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一党专制下搞发明创造是走白专道路 近似于慢性自杀!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2-10

 

我国民间发明人普遍面临发明致贫境遇(图)

刘恭信搞一辈子发明换来一桌子的奖状。记者 何晓刚 摄

刘恭信搞一辈子发明换来一桌子的奖状。记者 何晓刚 摄

李玉明与他手工打造的潜艇。记者 胡伟鸣 摄

李玉明与他手工打造的潜艇。记者 胡伟鸣 摄

任文林认为,若以小红旗示作侵他专利权的地区,可以插满背后的中国地图。记者 胡伟鸣 摄

任文林认为,若以小红旗示作侵他专利权的地区,可以插满背后的中国地图。记者 胡伟鸣 摄

看着一堆堆证书,叫民间发明家何昌盛没法不激动。 记者 金思柳 摄

看着一堆堆证书,叫民间发明家何昌盛没法不激动。 记者 金思柳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丹妮)53岁的黄谷,自嘲一辈子在“啃老”,生活至今靠年过九旬的父母贴补,女儿读书的钱是爷爷奶奶掏的。

  黄谷曾在省财税职业学院当老师,后来迷上发明,办了病休,先后举债七八十万元,拿了一堆专利,发明的“远红外电热鼠标”,获全国发明博览会铜奖,生活却从此穷困潦倒。

  不依赖任何企业、机构,在自生自灭状态下独立搞发明,俗称民间发明人的非职务发明人,处境多与黄谷类似。武汉“农民发明家”李玉明,曾登上“世界发明名人录”,多项专利获奖,还到世博会搞展览。为搞发明,他卖掉了家里三栋房子,欠下十几万元债,现在一天的生活费不超10元,午餐惯常就咸菜吃米饭。曾当过家具店老板的杨楚樵,迷上发明后命运陡变,离了婚,失去了房子,近10年间,大部分时候睡在车库里。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民间发明人近万。市知识产权局专利处处长姚勇说:“武汉民间发明人专利成果转化率非常低,不到5%。这么多年,我没见几个发财的。”

  不独武汉,全国民间发明人的生存现状也整体堪忧。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鹿大汉曾称:“我国非职务发明人普遍处境艰难。”甘肃“专利第一人”孙生灵,搞发明30多年,拥有108项发明专利,没一项被转化,租住屋内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两张床。南京“发明大王”徐庭中,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栖身8平方米的阁楼里,月生活费212元。

  民间发明人贡献良多。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邹定国向记者介绍,这些人得到授权的专利数量,约占全国一半,仅今年前11个月就达30多万件,是我国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大学创新课指导老师王晓进昨天评价,中国民间发明人如此赤贫,在欧美发达国家不可想像。以美国为例,专利会由专门机构向企业、实验室等推荐,或被转化,或作升级研究,能很快“换”成钱,发明人生活基本无虞。

  “民间发明人普遍贫困,已经成为阻碍创新发展的消极因素。”省创新研究会会长袁伯伟说,“最终,这都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属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民间发明人的穷困群像

  追梦发明几十年,手中专利一大把,末了却投资打了水漂,债台高筑,不被人理解,反遭人耻笑……

  在武汉的街巷里弄,散落着一批穷尽心智却生活窘迫、几近自生自灭的民间发明人。创新发明,没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近两个月时间里,记者持续寻访,实录他们充满辛酸和艰难的现实处境。

  刘恭信:武汉第一批专利持有人

  半辈子发明“赚了”一桌奖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只有初中文化的刘恭信,就是我市第一批专利持有人。他拥有的十多项专利,几乎都变成了产品,如双帆布躺椅、折叠床等。

  2003年,他发明了新型伞骨结构帐篷,获得国家专利,按几下按钮,帐篷就可像伞一样撑起来。一个可容纳20个人的帐篷,一个人就可在几分钟内装好,效率较传统帐篷高出十多倍。随后,他又花5年时间,将图纸上的伞骨结构真正做成了产品。汶川地震时,他给国家20多个部门发出信函,提出愿免费贡献自己的专利技术,但未获回应。

  记者联系多次,刘恭信都不愿接受采访。经多番周折,记者才找到他位于武汉老邮电局职工宿舍的家。走过窄窄的楼道,敲开一间白天还点着灯的黑屋子,记者看到一个满头乱发的老头,正扶着卧床的老太太喝水。

  刘恭信一脸为难,说老伴病了,家里太乱,不好意思接待记者。他家有两间小房,一间摆满了书、图纸、奖状,另一间房的地上,零乱放着锅碗瓢盆,房里有一台老式的单开门冰箱。身着破工作服的刘恭信说,搞发明的事,辛酸很多,不想再提了,他已砸了模具,已申请的专利也不再管了。

  他指着铺满一桌子的奖状说道,今年62岁了,搞了半辈子发明,就赚了这一桌子的奖状。

  “潜艇狂人”李玉明:午餐就着咸菜吃米饭

  疼痛的呻吟声、铁皮的敲打声、电焊的刺耳声……就是在这难以忍受的声音里,著名的“农民发明家”——李玉明,迎来了古稀之年。每天,他一边照顾瘫痪在床、不时喊疼的老伴,一边和一个电焊工制作着他的潜艇。

  李玉明,原是武汉市大桥鞋厂职工,小学文化,却在上世纪90年代,便获得了多项市政府颁发的发明奖。上世纪90年代末,他辞职“"下海”"创办研究所,专职搞发明。为证明他的“新型鳍板式潜水器”,是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般的重大发明,他付出了所有。

  十多年的潜艇梦,让他登上《世界发明名人录》,获奖无数,甚至让他走进世博会搞展览。可代价是卖掉家里三栋房子,欠下十几万元债务。老伴生病无钱治疗,儿女们抱怨不已。

  记者采访他时,时值中午,他正和电焊工就着咸菜吃着白米饭,老伴的病人餐是馒头和一盒快到期的牛奶。20年前,他曾发明热水器混水阀,但家里至今未用上热水器。

  痴迷发明,未使李玉明得到尊敬。反倒因为每天电焊造艇噪音扰民,不断被小区居民投诉。采访时,很多邻居前来对李玉明指指点点,说他凭一己之力,发梦造潜艇,弄得家徒四壁,连累妻子儿女,是疯子才干的事。

  全国各地民间发明人搞创新如“飞蛾扑灯”

  普遍面临“发明致贫”境遇

  手握数项发明没能带头致富,却生活困难,这是目前我国非职务发明人的普遍生存现状。据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鹿大汉介绍:“无论从成果转化情况还是生活状况来看,我国很多非职务发明人都属于弱势群体,普遍处境艰难。”

  在吉林,2004年,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780名专利发明人中,有700余名没有从专利中获得经济利益;5000位发明人中,有近3500人债台高筑。

  在安徽,手上攥着三项发明专利的李孝龙说:“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很无助。孤军奋战、势单力薄是大多数发明人的生存状况。”该省民间发明人的专利成果实际转化率不到5%,专利成果转化的数量少之又少,大量专利申报成功后却被打入冷宫。

  在重庆,数千名民间发明人中大多生活窘迫。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手中掌握着致富的专利技术,却过着清苦的日子,有的甚至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陷入社会边缘。知识产权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不少民间发明人来申报材料时,交过来的审核费都是零钱,看着让人心酸。

  在河北,民间发明人十有八九陷入贫困。封国玉是一个热衷发明的“痴人”,潜心搞发明20多年,不断有新发明问世,然而,他因“不务正业”被原单位辞退。妻子嫌他搞发明不顾家,早就离开了他,还带走了当时才3岁的孩子,至今,他已近20年没见过孩子。10年前,他为了补贴专利,把房子租了出去,自己一直跟着姐姐、姐夫生活。

  在深圳,很多民间发明人,他们大多身怀绝技,发明、专利一大堆,每每因为资金缺口、社会关系缺乏等,发明成果难以得到转化,耕耘虽多难以获取收益。他们中还有很多人,则因为急于将发明变成产品,屡屡上当受骗,以致倾家荡产。

  在湖南省,近20年来登记专利5万多件,技术发明人中至少有6000人手头拮据,有4000人因从事发明而负债累累。

  被狗撵被人轰要回七八十万元专利费

  湖北“发明大王”艰难成为幸运“发明富人”

  6年前,记者采访过任文林,前些时再见到他,发现这位湖北的“发明大王”老了不少,头发变稀少了。

  他现在算是湖北民间发明人中的富翁,但看上去并不那么有钱:穿着没有牌子的衬衣,用着山寨手机,住着租来的房子,房间里连冰箱都没有。他说,属于自己的东西,多年来都只是几个文件柜和几个书桌,以及里面的各种证书和媒体对他的报道。

  这几年来,他的几十项关于防盗锁的专利,几乎全面被侵权。6年来,他打了80多场官司,赢了十几场,输了近70场,累计拿到的赔款近80万元。

  这些钱来得一点不轻松,他说投入全部去发明,最后却成了人们厌恶的讨债鬼。

  浙江永康县不少企业在做防盗门和防盗锁,很多与任文林的专利发生了关系。

  任文林挑了其中最大的一户——王力集团打官司,不索赔,只要求法院判其侵权。这场官司打得相当艰难,他说,永康县的一些小厂曾买通人报复他,甚至追到了武汉。那些锁厂老板担心,一旦王力集团输了,任文林便会挨个上门要钱。

  王力集团败诉后,不愿赔偿,但给了任文林一些补偿费。后来,任文林一家家地找当地锁厂找去,有的老板也给个三五千元,有的则放狗将他撵出门。

  对不给钱的厂子,他再次选择打官司,常常颠簸在山路上,栖身在脏乱的小旅馆,睡在火车车厢的过道上。

  即便如此,他仍对发明充满梦想。

  他说,如果真想赚钱,早就是亿万富翁了。按国家规定,那些侵权企业每年至少付他专利使用费三千万元。

  每天早上,他五点半就起床,爬租住屋后面的山。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他告诉自己:“我的人生不是用来打官司的,也不是用来讨钱的,而是要用来造福人类的。”

  他说自己责任重大,有义务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世,让世人受益。

  “民间发明人普遍出现人生悲剧,民间发明大量被浪费,是因为我国长期缺乏独立、权威的科学评估机制。”省创新研究会会长袁伯伟表示。

  他认为,我国的科研经费分配很不科学,有的领域经费充沛,有的领域又分文没有。许多重大科技计划,从策划出台到预算、实施、完成,都是各部门自己确立、验收,缺乏事后的评价。而面对民间发明人又表现出冷漠,打击了民间发明人的积极性。

  “我国有一半的专利,来自没有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民间发明人,他们是积极创新的主体。”袁伯伟呼吁,政府需尽快建立科技或者专利评估的机制,以及独立运作、集合多方权威的评估机构。当发明人申请到专利时,不要置之不理,要对专利的科技含金量和市场潜力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评语,甚至评估价。再按照评级,将有价值的专利,推荐给相关联的企业使用,企业使用后付费给发明人。”

  “这样的机制,可以快速转化民间发明人的科技成果,也能指导民间发明人不要误入歧途,避免对没有价值的专利技术,仍作全身心的投入,最终悲剧收场。”袁伯伟说。

  他说,这种投入和尝试,对武汉建立“两型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如何,政府要多呵护、激励非职务发明创造。

  每一粒智慧都值得珍视

  鲁珊

  23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英国人在工厂里盘弄一堆破铜烂铁,前来视察的国王问,你捣鼓的是什么?瓦特说,是力量。后来,这位伟大的民间发明人,捣鼓的蒸汽机,改变了世界。

  创新是人类思想的火花,它是人类智慧最美的存在。然而有数据说,全国约有100万民间发明人,不少人因发明而贫困。

  这些发明人的状态,应当是“痛并快乐着”。徜徉在奇思妙想中,并用双手去织就梦想时,他们如野马般自由。但是,一回到现实,他们便成为物质上的穷人——在资本逐利急剧扩张的年代,这残酷存在,但并不正常。

  思想还是火花时,它只是自由的证据,一旦它聚合裂变,它将成为改变社会进程的力量。这是为何当今世界各国,都视科技为最大生产力,视发明创新为最大推动力的原因。

  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专利,是民间发明人申请。发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活水,民间发明是它的源头之一,理当需要精心呵护。瓦特在晚年很富有,他的财富正是来源于发明。

  散落各地的民间发明人像一粒粒珍珠,如今需要是一条可以将珍珠串起来的线。这条线,是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注与认同,步入市场的舷梯,还有良性的企业竞争状态。

  是的,绝大多数民间发明不可能转化为科技成果,但是,这大多数无用的民间发明,就象埋于泥土中的种子,假以好的土壤和养份,便能长出参天大树。

  更重要的是,奇思妙想是一个民族的翅膀,它可以让民族在梦想的天空飞起来。

  国外民间发明人

  为啥不穷?

  成熟扶持机制

  避免智力浪费

  “民间专利转化难,每年还需缴纳专利费,一些民间发明人会因经济困难,放弃自己的专利。有些专利中介机构将这些因没缴费而失效的专利集纳成书,在市场上卖,很热销,一些企业会专门花钱买。”武汉大学创新课指导老师王晓进介绍。

  他说,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高达80%以上。他们对待每一项发明或者专利成果,都会十分珍惜,发明人也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在日本,发明人不会分为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专利权最初都属于个人。发明人所在的企业,拥有优先使用权,发明人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分享新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果所在企业不购买,专利则会在公开的知识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每年,日本还设有“发明节”,发明人可与政府面对面,政府会一一满足发明人的要求。

  在美国,创新发明的主体是实验室或者企业。这些实验室或企业,都会向社会吸纳各种有创新能力的人。若个人拥有了专利,社会上的一些创新基金会,便会推荐到相关的实验室,或者资助其进行转化,许多专利经过集体的努力,演变为成熟产品。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早期,也出现过民间发明人陷入贫困的阶段,现在随着转化机制的健全,拥有专利的人,大多都可以获得合理回报。”王晓进介绍。

  政府补贴大多给了职务发明

  民间发明人亟须关注和扶持

  政府的补贴,多数给了职务发明。目前,我国鼓励发明创造的政策,偏重职务发明。

  据市知识产权局介绍,武汉每年有1000万元鼓励专利申请的专项资金,凡企业的职务发明申请发明专利,给予补助2000元,非职务发明则减半。实际操作中,这1000万有近八成都给了职务发明。其他各省市也均如此。

  “民间发明人的占比现也在减少。”据市知识产权局专利处处长姚勇介绍,每年我市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第六名,专利申请量破万件。到9月份,个人发明人的专利申请占三成左右,近3000件。这些专利都是不由国家和企业掏研发资金,全靠个人自身能力发明申请的。

  姚勇表示,这个占比和以前相比,已大幅减少了。2004年前,个体发明人曾是专利申请的主体,一度占近六成,现在不到30%。个中原因很复杂,也跟国家扶持职务发明有关。据了解,职务发明的专利转化率高达50%,非职务发明则只有5%不到,很难服务于经济。

  今年5月,在第四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就指出,民间发明成果不能转化是很大的损失,因为社会财富没有创造出来,发明人没有得到回报,生活会遇到困难。这一方面因为发明人不重视或不善于转化;另一方面,政府有关支持非职务发明转化的方针政策不具体、不落实。记者 王丹妮

  “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曾是“个体户”

  中外史上重大发明多来自民间

  “有的人说,发明创新要冲着市场去,这是错的。历史证明,重大的发明往往是在还没有市场开始的,而重大的发明往往也都来自民间。”武汉大学创新课指导老师王晓进说。

  王晓进自身拥有60项专利,近年开始指导学生搞创新研究,学生也获得了100多项发明专利。

  他认为,民间发明人不像企业,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功利性,创新发明更没有束缚,思维更加开阔,更容易出好的创新成果。

  他说,世界科技发展史证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由民间走向职业、由非主流走向主流的,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开始都是民间科技研究者。如电磁学大厦的奠基者法拉第、能量守恒定律的创始人焦耳、“发明大王”爱迪生等等,最初他们都是不被人们所理解的个体发明者。还有达·芬奇,他能画《蒙娜丽莎》,也能雕塑,也能发明,最著名的是计算器。达·芬奇还设计了心脏修复手术,后来有医生照此治疗,准确无误。像达·芬奇这样的奇人,又有哪个公司去挖掘他无限的才能呢?

  而我国的发明史,从来都是来自于民间。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鼓、养鱼法等,都是来自于普通人在劳动中的创新。

  记者 王丹妮

  许多超过洋人的发明专利出自民间发明人之手

  民间发明专利是“创新垃圾”还是有价值的发明?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邹定国认为,民间发明专利是被忽视但又亟待挖掘的金矿。

  “我接触的很多优于国外同类技术的发明专利,不是来自企业,也不是来自高校,而是出自民间发明人之手。”据他介绍,常州有一位发明人,发明了一种炉子,在燃烧固体废弃物时,可直接将其转化为燃料,而且没有二恶英的排放,炉子的售价只有国外产品的三成。武汉发明人肖金安发明的一种螺纹经滚压成形的外螺纹管接头,国外只能做几寸大的,而他可以根据需要,想做多大就做多大。

  “很多人认为,民间发明专利不转化,就是没有价值。其实,也不尽然。”湖北创新研究会会长袁伯伟说,创新往往是一个点子,当这个点子是前人没有想到过的时候,它就可以变为专利。所有专利技术都必须公开其核心内容,也许这个点子还不够完善,没能达到转化的条件,但能给研究的同行开启新的思路,别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或三次创新。记者 王丹妮

     [武汉晚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