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江南:鉴别“互联网+”,哪些有干货哪些只是马++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10-10

 

继超级电视之后,乐视最近又推出了超级自行车,最高售价39999!听这名字挺酷炫,看这价格也挺吓人。广告做到这个份上,超级自行车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唬住了你。不过在发布会现场体验区,媒体眼前只有自行车的各个配件,实物却被高高挂在了墙上。

说到车,想必大家还记得前些日子游侠曾发布过它的首款电动汽车,颜值很高,技术也很赞,但还是被机智的网友一眼看穿:所有技术数据都没有实测过,而是靠推理出来的理论值,这是要用PPT造出中国的特斯拉来?

其实像这类靠新概念包装的案例并不在少数,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词流行起来后,你要是不说你的产品和互联网有关系,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一股“不上网就会死”的焦虑弥漫在整个社会中,连门口卖煎饼的都搞起了众筹、开发了APP。“互联网+”真有大家说得这么神奇?到底哪些行业加到互联网上是如虎添翼,哪些是狗尾续貂?新概念被神化的背后又会带来哪些风险?带着这些疑问,观察者网专访证券之星网站总编辑江南,来听他聊聊互联网创新那些事儿。

“互联网+”神话是为成功者树碑立传

观察者网:简单来说,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但也有个现象,很多行业借用新概念搞噱头,比如用互联网+的概念做抗衰老辣椒酱项目、卖保险套等等,美其名曰这是创新。您长期关注互联网行业,怎么看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概念的流行?

江南:互联网成功地整合了不少传统行业,使之效率提升并惠及更多的普通人,这是“互联网+”兴起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些新概念被一定程度上滥用了,一个首要的目的当然是圈钱,尤其是一些创业者,即便他自己内心可能并不这么认为,但不加这个概念说自己是搞创新就很难。现在哪怕说你的创业项目是和PC结合都不行,必须是无线的、是O2O的,要不然没人给你钱。

我知道一个案例,有一位互联网创业者最近三年里创过两次业了,每次都是用互联网整合一个行业,而且设计了一条在PPT里看起来非常完美的链条,比如搞互联网牙医、互联网租售电动车,看上去挺牛的,每次都能成功拉到三五千万的投资。这个家伙就是特别能包装概念,给员工的年薪也很高,当然给自己更高。一个项目最多存活七八个月,很快就失败了,他也知道这个东西死得很快,互联网人追求的就是速度,弄笔钱烧一下,烧起来了当然更好,烧不起来就算了。当然虽然每次创业都失败,但他自己赚了不少钱。 

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消费习惯产生巨大影响

观察者网:那么,这种借助“互联网+”概念的营销为什么能够成功?

江南:其实像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新概念,一般人能说清楚的没几个,一般行业数据能读懂的也没几个,比如说所谓的百度搜索大数据,百度内部也许也就三四个人真的彻底懂。利用民众的知识空白,再加上商业包装,这是神话的第一步。

第二,有些神话故事是因为概念不清,比如云计算和大数据,这其实是两码事儿。云计算是一种硬件组织模式,发展起来需要极大的资源和技术能力甚至要靠国家层面的扶持,比如浪潮信息、网宿科技这些公司,一般老百姓创业也说云计算,但你手里头掌握不了上万台服务器怎么搞云计算?也就是把所谓“众包服务”吹成“云”罢了。

云计算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潮流,原来大家提高计算速度主要是靠单台计算机的效率提升,这方面以超级计算机为代表,云计算走另一种模式,通过把全世界单独闲置的计算机组合起来,按照某种程序让它们分头计算就可以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之一,比如万众创业全民创新就取代了过去只有科研院所独立搞科研的模式,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只有这一种发展模式,高精尖的科研院所、国家扶持的大型试验等,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创新驱动。

第三,新概念之所以成功,还和所谓的“成功者叙述模式”有关。任何宏大叙事的本质就是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把成功归结于某一件事情上。比如吴晓波老师说的一切都是政商博弈,或者吴思说的一切都是因为潜规则,他们是一种概括,便于阅读理解,但便于传播的结果就是把事情也简单化了,尤其是通过鸡汤工作者的传播。这不过是在为成功者树碑立传,互联网+的流行也是这样。就拿阿里巴巴的例子来说,马云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失败教训也不少,虽说是电商,早期也离不开人肉一单一单去拉商户,但传播起来,一般人就觉得似乎阿里完全靠互联网的大数据取得了成功。其实阿里的技术能力并不强,它是靠收购万网、恒生这些公司发展起来大数据能力的。

互联网+的界限是变化的

观察者网:对,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牛头马嘴都往互联网上加。那么,互联网要+的那些行业有没有一个比较具体范围,哪些行业可以加到互联网上,哪些并不适合加?

江南:理论上讲,任何行业都可以往互联网加,很难说哪些行业不能加,只能说加上去可能意义不大。我觉得比较容易和互联网对接起来的有三个领域:

一个是流通领域,通过互联网把原来流通覆盖不到的地方整合起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现在村村有淘宝,通过互联网,云南的菌菇、福建的茶叶突然就在面前出现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个阶段已经过了,现在要做的是补线下的课。最近为什么淘宝和苏宁要做一个交叉持股?苏宁的价值在于它有很多物流节点,很多东西可以通过苏宁门店进行展示、转运,这正是淘宝所缺少的。

第二个是那些需要牌照的行业,互联网可以简化程序,消灭牌照,消除企业之间的梯度不平等。最明显的例子是像滴滴打车这样的打车软件,打破了企业之间的鸿沟。当然牌照这个东西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不是凭空想出来的,粗暴干掉牌照的后果是会引起一些社会震荡的。

第三个就是原本门槛较高无法普惠的领域,如金融。以前炒股也是大部分在网上操作的,但各家券商的地盘是划分开的。互联网+了以后,很多互联网公司为各个券商搭建了一个平台。比如我们公司也搞了一个叫证券通,在我们这个平台上,用户登录以后,他可以在上面选择各种各样的券商,最大程度上消灭了券商的牌照限制,实际上是把牌照模糊化了。当然券商依然要牌照,但因为我是一个平台,你们在我的平台上接单,单个的牌照就没有价值了,大家比的是服务和佣金。这样做的结果,一是把整个证券交易的资费水平降低了,第二也渐渐让市场变得活跃了。还有改造比较多的是借贷关系,像P2P这种,原来银行既不可能做那么多的小单业务,也不可能作为一个中介存在,银行是要承担法律责任和坏账损失的。P2P开启后,你们两个都可以在我的平台上互相借钱,我从中间抽头。这些对金融行业的改造都是非常大的,将来可能会超过对商业流通领域的改造。

当然也有些确实不适合互联网+,或者加上去以后并没有什么改变。比如互联网很难改造一些基础能源产业。再比如马佳佳在网上卖情趣用品,其实并不是马佳佳发明了什么,这些东西本来就在淘宝网上卖,不过是她编了个故事。更可笑的是卖煎饼,这事儿既不需要消灭信息不对称,更没有任何牌照,需要互联网参与个甚?

实际上,现在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有些“互联网+”的案例中,起主导作用的也并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传统行业。比如现在比较多的各种外卖APP,它对整个餐饮的供应链是有帮助的,但你会发现实际上最关键的还是餐饮企业。通过物流方式整合餐饮企业,无非是多了一个人烧钱。原来的餐饮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搞个外卖团队?因为没人烧钱,是亏本的。而烧钱的人通过O2O这种模式得到市场占有率,现在大家都感觉到PC端时代已经过去了,下一步是谁占领了移动端,谁就占领了先机,这些人就想做这些事情。但其实这些东西并没有提高太大效率,也没有创造出太大的价值来。 

马佳佳用互联网+包装情趣产品

观察者网:也就是说互联网+的界限可能有,但我们目前还没有摸索到?

江南:对,我以前觉得这件事情是有界限的,后来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绝对。比如租房买房,这种不动产交易现在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前两天我在网上配了副眼镜,这个眼镜店没有门店,就是在微信上拉广告拉粉,是五个眼镜验光师的创业项目。你只需要在微信里面下单,填好资料提交,然后一辆车开过来,是用面包车改造的,里面有验光机这些设备,开到我上班的楼下,200多块配副眼镜,还不用出门,上班时间就可以搞定,非常方便。像这种也不是技术上的改变,因为也没有什么技术,只是做个APP。但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对思维方式的改变,连我这种70后也被改造了,就不要说80后、90后了,他们以后宅起来的余地更大了。

另外一点,互联网+的这个界限是不断往外推的。互联网的最大推动力就是技术,所谓的用户体验、产品、改造,本质都是出现了一项新的技术。当互联网以技术应用为推动力时,它的变化速度会特别快。比如滴滴打车,最早就是出现了一个技术模式,怎么在地图上定位,出租车怎么和平台结算,然后才开始推广开来。一般来说,越是流通性的行业,互联网加上去的效果就越大,比如互联网加物流。以技术导向外推动力的事情,往往就很难想象它的边界,100年前的人无法想象地球上会出现这么多高速公路,30年前的人不敢想居然会有人手一部手机的事,互联网+也是这样,有一天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都被互联网化了。

互联网+不规范就会变成耍流氓

观察者网:最后我们来谈谈互联网+可能遇到的风险。在您看来,目前在互联网和其他产业对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江南:互联网真正改变的东西,是从技术出发推动效率增长。有些尝试确实挺伟大的,比如像我前面讲到的云计算,通过整合碎片化的电脑来提高计算效率,或者像金融领域,通过互联网完善个人贷款问题,电商领域用互联网来解决偏远农村没有办法开店把东西卖到全国各地的问题,我觉得这些才是互联网的精髓。

我觉得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虚的讲互联网的东西太多了,像马佳佳这种人太多,卖个煎饼卖个避孕套,就说自己是互联网+,其实这个可有可无。而真正实实在在用互联网整合实业的人太少了,企业用这种模式推动技术发展和实业发展的人太少。

观察者网:现在还有个担心是,这种靠互联网概念包装会不会带来新的社会风险?比如大家熟悉的互联网众筹,很多其实都是靠捆绑新概念赚钱,甚至行骗。

江南:众筹的本质不是互联网,而是一种股权投资,这是有法律规定的,现在众筹归证监会管,比如多大规模的企业可以吸纳多少股东,每个股东最多可以投多少,承担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这些都有法律规定,并不是说在网上众筹就可以绕过法律限制。比如所谓的众筹咖啡馆,你怎么能吸收几百个股东打钱到一个账户开咖啡馆呢?这岂不是变成非法集资了?理论上来说,要把钱集中在一起有几种模式,要么是信托,要么是IPO。如果大家都可以众筹,股市就不需要IPO了,就不需要资本市场。这不叫创新,叫违法,把违法当创新,叫耍流氓。

观察者网:那么目前对互联网+领域有没有进行法律规范?

江南:技术肯定比监管要快,原来我们的监管既不懂技术,自己也不会亲身去体验这些东西。但现在已经过了最开始的丛林时代了,监管人员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监管办法。现在非常具体的规范没有,但就是说你涉及到哪个领域,就要符合那个领域的行业性规范。比如互联网金融领域,众筹就按照证监会的条例管,P2P就按照银监会的条例管,原来是不纳入这些业务的,到底归谁管也说不清楚,但现在都逐渐规范了。

我比较担心的是,摸索过程中可能付出的代价会超乎想象,因为金融这事儿有杠杆,会放大风险,最现成的例子就是前不久的股市暴跌与配资的关系。人们很难想象,最后被界定为非法的配资生意,为什么堂而皇之地在市面上存在了好几年,发展了上万亿规模?监管者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很可能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等大概想通了开始处理了,才发现已经变成了一个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种教训一定要深刻地汲取。

    [观察者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