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拍卖图录沦为艺术品掺假帮凶 艺术品拍卖亟待规则之治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7-07

 

拍卖图录沦为艺术品掺假帮凶

  “无论真伪,只要交钱就能上图录。上图录却可以不上拍,身价还能大涨。”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2011年艺术品秋拍市场,拍卖公司的图录成了卖家眼中的“宝”,小拍卖行也乐于出书,开出提前收取图录费等条件,绞尽脑汁挣此“副业”的钱。而这真真假假的图录,却被新藏家视为“权威鉴定证书”,惟图录是从。但是当买家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后,却苦于监管缺失、投诉无门。

  秋拍怪象

  小拍卖行不忙布展忙出书

  进入11月,各大拍卖公司迎来秋拍前最为紧张的准备时间,从图录校对到预展,可谓忙得不亦乐乎。而就在此背景下,有一些拍卖公司的图录不仅忙的没印出来,甚至连版都排不上。“想上图录的作品太多,与其一件一件往图录里加,还不如多等等一块加。”一位拍卖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何大拍卖公司一年四季在世界各地辛苦收货,而小拍卖公司生意竟然能如此好,还都是卖家亲自送上门来的?

  作为拍卖会上最重要的宣传品,拍卖图录向来以纸张精美、排版考究著称,而图录的内容通常包括拍品图片与信息,例如某画作的作者、创作时间、画法、尺寸等。这样一本集拍品信息为一体的书籍,一方面被很多初入拍场的交易者奉为教材;另一方面也被一些卖家看做“廉价”宣传品,被拍卖公司视为赚钱机器。

  “可以给您上图录,但需要您提前支付图录费用。整版3500元,半版2000元。如果流拍图录费用不退。”在采访中,北京一位小型拍卖公司客服称,“也可以‘给您的宝贝估个好价’,但图录费需要前置收取,还要按照估价的万分之五计提”。其实,这种前置收费的方式早已被大型拍卖公司摒弃。即便如此,对于小型拍卖公司开出的这种条件,很多卖家仍非常买账。

  “别瞧我这东西现在看着一般,如果放在拍卖场上,再配本图录,这东西定价权就掌握在我手里了。”日前,在北京某古玩市场,一位瓷杂卖家这样告诉记者。据其介绍,此前他有好几件宝贝都是靠拍卖公司图录卖出好价钱的。“只要上过图录,就有人愿意相信它是好东西,毕竟拍卖公司里搞业务的见多识广嘛,人家说是好东西,就肯定不会错。”上述卖家很是自信。

  只要交钱,什么东西都能上图录?为此,记者以卖家身份致电国内多家大型拍卖公司客服,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即卖家必须将东西带来,经拍卖公司业务部门员工品鉴之后才能决定上不上图录,而且客服都强调,这种品鉴不具有任何法律效果,不具备鉴定证书功效。北京日隆天一拍卖有限公司客服人员透露,为了宣传拍品上图录是可以的,按价付费即可;华拍(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北京祥云轩拍卖有限公司客服人员也表示可以前置收费上图录。图录费的价格虽没有统一标准,但这些拍卖公司所给出的价格也大致相似,整版价格在2000-3500元左右,半版价格在1000-2000元左右,四分之一版或者更小版面大多在千元以内不等,要是上封面、封底,价格多在万元左右。另外,北京日隆天一拍卖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还表示,如果希望拍品只上图录不上拍,他们也有办法做到,并称“到时候把这件拍品的价格定高了,在拍场上流拍,也就没人怀疑了”。

  也有一些拍卖公司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天来电话询问拍品是否可以上图录的卖家特别多。我们理解大家的心情,但的确不是什么东西都能上图录,也不是给钱就能上图录,因为我们承诺后置收费,即拍卖成交了才收图录费,流拍我们不收钱,所以我们必须挑选出品相相对好的东西上图录、吸引买家,否则流拍产生的所有成本和费用要由我们支付。”北京某大型拍卖公司客服告诉记者。

  图录有局

  劣制品镀金边、假货要身份

  如果卖家为在拍卖场上有所斩获而花钱上图录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卖家花钱上图录不上拍的行为就令人不解了。不过据记者调查获悉,这种在普通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行为,其实恰好与卖家利用图录“做局”,蒙骗外行、新买家有直接关系。

  经调查了解,目前在拍卖市场中,与图录相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很多藏友或者普通百姓,从潘家园或者别的地方买了一件物品,凭借自己的眼力或者旁人的评价,认定这是个宝贝,于是就找到拍卖公司想上拍卖会。大型拍卖公司负责收货的人士一般阅宝无数,一眼看出东西不对,因此不收。而小型拍卖公司可能很痛快地答应客户,东西可以上拍。客户因此认定小拍卖公司好,不收货的公司不好。随之而来的就是小公司将拍品标价标高,要求客户先支付高额图录费,美其名曰“宣传费用”,并约定如流拍费用不退。结果就真的流拍了,客户既没有卖成东西,还垫上了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的“宣传费用”。

  另一种情况则更令人担忧,即卖方与拍卖公司各取所需,最终将不懂行情的新买家引入陷阱。“这种做法通常是收藏者根本没打算把藏品送拍,但希望能够利用上图录的方式给他手里的货镀一层保护膜。”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据他介绍,“虽然拍卖图录根本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也不对涉及其中的拍品做真伪鉴定,但不少刚刚入行的收藏爱好者非常信任拍卖图录,如果藏品能够在多家拍卖公司的图录中出现,藏家完全可以凭借这几本图录号称藏品曾多次出现在大型拍卖会上,借此抬高藏品的身价,拍卖公司也可以借此获得收入。但对于买家而言,他们无法获知这些幕后信息,在目前艺术品鉴定无法科学统一化的情况下,即便他买到包装出来的‘宝贝’,也无从知晓自己已经上当”。

  “此前我们曾召集大型拍卖公司开过会,大家统一了意见——拍卖未成交不收图录费,这是从知识产权层面考虑的。我们只能引导、提示大型拍卖公司别贪图小利、坏了名声,但我们管不了小公司拍前收费。当然,有市场才会有价格,小公司能挣到图录费,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还有很多人在看着图录买东西,卖家花几千块钱上个图录,比花很多钱在报纸上打广告要划算得多。”拍卖师季涛表示。

  对此,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认为,大家都认为艺术品市场“水深”,事实上倒不一定是“深”,很可能是“水浑”。“如果客户在正规拍卖公司买卖艺术品,拍卖公司只能在成交后收取各项费用,如果没有成交,包括图录在内的所有成本都由拍卖公司承担。”但董国强也并不否认,一些小型拍卖公司为了“活口”,的确在绞尽脑汁挣“副业”的钱。

  监管缺失

  谁为艺术品伪拍卖教材负责?

  “图录本身就是迷宫,里面内容真真假假,千万别拿图录当教科书,如果是也是反面教材。”对于拍卖图录的质量,很多圈内人心知肚明,但苦于监管缺失、投诉无门。

  其实,拍卖公司的《拍卖规则》已明确标注出图录的不确定性。其中写到:“因印刷或摄影等技术原因造成拍卖品在图录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图标,影像制品和宣传品中的色调、颜色、层次、形态等与原物存在误差者,以原物为准。本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或其代理人对任何拍卖品用任何方式(包括证书、图录、幻灯投影、新闻裁体等)所做的介绍及评价,均为参考性意见,不构成对拍卖品的任何担保。”另外,在拍卖行业内,有一条通用的免责条款,即在某某作家后面写上“款”,则说明了这件物品只是写有作者的名字,并不保证是他画的;如果在工艺品的拍卖上,没有写上具体的年代,如清乾隆,而是比较模糊如清代晚期、民国早期等,也不代表此物件是真的。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惟图录是从。“这个东西上过图录就考虑买,没走过拍卖会心里就含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去年才刚刚进入收藏圈的藏家对图录充满了信任。据他说,之所以相信图录,是因为凡是能够登上图录的拍品,都是经过拍卖公司业务部人士鉴别过的,很有保障。

  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印刷品或内部刊物,图录制作只需向新闻出版总署报备;作为商品宣传图册,拍卖图录应该算做企业主在消费者购买商品前对商品的全面介绍。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而这些细节,恰恰不适用于艺术品。对此,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行情火爆,很多热钱涌向艺术品市场,但热钱的主人往往对市场并不了解,他们中一定比例的人对拍卖图录有情结。

  得不偿失

  拍卖行贪小利恐自毁前程

  事实上,拍卖公司帮助卖家完成“只上图录不上拍”的成本巨大。

  据中拍协提供的统计数据,我国2007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额为140.77亿元,2008年这个数字变成102.33亿元,2009年为228.10亿元,2010年为396.96亿元,增长速度几乎是四年内翻两倍。而在如此光鲜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小型拍卖公司全年拍卖成交率极低的事实。上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度,全国共有1339家拍卖企业获得中拍协评定的等级资质,其中最高等级AAA级企业只有93家,未获得任何资质的企业有151家。这些未获资质的拍卖公司年度拍卖成交率显示,相当一部分公司全年拍卖成交率在50%以下,部分公司低至10%以下。业内人士认为,如此低的成交率不排除拍卖公司并非以文物交易为主业,有可能是资产拍卖公司刚刚获得文物拍卖资质;更多人认为,这个数据也不能排除拍品只上图录而未进拍场,或故意流拍等问题。但无论如何,这个数字既不好看,也封堵住了拍卖公司的快速发展之路,因为拍卖公司是依靠成交率形成佣金收入的。

  欧阳树英表示,拍卖协会将对某些不规范的企业进行相应指导,对于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也会提交有关部门进行严惩。“协会希望中小拍卖公司不要偏离行业发展的方向,这是诚信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大拍卖公司基本能够做到严谨和规范,中小拍卖企业还是差一些。”

  另据上述报告显示,在2010年度内也出现了一些“知假拍假”、“假拍”、“虚假鉴定”、“滥收费”等不诚信行为。这些行为在没有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和行业等级资质的拍卖企业,甚至是经营文化交流、艺术品经营的非拍卖企业中反映突出,给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欧阳树英透露,从今年7月开始,中拍协就在进行拍卖企业贯彻去年刊发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调查活动,拍卖协会会派出专人对企业的每个交易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其中就包括要排查是否有拍品上了图录但没有上拍的情况。年底会评出达标企业和示范企业,以引导行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记者 崔吕萍 陈杰/文 焦剑/漫画)

    [新华网-北京商报]

艺术品拍卖亟待规则之治

  本报特约评论员 兵临

  一尊艺术品究竟需要如何“验明正身”方能进入拍卖市场,鉴定专家对自己的鉴定究竟承担何种责任,这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必须回答的问题。

  龙年伊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遭遇空前质疑声——不少网民在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发帖称,2011年以2.2亿元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纪录的“汉代玉凳”是赝品,拍卖方涉嫌拍假。

  近年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表象繁荣,背后却暗影重重,赝品门频出不穷,各种虚假鉴定、虚报成交额、联手做局、洗钱行贿等不法行为若隐若现,混沌不堪的拍卖市场早已暴露出规则缺失的弊病。

  任何一种市场都需要规则,艺术品拍卖领域也不例外。赝品搅乱艺术品拍卖的江湖,首先在于鉴定环节缺乏规制。知识产生权威,基于对权威的信任,艺术品拍卖才有了基本的评判准绳。但知识如果缺乏内在良心和外在规则的约束,同样也会成为市场交易中用来兜售的器物。如果只是像有的专家那样,“隔着玻璃看了看”就作出鉴定结论,那么“即便一些真专家,由于拿老板的工资吃人嘴软,也违心做假鉴定”。

  一方面是知识越来越倾向于靠近资本,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文物鉴定体系的混乱不堪,无论是鉴定机构还是鉴定标准,都尚未形成科学权威而公正的规则化治理。在这种背景下,难怪有人痛言我国的文物鉴定业已陷入万劫难复的困境。一尊艺术品究竟需要如何“验明正身”方能进入拍卖市场,鉴定专家对自己的鉴定究竟承担何种责任,这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必须回答的问题。

  拍卖行知假拍假现象的背后,还折射出市场诚信缺乏规则的守护。事实证明,市场诚信不能单靠商人的良心,更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监管、行业透明的自治以及明确规则的引导。遗憾的是,与火热的艺术品拍卖行情相反,有关的商业行为规范则十分欠缺,使得各种打“擦边球”行为竞相滋生,让原本应当清明的市场变成了暗藏各种门道的内幕游戏。说到底,艺术品拍卖市场所隐含的乱象,与其他市场领域并无二致。如何完善对“知假拍假”行为的法律惩治,如何重塑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诚信规则,也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新华网-京华时报]

文物鉴定“水有多深” “鉴定专家”该由谁鉴定

  文物鉴定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人们更关注“鉴定专家”该由谁鉴定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被专家质疑为赝品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全民收藏时代,鉴宝节目满天飞,鉴定专家层出不穷,然而在收藏界,文物真假难辨、参与造假、卖鉴定证书等新闻也层出不穷。文物鉴定凭眼力和科技检测到底靠不靠得住?在收藏红火、造假猖獗的时代,文物鉴定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参与杭州“壶王”鉴定的四位专家,均出自文物系统,其中张浦生和李伯谦是业内权威,然而质疑者杨静荣也是故宫专家,文物鉴定“国家队”内部起纷争,反映出文物鉴定之难和公信力正在受到严峻挑战。

  “国家队”尚且无法取得一致认识,而在社会上,各种文物鉴定培训班和鉴定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批批鉴定专家“新鲜出炉”。电视荧屏上,各路鉴定专家轮番登场,为捧着“宝贝”的藏家们掌眼。只是,不少“电视专家”只是在荧屏上风光,据称,他们中的不少人上了拍卖行的“黑名单”,经其鉴定的文物一律被拒收。

  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张蔚星告诉记者,国家承认的鉴定专家基本只有三类:一是国家文物局主导的文物鉴定委员会,最为业界认可;二是文化部认证的鉴定专家;三是各省级或市级文物部门主导的鉴定委员会。法院和海关在办案时首先考虑这三类专家。按照现行法规,这些专家只对文博系统而不对社会和私人开展鉴定活动,因此各类鉴定活动和鉴宝节目,只能算是“群众文化活动”,出马的专家要么是来自权威机构“走穴”,要么就是天马行空的草根专家。

  在文博界,关于鉴定乱象的各种故事也在流传:西部某省一位鉴定专家,自己写考证文章,将自己的一把颇有争议的青铜剑高价卖给博物馆;河南省一位知名专家,指导亲戚烧制仿古瓷器,而他则为买家开具鉴定证书;一位著名画家的专场拍卖会上出现大量赝品,画上均有其后人题跋,家属竟凭此赚钱……

  《谁在收藏中国》作者吴树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在北京市场买“古董”,只要给3000块,鉴定证书随便开。他曾花几百元买了件仿品,竟顺利通过拍卖行鉴定,经过几个朋友哄抬,一只"元青花梅瓶"拍出了988万元“天价”,虽然是自卖自买,却使赝品有了辉煌的拍卖纪录。拍卖行要的是著录费和佣金,拍品越多、成交价越高,收入也越高,因此不惜知假拍假。他感慨:现在文物收藏这么热,可是谁来鉴定“鉴定专家”呢?

  “眼学”靠不住,科学暂时也没辙

  传统的文物鉴定,靠的是专家眼看手摸,凭感觉和经验,俗称“眼学”,然而花样翻新的造假手段,让专家们防不胜防。

  每个门类的文物都有五花八门的造假手段。书画在装裱时,高手可以将一幅画揭成两层,或把小名家的款割下,换成大名家的款;将活羊的腿割开,塞进普通玉石缝合好,几年后取出,浸血的玉石可以冒充鸡血石;红木家具做旧,将其扔进粪池,过几年冒充明清家具;青铜器则用酸梅汁泡、用酸碱液煮黑,再粘上古代青铜器的铜锈……在景德镇,元明清瓷器高仿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北京一位泰斗级瓷器专家到那里考察后,再也不肯为别人作鉴定。

  “眼学”靠不住了,科学检测又如何?热释光、化学成分分析、中子测试等科学检测手段这些年纷纷上马,然而科技并非万能,如果用古代的纸墨仿制书画,仪器就无从辨别。即使其他门类的文物,高仿者也很快找到了应付科技检测的门道。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李绍斌说,陶瓷照X光一秒钟就可以“变老”100年,很容易骗过热释光检测,通过这种检测,曾经测出一高仿唐三彩距今3000年的笑话。化学成分分析也不灵验了,景德镇明清瓷器釉的配方已被现代科技破解,在景德镇,你可以买现成的明代成化年或清朝康熙年的釉料,再在古代窑址取土烧制,做出的瓷器,其化学成分和古瓷完全相同。

  吴树告诉记者,湖南出土的一件陶器,在中科院检测的年代是距今8000-10000年,然而送到牛津大学检测时却变成了几万年前,原因是该陶器在国内检测时受到了辐射。显然,“一次性”的科技检测结果很难进行验证,也就不大可靠。科技检测更大的难题在于缺乏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如果不为各类文物建立数据库,确立检测标准,就像没有指纹库,就无法进行指纹检测一样。

  鉴定界急需建立诚信体系

  文物鉴定之乱,源自全民收藏虚火太旺;而文物鉴定之乱,又为全民收藏火上浇油,甚至误导大众收藏理念。艺术品暴利催生了全民淘宝运动。据估算,全国搞收藏的人数达到8000万至1亿,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尊重文化,而是把收藏当作投资,穷人希望一夜暴富,富人希望财富保值增值,有的古董甚至成为“雅贿”之物。这样的“收藏运动”,本质上是打着文化幌子的财富游戏,用文物垂钓金钱,用金钱丈量文化,这种心态必然会折射到鉴定界。

  连续多年调查文物市场的吴树认为,95%的藏家收藏了95%的赝品,鉴定专家和赝品同样泛滥,这是个极大的讽刺。他说:“这么多人搞收藏,文物哪里来?无非就是真的或假的出土文物。根据法律规定,地下文物属国家所有,卖真的出土文物就违法;如果是假的,卖赝品属于商业欺诈,也犯法。整个行业都在打法律的擦边球。”

  解决鉴定之乱,出路在于构建鉴定行业的诚信体系。当前文物鉴定无门槛、无标准、无责任的状态,病根在法律缺失和政府监管缺失。包括鉴定环节在内的民间文物流通,处于法律的空白地带,发生纠纷、打官司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众多的古玩市场、鉴定机构只有工商执照,游离在文物部门监管之外。专家建议,文物鉴定应该像医生和教师一样,建立专业资质认证体系,改变现在谁都可以自封“鉴定专家”的现状。

  在发达国家,被证明恶意鉴定并给交易双方造成损失的,鉴定师会被取消资质,终身不得再进入这个领域,而中国赝品成灾、证书泛滥,却从没有鉴定专家被问责,更有一些道德堕落的所谓专家,亲自参与了制假售假活动。因此呼吁建立行业的退出机制和黑名单制,对那些被多次证明缺乏鉴定能力并恶意扰乱市场的专家,必须摘下他们头上的“光环”。

  本报记者 王宏伟

    [新华网-新华日报]

 

 

 

相关报道

水太深 古玩市场该管管了

  如今的古玩艺术市场,最常见的“杯具”既不是买贵了,也不是卖便宜了,而是兴冲冲地用真钱换回一堆假古董。一个业内公认的事实是,经过近30年的淘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玩艺术品,九成以上是赝品。 

  日前,在北京某知名拍卖公司举行的春拍预展会上,该公司一负责人被问及拍品是否保真时,其委婉地表示:“行业内讲的是‘流传有序’。”业内人士指出,所谓“流传有序”,是指器物流传过程清晰,有证可考、有据可查。我国拍卖行业历史不过十多年,“流传有序”根本无从谈起。该拍卖公司一味强调“流传有序”,只是为了回避拍品的真假问题。

  有市场人士指出,我国古玩市场的制假、鉴假、售假,已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赝品充斥市场,甚至畅通无阻,与古玩鉴定行业混乱不无关系。

  那么,导致如此乱象的原因是什么?记者了解到,一方面在于古玩鉴定队伍良莠不齐,缺乏权威的鉴定机构;另一方面,当前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行业处于垄断状态。

  更有藏家直言,如今的鉴宝,多数是一些商业行为。一些鉴定机构明确规定,按估价的10%收取鉴定劳务费,估价越高,收费越高。而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直接充当古玩交易的说客,两边通吃。

  此外,还有一些机构聘请一些所谓的“义务鉴宝”行家,在古玩交易现场轮番出现,向无所适从的藏家主动“推荐”宝物。而还有一些“证书专家”,给钱就开证书,对他们而言,无论真品还是赝品,越多越好。据透露,市级、省级、国家级相关协会甚至大型博物馆的鉴定证书,只要出500元至2000元,就能搞到手。

  不过,相关部门还是试图规范乱象丛生的艺术品市场。今年7月1日,我国首部拍卖行业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全面实施,内容包括文物艺术品拍卖从拍品鉴定、展示到拍卖的全过程,内容直指当下古玩艺术品市场“拍假”和“假拍”现象。

  文物鉴定家南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古玩鉴定行业混乱的根本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空缺,并由此引起的鉴定资质认证混乱、鉴定行为缺乏规范、鉴定者不需要为误鉴行为负责等问题。

    [新华网-人民网-金融时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