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史话

科学之谜

科学教育

科学生活

科学咨询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文物损毁不可恢复 洞窟坏了我们就是罪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10-31

 

  连续数日接受央视直播敦煌的紧张采访,加上刚动完手术,66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身体非常虚弱。办公室副主任杨秀清说,樊院长现在每天都吃流质。尽管樊院长是"上海的女儿"---上大学前她一直在上海生活,我们很想看望她,但我们还是放弃了。后来我们以新闻晨报的名义托杨秀清捎了一束鲜花给老人家谨表祝愿。前天,记者在洞窟彩排结束后第一次和樊院长边走边聊,她很高兴,并主动安排了次日下午的短时专访。她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不好打交道,她想对上海人说的一句话是:"希望上海人民热爱敦煌关爱敦煌。
  我批评别人没有坏心
  晨报:有人说你很难接近,脾气很倔,但也有人说你待人诚心。

  樊锦诗:来这边工作后性格改变很多,跟年轻时完全不一样,年轻时非常内向,特别是人多时就往角落里坐,拍照片时喜欢往旁边躲,上大学时也这样,上台发言讲不出话来。到了敦煌之后,就跟大西北一样变得粗犷了,心直口快,见了该说的就说,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可能就会得罪人,这跟年纪越来越大、事越来越多也有关系,爱着急爱发脾气,发完了也觉得不好,现在已改不掉了。

  晨报:但我有时从你的身体语言或者神情上能感觉到温和的一面。昨天你在285号窟与央视排练磨合过程中,我看到你始终保持着微笑并不厌其烦。

  樊锦诗:年轻时我很爱笑,也许后来工作压力大了就笑不起来了。别看我有时脾气很大,批评他们,但我对别人没有坏心,我很尊重他们,应该要发挥他们的长处,说实在的,来这里的人都不容易。我不知道别人究竟会怎么看我,我也不关心究竟留给别人什么印象。

  留住人才就有希望

  晨报:据说全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博士,敦煌就占了一半。
  樊锦诗:包括在读的全国一共十二三个,我们这里就有5个,两个还在读。为了留住这些人才,上级想办法在兰州给他们安了家,然后再到敦煌搞研究,当然也不可能天天回去,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天天见老婆干啥,隔段时间才亲密嘛。但我心里想,必须把他们的老婆、孩子的问题解决。比如像苏伯民博士(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记者注),原来是有单位的,为了把他“挖”过来,他的爱人差一点连工作都丢了,后来我们还是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艰苦奋斗当然需要,但生活发展到了今天,该改善的还是得改善。在这里,我们帮大学生把住房盖起来,一个大学生一小套,有房间、阳台、卫生间、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年轻人文章做得好,我们自己单位还设奖;还送他们去国外学习。这里有好几十个人出国学习过。本来这个地方是很闭塞的,看报纸都是一个星期前的,现在国内国外的学术交流会都让他们出去,如果跟国外合作,我们就把他们放在合作平台的第一线去锻炼。尽管我现在还在搞一些研究,但更重要的是为年轻人做一点铺垫,如果有一批人,而不是一个人,他们起来了,那么莫高窟就有希望。
  洞窟坏了我们就是罪人

  晨报:敦煌的保护工作延续了60年,而且一直在很高的水平延续,很多人跟我说,这是因为从第一代常书鸿院长、第二代段文杰院长,一直到你,你们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奠定了这一切,但是因为文革,在你之后出现了断代。你现在66岁了,你也有退休的那天,接班人怎么办?以后敦煌的保护怎么办?
  樊锦诗:肯定会有断代,文革断了10年。我1998年来后,这里好多中层干部都比我大,我很急,于是陆续让一批年纪大的退下来,就这样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紧赶慢赶,现在的中层差不多都才40岁出头一点。要选接班人,就得在他们中间选拔,我希望他们热爱敦煌,全身心投入。
  晨报:昨天在洞窟里排练,我在听你讲话,感觉上,你认为这是在展示敦煌,所以你想尽可能地多说点。
  樊锦诗:央视的时间都卡死了,都讲不透了,今天直播时讲得怎么样我还不知道。我们当时来时既搞业务也作讲解员,当然现在大学生到这里来工作也要当一年讲解员,他要多接触洞,多接触群众,这样对洞窟慢慢就有感情了,然后也有了业务基础。

  晨报:现在很多事你还在亲历亲为,比如搞敦煌游客服务中心,做数字洞窟的项目……

  樊锦诗:这都是敦煌研究院的大事。洞窟坏了怎么办,又不能不让人看,而且还得让人看好。敦煌研究形成了很多材料,比如一个洞窟反复地研究,但后来的人要查过去的资料,却没有汇总在一起的东西,所以我现在正在抓。作为院长,保护是基础,资料也是基础。我现在经常自责,我来之后“资料中心的数字化”抓晚了。今天敦煌电视台来采访,敦煌人高兴极了,说明年游客又会多点了,他们觉得游客多就挣钱多。

  晨报:但这并不是你希望的。

  樊锦诗:我觉得这次直播更多的是一种弘扬,使大家看到敦煌的精彩,但我担心游客太多了,所以我急切地希望减轻洞窟的压力,洞窟坏了我们就是罪人。

  晨报:现在是否有游客已对洞窟造成了伤害?

  樊锦诗:我们找到同样地方1908年的照片和2002年的照片进行对比,不看还好,看了之后就觉得担心,本来很清晰的但现在有点模糊,有的地方就起斑驳了。我们现在用仪器考证,人多了确实有问题,我们在这里就是要延长莫高窟的寿命。
  退休后回上海生活
  晨报:你带领你的团队一直在试图延长莫高窟的寿命,可你自己的身体却不太好。
  樊锦诗:是不太好,最近刚动了手术,现在主要是消化系统不好,吃饭没胃口,睡不好觉,生活也没有规律,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比起来显得老多了。
  晨报:像你这样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照顾自己一些。

  樊锦诗:我有两个孩子,一个35岁,一个30岁,一个在日本工作,一个从兰州去了上海,都是学理科的,跟敦煌搭不上边。这次动手术,我谁都没敢说。我挺喜欢这里,但在这里医疗条件不行,要是以后退休了,我就去上海跟二儿子生活。[新华]

 

相关链接

敦煌200多石窟遭破坏 莫高窟还能存在1000年

  10月24日,为期三天的中央电视台大型现场直播——《敦煌再发现》落下帷幕,敦煌莫高窟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目前,慕名而来的游客已使莫高窟“很受伤”,再经过如此大规模的宣传,如果引得游客蜂拥而至,石窟的保护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要“游客”还是要“石窟”?敦煌是不是也面临着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选择?

  敦煌之现状篇

  “受伤”石窟高达二百多个

  在河西走廊鸣沙山东麓干涸宕河边,莫高窟默默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已有千岁高龄的敦煌正在步入“老年”。昨天,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博士告诉记者,在莫高石窟南区487个洞窟中,已有200多个洞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紧急修复、保护。

  在这200多个“受伤”的石窟中,损坏程度各异,“病情”不尽相同,但都面临着空臌、起甲、酥碱等问题。由于在国内壁画保护方面“一枝独秀”,维修人员还经常充当“外援”支援其他地方,因此,只有62人的保护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压力。

  游客“塞车”时常殃及壁画

  除了千百年来风化、水浸等自然原因,游客逐年增多也是造成敦煌文物“受伤”的一个不能回避的原因。

  王旭东说,和原来相比,石窟内的湿度增加了10%-20%,使得窟中环境波动、不稳定,环境的不断波动加快了壁画的破坏。现在,有些石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000/ppm(正常值为1000/ppm以下),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遇到水就可以形成碳酸,从而对壁画造成腐蚀。

  另外,由于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在洞窟内为游客做介绍的讲解员经常晕倒。有些洞窟因为容量很小,游客“塞车”伤及壁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由于缺乏硬件,保护设备相对简陋,仅有的一台衍射仪还是日本赠送的。王旭东说,目前,改善文物科研条件是敦煌保护的首要任务。

  敦煌之未来篇

  日美专家帮忙找“病因”开“处方”

  修复“害病”石窟 足足用了七年

  修复材料 幸亏全“蒙”对了

  文物保护就是让石窟“延年益寿”,经过多年摸索,莫高窟壁画保护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85号石窟修复是第一次采用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在长达7年的研究、修复过程中,已形成一套科学的程序、方法和理念。

  王旭东说,在没有采取国际合作前,修复前的研究工作很薄弱,所使用的修复材料,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幸运的是,大部分石窟所用的修复材料都“蒙”对了。

  而现在,只要石窟出现“病害”,就要先对窟内环境进行监测、寻找“发病”原因、筛选修复材料, 前期准备最长时需要两年时间。病因查明后,还要在实验室及现场进行试验,由专家评估通过后才能动手。

  据悉,通过保护所工作人员和日美专家7年的努力,“病例”比较集中的85号窟已被修葺一新,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向游客开放。

  据王旭东估计,如果环境稳定,85号窟至少可以维持20年不再“发病”。

  不经灾害 敦煌再“活”一千年

  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存在,敦煌莫高窟也不例外,总有从这个世界消失的那一天。目前,敦煌保护专家在总结85号窟修复经验的基础上,即将开始对与85号窟“病症”相似的93号窟进行修复,预计,修复完成需要花3年时间。

  “我们保护方向是,将石窟比较完整地传给下一代。”王旭东说,如果按照现在的维修、保护方法,加上不出现巨大的自然灾害,敦煌莫高窟再存在1000年应该没有问题。最新进展

  打孔灌浆 北区修复将“缝”山

  目前,莫高窟北区发掘工作基本结束。今天上午,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告诉记者,10月28日,北区保护工程即将开工。

  王旭东说,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化、岩层坍塌及出现裂缝,维修人员将对此进行“锚固”,即在山体打钻插锚,将已经出现裂缝的岩层“缝”起来,再对裂隙进行灌浆,起到固定作用。据悉,北区保护工程将于明年年底前完工,2006年,北区部分石窟就可以正式对外开放。

  核实新闻 第二藏经洞没有存在证据

  两天前,一条“敦煌莫高窟可能存在第二藏经洞的消息”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今天,敦煌研究院数位专家向记者表示,根据以往对莫高窟的发掘、研究,没有发现存在第二藏经洞的证据。

  1900年,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莫高窟16号石窟墙壁上裂开一道缝隙,墙壁后面是空的。他挖开墙上的泥封后发现后面是一个藏经洞,洞中出土经卷达五万多册。除了这个藏经洞,敦煌还有没有第二个藏经洞存在,这个问题始终吸引着众多敦煌研究者前来一探究竟,但却全部徒劳无功。

  敦煌研究院专家表示,敦煌研究院确实和美国某研究机构对敦煌莫高窟进行过一次联合调查,但并未通过物理手段,发现某些洞窟内存在暗洞痕迹。根据多年来对莫高窟的发掘、研究,没有证据证明窟内存在暗洞,因此,“敦煌莫高窟可能存在第二藏经洞”的说法并不正确。

  敦煌之旅游篇

  鱼与熊掌敦煌要得兼

  既然游客已成为“公害”,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宣传,敦煌该怎样面对可能大规模增加的客流?

  “鱼和熊掌我们都要,我们这次选择由央视直播考古发掘情况,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共同分享人类的文明遗产。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正在为日益增多的游客对敦煌造成的伤害寻找对策,保护的目的也是能让人更多地欣赏到莫高窟的魅力。但关键是不能过度,保护与利用必须平衡,偏向哪一方都是不行的。”王旭东着重强调。 [法制晚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