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科研人员何以高质量创新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10-13

 

(原标题:科研人员何以高质量创新——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2》看创新型国家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十一五”至今,部分高校出台的职称评定政策,明确规定了“硬性指标”——“每发表SCI论文1篇,评研究员加20分”;在目标极其明确的科研立项和结题评审“指挥棒”的引导下,部分科研机构则更倾向于申报“短平快”的课题……有人曾质疑,我国科技产出存在“虚胖”现象。

“调查统计证实,目前国内科研大环境是好的,并且还在不断改善。”报告总执笔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宋卫国研究员近日表示,科研人员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是经得起检验的。

“搞科学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国的科研人员是能耐得住‘寂寞’的。”报告课题协调人、科技部发展计划司评估与统计处处长刘树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她指出,SCI论文被引证次数的增加量,可以视为我国科研人员创新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份“体检证明”——2007年至2011年,中国SCI论文被引证次数达到205.6万次,与2001年至2005年间相比增长了约3.5倍,已经超过法国、日本,跃居世界第四。

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科技资源集中配置

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R&D人员人均可支配经费并不同属一个“能量级”。但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增长轨迹和这些国家却同在一个区间。那么,在创新资源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我国科研人员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创新的呢?

“对R&D人员和科技企业家的调查证明,人们对创新尊重的程度、专利保护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了,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非常快,为科技创新输送了大量‘弹药’, 企业和大学的研发协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宋卫国对记者说,“十一五”以来,我国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与政府的“努力工作”分不开。

报告称,国家创新环境的变化受到政府政策、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明显。

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国防、战略性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等领域投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继续实施基础研究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和政策引导类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根据规划纲要设立国家级重大专项,组织实施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或重大工程建设,引导科研人员在若干重点领域集中突破,实现科技创新的局部跨域式发展。

“国家重点投入,通过颁布制定政策法规和深入宣传,使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意识觉醒,支持、保护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加速推动了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市场机制建设。”宋卫国这样评价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人均自然资源上与其他发展中大国相比并无优势,而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逐步减弱。”宋卫国从国家战略定位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说,正是长期坚持实施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集中配置优质科技资源,对科研人员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创新活动重点支持,大幅提升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支撑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计划与经费管理改革:让科研人员受益

2011年5月的一个下午,北京铁道大厦二层2号会议室里,长方条桌两旁坐着近20位专家,正翘首注视着前方的两块屏幕。工作人员用鼠标点击通话按钮后,左边屏幕出现上海第一答辩室现场图像。这是国家科技计划首次采用网络视频评审及答辩系统进行项目评审现场的一幕。

2011年以来,为提高863计划、97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运行效率,科技部在实现科技项目网上“一站式”申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家科技项目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

据测算,仅2011年,有近5000个京外单位申请的项目在属地参加了视频(音频)答辩,差旅费一项较之前节约5000万元以上。如果按每个项目三个人参加答辩、往来需要三天时间计算,节省科技人员工作时间超过4.5万个工作日。

不仅如此,科技部还建立了备选项目库,推行了改进科技计划指南编制方法等改革。尤其是在编制项目指南时只提出优先领域和方向,不再对具体技术路线、具体任务指标等作过多规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经费使用效益,科技部会同财政部专门出台文件,确立了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简化课题调整程序等。“改革让科研人员受益,对科学研究很有帮助。”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立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对记者说。

自2011年改革以后,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大幅提高,最高可达到专项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20%,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给予了较高水平的补偿。“做研究、出成果,人是最关键的。”采访中,国家863计划项目主题专家、中科院研究员许光文说,科研具有自身的规律,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是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未知性尊重和充分认可。

他表示,科技管理方法越符合科研规律,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会越大。

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提升科技产出质量

举世瞩目的美国硅谷,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该地区发达的创业风险投资业。创业风险资本与硅谷内斯坦福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携手完成的科技创新,相对“轻松”地走完了向市场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一时间,硅谷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为促进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2007年,我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满足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税收支持,为国内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008年,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出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政府出资设立引导基金,采取阶段参股和风险补偿等方式,直接推动了全国各地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在中央政府的带动引导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北、杭州等地相继设立本地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与中央政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互动,推动了各地的创业投资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事实证明,“十一五”以来,随着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创业风险资本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也逐渐产生了相当的“兴趣”,为我国各地科技人员的科技活动和科研成果转化开辟了新的“科技投入”渠道。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1年间,科技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难度大幅降低,其相关指标由第35位上升至第12位。

此外,全国两次R&D资源清查结果,也部分反映出我国科技投入中市场力量增强的变化趋势。其数据显示,企业R&D经费投入中,财政资金从36.8亿元增加到183.9亿元,但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从2000年的6.8%下降到2009年的4.3%。

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对科技企业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措施,是政府借助金融支持和税收激励等政策,实现对科技创新的“间接性”投入,会拉近科技创新活动和市场活动的距离,有助于科技创新由“量”向“质”的转变。

采访中,宋卫国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政策。他特别指出,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对企业创新和科研人员研发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宋卫国说。

由此看来,市场主导的科技投入方式,帮助科研人员实现了一个个“创新梦想”。

    [中科网-科技日报]

 

 

相关报道

徐冠华:北斗系统应用应加强科技创新与顶层设计

科技日报北京9月24日电(记者贾婧)“北斗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高科技系统工程,使用好、维护好北斗系统需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懈的努力,科技创新要瞄准核心技术、面向市场和产业应用,避免高技术和产业的无序发展造成产业缺乏有效核心技术的支撑陷入低附加值陷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名誉会长徐冠华在今天召开的第二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上表示。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会上发布了《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2年度)》。白皮书显示,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810亿元,增速放缓,其中北斗产值接近40亿元,仅占国内比重的5%。但随着北斗的兴起,产业热度将持续升温,预计到2015年产业总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到2020年产业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徐冠华说,科技创新要在融合发展上下工夫,推动北斗系统和移动服务、地理信息、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还强调,壮大中国北斗产业,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北斗的产业化应用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国家要在政策制定和组织管理上有所创新,明确发展重点,协调相关政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布局和分工,认真学习国外导航系统在应用、服务、市场开拓方面的经验,协同有序地推进北斗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以“应用北斗 光彩中国”为主题的本届年会还公布了2013年地图导航定位产品评测结果、2013年度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地图导航产品推荐名单及北斗高精度接收机推荐名单。

(原标题:徐冠华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上表示:北斗应用应加强科技创新与顶层设计)

    [科技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