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新世纪》周刊:PM2.5阴影下生存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12-25

 

《新世纪》周刊:PM2.5阴影下生存

《新世纪》周刊:PM2.5阴影下生存

北京市城区的PM2.5污染,来自机动车排放的“贡献”最大。Feng Li/Getty Images/CFP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石晨(化名)八个月前刚当上母亲。入冬以来,她每天起床后都要张望一下窗外是不是蓝天,然后上网查看一个叫“美帝使馆空气”的微博,看看同在朝阳区的美国大使馆的最新空气检测数据是多少。

  当显示的污染等级达到“不健康”时,她会提醒要上班的丈夫戴上口罩,同时关紧家里的门窗。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女儿,也就不出门去晒太阳了。

  “以前没觉得灰蒙蒙的天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对PM2.5了解多了,再加上家里有了小孩,PM2.5浓度简直成了我们家的生活和出行指南。”石晨说。

  对于PM2.5的恐惧,已在众多城市居民中蔓延。

  PM2.5来由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非常细小,可以不受鼻腔内鼻毛的阻挡,随呼吸直接进入呼吸道,深至肺部,甚至渗入血液中,其负载的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这种细颗粒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早已开始检测PM2.5,但中国目前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不包含这个数据。现行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十多年,常规监测项目中,仅包括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2011年11月16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两份文件的最大调整,是将细颗粒物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且将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变为AQI,和国际空气评价相接轨。

  新标准中,PM2.5限值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宽松的过渡期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每立方米0.035毫克和0.075毫克。一旦征求意见通过,这将是中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但遗憾的是,此标准执行日期为遥远的2016年1月1日。

  PM2.5数据公布遥遥无期,但环境监测部门和研究机构对于PM2.5早有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玮等人,在2000年发表了当时对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特征的研究,其中引述的数据有的甚至早自1988年。

  此项研究指出,北京市城区的PM2.5污染中,来自机动车排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煤炭燃烧,尤其是冬季煤炭燃烧,而工业排放的“贡献”并不大。

  五年后,王玮再次撰文指出,北京市PM2.5主要来源,包括燃煤、机动车排放、建筑尘、扬尘、生物质燃烧,以及气体污染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氧化产生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污染。

  致命细颗粒

  复旦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庄国顺对财新《新世纪》表示,十年前他从国外回来时,就曾呼吁国内重视PM2.5问题。庄国顺表示,PM2.5的危险,就在于其细小, “PM2.5的大小,相当于一根头发丝截面的二十分之一。”

  他说,PM2.5可以吸附较多复杂的有机与无机物质,如有机多环芳烃类及重金属镍、铅、镉、汞等,这些物质随着PM2.5经呼吸直接进入肺泡和血液,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铅可能会造成儿童血铅超标,多环芳烃也被认为是致癌物。”

  对于PM2.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宋伟民等人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中,会影响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具有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

  在一项关于PM2.5浓度与DNA损伤关系的研究中,他们选取交警作为高暴露组,普通居民作为低暴露组,对细胞进行受损分级。结果显示,交警各级损伤率均高于低暴露组,即PM2.5 的浓度升高能导致人群DNA损伤程度增加。

  一个明显的现象,即当天气是灰霾天时,医院中呼吸科门诊人数会增加。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联合做的一项调查显示,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50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小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 和0.5%。而PM2.5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灰霾天气发生日,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小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 和1.9% 。而且灰霾天气对门诊影响的滞后累积效应更大,当灰霾污染爆发第六天时,门诊人数达到最高值。

  早在上世纪90年代,PM2.5和人群死亡率的关系即被科学研究证实。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J. Schwartz等人于1996年发表研究结果,证明空气中的PM2.5含量与人类日常死亡率相关。研究指出,空气中的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日常死亡率就会相应上升1.5%。PM2.5浓度也与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相关。

  这项研究的结论,于2000年在美国环境署的实验中再次被肯定。

  200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Channing实验室的弗朗辛·拉丹(Francine Laden)进一步研究了PM2.5的组分与死亡率的关系。他们通过PM2.5颗粒组分的元素分析确定PM2.5的不同来源,研究了六个美国城市中,不同来源的PM2.5成分对死亡率变化的影响。

  结果证明,对PM2.5 而言,来源于交通排放颗粒物成分对死亡率的影响,明显大于燃煤来源的颗粒物。而自然来源如土壤、岩石的细颗粒物,与人群死亡率的变化无关。

  研究指出,机动车、燃煤来源的PM2.5每增高10微克/立方米,人群每日死亡率分别增高3.4%、1.1%。这为确定颗粒物控制的重点提供了依据,即来自于机动车的PM2.5最为危险。

  把真相告知民众

  12月6日,北京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24小时平均空气指数为131,属于“轻微污染”天气。而当天美国使馆的检测数据,平均指数达到365,达到“有毒害”的程度。

  这一天,石晨拿出在网上买的某品牌的“颗粒物防护口罩”。店家号称,戴上可以避免吸入PM2.5。

  “戴着也不舒服。”石晨说。口罩的使用说明中称,长期佩戴可能会造成脑部缺氧。

  石晨的恐慌并不是个例。在淘宝商城的官方旗舰店里,这款口罩是防护类用具中最畅销的产品。

  对于“谈PM2.5色变”的民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PM2.5并非新冒出来的洪水猛兽,公众过度恐慌并没有用。“只有在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下,健康受威胁的几率才会增加。”

  对于“口罩热”,潘小川表示,一般口罩无法过滤细小的PM2.5颗粒,过于紧密的口罩又有导致缺氧的风险,“最好的办法还是呆在室内。”

  庄国顺表示,面对无孔不入的细颗粒污染,公众能做的就是尽力呼吁公开监测数据,尽快实施新标准,从而为改善空气质量铺设前提。“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将事实真相告诉民众。”

  “制定空气质量标准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空气质量。现在的标准无法起到作用,就需要改。技术、仪器都不是问题,明明现在就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再等上四年?”庄国顺说。

    [新浪网-《新世纪》周刊]

党报详细解读雾霾天为何增多(图)

  航班大面积延误,口罩成为热销品,喜欢晨练的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前一段时间,从南方的广州、杭州到北方的北京、兰州,雾霾天气频繁影响我国多个地区。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9月1日至今,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

  秋冬季为雾霾多发季节

  特定气象条件有利于雾霾形成,污染物排放导致颗粒物浓度增加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估室高级工程师赵珊珊介绍,秋冬季为雾霾多发季节。国家气候中心分析表明,特定的气象条件是导致近期雾霾天气多发的重要原因。

  9月以来,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偏少,且强度偏弱,地面风速小,有利于水汽在大气低层积聚,对雾霾的形成较为有利;另外,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气活动偏强,使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极其活跃,这股暖湿气流沿西南路径将丰沛的水汽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并且能到达北京附近,使这些地区湿度明显增加,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低层逆温,非常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

  专家指出,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空气质量在扩散条件较好时能达标,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迅速下滑。

  中东部灰霾日数有显著增多趋势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达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一半左右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灰霾形成的这些条件出现后,同时也会导致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凝结核存在,水滴容易凝结在上面而起雾,并且不易被风吹散。”孙冷说,“因此,雾和霾往往相伴出现。”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1961—2010年,全国平均的年霾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本世纪以来,全国霾日数增加明显,中东部地区霾日数有显著增多趋势。

  据环保部门最新统计,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人为排放与灰霾天关系密切

  PM2.5降低空气能见度的能力更强,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

  环保专家指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导致灰霾天。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都能降低能见度,不过,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监测总站对2010年试点城市灰霾监测结果显示,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及PM2.5浓度明显增加,而且细粒子与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细粒子多,则能见度低;细粒子少,则能见度高),这表明灰霾天气状况与颗粒物浓度密切相关,颗粒物浓度增加是除了气象条件以外,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科学博士谭知还介绍,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等。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往往会附着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大多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因而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不要让蓝天变成奢望

  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的趋势仍然在延续,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让人担忧的是,目前,PM2.5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的趋势仍然在延续。

  环保专家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不少地区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倒退了几十年。而且,以水泥、钢铁、焦化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大。

  我国对“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提出了约束性的硬目标,然而,完成今年目标的难度不小。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与全年3.5%的目标相距甚远。上半年,氨氮排放量仅下降了0.73%,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同比还大幅上升了6.17%。

  来自于燃煤电厂、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方面的氮氧化物,正是可以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之一。

  12月15日,知名环保民间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了《蓝天路线图——工业污染源定位》。多家环保组织参与调研的这份报告,针对的是环境主管部门确认的4400余家中国最大的废气污染源企业。报告指出,这4400余家企业的排放量在全国废气排放量中占的比例非常高,很多超出标准、违规排放。

  这几天,随着冷空气到来,北京的雾霾烟消云散。“很遗憾,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见到蓝天在全国很多城市变成了一种奢望。让我们找回这样的蓝天。”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人民日报]

2013年前中国重点城市有望率先开展PM2.5监测

  此间举行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罗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大气监测网络,2013年前重点城市力争率先开展PM2.5监测。

  罗毅说,中国高度重视大气监测网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覆盖全国,由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组成的大气监测网络。国家网由地级以上城市监测网、(农村)区域监测网、大气背景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网和温室气体试验监测网组成。其中,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点位有661个,其他地级以上城市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有691个。

  从2000年开始,中国对环保重点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发布工作,目前已有120个城市每日发布空气质量日报,92个城市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监测项目包括PM10、SO2、NO2。2010年11月环保部建立了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对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661个点位实时向公众发布上述三项污染物每小时的实时监测数据。

  罗毅表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完善了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与现行标准相比,新标准不仅在基本监测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而且收紧了PM10和NO2浓度限值。

  同时,新标准还提高了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要求,现行标准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主要是针对手工监测要求制定的,较为宽松。新标准规定各取值时间段内应至少获取90%的数据方为有效。

  就公众对于蓝天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的原因,罗毅解释说,一是目前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不全面;二是API发布的周期(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三是24小时的周期评价结果与某一时刻的感官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2.5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而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颁布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他同时介绍说,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的结果表明,2010年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介于20.5%至52.3%之间,城市灰霾天气出现频率较高,各地灰霾天数存在的差异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及PM2.5浓度增加明显,表明颗粒物浓度增加是灰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试点城市中PM2.5占PM10的比例分布集中在50%左右。以世界卫生组织PM2.5第一阶段标准进行评价,各试点城市的PM2.5超标天数占全部监测天数的比例在1.9%至48.9%之间。总体而言,试点城市的PM2.5超标状况较为严重。

  罗毅透露,从技术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议2013年之前,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关注的城市以及“三区九群”率先开展PM2.5监测。到2015年底之前,在所有地级城市和其他背景站、区域站开展PM2.5监测。

  但罗毅也指出,灰霾的监测不仅仅是PM2.5的监测问题。灰霾是一种复合型的污染现象,而PM2.5是复合型污染的一个特征量,与臭氧、CO等多种污染物密切相关,为了准确地说明灰霾问题,除了PM2.5,同时还需要解决多种相关污染物的监测问题。灰霾也经常是一个区域性的污染问题,需要通过区域监测网络进行监测,不是孤立在一个点位或一个城区的监测能够解决的,需要解决监测布点的问题。因此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PM2.5,还有臭氧、重金属、CO等问题。(记者吴晶晶 顾瑞珍)

    [中新网]

民间呼声引起国家发力监测PM2.5

  10月底,PM2.5闯入我们的生活。两个月后的12月21日,环保部公布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明年将测PM2.5。一些地方,目前开始采购相关监测设备。2016年1月1日,全国各地都将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它很新鲜,走进国人的生活还不到两个月。

  它很老旧,上世纪90年代国内已有专家研究。

  它很渺小,直径不到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它很“强大”,专家说它将取代抽烟成为肺癌首因。

  而真正能体现它威力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天里,它掀起的一场波澜,正在改变我们对环境的认知,并推动相关政策的前行。

  它叫PM2.5,外号“灰霾杀手”。

  闯入生活

  差异较大的两组数据,让国人记住了PM2.5这个生僻词。它是在灰蒙蒙的天气中,闯入中国都市人生活的。

  10月底,连续大雾笼罩北京,另外几座北方城市也未能幸免。蜷在路上的汽车,一边无奈于透明度偏低,一边喷着尾气。

  “132”,“轻微污染”——10月30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了空气污染指数(API)。当日,北京多数居民的感受是空气“有毒害”。

  两个判断相差甚大。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将“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微博的力量,让国人迅速知道了这个生僻词。

  目前,中国API指标数值范围为0-500,仅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个指标,对危害严重的PM2.5和臭氧并没纳入。

  同为颗粒,PM10直径在10微米以内,其中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稍大”颗粒,能进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排出;“超细灰尘”PM2.5,则能直接进入肺泡、血液,并会吸附有害物质,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作为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遮挡光线反射阳光能力更强,更能影响能见度。

  专家介绍,室外PM2.5主要来自于燃煤、工地扬尘以及汽车尾气。室内,二手烟是PM2.5的最大来源。

  日前,广州气象专家吴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灰霾与肺癌有着“七年之痒”,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吴兑说。

  有分析称,PM2.5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到达一定数值,会增加死亡风险。据悉,目前全球仅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等近10个国家颁布了PM2.5限值,90%的国家并未公布。

  日前,一位官员表示:按API国标,目前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如果增加PM2.5监测指数,则全国70%城市不达标。

  据悉,早在2008年初,我国即研究是否将PM2.5纳入新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修改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建立PM2.5监测体系被寄予厚望。而拟将PM2.5纳入考核,无疑成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最引入注目的部分。

  民间呼声

  民众感知与监测数据错位之下,一场“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发起。这场自发活动,客观上促使政府更快地做出决定。

  “不能让群众遭污染之害,而监测数据自说自话。”

  一些与群众感知错位的数据的公布,引发了民意反弹。微博上,大量的评论、转载关注着几个关键词:空气质量、PM2.5、污染物检测。毕竟,对于空气,所有人须臾难离。

  几位微博名人发起网上签名活动,要求改善检测大气污染的办法。一个有数万网友参与的网上投票显示,逾90%的网友认为,国家应该引入PM2.5标准。

  当公众已经熟知PM2.5这个词汇,洞悉它所代表的危害,便急迫地想知道它的真实数值。

  此种背景下,一幅以“我为祖国测空气”为题的漫画在网上流传。

  漫画上,三位白领袖子高卷,在雾霾的都市里,或高举空气测量仪,或手拿地图,拳头紧握,神情认真。分析认为,这是模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宣传画。

  在实际生活中,北京、长沙等城市,一些环保组织或个人,真的拿起便携式检测仪,走到室外或饭店等场所去测量空气。如11月,长沙环保组织“绿色潇湘”开展了名为“我为长沙测空气”的活动。

  按计划,始于北京的“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下周将传到广州。活动中,网友募集资金购买了价格不高的检测仪。有专家指出,官方仪器价格昂贵,民间仪器“可信度问题非常大”,民间空气检测更像“儿戏”。

  无论如何,这场“儿戏”引起了足够的关注,众多媒体进行报道。当然,还有一种声音异常清晰:除了尝试检测空气,每个人更应尝试做出改变,少开一天车,进行垃圾分类,更是为空气质量改进做出贡献。

  国家发力

  天气可以灰霾,政策不能。清晰的声音已经传来,“环境质量也是公共服务产品”,明年开始,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将监测PM2.5。

  民间声音此起彼伏的同时,11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12月5日,征求意见截止,民意普遍赞成这一做法。

  15天后的20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出席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时强调,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他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

  1天后,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并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率先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率先争取早日和国际接轨,率先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

  按照同日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以上重点区域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得到控制,所有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

  据悉,针对PM2.5等更高标准物的污染浓度监测,北京市等地已开始采购设备、培训人员等。

  从PM2.5进入民众视野,到国家政策出台,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

  尽管3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即关注PM2.5,研究是否出台相关标准,但PM2.5标准能于今年冬天出炉,其背后,是一股巨大的民意推动力量。

  2012年就要来了。期待着,按设想的那样,北京等城市“每小时”都能看到PM2.5数据。

  看到数据并非最终目的。PM2.5数据能日渐趋小,损害健康的因素趋向淡出,才是务求的方向。

  而数据要降,减排是硬道理。现在,围剿PM2.5,国家正在发力,箭已在弦上。空气是所有人的。除国家努力,还包括你我“少开点车”。

  ■ 名词解释

  PM2.5是什么: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对人体影响:虽然PM2.5在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灰霾天气中大量的PM2.5,可通过呼吸道直达人体肺泡,造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暴露在灰霾环境中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DNA伤害、肺癌。虽然生物学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统计表明,灰霾在相当大程度上提高了呼吸道发病率和心肺疾病死亡率。

  产生的原因: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 新闻回放

  10月30日开始,北京连续三天大雾天气,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只是“轻度污染”。市民反映与实际感受不一致。

  11月1日,环保部发布《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PM2.5并未被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强制监测指标。相关人士称,监测技术已不成问题。

  12月5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1公里。19时,有监测显示PM2.5浓度为522。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绿色—北京”公布的4日中午12时至5日中午12时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93,质量级别为“轻度污染2级”。人们再次感到公布的数字与实际感受不同。

  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该意见稿提出,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12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时要求,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

  12月21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环保部将抓紧修订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将增加可入肺颗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三项国际通行的监测指标。

  ■ 网友声音

  网友“V卫威”:全国环保大会公布的这条消息体现了前段时间各界舆论的力量,而监测数据是否公布?如公布数据,准确性如何保证?是否有第三方监测?环保部门任重道远。

  网友“leni0627”:希望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强污染源头的控制,加强治理,促进减排,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以人为本的实践。

  网友“肖云汉”:开始检测是正视问题的第一步,要想改善城市空气,除了控制工厂等污染源外,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公交是必须的任务。一条合适的线路、几辆上下班高峰的加车就能让几十上百上班族放弃高成本高污染的私家车,改乘环保低碳公交出行,于国于民均大有益,期待政府加大投入。

  网友“QY可可”:真心地期待关于PM2.5的大讨论有个好的结果,监测数值要按照规范要求公布、评价。然后,把目光集中到减排上去。减少污染排放,治理污染是关系到子子孙孙的事业,应从每个人做起。数字的大小、评价结论都是用来反映环境状况的,只有加大减排、治理力度才能改善环境。

  ■ 他山之石

  美国:经过征求民众意见,在1997年9月16日发布了PM2.5的标准。但在那时,尚未展开全国的PM2.5监测,直到1999年各州才陆续开始,2000年PM2.5监测常规化。

  澳大利亚:在2001年开始考虑增加PM2.5的指标,并在2003年制定了PM2.5的非强制标准。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收集数据,以便检讨这一标准是否合理,并准备于2005年开始考虑制定强制标准。但直到今年,澳大利亚的PM2.5仍然不是强制指标,不过这期间一直在做大量的监测和基础研究工作。

  欧洲:2008年4月14日,欧盟委员会《环境空气质量指令》为降低PM2.5和PM10的含量设定了标准和具体达标日期。就各成员国整体而言,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须控制在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上述目标最迟须在2015年达到。

  (本组链接整理 李志伟)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环保部:珠三角明年监测PM2.5

  穗深莞三市早已开展监测,只是暂时未公布具体数据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熊佳焰

  在刚刚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可入肺颗粒物,也称“灰霾元凶”)和臭氧监测时间表,其中明确:珠三角明年起监测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记者了解到,珠三角地区中,广州、深圳、东莞三地都已提前开展PM2.5监测,只是暂时未公布具体数据。据悉,臭氧和PM2.5的监测设备加起来一套约60万元,因经费和设备购置等问题,不少城市目前暂时难以具备监测条件。

  环保部:全国PM2.5监测分“四步走”

  在近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全国PM2.5监测将分“四步走”,分别是: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届时全国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环保部鼓励有条件地区提早实施。

  周生贤强调,目前我国空气污染仍十分严重,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浓度水平较高。

  穗深莞:提前测PM2.5但未公布数据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广州的10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点(广雅中学、市5中、市监测站、天河职幼、麓湖、广商、市86中、番禺中学、花都师范、萝岗九龙)早就提前监测“灰霾元凶”, 深圳也已在洪湖和华侨城两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开展PM2.5的常规监测,积累了一定的监测数据,可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而被确认为全国26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试点监测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的试点城市东莞,则大力投入完善监测设备,对PM2.5的监测也覆盖到该市所有共8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且为了监测PM2.5,每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都配备了相应设备。

  此前,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钟流举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现在大多数城市没有臭氧和PM2.5的监测设备,两种加起来一套约60万元,1座城市如果有10个站点,就需要投入600万元,这个经费都需要政府统筹,因此,增设PM2.5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广东压力较大。

  主要来源:汽车行业PM2.5主要来自柴油机

  据了解,目前汽车PM2.5排放占排放总量的30%以内,汽车行业PM2.5排放主要来自柴油机,因此环保部门对PM2.5的重视,将加速重型柴油车国IV排放标准的出台。在最近一次广州市环保局公开答记者问的发布会上,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柳就表示,广州明年预计在原来已经全面供应粤IV成品汽油的基础上,开展供应国IV标准柴油。同时,广州将于明年为原来的国I、国II标准柴油车换发黄标标志,这意味着全市所有国I、国II标准车型,都将在市区各大路段以及边郊地区主路段限行。

  名词解释

  PM2.5

  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其能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信息时报]

 

 

 

相关评论

PM2.5公布时间表宜早不宜迟

  施 平

  日前,环保部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根据此计划,明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直辖市、省会城市率先开始监测,形成常规监测能力后,会实时发布每个点、每小时的数据,接受公众监督。对于所有关注空气质量的群众来说,这无疑有助于大家了解自己每天所呼吸的空气现状,也是促进所有社会成员切实践行低碳减排的重大契机。

  PM2.5为何如此重要? 19日人民日报报道称,“雾霾天气频繁影响我国多个地区,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环保专家表示,PM2.5降低空气能见度的能力更强,人为排放与灰霾天关系密切”。本报也曾就空气监测问题多次发表社评,呼吁及早公布有关数据,回应民众期待。

  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指出,“要重视完善环境监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 12月20日,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要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并鼓励各地分期实施,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随着最新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结束,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等监测指标,已确定将成为我们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其实我们没必要谈PM2.5色变,虽然这一数据跟诸多呼吸道疾病直接相关,但科学也证明“只有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下,健康受威胁的几率才会增加”。被动抵御PM2.5细颗粒的方法,目前最好的就是减少户外活动;而积极防御的办法也很清楚,就是尽量减少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排放。其实,国际上有关空气治理的经验是相当丰富的,减排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对于我们来说,现实困难在于身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要同时面对排放治理的问题。发展和治理,孰轻孰重?在德班会议上出现分歧的根源也在于此,尽管大家达成了减排的共识,但在责任分担上却抱着观望的心态。这其实也适用于每一个社会个体:大家都知道要低碳减排,但如果涉及到放弃开汽车、少用电器、给垃圾分类等具体社会行为,很多人又会嫌麻烦。这就需要提高环保意识,那么还有什么比空气更有说服力?水、食物可以买到纯净、绿色的,但人不可能带着氧气瓶活动。 PM2.5等客观的环境监测数据,是让公众了解环保重要性的有力信息。

  在公布这一关系到数据的时间表上,必须视我们的实际环保形势决定步骤疾缓。正如人民日报报道所言,“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经济在迅速发展,但污染的恶化速度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的恶化程度甚至超过了发展速度。如果不尽早公布反映环境严峻程度的有关数据,只会增加持续损失和付出更高昂的治理代价,最终使发展本身得不偿失。

  在此前多个城市环保部门的发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监测PM2.5并非难事,不少城市已完全具备监测能力,处于随时可以公布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领先于时间表进行公布,全国其他城市也应尽快实施监测,没有必要等到2016年这个最后期限。更重要的是,在监测设备分布点、监测方法上,应该力求客观准确,能够真实反映空气质量状况,跟群众感受对得起来。相信只要对环境保护、民生期待有足够的诚意,公布区区一个PM2.5数值,完全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准备,更不需要群众自发先行去做。

    [新闻晚报]

PM2.5监测四步走 专家建议先摸清污染源

  导语:各地环保部门应对市民进行公开“预警”,尽快着力摸清各地的污染源情况,制定减排方案和分源头进行的总量限排。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于华鹏 在环保部放出2016年实施全面监测的规划消息后,再次在五年一度的环保大会上发布了具体的时间表,称全面监测将分四步走,但专家认为,各地环保部门尽快启动PM2.5的监测和数据发布的同时,还应对市民进行公开“预警”,尽快着力摸清各地的污染源情况,制定减排方案和分源头进行的总量限排。

  在此次环保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空气质量管理需要,需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三项国际通行的监测指标,争取尽早发布。

  会上,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其中,PM2.5监测主要分四步,即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2016年全国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同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针对该规划,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日前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部拟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日前结束,本次征求意见稿加入了之前意见稿中未强制规定开展的PM2.5监测,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环保部肯定了推进PM2.5的监测,但拟于2016年实施,也就是说,短期内PM2.5将不会纳入强制性约束指标而进行强制性改善,并且,在此之前各地也不会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公开。

  由此,马军建议称,各地应尽快开展深入研究,识别并公布当地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后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制定细化的治理方案,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分步减排。

  具体地,各地环保部门应尽快启动PM2.5的监测和数据发布,同时对市民进行公开“预警”。此外,各地还应尽快着力摸清各地的污染源情况,制定减排方案和分源头进行的总量限排。并针对地方汽车的尾气进行治理,并对成品油的使用纯度或质量进行排查,并开展机动车安装催化剂装置的相关政策办法等。

  “鉴于电力、水泥、化工、钢铁、焦化是废气排放大户最为集中的行业,下一步应强化对这些行业中的排放大户的监管,能够收到最大的减排功效,同时扩大监管信息公开,将违规企业至于社会监督之下。”马军表示,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订立强制性的企业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将这些信息与企业地理分布状况关联起来,让公众可以了解企业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年度变化状况。

  而据本网记者了解,在本次环保大会上,环保部与各省及部分央企签署减排责任书,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污染减排负总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总量削减目标和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

  这次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主要内容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等8大中央企业集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主要减排任务和措施等。责任书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污染减排负总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总量削减目标和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

  此前,环保部与各省和企业签订了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备忘录”。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仅目标责任书所列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国将至少新建118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总能力4570万吨,4亿千瓦火电机组建设脱硝设施,以及一大批造纸、印染、钢铁、水泥等治理工程。

  “根据各地情况,目标责任书详细列出了各省(区、市)和企业集团重点减排项目清单,要求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相关环保部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将每年组织对省级人民政府总量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或者重点减排项目未落实的地方和企业,实行问责和一票否决。

    [经济观察报]

大家的空气大家测 科学的问题科学管

  陶短房

  国内著名NGO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下简称达尔问)发起的“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业已传递到广州,即将在社区中普及便携式激光粉尘检测仪使用常识,倡导市民和环保爱好者共同检测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质量数据。

  对于这种民间、业余检测行为,人们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在公众中普及大气环保知识,唤醒社会各界对身边空气质量的关注,而批评者则认为,便携式检测仪精度低,民间普通志愿者和市民相关专业知识匮乏,检测出来的数据缺乏精确度,且“发布代表城市大气状况数据需授权”,因此“没什么意义”,甚至有人说“不过一场儿戏”。

  在欧美较发达国家,类似达尔问这样的环保NGO很多,类似的民间数据收集、分析和测试也很普及,不但志愿者可以参加,甚至诸如童子军、学校兴趣小组等也可进行。空气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健康、利益,也是随处可感、可测的。

  在动手能力方面,中国普通民众、学生比欧美同类人群本就有较大差距。便携式检测仪并非复杂设备,在志愿者间进行使用方法普及,并非高难度的事,说穿了,使用已部分“傻瓜化”的便携式检测仪测粉尘,其所需的专业训练,并不见得比中学自然兴趣小组用百叶箱和大气温度计测空气温度,通过NGO的社会普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大气环保的常识,掌握一些空气质量检测的基本知识、技术,对于环保、科普,都是有利无害的。

  正如有关方面所言,发布代表城市的大气状况数据,是需要授权的,而这种层级较高的检测,也的确需要更精密的仪器,和更专业的知识。但诚如组织者所言,他们发起活动的主要目的,并非成为“准权威”的空气质量数据发布者,而是唤醒社会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普及相关知识和认识。在中国许多城市的中小学,都有用百叶箱、气温计进行大气温度测量的兴趣组,他们所测得的气温未必很准,更无权作为“城市气温”发表。这些“民间数据”固然无权作为官方的、城市代表数据来发布,但测量本身却是无可非议的,任何人都有权这样做。气温如此,空气质量也同此理,大家的空气大家测,每个人都有了解身边空气质量概略品质的权力,他们所测的数据,当然谈不上权威、精确,也代表不了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但至少可以让测量者及其家人知道,出门要不要戴口罩,小区冬天空气是不是比夏天差很多,这何尝没有积极意义?

  当然,科学的问题,终究还得回到科学层面。达尔问方面在被问及数据发布问题时颇有些含糊其辞,在谈到测量精确性问题时则强调“数据本身不重要”,这当然可以理解,却未必是最佳答案。固然,非官方数据精确度会比较差,业余和专业间也会有落差,但具体到测量本身,却仍要力求精确,而不能以“我是业余”、“重在唤醒意识”为由忽视科学和精确度。此外,既然有这些不足,今后在找到适当发布平台、渠道时也应使用科学、规范的措辞,概略检测值就老老实实说概略检测值,“我家楼边空气粉尘数据”也不能含糊当作城市空气粉尘数据推出去,“被代表”的滋味不好受,将心比心,NGO也应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大家的空气大家测,科学的问题科学管,做到这两点,民间、业余空气质量检测便不应有任何异议,而完全可以在社会、公众间普及、推广。

  (作者系旅加学者)

    [新快报]

 

 

 

相关报道

勿低估电子香烟危害

  新华社柏林12月19日电(记者郭洋)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电子香烟,不用点燃就可以让人“过瘾”。但这种香烟并不像宣称的那样无害,德国卫生部门19日提醒公众,切勿低估电子香烟的危害,并告诫消费者停止购买这一“香烟替代品”。

  “消费电子香烟与健康风险紧密相连,因为常用的烟管中除含有令人上瘾的尼古丁外,通常还含有其他有害物质。”德国卫生部下属的联邦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伊丽莎白·波特说,“因此,我们建议停止消费电子香烟。”

  电子香烟主要由盛放尼古丁溶液的烟管、蒸发装置和电池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尼古丁溶液受热蒸发,被人吸入口中。由于尼古丁通常溶于丙二醇溶液,吸烟者吸电子香烟时还可呼出白色雾气,实现“吞云吐雾”。根据个人喜好,吸烟者还可向烟管内加入巧克力、薄荷等味道的香料。

  正因如此,电子香烟中添加物的安全性令人担忧。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指出,人们从电子香烟中吸入的气体中近90%为丙二醇,这种化学物质可在短时间内刺激呼吸道,长期、反复吸入丙二醇会对人体产生哪些不良影响眼下尚不清楚。此外,除通常已知的乙醇、丙三醇、香精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曾在部分电子香烟中检测出致癌物亚硝胺。

  联邦健康教育中心说,由于生产企业通常不注明电子香烟的尼古丁溶液成分,消费者由此面临的健康风险难以估量,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是否会损害他人健康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甚至已明令禁止销售电子香烟。

  波特还提醒烟民,电子香烟不是戒烟的好选择。(完)

    [新华网]

 

 

 

相关链接

去年机动车排放颗粒物近60万吨

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十二五”有望启动环境税

资阳病人:多氯联苯在中国遗毒仍难清

“北京降PM2.5须周边省市联动”

PM2.5新标准:能否改变感受与指数的背离感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