才方面存在问题吗?

    欧阳:对于人才我们永远是没有满足的。不过,人才不等于他把一切都学好了才算是人才。人才需要边干边学,边成长。包括我自己,虽然在专业方面已有40年的研究历史了,也积累了一些知识,但其实我积累的问题更多,问题甚至能超出知识的100倍,这就需要不断去学习、解决和进步。

    《新京报》:听说你有40多个学生在国外工作,绝大多数在美国。而且这次美国“勇气”号计划中,有很多非常年轻、能干的华裔科学家参与了,其中火星着陆系统总工程师也为华裔。听到这些,你担心过人才流失的问题吗?

    欧阳:不担心。目前参与探月项目的研究人员都十分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可以不夸张地说他们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他们都有自己的坚定信念,就是要为国家效力,为民族争光,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也是做人的一种基本觉悟。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从国外召回一些流失的人才?     

    欧阳:刻意从国外召回人才目前还没有想过。不过随着政府不断调整政策、创造条件,相信在国外的人才会有一大批人主动要求回国加入我们的项目中,要知道,哪个中国人不愿意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呢?要充分信任他们。

    《新京报》:探索月球是一个长期的科学进程,现在这方面的人才队伍梯队建立的如何?

    欧阳:我们的科研队伍的梯队在逐渐形成和扩大,我也希望这个队伍能成长得更快些。     

    《新京报》:这次探月计划会考虑国际合作吗?     

    欧阳:国际合作是必然的,但我们的合作有自己的原则:一是合作不能受人控制;二是合作一定要为我所用。     

    《新京报》:我国公布探月计划后,有国家提出要与我们合作的吗?     

    欧阳:到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很多地区和国家都向我国提出了很多的合作意愿,相信随着项目的开展,国际合作会越来越广泛。

    何时采回月球样品?  

    《新京报》:现在你担任我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而40多年前,你想过有天自己会去探索月球吗?  

    欧阳:我是新中国第一届研究生,当时所学的专业是地质类的矿床学。1957年10月14日,苏联首次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当时就想,人类是可以离开地球的,在更大的时空尺度里,跳出地球看地球,对比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共性与特性,将会更深刻地认识地球。后来我就决定转行,去搞天体研究。

    《新京报》:那40年前,你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研究?     

    欧阳:不是,当时中国还没有条件研究月球,我只能四处寻找从太空掉下来的石头进行研究,也就是所说的陨石和宇宙尘。不过那段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对后来开展月球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当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伟大壮举后,我更坚定了信念:中国一定也会有探月的那一天!这不,终于等到了!(笑了)

    《新京报》:40多年中,对于月球,你完全是进行“纸上谈兵”式的研究吗?     

    欧阳:很幸运!1978年我亲手接触过月球的样品,并开展过研究。     

    《新京报》:好像样品并没有用完?     

    欧阳:对。1克的样品虽然很少,但对于做各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我当时把样品小心切成了两块。一块用于做研究,另一块保存了起来。月球毕竟谁都没去过,后来我就把剩余的0.5克月岩送给了北京天文馆,让公众去参观,现在这块样品至今还保存在那里。

    《新京报》:研究天体快半个世纪了,你是不是很想在有生之年再次触摸到月球岩石,而且是由中国人自己采集来的岩石?     

    欧阳:非常想!我们国家正在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论证第二、三阶段月球探测工程,而且我们目标也很明确:第三阶段中国将在2017年前后完成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的工作。我今年才68岁,再次触摸到月球岩石,对我这不是梦想!毕竟它并不是遥遥无期,而是指日可待了。

    人物档案     

    欧阳自远院士,江西上饶人,出生于1935年10月。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研究生毕业。     

    自1960年以来,欧阳自远长期从事陨石、宇宙尘、月岩和比较行星学研究、天体化学、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等学科的开创者,曾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场址的选址和综合地质效应研究,长期工作在最艰苦和最困难的野外第一线。

    欧阳自远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7部,主编专著10部。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协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近日,欧阳自远院士被确定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 人类的太空跬步

    

    1969年7月20日下午10时56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身背救生背包走下登月舱的扶梯,在月球土壤上印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整个飞行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调相轨道段:探月卫星被发射后进入地球同步椭圆轨道,探月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在近地点通过三次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段:探月卫星要飞行5到6天,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卫星通过自带发动机的调整有1次或更多次的轨道修正,以确保正确进入预定月球轨道。●环月轨道段:当卫星接近月球时,依靠反向助推开始减速制动,最终到达高度为200千米的月球极月圆轨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去年11月24日开幕的北京2003中国国际空间及遥感技术展览会上,由哈工大学设计的月球车行走部分模型进行了公开展示。 该校现已研制出三辆月球车样车。

    世界探月大事记

    ●1958-1976年美苏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月球探测一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1994年5月31日至今国际上掀起新一轮探月热潮,纷纷制定新探月计划。

    ●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月神”月球探测器。

    ●1994年美国发射“克莱门汀”1号月球探测器。

    ●1998年美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准备在今年发射“破冰者”探测器。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顺利升空。

    ●印度宣布,将在2005年独立发射小型无人月球卫星,2008年向月球发射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月球飞船一号”。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物理探测卫星。

    ●1984年4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6年2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实用通讯卫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2002年12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04年2月,我国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您想自己公司有一个响亮的称谓吗?您想建立国际网站吗?您想获得个性化包装吗?我们将为您尽力尽心策划。

Tel:010-62063238

welcome@sciencehuman.com

 


 

您需要购置什么类别的科技图书?您需要在国家图书馆代查询何种科技资料?完成科技项目需要得到资助和智力支持吗?请联系我们。

springsunyboy@sina.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