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报告称中国部分学科活跃度已达国际最高水平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6-03

 

报告称中国部分学科活跃度已达国际最高水平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徐硙)拥有《柳叶刀》《细胞》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爱思唯尔集团日前在京发布2013年“中国科研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在工程、物理和数学领域的活跃程度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此项研究由爱思唯尔基于其旗下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Scopus,通过对比展示了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8个研究密集型国家在各个方面的科研表现和趋势。

  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与GDP的比例稳步上升,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同时,作为全球博士培养第二大国,中国本土每年有超过5万名的博士毕业生,中国科研人员数量高度稳定,其增速超过大多数国家。

  研究显示,中国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保持高位,相比美国发表论文份额的下降趋势,中国发表论文份额快速增长。在2008年至2013年间,中国发表论文份额以10.9%的年均速度连续快速增长。在世界高引用率文章(即引用量前10%的文章)中,中国论文所占比例的增长速度是所有调查国家中最高的,2012年达到13.4%。“论文发表量”稳居全球第二,并有进一步赶超美国的趋势。但在“域加权引用影响指数”这一通常用以衡量科研质量的指标上,仍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的“论文引用量”明显滞后于“论文发表量”,中国的论文质量尚待提高。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中国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发展不太平衡。2002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对学科研究的重心没有很大改变,仍然侧重于工程、物理以及数学,其活跃程度已经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但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商业、临床科学、医疗健康等领域则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科研成果市场化”方面,报告认为,中国的“专利申请量”逐年激增,这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专利授予量”的增长。但同期论文的引用量却不高,中国的知识转化不足。(原标题:报告显示:我国在工程、物理和数学领域的活跃程度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人民网-新华网]

 

 

相关评论

显峰冷言:很多科研成果为何“总差一口气”

  最近参加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感慨:中国科技界“有一个毛病”,很多科技成果离落地总差“最后一公里”,总欠“一口气”,其实稍稍往前推一把可能就成了。

  在座的专家有学界的,有政府的,也有企业界的,对这个结论几乎都赞同,但谈到“是谁的问题”和“谁来推一把”时,分歧却很大。最后大家只好归结为“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讨论这个问题,当然得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谈,纯科学的研究以探索、发现为要,是很难用“落地”来衡量成功与否的。技术研究则不然,很多成果的终极表现形式就是产品,必须实实在在落在“地”上。这么说来,似乎不该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那么,是谁把问题复杂化了?

  研究人员按项目书做事,追求学术成果,瞄准的往往是“世界领先”“填补空白”,热衷于在实验室里冲击一个又一个“高度”,论文发表了、项目验收了、评上大奖了,就万事大吉了,就像跳高运动员,只要超越一个新高度就是胜利,至于过杆后落地漂不漂亮、跳得远不远,不用在乎,因为不在考核范围。所以,似乎不该是研究人员的责任。

  企业在乎的是一项成果拿来能不能马上应用,马上有收益,技术是不是稳定可靠,它当然希望是“世界领先”,但通常不会为风险买单,要求企业把研究人员尘封在抽屉里的图纸一张张都变成产品,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现实。所以,似乎也不该是企业的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和企业常常陷入互相抱怨之中,企业责怪研究人员不往下走一步,只会纸上谈兵;研究人员埋怨企业不向前迎一步,不尊重自主创新。所以分歧就出现了,问题也复杂了,一个缺乏原创产品的国度却整天叫嚷着科技成果转化。

  要接上这“一口气”,关键在“动力”,让他们有动力迎着彼此走,才可能最终握手。但“拉郎配”式的政府包办,显然不是理想的动力机制,反而会搞出“项目申请同舟共济,项目执行同床异梦,利益分配同室操戈”的“悲惨姻缘”来。

  技术研究的动力本应来自市场。如果科研项目的立项、考核以论文、样品、获奖为本,不以需求为源,如果对研究人员的尊重不体现在成果的市场价值上,只等着“鸡窝里收鸡蛋”,如果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法律边界不厘清,谁“往下走”谁就可能被“捉”,那么,我们财政投入的很多科研成果必然“总差一口气”,我们骄傲于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却难有争气的创新产品。

  是时候来一场切中肯綮的改革,把这个“复杂的问题”颠倒过来了。

    [中科网-科技日报]

中国工程科技期待“精妙绝伦”

  ■钟科平

  最近几十年,人类获取知识与创新的过程以工程科技为载体,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利益。工程科技发展速度之快,给予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而移动互联、新能源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重大变革,更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再向前追溯,以蒸汽机、电机、核能等为代表的工程科技,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座座里程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工程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杂交稻、三峡工程、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这些显著的成就为中国在世界工程科技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能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空前突出,人类未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全球性的共性难题,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的状况更为严峻: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

  依靠科技力量、依靠创新驱动来改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不争的共识。有人这么比喻,科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过程,如同一个婴儿的出生;而工程技术则以精妙绝伦的设计,将诞生的婴儿培育为力量无穷的巨人。工程的本质,就是为人类和社会面临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急需工程技术“精妙绝伦的设计”。中国对工程科技的依赖,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如何确保国防安全,如何能够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如何提升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工程科技将是重要的保障和驱动力。

  此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财富,工程科技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中国实验室中诞生的成果往往胎死腹中、未能顺利转化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将实验室产品推向工业化的转化和衔接。

  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将科学进步、专业知识与具体的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以技术为根本实现途径,推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和流程,依靠工程师创新团队和工程科技创新力量来完成的。

  因此,重点发展工程科技,鼓励工程科技创新,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具有突出意义。而从工程科技人员自身来讲,他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树立科技自信,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放眼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与中国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在此时间节点,全球工程科技的领袖和学术精英齐聚北京,共商大事,将为中国工程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时间节点,以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为“天命”的中国工程院迎来建院20周年,是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承前启后、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

  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是一次依托科技创新的爆发式发展。而中国工程科技创新,将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体经济现代化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报》 (2014-06-03 第1版 要闻)

    [科学网-中国科学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