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专家详析航天飞机事故祸端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8-14

 

  “发现号”迟迟无法返航,除了天气原因,各种潜在因素也影响着航天飞机的安全着陆。CCTV-4《关注“发现号”返航》特别节目中,权威专家解析了“发现号”返航途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嘉宾:

  吴国庭:中国载人航天专家组成员、飞船防热专家

  庞之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际太空》杂志的主编

  焦维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

  主持人:

  王世林

  王世林:刚才我们一起通过约翰逊载人航天控制中心的信号一起了解了天气的情况,因为这次天气的情况可以说对“发现”号返航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接下来再来听一听专家的意见。根据刚才前方介绍的情况来看,这次主要还是云层的问题,说云层如果比较厚,航天飞机的返航有影响,到底这个影响是怎么产生的?

  庞之浩:坐民航飞机云层比较厚,看不见机场的着陆跑道也是很难降落的。航天飞机又比民航飞机速度快得多。第二,本身主发动机不能再工作,一次性就得对准了着陆。所以,必须在天气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够着陆,否则比较危险。

  王世林:你刚才讲到在降落的时候,主发动机是不能工作了。

  庞之浩:不能工作了。

  王世林:靠滑翔。

  庞之浩:完全靠滑翔。航天飞机用了多少技术,飞行的时候用了卫星的技术,返回的时候实际是用了飞机的技术,降落的时候完全靠滑翔,没有动力。

  王世林:滑翔的过程中云层对它的影响非常大。

  庞之浩:非常大,专家都认为航天飞机返回比发射更危险,原因是没有动力,另外没有逃逸系统,对航天飞机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发射的时候如果有情况的话,会提前返回,但航天飞机返回的时候,真正脱轨了以后就没有办法了,就必须下去。比较危险。

  焦维新:可能会有一个降雨。最关键可能是降雨。

  王世林:云层比较厚可能会降雨,降雨对着陆影响更大。

  焦维新:有当行可以确定位置,但是如果降雨大的话危害性比较大。

  王世林:刚才工作人员在解释的时候一句话给我印象很大,第一次机会错过了。要选择第二次机会,第二次机会要选择的话就会意味着整个方案发生变化,因为降落的地点要变化。降落的地点要变化,各种准备的工作是不是也要相应地发生很大的变化,会不会引起一些仓促的变化。

  吴国庭:不会。返回的时候它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预案。如果今天肯尼迪发射的地方气候不好的话到另外一个地方,一边发射场所有的工作,主着落场完成一样的准备,不会有这个问题。为什么气候影响很大呢?航天飞机实际上轨道载入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滑翔的过程,而且所以滑翔的时候,还不仅仅是直线的滑翔,走的是S形。走S形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国土的面积尽管很大,但是它的航程我们叫纵向的航程还是有限的,S形这样走,使得它滑翔的路程就长,就有足够的时间把速度降下来。

  庞之浩:主要是为了减速,相当于走4个S弯,为了降低它的速度。

  焦维新:今天还有一次降落时间,如果下一次时间错过了,那就到明天,明天大概是5点09分,北京时间下午5点09分。

  王世林:飞机在天上飞的时间长了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耗油,但是航天飞机不存在这个问题?

  焦维新:已经没有油了,滑翔不起来。

  庞之浩:本身靠低速。本身也有一点燃料,轨道发动机变轨用的,而不会让它再爬升再干什么。

  王世林:一旦点火脱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什么时候点火脱轨了,不可再逆转了。

  焦维新:而且第一段进入轨道之后脱轨操作,大概从它的轨道高度200多公里到122公里,就是这个阶段。这个阶段要利用它的一个轨道机动系统的推进器,这个阶段结束以后它为了安全起见把其中的一个推进器的燃料尽量耗光,因为进入到大气层以后,温度特别高,为了安全起见把燃料就烧掉了。

  庞之浩:刚才焦教授说122公里高,那就是载入点。

  王世林:载入大气层的一个点。

  庞之浩:相当于大气层和太空之间的一个分界线。

  焦维新:我们一般把载入点,122公里以上就认为大陆是绝对的真空了,120公里以下就要考虑大气层。

  王世林:虽然比较稀薄,但也是大气层。

  焦维新:那时大气密度明显增加。现在放的是离轨操作的过程。

  王世林:怎么样围绕地球旋转轨道,离开这个轨道。

  庞之浩:还有前头和后头,还有控制姿态喷气推进。

  焦维新:这是进入大气层以后和大气层剧烈摩擦,温度非常高,周围的气点已经包围了,现在航天飞机已经被等离子体包围了。我们一般的飞机落下来是俯冲的,它进入大气层是这样的,仰着。因为它是一个很大的腹部,所以往前飞行就可以增加阻力来减少它的速度。

  庞之浩:拱角差不多40度左右。它离地面80公里到40公里的时候,由于等离子作用产生了黑障,就像飞船似的,外界跟它无法通信,通信的信号断了,都是等离子体,没法通信,这一段也比较危险,不知道它干什么,完全靠航天飞机驾驶员自己来控制航天飞机。

  焦维新:12分钟到16分钟的时间。

  吴国庭:也就是航天飞机受损最严重的阶段。

  庞之浩:温度最高的时候。

  庞之浩:为什么叫黑障期,那个时候速度跟密度两项乘积累计起来是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加热最厉害的时候,也就是外面空气温度最高的时候,空气高到什么程度?高到空气里边电离了。它减速,发动机调头。到了载入点再调过来这么下来,靠肚子下来。

  王世林:首先调过头来喷气、点火、减速,到了载入点再调过来。

  庞之浩:前面有两个喷气状态。

  王世林:以昂首的姿态降落。

  庞之浩:最后是后轱辘降落打开降落伞,原来是没有降落伞。

  焦维新:这个是返回整个地面的操作。第一个大概是,那就是说减速的时候,往后喷气的时候速度就会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再翻过来。我们应该有三个步骤,反映了三个过程,最后第三步就到了这样,腹部迎着大气降落。大概是25分到30分钟就进入了122公里所有的载入界面。进入这个地方,因为大气的密度逐渐地增大了。航天飞机所经受的热量跟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跟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跟密度的平方根和速度的三次方乘积成正比,速度如果增加一点,经受的热量非常大。另外,它本身在大气层穿越的时候,本身大气给它的压力,我们叫做动力压力,这个动力压力也是跟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载入阶段,通过S形的路线,尽量降低它的速度。但是降低速度又不能太快,太快了假如说加速度大了以后,宇航员又遇到一个过载的问题,得有一个限定,航天飞机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不断测量外部大气的一些参数,而且要知道航天飞机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高度,离着陆点有多远。根据这个情况来计算我应该以多大的速度下降。这些过程人脑子是反映不过来的。所以,有一个专门编制的软件,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输入以后,知道我应该做哪部分。所以,要根据当时大气的状态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王世林:整个过程中还是由计算机来控制,是自动控制的。

  吴国庭:所有的控制全部是计算机。

  庞之浩:一直到基本快着陆的时候,驾驶员,一个是凯利,以及是克利斯来控制,而且角度也得控制好。如果控制的角度太小了,容易弹出去,角度太大了,热量太大了也不行。

  焦维新:这有一个术语,“载入走廊”。停了就像打水漂一样,返回不了大气层。

  从大气层上弹了过去。太抖了也会过来,有一个上限、下限之间我们称为载入走廊。这个角之内能够平安返回地面。

  王世林:刚才你们这个比喻是非常形象的,大气的表面就像水平面一样,一个速度非常快的物体如果打在水面上的时候,你打的角度正好它进去了,你打得有点角度不是很好就漂起来了。如果漂起来的话对航天飞机有什么影响?

  庞之浩:弹出去。

  王世林:还在转。

  焦维新:弹到别的地方就不能到肯尼迪航天飞机的降落轨道了。

  王世林:再转好几圈。

  庞之浩:动力已经没有了,已经下来了。

  焦维新:已经进行离轨操作。

  王世林:永远像卫星一样绕着地球转了。看来载入的时候,这个操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无论是技术要求还是人的要求都很高。

  焦维新:包括点火的高度、位置,这都是要精确的计算的。

  庞之浩:高度、位置还有点火的角度如果是有误差,航天飞机下来就控制不了了,就会到别的地方。

  焦维新:第一个是点火,使它的速度降下来,脱轨。速度掉下到一定程度之后,这时候有一个手动的机动系统,要检查一下我这个高度合不合适,有一个手动的系统。然后这个系统完了以后就像这个似的,就在一个偏转,以大概40度角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这个角根据实际情况稍微有些变化,但是有一条,它下落的速度由这几个因素综合考虑。比如下降的速率,距离地面的高度和到着陆点的距离之比乘下降率,目前下降率可能大概在1.5%左右。所以,不能变化太大了,也不能下降太快,也不能下太慢。所以,几个因素要综合考虑起来。后边几个就是说,下边第三个图周围有气流,这时为了降低速度做一些偏转几度,这么一偏,往那儿一转,过一会儿往那边,就可以走S形,进入了降落。

  航天飞机究竟是怎么构造的?它升空着陆的原理是什么?隔热瓦为何称为航天飞机事故的“罪魁祸首”?CCTV-4“关注‘发现号’返航”特别节目中邀请权威嘉宾详细解释了航天飞机的构造原理,以及隔热瓦引发“哥伦比亚”号事故的原因。下面是访谈实录:

  王世林:我们一起来了解航天飞机的构成。航天飞机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个是轨道器,还有一个是助推火箭,还有外贮箱,这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吴国庭:美国航天飞机开始设计的时候,希望最主要的功能是希望重复使用,但是最后实际上设计的只能做到实际指标,轨道器是100次,实际上最后看还是到了30次左右出了问题。刚才介绍了外贮箱边上两个固体助推器只能够重复使用30次,是一个固体火箭。用固体火箭,两个助推器先把航天飞机轨道器送到一定的高度以后,固体火箭的燃料全部点完以后,固体助推器像两个大钢桶一样,就用降落伞掉下来,掉在加勒比海,靠拖铲把它拖回来,重新往里加,下一次再用,等于固体火箭的客体,那是重复使用20、30次。外贮箱是里装液氢液氧燃料,供应航天飞机里三台火箭发动机继续往上爬,爬到一定高度以后,燃料箱里本身带的燃料用完了以后,把外贮箱再抛掉。外贮箱爬高点大概100公里,所以它掉下来以后,外贮箱整个就毁掉了。航天飞机再靠自己本身轨道器里带的燃料入轨,所以它分三部分,实际上等于三级火箭这么爬,第一级是固体火箭,第二级还是航天飞机的三台发动机,但是靠外贮箱,最后一级靠它自己。实际上最后真正重复使用的轨道器。

  庞之浩:所以叫部分重复使用运载器,我们管它叫一级半,助推火箭叫半级,实际上助推火箭的推力是很大的,航天飞机70%的推力来自于助推火箭,而且助推火箭看来现在美国航宇局在未来的乘员探索飞行器中也准备使用这种助推火箭。

  王世林:我们看发射的时候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在点火的时候,航天飞机轨道器这块是不是也有推力,还是只有两个助推火箭?

  吴国庭:没有。

  庞之浩:轨道器上有三个主发动机先点火,在起飞前的6秒钟先点火,依次点火,相差0.12秒,到真正助推火箭点火的时候同时起飞了。

  王世林:有时我们注意到画面中好像是轨道器三台发动机,好像已经点火了。庞之浩:还没起飞,是白色的,是液氢液氧,水汽。助推火箭里边装的是有铝的固体燃料,它的颜色是非常漂亮的,桔红色的。

  王世林:助推火箭一点火以后才能起飞。

  庞之浩:对,才能起飞。

  王世林:但是轨道器已经点火了,轨道器点火以后还没有起到作用?推力没有达到那么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以后助推火箭脱离。

  庞之浩:两分多钟,外贮箱8分半。这个设计当时也挺有意思的,因为轨道器非常大,为了装载更多的人和更多的物体,它不像火箭似的放在头部,而是并联式的,但是并联式的现在就带来问题,并联式容易遭到外贮箱掉浪碎沫的撞击,所以美国现在新推行的乘员探索飞行器还想装到头部,但是进行了其它的改进,把翅膀也去掉了,跟飞船差不多,还想装在头部,属于串联式的,这种方式更好一些。

  王世林:如果把轨道器放在头部的话,航天飞机发射的时候就不是现在看到的样子,像一个大柱子托着一个飞机往上飞,不是这样的装。

  庞之浩: 苏联航天飞机也是采用基本的方式,虽然是运载火箭能源号火箭,整流灶不可能做那么大,最后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是并联式的。吴教授看过“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王世林:“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吴国庭: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是俄罗斯,前苏联研制的航天飞机,在美国航天飞机研制以后不久自己研制的。俄罗斯一共做了三个航天飞机,一个是飞行了一次后来就不飞了,飞行的费用实在太高,这个国家的财力经受不了。还有一架是做地面试验用的,我看到的是地面做试验用的。俄罗斯航天飞机的外形跟用的防热的东西基本上布局跟美国的航天飞机都差不多,基本上外面也是陶瓷类的防热瓦,如果飞行的话我估计到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是防热瓦是非常舒松的泡沫陶瓷,陶瓷本身就是很脆弱的,又做成泡沫形状的,很轻的东西撞上去。

  庞之浩:既要保温,又要轻,不能太重,外表看起来跟塑料似的,但摸起来跟陶瓷和粉笔的感觉,之间的感觉的一种东西。

  吴国庭:我见到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大概大小就跟这个差不多。

  王世林:跟A4纸差不多。

  吴国庭:就跟现在的笔记本差不多,颜色外面是黑的,给我的感觉,很坚实,要去手拿的时候,手上准备着挺沉,但一拿起来很轻,密度才零点几,是水的密度的五分之一。为了要轻,航天飞机表面上防热瓦,即便是这样,美国航天飞机占的重量也都要占到12吨左右。

  庞之浩: 三万多块,4种。而且有白的,有黑的,颜色不一样。

  焦维新:上面是白的。

  吴国庭:它实际上防热瓦是四种防热瓦,按照使用的温度,使用温度最高的可以耐1650度,防热瓦是用所谓的碳的材料,用在哪个地方?用在受热最厉害的地方,如果航天飞机拿来看看,这个地方,比锥,还有机翼的前沿,这个模型上面标注黑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受热最严重的地方。其次是低温隔热材料,使用的温度是670度到1200多度的温度,基本上是在航天飞机的肚皮底下,这是为什么在那个地方出现一些突起物感觉到非常严重,正好那个地方有高热量地区。还有低温的隔热材料,是在两侧,航天飞机的两侧,这是在悬舱下方,眼睛可以看的鼓出来的地方,最后确定没有修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低温的隔热网,温度比较低,才370度到650度的范围,所以视野比较低,我估计最后下决心不修了,根据当时部位的热流不是很高有关。

  庞之浩:做过分析,没问题。

  王世林:那个问题是在“克林斯”座舱。

  吴国庭:等于是机舱的侧边,可以想象不是热流最大的。热流最低的地方是航天飞机的背面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才370度以下,所以经常掉的地方是后面,那个地方的温度比较低,掉点问题不太大。

  王世林:在我们普通民众看来,好像航天飞机发射的过程中,比如说掉点防热瓦什么的,好像感觉是一些小小的失误,但是如果真的理解了航天飞机返回原理,或者飞船返回的原理就可以发现,实际上防热的问题是航天器返回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防热的环节,航天器的返还是不可能的,或者说绝对不可能,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吴国庭:我解释一下,航天飞机载入的时候,所谓马赫数20几,飞行是声音速度的20几倍,就是七公里以上,每秒钟七公里以上。每秒钟七公里以上是什么概念?等于我们说“1”这一下的时候,汽车已经从中央电视台到了建国门以外很远的地方,那么高的速度,回来的时候航天飞机周围空气摩擦以后,温度有几千度。航天飞机防热瓦,根据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防热瓦来对付它。“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时候出现了哪些问题,就知道防热问题比较厉害?2001年2月1号,“哥伦比亚”失事的时候,就是塑料泡沫在机翼前沿砸的窟窿眼,多大呢?25毫米,跟大拇指前面的指头这么大的一个窟窿,后来他们分析的时候,在地面也用东西砸一下,把航天飞机砸一下,砸出来也是这么大小的东西,在地面用高温的气流,他们做模拟实验,高温气流往这个地方一吹,很快机翼前沿里所有的东西都烧坏了。

  王世林:所以一定要对东西进行试验以后才能得出科学的定义。虽然外贮箱的传感器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发射的过程中,防热的泡沫材料还是有脱落的现象,而且脱落的泡沫材料的距离,按说是超过了宇航局规定的安全标准。

     [新浪—央视4]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