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挑战荒漠化:中华民族生存空间争夺战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6-22

   

    本报记者 王学健

    今年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防治荒漠化年”。今年6月17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荒漠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荒漠化加剧贫困,而贫困又是造成荒漠化的部分原因。”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与荒漠化的奋力抗争中,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人与自然的生存空间争夺战。中国政府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将防沙治沙事业向前推进。经广大沙区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荒漠化和沙化持续扩展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沙化面积由1995年~1999年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2000年~2004年的年均净缩减1283平方公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迪亚洛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履行公约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他说,从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中国在防治荒漠化的政策、立法、监测和工程治理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堪称世界典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汇聚了大多数中国人于沙漠戈壁的美好想象。然而,人类文明史的记载中,大漠却是另一副狰狞的面孔:无声地吞噬人类文明,掩埋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城市,将水草丰美的沃土变成不毛之地……

    进入21世纪,荒漠化更成为全球严峻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截至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600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总和,而且正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沙化土地有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每年由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人民币。荒漠化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空间、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

    国际组织:中国防沙治沙堪称世界典范

    2006年6月初,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联合国确定的2006“国际防治荒漠化年”系列活动之一,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中国国家林业局、意大利国土与环境部、阿尔及利亚国土与环境部共同主办。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接见与会代表。会议期间,很多代表对中国积极探索有效应对土地退化和农村贫困的途径、荒漠化防治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迪亚洛称,中国是世界上履行公约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他说,从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中国积极推动了公约进程,在政策、立法、监测和工程治理方面都走在了前列,在公约框架下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堪称世界典范。

    阿尔及利亚国土与环境部长拉赫玛尼是世界沙漠基金会主席,现任世界荒漠化防治基金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发言人。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甚至是唯一在防治荒漠化问题上采取综合战略的国家。中国的防沙治沙不是单独采取某个方面的行动,而是采取一种综合性和长期性的措施,实行全国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尽责。这是中国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拉赫玛尼说,中国的荒漠化是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制定了战略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战略规划长达50年,而大部分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仅5年。这足以说明中国是以长远的眼光来防治荒漠化的。中国的防沙治沙规划,实现了全国一盘棋,按规划科学治理。中国的防沙治沙分步实施,也值得各国学习。

    拉赫玛尼总结了中国应对荒漠化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立法。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制定和发布了《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特别是《防沙治沙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项法律。第二步,行动。从中央到地方,中国政府构建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防治荒漠化管理系统。中国把防沙治沙工作置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安排部署,采取禁垦、禁牧、禁樵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林草植被,同时限制大规模商业化开采,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组织亿万公众参与防沙治沙行动,使沙漠化的扩展速度年缩小近1/3。第三步,评估。沙区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情况,由省级人大评估,目的是对以往的行动作出调整。从目前来看,中国采取的行动,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经济效益的角度,都是有意义的。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新闻发言人拉杰夫·布哈洛夫说,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目前,全世界约有1/5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危害,每年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人口的生存和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国努力和资金支持。毫无疑问,中国荒漠化防治值得其他国家借鉴。我们已经关注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年了,在世界的范围内,中国应该是一支重要力量,从机构、法律及经验方面,中国为履行公约做了许多工作,在科技方面也有宝贵经验值得其他许多国家学习。

    拉杰夫·布哈洛夫说,中国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级防沙治沙工程,开创了以国家生态工程建设为标志的林业发展模式的先河。中国治沙的成功范例,不仅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将极大地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与《公约》秘书处、全球资金机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举办了“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暨筹资国际会议”,成为亚洲第一个召开圆桌会议建立公约倡导的伙伴关系的国家,推进了《公约》框架下的合作履约进程,同时也为众多的发展中缔约国与发达缔约国和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和筹资探索了模式。中国政府分别与德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等国政府在荒漠化防治相关领域开展了双边无偿援助项目合作,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圆满完成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中国的“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力建设”项目,促进了履约能力的提高。

    治沙取得成效 为何沙尘暴却更加严重?

    “忽如一夜沙尘来,满城尽盖黄金甲”,有媒体形象地这样描述了今年春天对北京造成强烈影响的那次沙尘天气——给北京带来30多万吨黄沙。

    国家林业局治沙办主任刘拓介绍的数字:中国每年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大约是950平方公里,与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面积相比,大概是0.54%,也就是说,中国沙化土地每年的递减数是0.54%。

    “从数字来看,中国荒漠化趋势得到了逆转,但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来说,为什么今年春天的沙尘暴比往年还多?”对此,刘拓表示,“当前我国每年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约为950平方公里,但与174万平方公里的总体沙化面积相比,是非常之少的,沙区0.54%的递减速度不足以减缓气候变化导致的沙尘暴。”刘拓说。

    他说,今年引起强大沙尘暴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今年的北方地区特别干旱,是近50年来出现的第二个少雨季,有些地区甚至最多减少了八成降雨。今春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偏高1到2摄氏度,加上我国今年遇到两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对流空气,也导致今年沙尘暴的频发。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几大林业工程,森林是3年成活率,生态建设真正产生效益、发挥作用应该是在第5年到第8年,也就是在2008年。”刘拓表示,“虽然防沙治沙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沙尘暴作为自然现象,是不会从地球上彻底根除的。”

    “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任重道远。” 刘拓说,我国防沙治沙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占国土面积的18%,治理任务重,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有53万平方公里;二是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生态状况仍很脆弱,极易反弹;三是我国人口多,经济压力大,特别在沙区人们仍然需要部分消耗生态资源解决生计问题;四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治理任务重和投入不足的矛盾还很突出。

    应对沙尘暴:期待各国形成合力

    沙尘暴是随着大气运动而起的,和大气一样,沙尘暴无国界。有国外媒体说,中国的沙尘暴已经飘散到了韩国、日本甚至美国。对此,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曲桂林表示,防治土地沙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无国界。其防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总工程师杨维西介绍,中国是沙尘暴的受害国。其中既有中国本身的原因,也有境外的原因。“我们有一个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有40次,其中有29次都是境外入侵的”。

    曲桂林日前透露,目前中国正在探讨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把周边韩国、日本、蒙古等国组织起来,建立一个防治沙尘暴的基金,在蒙古国和中国北方开展治沙的项目,治理共同面对的沙尘问题。他预计,如果顺利,这个组织在今年年底将能问世。

    杨维西表示,对于沙尘暴治理合作的问题,中国同邻国也进行了很多的合作。中国在防治沙漠化土地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在这方面中国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技术提供给邻国。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这样描述中国防治荒漠化的目标:到2010年,基本遏制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到2020年,一半左右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到2050年,适宜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在荒漠化地区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荒漠化与脱贫:让农牧民在防沙治沙中得到实惠

    今年6月17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荒漠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荒漠化加剧贫困,而贫困又是造成荒漠化的部分原因。”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在撒哈拉干旱荒漠区的21个国家中,20世纪80年代干旱高峰期有3500多万人受到影响,1000多万人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国家林业局治沙办主任刘拓介绍,中国对荒漠化进行了长时间的治理,在其中发现,必须让农牧民在防沙治沙中得到实惠。刘拓说,导致土地沙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因是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主要采取堵和疏的办法来应对治沙和农民贫困的问题。”

    防沙治沙的阻力和挑战主要来自于如何解决农牧民的生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问题。刘拓说,我们从疏的角度讲就是要发展沙产业,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使农村能够脱贫致富,从过度依赖沙尘的状况下解脱出来。堵的办法就是要采取禁止的办法,一方面发展沙产业,解决农民的生计,一方面采取依法的手段禁止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

    刘拓说,我们有一个理念,叫“实施一项工程、致富一方百姓”。讲得宏观一些,就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遵照我国政府确定的原则和要求,防沙治沙工作将以人为本,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依靠科学,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在沙区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莫使旱地变荒漠”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关于世界环境日的文章中说,在旱地和沙漠之间隔着一条差异细微的“线”——一旦越过这条线就难以返回。旱地退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富有想像力的、合作的、多部门的行动。它既是气候变化的一个结果,又是气候变化的一个贡献者;既是贫困的原因,又是贫困的后果。如果我们对其不加以控制,那么它将威胁到未来人类稳定增长的人口的粮食安全以及所有社区和国家的稳定。

    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组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之前撰文表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沙治沙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精神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从沙区群众根本利益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在沙区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推动沙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贾治邦说,防沙治沙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必须实行全国动员、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要继续深化改革,消除防沙治沙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让农牧民在防沙治沙中得到实惠,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科学时报]

 

中国荒漠化景况知多少

    本报记者 王学健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从而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荒漠化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早在1975年联大就通过决议,呼吁全世界“向荒漠化进行斗争”。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荒漠化问题会议,提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行动纲领。1994年11月14日,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这项由世界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提议制定的公约,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防治荒漠化的斗争。去年,为推动整个国际社会重视荒漠化问题,并促使与荒漠化相关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联合国大会将2006年定为“防治荒漠化国际年”。

    虽然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为控制荒漠化进一步扩大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全球荒漠化现象依然很严重。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表明,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全球荒漠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共10亿多人受到荒漠化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2006年6月17日举行的“2006国际防治荒漠化年纪念邮资封”首发式的致辞中表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沙化土地有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每年由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人民币。荒漠化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空间、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近年来,通过采取完善法制、优化政策、加强科技推广、实施工程治理等措施,荒漠化和沙化持续扩展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祝列克通过一组数字来表明我国治沙取得的初步成果,“我国沙化面积已由1995~1999年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2000~2004年的年均净缩减1283平方公里。 ”

    “面对荒漠化的威胁,我们的成就仍很脆弱。”祝列克说,当前我国的沙化形势仍很严峻:沙化土地面积仍然很大,分布广泛,在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89个县(旗、区)都分布有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仍然很重,全国仍有50多万平方公里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亟须治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滥采挖、滥用水资源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等不利的气候因素对加速荒漠化和引起沙尘天气的可能性仍然不可低估。

    [科学时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qianlong.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环保新型造纸机械制浆机

通过对秸秆等原料切碎、低温浸渍,使纤维与杂细胞间的木素软化,再经过磨机的研磨,可将原材料中70%以上纤维提取出来。该机械制浆机设计独特,整个制浆过程可一次性研磨完成,不用化学药剂,根除了污染源,且造价低廉,用水量减少近10倍,耗能少,全部用电量不到100KW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