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用“中国速度”创造磁场领域的“中国强度”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1-04

 

走进“千人计划”专家李亮的“磁场”

2011年11月8日凌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一角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仍然灯火辉煌,中心主任李亮率领他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实验。“83特斯拉!”大家一阵惊呼。5点28分,中心自行研制的国内首个双线圈脉冲磁体成功实现了83特斯拉的磁场强度——这不仅刷新了我国脉冲磁场强度纪录,也使我国非破坏性磁场强度水平一下子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要知道,中心2008年4月才开工建设,仅仅11个月后,中心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样机系统就研制完成。外国同行不禁惊呼,中心不仅创造了“中国速度”,也创造出“中国强度”。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亮。

“直博”遇坎坷,异国再深造

年龄不大,却已“聪明绝顶”;旅外十年,却仍内敛低调。2011年12月28日,记者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初次见到“传说中”的李亮,他简单的穿着、朴实的作风,一下子让人放松下来。

48岁的李亮,出生在湖北荆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本科毕业时,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我也在考虑自己未来的走向。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的一次演讲让我对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产生了兴趣,后来我选择了去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继续攻读。”李亮说。

其时,外国科学界对强磁场的研究日益重视,而当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起步不久。1985年,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正四处“招兵买马”,吸引年轻学者进入该领域。“研究所建在一个岛上,离城市那么远,条件也比较艰苦。”李亮说。出于对新学科的兴趣,他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1987年,李亮被选为中科院历史上第一批转“直博”的研究生,“直博”学制5年,按理说,1990年他就能拿到博士学位。没想到,直到1997年,他才在异国他乡拿到博士文凭。比最初的预想,晚了整整7年。

现在说起那段往事,李亮显得云淡风轻:“读研究生时,国家准备研制自己的HT—U托卡马克装置,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还是决定从国外引进整套装置,课题被迫下马。”

由于课题下马,出不了研究成果,李亮只拿到了1988年的聚变工程硕士学位。

这样的好苗子,不能糟蹋了。1991年,所里同意李亮出国深造。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弗里茨·亨纳齐教授,在国际上早已享有“脉冲强磁场之父”的美誉。李亮把自己的申请材料寄给弗里茨·亨纳齐教授后,很快得到同意的答复。

就这样,李亮前往比利时,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

最聪明勤奋的学生,屡次刷新世界纪录

在鲁汶大学物理学院,李亮一边学习过去在电机系没有系统学习过的物理专业课程,一边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这几年我负责设计、制造、实验和维护的磁体总共达67个。1993年到2000年间,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德国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和澳大利亚脉冲强磁场实验室的脉冲磁体,基本都是我完成的。”说到这些,一向谦虚谨慎的李亮才流露出难掩的自豪。

要知道,来找李亮做研发的,都是比利时、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国际知名强磁场实验室。还是学生的李亮,当时已经研发出磁场强度达到74特斯拉的高性能脉冲强磁体,“这是当时世界最高纪录。”

还没毕业,就有许多大公司和大学、研究机构争相要聘请他。最终,李亮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最为对口的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直到现在,这个实验室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强磁场实验室。1998年,他再次创造了当时脉冲磁场的世界最高场强79特斯拉。

在实验室做了3年基础研究之后,李亮又对脉冲强磁场的应用研究产生了兴趣。2000年至2007年,李亮一直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全球研究中心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包括强磁场、整体充磁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和高温超导电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母校校长“三顾茅庐”,放弃高薪毅然回国

2007年,他是怎样割舍一切回中国的呢?“我只身回国时女儿才5岁,她那么小,很难理解我的选择。”李亮有些歉疚。

早在2003年,已转至华中科技大学任教的潘垣院士就曾联系过李亮,告诉他,学校正在筹备建设脉冲强磁场装置。李亮把自己的导师弗里茨·亨纳齐教授推荐为华科大的客座教授,为后来创造脉冲强磁场建设的“中国速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由华中科技大学建设脉冲强磁场装置。这也是教育部所属高校承建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1.33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

中国自主研发世界级的脉冲强磁场装置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三次赴美邀请李亮回国牵头这一历史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学校的诚意深深打动了我。”李亮动情地说,“同时也是出于对强磁场事业的热爱,中国可以给我提供更高的事业发展平台,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

既从事过脉冲强磁场科学研究、又从事过脉冲强磁场应用研究的李亮,一直想着,怎样把脉冲强磁场科学、脉冲强磁场技术和脉冲强磁场应用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公共科研平台。然而在国外,由于自己所处单位的功能单一性,自己工作的局限性,他难以实现这一理想。他常想,“要是能在中国建一个这样的研究平台就好了。”

2007年4月,李亮辞去了GE公司的工作,告别了夫人、两个孩子和父母只身回国,主持国家大科学工程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最初,李亮是作为华中科大特聘教授回来的。学校尽可能地提供了一些生活上的便利,但收入毕竟比过去缩水很多。“最舍不得的是家人,我夫人一个人,既有自己的事业,又要带孩子照顾家,非常辛苦。”李亮的眼中流露出柔情与歉疚。

2007年底,入选“长江学者”;2008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入选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011年,又成为国家973项目“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的首席专家;前不久,以李亮为学术带头人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与技术”团队成功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名单……在国内的事业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李亮不禁感慨:“这一切得益于国家的人才政策,得益于日益改善的科研环境,这里是个干事业的大舞台。”

让中国脉冲强磁场强度走进世界第一方阵

从回国主持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项目的那一天起,李亮就把引进、培养人才,组建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

“刚开始,我们只有七八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教师、技术人员,加上研究生,队伍人数达到140人左右。”李亮说,“招兵买马”都是面向全球。加盟这个团队的,有很多是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留学回来的科研人员。“我还通过自己的同学、同事关系,从海外引进了3个‘千人计划’学者。”李亮说。

“想引进海外人才,由李亮去现身说法,事半功倍,因为他自己就是个榜样。”中心工作人员陈晋说。

李亮还特别注重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说起导师弗里茨·亨纳齐教授,李亮开玩笑地说:“过去他是我‘老板’,我给他‘打工’,现在反过来了,是他年年来为我们服务。”

带领着这个飞速进步的团队,李亮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研发工作进展很快。对待团队成员,李亮也有他特有的凝聚力。“李亮教授对我们给予绝对信任,给了研究方向和指标后,他总是让我们放手去做,不会事事干预。”中心的丁洪发教授说起李亮,一脸敬佩。

正是在这种“快乐工作”氛围中,李亮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奇迹:2011年11月,使用双线圈磁体成功实现83特斯拉峰值磁场。

“双线圈一次测试就成功突破80特斯拉磁场强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们首次采用双电源双线圈结构能一次成功,不仅证明我们的磁体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而且证明中心在电源技术、控制技术与测量技术上均已达到很高水平。”李亮说。而根据原先的规划,中心的脉冲强磁体装置拟建设场强为50特斯拉—80特斯拉。如今,仅仅3年时间,李亮和他的团队就超越了设计要求,创造了与中国经济一样令人咋舌的“中国速度”。

    [人民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