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中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首次火星探测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3-06

 

中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首次火星探测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任沁沁 罗沙)“中国首次行星际探测有望在2013年实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中国可能在2013年进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项目。

  他说,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逐步开启了深空探测的大门,无人月球探测之路自本世纪初开始,走得比较快,也走得很稳。但所有这些工作都围绕月球这颗地球的卫星,中国科技界希望能展开真正意义上行星际探测。

  行星际探测中,火星是最重要的一步。叶培建说,上个世纪,全世界月球探测任务大大多于火星探测任务。本世纪开始,火星探测次数已多于月球探测次数。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最可能有生命,也最可能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人类行星际探测的首选。

  叶培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要独立自主探测火星,他们设想的基本方案是:充分继承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技术、充分利用探月工程所建立的基本条件;并大胆创新,在火星探测上有中国特色,争取获得新的成果。

  谈及具体探测设想,他告诉新华社记者,将利用嫦娥一号、二号卫星的基本平台,通过适当改造,重点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测控通信问题,在目前在建地面站支持的基础上,在卫星上再做适当改造,如增大天线口径、采用一些新的编码技术等,以保障测控通信。二是提高卫星自主管理和自主导航能力。火星距离地球有4亿公里,信号时延长;从地球飞到火星需10个月,飞行时间长;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对地球辐射最为强烈的“日凌”现象影响,干扰通信卫星信号,需要提高自主能力;地球距火星遥远,测轨精度会降低,影响近火制动时间的选择,这一切都需以较高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导航”来解决。

  叶培建透露,中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将对火星表面结构、地形地貌、是否有水源等进行探测,大目标定了,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果有可能,将在完成预定探测任务之后,尝试利用气动减速而不是探测器自带的燃料,把轨道调整成圆轨。”

  关于火星探测器的创新,叶培建表示,探测器上将装备最新研制的探测仪器,以获得更好的火星探测成果,不排除和国外合作。

  谈及中国自主探测火星面临的难题,叶培建说,目前最大问题是测控,不过该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中国正在最东部和最西部兴建两座大型的地面站,测控能力将能达到火星。

  关于发射窗口的选择,叶培建告诉记者,火星绕着太阳转,地球也绕着太阳转,选择在两个星球靠得近的时候发射,整个转移轨道消耗的能量最少,而这种时机26个月才有一次。

  “中国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一定要抓住2013年11月这个窗口,不然要等到2016年了。目前技术方面已具备基本条件,只要国家作出决定,中国航天队伍能够保证在努力之后,于2013年实现利用中国的火箭、中国的测控、中国的探测器自己飞到火星,实现首次火星探测。”叶培建说。

  今年11月上旬,中国自主研发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卫星一起,搭乘俄方运载火箭“天顶”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进入火星椭圆轨道,然后“萤火一号”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在轨运行期间,展开对火星空间环境、太阳风与火星磁场关系等领域的探测工作,中俄两国火星探测器还将联合对火星大气层进行透视,绘制大气层中水汽和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叶培建说,深空探测的第一要义是探索,人类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前进。国际合作可以让深空探测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自主进行的深空探测则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新华网]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张利文 孙自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日对外宣布,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将于今年下半年先后发射升空。

  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后,将与它进行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已完成各系统性能试验、系统间接口匹配和模拟飞行测试,即将转入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试验测试阶段。神舟八号飞船将于3月中旬完成电性能测试。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装载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设备研制进展顺利。

  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均为长征二号F火箭,其中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已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发射神舟八号的火箭已开始装配。发射场、着陆场和测控通信系统准备工作也在全面推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持续发展必须突破和掌握的基本技术。在今年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后,中国还将于明年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实现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室相关科学实验活动。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训练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新选拔的两名女航天员也参加了训练。(完)

     [中新网]

我国正研制论证运载能力达13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任沁沁、罗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3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正在进行研制论证工作,运载能力将达130吨,是现役运载火箭的6倍。

  梁小虹委员说,该型号火箭箭体巨大,箭体直径是现役火箭直径的2倍左右,以满足后续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发射任务的需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承担研制任务。

  据介绍,研制重型火箭是我国实施太空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施大规模深空探测任务的基础,将大大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自主进入空间能力,是保持空间优势核心能力的关键支柱。该项目在极大带动航天技术水平跃升的同时,还辐射带动国家基础工业、科学技术和民用产业的技术进步、能力升级。

  梁小虹委员告诉记者,与其他长征系列火箭“追赶”世界同类型先进型号不同,在重型运载火箭领域,美国、俄罗斯已经或正在开展研制具有代表性的重型运载火箭,我国目前进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论证意味着与宇航强国同时起步,开展竞争。

  他说,重型运载火箭研制需要攻克大量先进技术,例如大推力发动机技术、大直径箭体设计与制造技术、高精度制导、低温推进剂在轨管理等技术,将带动有关科学技术的研究进步,例如制导理论、燃烧理论、新型材料和计算机等的发展。

  此外,重型运载火箭的大直径箭体、大推力发动机的生产与制造,将直接带动国家基础工业能力的提升,例如先进材料的研发应用,大型结构的制造工艺、设备研发,大型构件的试验、运输保障等。

  梁小虹委员说,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还将拉动民用产业的进步,将直接辐射拉动一大批与此相关的高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为机械制造、生产加工、材料、计算机科学等国家基础工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