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国土部:舟曲发现隐患点70处 直接威胁1.5万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8-18

 

国土部:舟曲发现隐患点70处 直接威胁1.5万人

  南都讯 记者杨章怀 实习生朱书缘 发自北京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昨日(8月16日)消息,国土部完成甘肃省舟曲县城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表和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报告。报告显示,舟曲县灾区还有隐患点70处,直接威胁1.5万人。

  经国土部排查发现,自西(巴藏)到东(两河口)白龙江两岸还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70处,其中9处为县城及周边地区隐患点。白龙江两岸人口密集,有6个乡(镇)的上百个村庄约10余万群众居住在河谷地带,S313公路沿江穿行而过。70个隐患点直接威胁人口1.5万人,间接威胁舟曲县城及下游的武都城区及沿岸。此外,任何一个隐患点上如果发生地质灾害,都存在着堵断白龙江的可能。

  根据排查结果,专家对近期防灾工作向舟曲县政府提出四条建议:一是要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加大信息发布频率。二是要迅速组织有关乡镇、街道、村组,加强群测群防,重点对泄流坡滑坡、锁儿头滑坡、龙庙沟滑坡-泥石流和销水沟、南峪沟泥石流沟等区域地质灾害进行防范。三是加强对三眼峪沟、罗家峪沟泥石流灾害区域内的抢险救灾人员和寻亲群众进行宣传,及时提醒防范二次灾害。四是根据降雨和监测情况,在必要时立即组织受威胁人员搬迁和转移。

  调查认为,舟曲特大泥石流对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灾害,但险情仍未消除,针对威胁县城及白龙江两岸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采取地质灾害详调和勘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建设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如何应对目前的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廷山说:我觉得就两个字:“防”和“躲”。对地质灾害隐患区,要抢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工作。有的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凡是有地灾威胁的隐患点,一旦遇到极端气象,就必须加强防范,随时观察隐患点的变化情况,任何成灾的蛛丝马迹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有成灾迹象,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坚决撤离人员。

  所谓躲,不仅在时间上要快,还要注意方法,特别是路线的选择。在躲避泥石流的时候,一定注意,千万不能顺着它的方向,而要向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两侧方向跑。田廷山表示,希望国土部刚完成的“一图一表一报告”能服务灾区重建,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关新闻

  映秀堰塞湖壅塞体今日爆破

  南都讯 昨日,拓宽映秀堰塞体泄洪道,截流岷江的工作仍在继续。壅塞体已被分割为河中的中心岛,数十台挖掘机正在多点作业,力图早日截断流向映秀新城区的江水,使岷江回归正道。为迎接截流后的江水上升和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降雨,今日,泄洪道将进行首次爆破作业,加大江水下行流量。

  映秀进水减弱三分之一

  昨日下午,随着泄洪道的拓宽,洪水对映秀新城的冲击已明显减弱。汶川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昨日上午岷江水量降至了530立方米/秒,并持续下降至下午的450立方米/秒。同时,由于泄洪道的拓宽,回归河道的江水水量已达到了30立方米/秒,进入映秀新城的水量已减少了1/3。

  目前,在岷江东岸、西岸和中心岛上集中了50余台施工机械在昼夜施工。东岸已挖成了上宽35米、深10米、长约500米的泄洪道。西岸数辆推土机以烧火坪隧道口为起点,正向中心岛推进,上百名武警官兵正在分选制作石笼的石材,为截流岷江作准备。

  疏堵结合今日首次爆破

  武警水电三总队十一支队副支队长王淑建介绍,昨日下午5时,在西岸已经形成了宽10余米,长200余米的填方体,填方体与壅塞体之间只有60米宽。据了解,填方体与壅塞体之间的连接需要10万土方,目前已经完成了3万多方,预计需要三天“接缝”。届时,截断流向映秀新城区的江水,洪水将回归“正道”。

  同时,记者从汶川气象局了解到,17日夜间到18日夜间,汶川县自北向南将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雨量普遍为中雨,局地可达大到暴雨。为抢在降雨之前加宽泄洪道,今日映秀堰塞湖壅塞体将迎来首次爆破作业。据《天府早报》

    [南方都市报]

 

 

 

相关报道

舟曲之灾标志汶川地震次生灾害潜伏2年集中暴发

□“5·12”汶川大地震后,地震次生灾害如鬼魅般“潜伏”两年,“潘多拉魔盒”被极端天气打开

□舟曲泥石流拉开了震后泥石流暴发的大幕,截至15日,四川共有13人因灾死亡、59人失踪

□大地震改变了地质生态后,随时可能暴发的地质灾害成为灾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后几年内,灾区地质灾害仍或频发,专业地质监测和局地危险区域气象监测将面临大考

“大地震后,我们知道泥石流迟早会来,但来势之猛烈超乎大家的想象。”四川地震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规划编制组组长、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许强,前夜5时许在绵竹清平勘察灾情后,又连夜赶回成都开会,一脸倦意。

从8月12日晚开始,四川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沿线连降暴雨,汶川、都江堰、绵竹、什邡、绵阳等地发生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截至15日,四川省共有13人因灾死亡、59人失踪。

灾情发生后,南方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赴汶川映秀灾区调查。泥石流受灾严重的龙池、清平和映秀,像几个节点,纵向分布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当时的地震烈度全部超过10度。“死亡之弧”在特大地震后山体整体震裂、松动和破碎,“这是造成本次强泥石流灾害的最主要原因”。

“地质灾害的很多固有特点和常规技术参数,随着一场特大地震都发生了变化。”研究滑坡著称的许强,将今后5至10年内的研究方向转移到了“高地震风险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

本次四川集中暴发灾害,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人员伤亡,许强认为大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初步通过了大考,但接下来几年任重而道远。

他说,汶川地震对地质灾害的改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大地震后3至5年,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之后地质体生态才能慢慢恢复,基本固结可能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

除了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的优势,政府的专业地质监测和局地危险区域的气象监测工作,也将面临大考。

地震重灾区再遭重创

泥石流暴发点,巨石裹挟着泥浆侵占道路,堵塞河道,到处都像被猛兽爪子刨过一样,遍体鳞伤

“5·12”汶川特大地震2年后,地震次生灾害如鬼魅般“潜伏”两年,“潘多拉魔盒”被极端天气打开。

8月8日,舟曲造成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拉开了震后泥石流暴发的大幕。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舟曲县是“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受地震影响,山体松动、岩石裂隙增加,破碎程度加大。此外,舟曲属于半干旱区,瞬时暴雨和持续降雨等均为灾难发生的诱因。

“5·12”地震中成为孤岛,如今新房矗立的绵竹清平乡,从8月12日开始也遭泥石流之殇。

清平乡棋盘村村民孟富东家所在的3组,正对着王家沟被“5·12”大地震撕碎的山体,绵远河自王家沟方向往下流。

孟富东回忆:12日22时,天空暴雨不断,绵远河水开始暴涨。23时40分,河水已经漫过了河堤向村中冲来,队长通知村民准备逃生。“我赶紧回家把老婆叫醒催她快跑。洪水已经漫过了小腿。”

孟富东说,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王家沟方向发出巨响,绵远河上方,木头、石头排山倒海般地冲下来,洪水溅在河堤上,起码有3米高。

灾害发生后,四川国土部门的“智囊”之一的许强,第一时间赶赴清平。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经测算,滚入绵远河的泥石流达500万立方米,“几乎高出舟曲入河泥石流总量的2倍”。

绵远河清平段堵塞形成堰塞湖后,交通、通信全部中断,5000多人被困,造成9人死亡、5人失踪,379户民房损毁,全乡600多户民房进水。

实际上,这不是清平乡第一次遭遇泥石流。2009年9月8日,清平乡突降暴雨,引发多处山体滑坡和大面积泥石流,公路被埋,河道堵塞,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经过103天的连续奋战,于去年8月26日被抢通的汉旺镇到清平乡道路再次中断。

13日15时许,都江堰市龙池镇突发山洪,导致该镇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中断,部分群众被困。

14日凌晨3时30分,汶川县映秀镇、银杏乡、漩口镇突降暴雨,其中映秀镇枫香树村红椿沟暴发泥石流,夹杂着大量的泥石从山沟奔涌而至汹涌的岷江,水位迅速抬升后,河水改道至岷江对岸。

南方日报记者在震中映秀发现,几乎每隔几十米必有一处较大规模的泥石流暴发点,巨石裹挟着泥浆侵占道路,堵塞河道。映秀湾水力发电工厂发电部主任程儒宋很形象地比喻:到处都像被猛兽爪子刨过一样,遍体鳞伤。

“我们知道泥石流会很多,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超乎想象。”许强告诉记者。

汶川地质灾害非常发育

汶川县地质灾害点有701处,比震前增加了近5倍,泥石流占24.25%,大地震后泥石流高发期会维持3—5年

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国土资源部把灾难归结于地质灾害高发区、与汶川地震有关等五大诱因。

“5·12”大地震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组织专家对汶川地质灾害进行调查。2009年6月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非常发育,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要类型”。

报告指出,仅汶川县地质灾害点就有701处,比震前增加了近5倍,泥石流占24.25%。报告提醒,汶川地质灾害要“引起高度重视”。

属于地震重灾区的都江堰、绵竹等地,在暴雨之后频频发生地质灾害。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肖自林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区域,山体结构本身非常脆弱,土体松散。

“即使有些山体看上去没有裂缝,但内部已是四分五裂,一旦下大雨,原本脆弱的部分山体就会被冲刷下来。”

泥石流重灾区发生在地震烈度10度以上的极震区,这在许强的预料中。但震后地质灾害的新特点,是他这几天才总结出来的。

许强说,首先,地震前他们能清楚地说出哪是泥石流沟,现在不一样了,“不起眼的地方都有可能暴发”。其次,震后泥石流暴发的临界水位比以前降低了1/3,“有的甚至降了1/2,非常易发”。再次,突发性很强,“大雨后一两个小时,甚至二十分钟就会暴发”。

所有的改变都源于大地震———这给泥石流形成带来了充足的物源。徐强说,雨后大量崩塌物堆在沟谷、坡脚;另外山体浅表层失去固结,松散物质随时都会汇入,但具有隐蔽性,往往被忽视。

为什么大地震两年后,泥石流灾害集中暴发。许强认为,局地极端气候在强震区发生或是诱因。

南方日报记者获知,13日重灾区清平乡从下午6时许至次日清晨4时,不到10小时时间内,降雨量达到230mm,超出了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60mm。“幸运的是,山区降雨面不会很大,比如清平乡上游水较少,否则后果更加严重。”

但无论如何,天气只是诱发因素。从上世纪80年代就在映秀工作的映秀湾水力发电工厂发电部主任程儒宋,经常见到比近期更猛烈的暴雨,也见过山体塌方,但从未如此猛烈。

许强依据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判断,大地震后泥石流高发期会维持3—5年,“如果长的话可能10—15年。”

次生灾害防治任重道远

四川目前有2.2万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治理规划投入120亿元,已经完成了80%—90%

到底有多少个地质灾害暴发点?成都理工大学多个课题组曾进行过统计,但得出的结论大相悬殊。“2万到6万处不等,平均来说应该有5万处。”许强说,由于诸多暴发点连成片,因统计标准不同,很难拿出确切数字。

数量之大,让四川省不敢怠慢,大地震过后不久四川就组织专家编制了《四川地震后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统一规划》,对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2300处较大的隐患点进行“拦、挡、排”等专项治理。

许强说,规划投入120亿元,已经完成了80%—90%,其余今年底全部完工。

除了专项治理,搬迁避让也尤为重要。肖自林表示,“四川目前有2.2万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这些隐患点有将近20%在治理当中,而部分点位采取搬迁避让的方式,大部分点位都在进行监测居住。

而监测预警,被许强认为是地震后短时间内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较大伤亡的最佳手段。

此次清平乡正是一个典型。13日暴雨后,几十平方公里的清平暴发大规模泥石流,“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群死群伤,说明积极预警和群测群防达到了效果”。

由于专业监测无法跟上地震后形势的变化,四川省一再加强群测群防的力度。8月14日凌晨泥石流暴发时,汶川耿达乡政府国土员张兴国到映秀办事,15日大水稍退后,他立马徒步10小时返回耿达,因为他职责很重。

舟曲特大泥石流暴发后,四川省国土部门紧急召集26个易发地质灾害县县长和国土局负责人开会,部署群测群防,提醒近期内可能会有极端局地气候,要求相关部门24小时值班。

而南方日报记者在映秀采访期间,当地多位群众也指出,是听到了民兵的预警才得以及时撤离。

群测群防并不是完美无缺。“毕竟不专业,基层的监测员一般情况下只能根据雨量来预警,但如果发生上游降雨,下游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就力不从心了。”许强说。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许强告诉记者,今后政府部门要加强专业地质灾害和局地极端气候监测的水平,“这需要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

四川省国土厅感受到了压力。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从14日开始他们已经连续3天通宵开会,除了部署救灾外,另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总结大地震后首次重大泥石流灾害处置的经验。

昨日下午,接受完记者采访后,虽然一夜未眠,但许强必须为17日上午给武警四川总队团级以上干部讲课做准备,“既然不可避免,他们总会处在第一线,必须了解地震后地质灾害的新特点。”

8月15日,举国哀悼,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地震后地质灾害防治任重而道远。

□南方日报特派前方记者赵洪杰发自映秀成都后方联动记者张迪

    [南方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