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发明蓝光LED灯 3名日本科学家人获得物理诺贝尔奖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10-09

 

三名日本科学家获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

左上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以及蓝色LED示例

左上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以及蓝色LED示例

相比于其他光源,LED灯所需功率更低。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电力消耗是用于照明用途,因此高效节能的LED灯将具有助于节约地球资源。

相比于其他光源,LED灯所需功率更低。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电力消耗是用于照明用途,因此高效节能的LED灯将具有助于节约地球资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天野浩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源方面的贡献,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授予那些对全人类的福祉作出重大贡献的成就,通过蓝色LED技术的应用,人类可以使用一种全新的手段产生白色光源。相比旧式的灯具,LED灯具有更加持久且高效的优点。

  红色与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伴随我们超过半个世纪,但我们还需要蓝光的到来才能彻底革新整个照明技术领域,因为只有完整的采用红,绿,蓝三原色之后,我们才能产生照亮我们世界的白色光源。但尽管工业界和学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产生蓝色光源的技术挑战仍然持续了超过30年之久。

  当时,赤崎勇和天野浩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工作,而中村修二当时则在位于四国岛上的德岛市内一家名为“日亚化学”(Nichia Chemicals)的小公司工作。当他们通过半导体产生出蓝色光源时,照明技术革命的大门打开了。白炽灯照亮了整个20世纪,而21世纪将是LED灯的时代。

  在日光灯管中(此前这种灯泡曾经被称为低耗能灯泡,但随着LED灯技术的出现,这一名称失去了意义),气体进行放电,在此过程中同时发热并发光。

  节能环保

  一个发光二极管由数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在LED灯中,电能被直接转换为光子,这大大提升了发光的效能,因为在其他灯具技术中,电能首先是被转化为热,只有很小一部分转化成了光。白炽灯和卤钨灯一样,电流被用于加热一根灯丝,从而实现发光。 在日光灯管中(此前这种灯泡曾经被称为低耗能灯泡,但随着LED灯技术的出现,这一名称失去了意义),气体进行放电,在此过程中同时发热并发光。

  因此,新型的LED灯相比旧式的灯具,实现相同发光效率所消耗的能源就要低得多。另外,LED技术目前仍在不断被改进,其发光效率还在不断提升。最新的记录已经突破了300流明/瓦,而一般的灯泡这一指标是16,日光灯则是70。考虑到目前全球有大约1/4的电力用于照明目的,高效节能的LED灯技术对于全球的节能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半导体发光

  LED技术与手机,电脑,以及所有其他基于量子现象原理的现代技术一样,源于同样的工程技术手段。一根发光二极管内包括几个分层:n层带有多余负电荷,p层则电子数不足,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这里存在多余的带有正电的空洞,或“正电穴”。

  在它们之间是一层活动层,当向半导体施加一个电压,就会驱动带负电的电子层与正电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电子与正电穴相遇,两者就会结合并产生光线。这一过程产生光线的波长完全取决于半导体的性质。蓝光波长很短,只有某些特定材料可以产生这一波长的光线。

  历史上最早使用半导体实现发光的报道见于1907年,由190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线电与电报发明者马可尼的同事亨利·罗德(Henry J. Round)实现。随后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苏联的奥列格·罗塞夫(Oleg V. Losev)对发光原理进行了详尽考察。然而不管是罗德还是罗塞夫,他们都缺乏能真正理解这一现象所需的知识。人们还需要等待数十年的时间,直到电致发光原理提出之后,事情才有了真正的进展。

  1950年代末,红色发光二极管被研制出来。它们被应用在了电子手表以及计算器等设备之中,或是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开关提示器。在这一技术的发展初期,人们便已经清楚的意识到需要研制一种具有更短波长,因此也具有更高光子能量的二极管,以便实现白色光源。很多实验室为此进行了努力,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直面挑战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们决定挑战这一难题,他们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并承担巨大的风险。他们自己建造了所需要的设备,学习有关技术并进行了数千次的实验。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失败了,但这并没有让他们丧失信心,这是一个实验室最宝贵的品质。

  氮化镓是赤崎勇,天野浩与中村修二不约而同选定的材料,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尽管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失败了。这种材料被认为适合用来产生蓝光,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

  从来没有人能够从氮化镓晶体中获得足够高质量的光源,因此使用这种材料开展实验简直就是一种毫无希望的努力。另外,几乎没有办法在这种材料中布置所需要的p层结构。

  然而,基于先前所做实验的结果,赤崎勇坚信他们对于材料的选择是没有错的,并继续与天野浩一同努力工作,后者当时还只是名古屋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而此时在四国岛的中村修二同样在氮化镓和硒化锌两种备选材料中选择了前者,尽管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后者更有希望取得成功。

  要有光!

  1986年,赤崎勇和天野浩首次制成高质量的氮化镓晶体,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在蓝宝石衬底上涂上一层氮化铝材料,并在上面生长氮化镓晶体。几年后,到了1980年代末,他们在创设p层的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当赤崎勇和天野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培养出的氮化镓晶体时,他们无意间注意到在用电镜观察时晶体的发光强度似乎增强了,这说明扫描电镜产生的电子流能够提升p层的效率。到了1992年,他们终于制成第一个发蓝光的二极管。

  中村修二从1988年开始研制他的蓝光LED。两年之后,他同样成功制成了高质量的氮化镓晶体。他找到了一套聪明的办法来制作高质量晶体——先在低温下生长薄薄一层氮化镓晶体,随后在稍高的温度下继续进行晶体培养。

  中村修二甚至还知道为何赤崎勇和天野浩的p层能够成功:那是因为电子流去除了阻碍p层形成的氢原子。中村修二采用了一种更简单,更聪明也更便宜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加热。通过这种方式他在1992年成功的制成了具有完善功能的p层。因此,可以看到中村修二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赤崎勇和天野浩的方案是不同的。

  在1990年代,两个研究组都在对LED技术的持续改进工作中取得很大进展,使该技术更趋完善。他们研制了不同的氮化镓合金,掺入了铝和铟,而LED的结构也变得愈发复杂精细。 赤崎勇,天野浩以及中村修二还发明了一种蓝色激光器,其中的核心部件正是一个沙粒大小的蓝光LED组件。但与一般的LED发出发散的光不同,蓝光激光器发出锐利的聚焦光束。由于蓝光的波长很短,其可以被压缩到更高的密度,相比红外光,蓝光可以存储多出4倍的信息。这一技术很快衍生出了存储能力更强的蓝光光盘以及更高质量的激光打印机设备。 很多家用电器中同样采用了LED技术。比如电视机,计算机以及手机的LED屏幕,还有无数的灯具和相机闪光灯。

  照明技术的革命

  今年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发明导致了照明技术领域的革命。由于他们开发的技术,大量更加高效,更便宜,更智能的照明设备正在被开发出来。白光LED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制作。一种方式是采用蓝光来激发荧光体,导致后者发出红色与绿色光源。当所有色彩光源具备之后便可以得到白色光。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采用红绿蓝三种LED光源同时发光,让我们的眼睛自己将它们合成为白色光。

  可见,LED灯是可以非常灵活运用的光源技术,从中已经衍生出数百万种不同色彩的光源,根据需要的不同,你可以合成各式各样的色彩和亮度。面积达数百平米的屏幕,闪烁,变换色彩与图形,而且这一切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对光线色彩的控制还意味着LED灯可以模仿自然光源,让我们的生物钟能够更好的适应。而在人工温室内使用人工照明的方法也已经成功进行了实践。

  LED照明技术的出现还将有望为全球多达15亿的人口送去光明。由于贫困和缺乏电网设施,这些人口无法享受照明设备带来的便利,但借助LED灯的低能耗,这些人口未来将有望使用小型太阳能电站产生的电力实现照明。另外,污染的水体可以使用紫外光LED灯进行消毒,它同样是蓝光LED技术的衍生品。蓝光LED技术的出现只是短短20年前的事情,但它带来了白光照明,为整个人类社会创造福祉。(晨风)

  诺奖得主简历:

赤崎勇(Isamu Akasaki)

赤崎勇(Isamu Akasaki)

  赤崎勇(Isamu Akasaki),日本国籍,1929年出生在日本知览町(Chiran, Japan),1964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名城大学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

天野浩(Hiroshi Amano)

天野浩(Hiroshi Amano)

  天野浩(Hiroshi Amano),日本国籍,1960年出生于日本滨松。1989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美国国籍,1954年出生于日本伊方町(Ikata, Japan)。1994年与日本德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新浪网] 

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的艰辛:蓝光LED照亮世界

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蓝光LED照亮世界

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蓝光LED照亮世界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来自三名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光LED技术。赤崎勇,天野浩以及中村修二在上世纪90年代分别独立开发出蓝光LED技术。

  将新开发的蓝光LED光源与已有的红光与绿光LED光源,人们终于可以通过三原色原理产生更加自然和实用的白光照明光源。这三位获奖人将共同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的奖金。

  在7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了这三位科学家的名字,他们也因此与该奖项自1901年颁发以来获奖的共196名德高望重的学者一同被铭记在那长长的榜单之上。被告知获奖的消息时,正在日本的中村修二教授还在睡觉,他对记者表示:“这简直难以置信。”

  在宣布该奖项时,诺贝尔奖委员会也阐述了获奖人的发明所具有的巨大意义,并强调指出诺贝尔奖的建立宗旨便是奖励那些为整个人类的福祉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瑞典林雪平大学教授,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奥尔·伊戈纳斯(Olle Inganas)表示:“这些应用奖让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感到非常欣慰。”

  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皮尔·德尔辛教授(Per Delsing)介绍了此次获奖人成果的来之不易,他说:“有趣的是,很多大公司此前都曾尝试做这件事,但他们都失败了。但这几个人就是坚持着不肯放弃,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尽管红光和绿光LED技术已经出现多年,但蓝光LED的技术难度要大得多,它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都让科学界和工业界倍感困扰。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无法利用三原色原理合成白色照明光源。

  现在,采用蓝光LED技术的产品进入了全世界的千家万户,它为你照明,它存在于你的相机和手机里。在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和家庭,白色灯光照亮了屋子,而它们所耗费的能源则要比白炽灯和日关灯小得多。在颁奖词中,诺贝尔奖委员会写道:“白炽灯照亮20世纪,而LED灯将照亮21世纪。”

  由于全世界有1/4的电力被用于照明用途,更加节能高效的灯具在全球压缩二氧化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将具有愈发重要的意义。LED灯还将帮助全球超过15亿人告别没有照明的时代,LED灯更低的能耗将让采用当地太阳能小型电站电力实现照明成为可能。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汉弗瑞爵士(Sir Colin Humphreys)指出:“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当之无愧。他们发明的蓝光LED技术为研发明亮而节能的灯具,更高效的照明技术铺平了道路。”

  今年的诺奖得主之一,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中村修二曾经有过痛苦的往事。由于他的蓝光LED的发明专利权和利益问题,他与自己的前雇主日亚化学之间经历了旷日持久的严重冲突和纠纷。

  在中村修二研制成功突破性的蓝光LED技术之后,日亚化学剥夺了他的专利权,因为根据日本传统,员工必须为公司牺牲一切,对公司而言,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跟普通的员工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也根本不可能跟他们签订类似美国公司中那种规定个人科研成果的利益分成协议。

  当时日亚化学公司付给中村修二有关他发明蓝光LED的奖金仅有区区2万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约为200美元。于是在2001年,愤怒的中村修二将自己的雇主告上法庭,双方对薄公堂。最终法院裁决日亚化学公司应当支付给中村修二200亿日元,按照当时汇率约合2亿美元的费用。这一巨大的金额震惊了当时的日本社会,但法院认为这一判决是相当公正的,因为他们评估后认为中村修二的发明成果至少价值600亿日元,约合5.8亿美元。

  但当事方日亚化学公司不服裁决并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诉,最终历经4年漫长而痛苦的拉锯战,高等法院最终裁定日亚化学公司偿付中村修二8.4亿日元,按当时汇率约折合810万美元的费用。中村修二无奈接受了这一结果。(晨风)

    [新浪网] 

发明蓝光LED灯 3人获物理诺奖

  当地时间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俗称LED,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更持久更高效光源

  当地时间11时45分,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用瑞典语和英语宣读了获奖者名单及其获奖成就。评奖委员会在声明中称,“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为世界带来了明亮、节能的白色光源。

  诺尔马克表示,今年的诺贝尔获奖者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光源,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随着LED灯的问世,我们现在有了更持久和更高效的替代光源。”

  “继承诺贝尔遗志”

  在颁奖词中,评奖委员会将三人的发明置于人类历史中来考量。

  “从掌握火开始,人类就一直在寻找和黑暗作斗争的方式。继油灯、白炽灯、荧光灯等技术之后,人类在二十世纪发现了‘电致发光’现象,从而诞生了新的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然而,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只有红光到绿光波段的LED,没有蓝光LED,就无法制造出白色灯光。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半导体中获得了第一道蓝光,使得白光二极管灯成为可能。”

  “全世界电力的近四分之一用于照明,全球约15亿人无法接入电网。LED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极其光明的前景,也继承了阿尔佛雷德·诺贝尔为人类造福的遗志。”颁奖词说。

  颁奖词还将三人的成就形容为“照亮世界的新光”。

  三名获奖者将平分约合111万美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

  成就人类半世纪努力

  1962年,美国科学家使用磷砷化镓材料制成红色发光二极管,此后,绿色发光二极管也诞生。但只有完整地采用红、绿、蓝三原色,才能产生足以照明的白色光源。尽管工业界和学界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产生蓝色光源的技术仍然难产超30年之久。直到赤崎勇等三人通过半导体产生出蓝色光源时,照明技术革命的大门才由此打开。(韩旭阳)

  ■ 人物

  中村修二

  不满薪酬加入美籍

  现年60岁的中村修二首度开发出可商业应用的LED,但因不满微薄报酬,一怒之下加入美国籍。

  中村毕业于日本德岛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日亚化学公司。1993年,他开发出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蓝光发光二极管。这一发明被日亚公司申请专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中村只得到区区2万日元(约人民币1120元)奖励。中村一怒之下将日亚告上法庭。一审时,法庭判决日亚补偿中村200亿日元,但在二审时,这一数字被降至8亿日元(约人民币4480万元)。不满这一结果的中村公开呼吁日本研究者移居美国。他自己在1999年离开日亚后加入美籍,目前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赤崎勇

  “吾道一以贯之”

  现年85岁的赤崎勇是日本工程学、物理学家,曾任松下电器研究员,现任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赤崎勇开发了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氮化镓的研究热潮,而利用它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被认为是一个大胆设想。赤崎勇当时从事的便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提高氮化镓品质和控制其性质并非易事。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大多数科学家都放弃氮化镓研究时,将“吾道一以贯之”作为座右铭的赤崎勇继续不懈研究,在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氮化镓的PN结,为利用氮化镓材料制造蓝色发光二极管奠定了基础。

  天野浩

  土生土长的诺奖得主

  现年54岁的天野浩与赤崎勇是师生关系,现任名古屋大学教授。同不少日本知名科学家有海外留学或研究经历不同,天野浩纯属一名“土生土长”的诺奖获得者。

  1960年,天野浩生于静冈县。1979年考入名古屋大学后,此后10年他一直在这所日本知名大学从事电子工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直至1989年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天野浩始终在日本本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任职于名城大学和名古屋大学。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天野浩与导师赤崎勇在名古屋大学合作进行了蓝光LED的基础性研发。

  (韩旭阳)

    [新京报]

 

 

相关报道

考证:红光二极管不给诺奖合情合理

  刚好又看了一下诺奖委员会的介绍,突然想起,红光二极管之前是红外光二极管,从红外光到红光,按照当时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应该是顺水推舟顺利成章的事情,这样说来,红光就没有必要给了,红外光或许可以给,也可以不给。

  下面是考证资料, 主要使用了维基百科的英文版,因为中文版资料不全。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现象是1907年英国马可尼(Marconi) 实验室的H. J. Round 在碳化硅晶体中发现的;

  1927年苏联的Oleg Losev 报导了世界上第一个LED,发表在苏联、德国和英国的科学杂志上,但是此后几十年都没有得到实用。

  1955年美国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Rubin Braunstein报导了砷化镓(GaAs)和其他半导体材料中的红外发光,他使用碲化镓(GaSb), 砷化镓, 磷化铟 (InP), 和锗化硅 (SiGe) 制作成简单的二极管结构,在室温和液氮(77 K)下观察到了红外发光。有意思的是,随后,Braunstein注意到GaAs二极管对音响系统有遥控作用并检测到了发出的红外信号,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电视/音响的遥控器技术。

  1961年秋天,在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Inc.)工作的James R. Biard 和 Gary Pittman发现了通电流的砷化镓(GaAs)能发出红外光。对此,1962年8月8号(一个发财的日子),Biard 和Pittman申请了一个半导体辐射二极管的专利,专利说用锌扩散p-n结LED,加上电压后能有效地发出红外光。美国专利局使用优先权立即批准了这个专利(US3293513),两人所在的德州仪器立即开始 了这个项目的生产。1962年10月他们宣布了第一个LED 商品,型号SNX-100,使用砷化镓(GaAs)晶体,输出的红外光波长900纳米。

  1962年第一个可见光LED由当时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的Nick Holonyak, Jr.开发出来,他用发红光的磷砷化镓(GaAsP)材料。他在应用物理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首先报导了这项重要突破,出版日期是1962年12月1日。这个Holonyak可是巴丁的学生,巴丁因为半导体三极管和超导理论得了两次诺奖。

  1972年,Holonyak的学生M. George Craford, 在孟三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 )发明了第一个黄光LED,并且把红光和桔红光LED的亮度提高了10倍。

  1976年,T. P. Pearsall 开发出了第一个高亮度高效率LED,专门用于光纤通讯。

  就是这个1970年代,LED产品开始火爆市场,其中Fairchild Optoelectronics公司批量生产低价LED,不到5美分一个。

  后面,绿光和蓝光LED以及白光的故事忽略。

  从上可以看出,红光二极管的确是第一个可见光,但是跟随第一个红外光太近,相对而言开发出来的技术含量很低。

  如果考虑授奖,从科学意义和首创角度,应该得奖的是第一个红外二极管,三个人:Braunstein,Biard 和Pittman。

    [科学网--博客] 

得知自己获诺奖那一刻,他们都在干什么?

  2014年诺贝尔奖10月6日起陆续揭晓。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昨日(10月6日)公布的2014诺贝尔奖生理或医学奖,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及其丈夫爱德华•莫泽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因发现“大脑中的GPS”——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而获奖。莫泽夫妇也成为诺贝尔奖史上第五对获奖的夫妇。

  按照惯例,诺奖委员会会打电话通知诺奖得主,并记录下他们第一时间的反应。诺奖历史上,获奖者得知这一喜讯时的反应可谓五花八门:有人欣喜若狂,有人镇定自若,有人满不在乎,也有人如同今年的获奖者爱德华•莫泽一样,错过了获奖通知电话,下飞机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有“120个未接来电”。

  以为是恶作剧

  201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接到诺奖委员会的电话时,正开车前往西班牙南部城市巴埃萨出席演讲。他笑言作为一名守法公民,第一时间是停车,然后才接电话,“坦白说,起初我以为(得奖电话)只是个玩笑,因为我很多朋友都会耍这种恶作剧。”苏德霍夫现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一直致力于研究神经细胞之间的功能性接触区。

  布莱恩•克比尔卡,2012年化学奖得主,接到电话时他在美国加州,当时全家都在睡觉。他说第一个电话迷糊着没起来接,第二次才接到。“开始我还以为是哪个朋友的恶作剧,但转念一想好像我朋友里没有瑞典口音的啊。”

  索尔•珀尔马特是2011年物理奖得主。他当时也睡得正熟,他说:“我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瑞典记者的,他问我感觉如何,我说,‘什么感觉?’然后才知道我得了奖。我的妻子狂奔到电脑前看是不是个恶作剧———幸亏它不是。”

  欣喜若狂

  刚刚揭晓的2014诺贝尔奖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约翰•奥基夫说,接到电话时,他正在伦敦的家中伏案工作,他说听到自己获奖的消息“简直是欣喜若狂”。

  今年的另一位生理或医学奖得主梅•布里特•莫泽说自己当时正在实验室开会。周一早上她有好几个会议,当时正在和同事们激烈地讨论着研究数据,接到电话时她表示自己简直“震惊了”,然后就喜极而泣。她说自己同时也有一丝遗憾,因为丈夫爱德华正在飞往慕尼黑的飞机上,她无法联系到丈夫,没办法第一时间和他分享自己的喜悦。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得知自己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时,正和朋友一起在酒馆喝啤酒。得知获奖喜讯后,他自然与朋友们尽情庆祝一番。他开玩笑说,这可能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庆祝的酒杯举得最快的一次。

  镇定自若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当属镇定自若派的获奖者。他表示自己接到诺奖委员会电话时正在吃饭,听到获奖消息后有点惊讶。他在描述自己的获奖心情时显得轻描淡写:“有点惊讶,当然还是很高兴的”。他在获奖后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作家,我是属于排辈比较靠后的。以后会在创作上继续努力。”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历史上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她回忆说,诺奖委员会公布获奖结果的那天,自己出门买菜去了,回来后发现门口都是记者。她才知道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对在场记者说:“哦天哪……我一点都不在乎。”她始终表示能够安静地写作是自己最珍视的东西。

  马丁•查尔菲,2008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当时他在美国纽约。他回忆说:“电话我没接到。我家电话铃声特别小,半睡半醒的时候听到铃声,以为是别处的电话,倒头又睡了。”起床后查尔菲想起当天是化学奖公布的日子,“我想知道,今年到底是哪个笨蛋获奖……我打开笔记本电脑,发现我就是那个蠢货”。他说得知自己获奖很高兴的,但相对比较平静,重要的是自己对科研的热爱。

  拒绝领奖

  获得诺贝尔奖一般会被视为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荣誉,不过有人偏偏却“不识抬举”。尽管这样的人极为罕见,但他们也为大家重新审视荣誉的意义提供了别样的风格。

  瑞典文学院公布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但耶利内克却表示得知自己获奖后并未如人们意料的那样激动。相反,她在第二天发表声明,正式宣布自己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她罗列了两条理由:第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第二,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1964年,当萨特得知自己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并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即致信评委会,表示将拒绝该奖项。但评委会还是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郑重地授予了萨特。 萨特得知自己获奖后发表声明称, “我很遗憾这是一件颇招非议的事情;奖金被决定授予我,而我却拒绝了。” 他说自己作为一名作家,一直拒绝来自官方的任何荣誉。

  这一周,可谓是“诺贝尔奖周”。大家在关注获奖名单的同时,留心一下获奖者在得知自己获奖时的反应,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和感受诺奖的意义提供了新的视野。

  新京报新媒体见习编辑 张婷 实习生 蔡明辉

  资料来源: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网、中新社等

    [新京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