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史话

科学之谜

科学教育

科学生活

科学咨询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教授学者论道男女同厕[按语]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08-21

编者按:我们可能每个人都对厕所都有所留意,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厕所的“污浊”文化。凡是有青少年去的厕所,总能在厕所的墙面等可动粗表达之处,总是写写画画上不少颇有创意的东西,但更多的还是不堪入目。男厕所尤其为甚。大学厕所有,中学厕所有,小学厕所也有。这是应当注意和值得研究的现象。

另一个同类的现象就是“课桌”文化,这也是很普遍的。大中小学的课桌上都留有或者经典或者躁动或者污秽的言词和图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景呢?我认为这可能与青春躁动和好奇有密切关系。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缺失的,我们不敢正确对待某些东西。比如性,长期以来,我们直接是忌讳谈论的,存在着性观念扭曲的问题。但是,它作为我们人体和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现象,对于追求知识、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对人类和自己渴求充分了解的青少年来讲,回避是非常不现实的,越是对他们神神秘秘就越是激发他们渴求了解真相的好奇心。

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类自身的问题,尤其是性,可能有助于解决许多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问题。我们自己不制造和设置社会障碍,社会就不会有太多的心理问题。我们自己不隔膜自己,我们也就完全能坦然应对一切。如何才能树立正常的社会性观念?如何引导和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性心理?这是一个需要严肃认真对待而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我们注意到,至今也没有一本比较好的可以进校园的、大众化的性教育图书,这可能也是一个需要正确面对的问题。站在科学的高度,从人体自然属性的角度看待性,了解性,解释性,不以性论性,不给性披挂上暗色的婚纱,这应该算是比较正确的性观念。能否搞好性教育是与性观念正确与否密切相关的。

以下所选为近日一些教授和学者关于男女同厕的一些观点,实际上大家还是谈论的性这一问题,如下所列文字还是值得大家一读的。[莫笑]

 

北大教授陈少峰:男女同厕伦理上的好处多于坏处

  陈少峰(北京大学教授)

  关于男女同厕的问题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需要统一的形式。目前的厕所设施现状导致不利于女性,便器和坑位少,实际上是对女性的歧视。我赞成男女同厕,双方在同一空间里,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在人流集中的一部分地区,可以减少女性受歧视的情况,这样来看,伦理上的好处多于坏处,也避免经济上的浪费。

  对此一些女性可能会存在习惯性的排斥,但习惯是可以培养的,这毕竟是更人性化的一种方式,况且其中也不存在伦理上的倒退问题,仅仅是在保护隐私权的前提下,伦理的一种新变化而已,并不是恶性的变化。如果具体推行,则必须循序渐进,人们毕竟需要一个心理准备过程,起初会不很适应。所以应该首先在一部分地区实施,根据舆论和大家的适应情况逐步讨论,以求在如厕过程中心理和行为进一步适应。[北京科技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任苇:“平和态度看性”

  任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近年来的青少年性教育实践,感触颇深的是:讲多少、坦率到什么程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讲授者对“性”所把持的态度,任何将“性”神秘化、泛道德化的做法都是有害的。相反能够把性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内容像传授其他知识那样,以一种平和的态度,科学、客观、公正地传授给学生,才会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引起对性和爱本能与责任的 思考。

  我个人认为,台大孙教授关于建立双性厕所的构想最有意义之处在于,体现男女平等理念和共厕时对“性”问题的平和心态,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实验未尝不可。有益无益不单单是专家学者们在象牙塔实验室里讨论出来的,关键要看被试者的感受。

 

专家访谈: 不同意男女同厕

  男女同厕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孙昌龄(教育心理学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就现阶段而言,男女同厕是不符合社会正常标准的,是不被公众所认可的。所以一旦人们进入这样的厕所,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冲突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排斥,不能接 受,所以不会愿意进入这样的厕所。在很多小餐馆,由于条件简陋,确实已经实行男女同厕,但是人们进入这种厕所,是不得已而为之,可心里还是会不舒服。

  心理冲突的第二种表现,尤其在青少年中特别容易产生的,那就是兴奋。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厕所属于“新异”刺激物。尤其是当这个新异刺激物属于厕所的范畴,本来就是一个很隐私、很容易引起人们敏感的地方,就更会引起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对他们的成长没有好处。也许一开始,他们只是觉得新鲜,但是到后来,很容易滋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无论对于正常人还是两性人都没必要男女同厕

  陈焕然(整形外科医学博士)

  对于正常人来讲,设立这种厕所完全没必要。现在的厕所不断加高隔断,就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隐私。在生理上,厕所是相对于日常生活一个比较暴露的场所。如果是同厕,人们在心理上保护隐私的要求就不能保证。如果是因为公众场所里女性厕所拥挤,男性厕所富余,那就增加女厕所的面积和坑位就可以了,没必要同厕。

  对于双性人来讲,双性对于他们是一种病。他们应该找医生治疗这个病,通过医疗手段把他们做成男的或者是女的,从而回归到人群之中。这才是真正的帮助他们寻求解脱的方式。如果为双性人设立这种厕所,他们一进去人们就会怀疑他们的性别。他们本来就不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性别,设立男女同厕的厕所反而会帮助人们从人群中把他们拣出来。

  男女同厕造成两性之间“隐私”暴露产生心理问题

  沈德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从社会心理角度讲,每个个体是有一个相对隐私的心理空间的。上厕所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隐私”的行为。当然这里所说的“隐私”有个体的,也有两大性别之间的“隐私”。男女同厕就可能使男女之间的“隐私”暴露在异性面前,比如上厕所发出的一些声响、女性的月经周期等等。两性之间的这些“隐私”暴露给异性自然会引起心理上的尴尬。正是这种尴尬心理会让男女两性上厕所时产生紧张感和压迫感。

  另一方面,男女的生理结构不同,使得男女在上厕所的行为上有很大不同,比如男性一直以来习惯于站着小便,而女性则是蹲着或是坐着更方便。对于男性来讲,如果一直以来的自然行为突然改变,接受起来会有一个心理过程。

  任何变革应该是更文明、更人性化,如果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适,是不人性化的。

  男女同厕在法律上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男女平等

  马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授)

  法律对于有利于社会发展或无害的习俗,尽量保护;对于危害社会发展的习俗(如娃娃亲)则应当改变。但即便改变,也是“渐变”而不是“骤变”。男女分厕是一种习俗,它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而且可以说是全人类的各文明民族的一种习俗。除非“男女分厕”这种习惯已经严重危害到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才应该考虑改变。

  平等的意思不是绝对同等,法律上强调的平等是“相同的情况相同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男女两性的生理结构天生是不同的,人们很难将他们如厕的情况完全同等对待。如果说现在这种“男女分厕”的情况有“歧视”存在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解决,不必大动干戈地实行“男女同厕”。

  有条件时男女才分厕

  陈新欣(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著名婚姻问题专家)

  我认为在女厕人满为患,男厕利用不足的情况下,男女同厕确实可以实现提高便器设施利用率的作用。但如果有条件的话,男女分厕会更文明。比如男女在一间厕所进出,以及上厕所时发出的声音、气味的问题,都会让很多女性觉得很尴尬。

  实际生活中,人流集中时会有很多人在外等待,裤带和衣服经常没有整理好就离开蹲位,同性自然不会有问题的,但若有异性在外等待就很不方便。况且上厕所确实需要特别的私人空间,可以想见当一个女性在如厕时,左右有两位男性正在方便,她的心情如何,也许方便都会遇到障碍。

  此外,威胁女性安全的情况也会存在。虽然有性侵犯倾向者不会因为男女分厕而停止犯罪行为,但同厕会给其更加有利的条件。从我的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存在因为男女同厕而使偷窥等性犯罪概率增加的可能。对于厕所设施资源利用问题,由于男女方便习惯的不同,只要增加女厕蹲位数量,减少男性蹲位数量增加小便池的数量,厕所资源是能实现有效利用的。

  应增加总供给数量

  夏业良(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男女同厕问题应该先分清是男女同时使用,还是分时间先后共用同一个厕所空间。

  男女同时使用厕所空间的情况不久前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还能见到。但是,在城市里则不必提倡。城市的卫生间功能不仅是如厕,还承担了诸如化妆等功能。这些都是不希望受到他人(尤其是异性)干扰的。而且,毕竟安全隐患还很多,大家往往都是陌生人,如果发生骚扰的情况就不易界定。

  如果是共用但不是同时使用同一空间的话,可能是像飞机或火车那样,出于节省空间的考虑。有的超市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由于生理原因,使用厕所频率高于男性。但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让男女使用同一个多厕位公共厕所。

  如果是多个厕位,则一定要分性别使用;除非只有一个位置,分与不分都可以。

  即使出现了女性排队上厕所的情况,也应该从总供给上考虑,相应增加厕位,而不是不分男厕女厕。[北京科技日报]

 

《中国女性主义》主编:男女同厕是文明进步表现


荒林

  荒林(女性主义学者《中国女性主义》主编)

  在理论上,我赞同男女同厕,并非常欣赏李银河的观点。但在操作层面上,还可以探讨。因为厕所也是体制的一种,它在日常中呈现为对人们习惯性生活方式的认同,人们的观念程度不同,接受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大。人们习惯于定势,不太愿意在日常方式上进行过多变化和尝试。即使愿意这么想的人,也不一定能够这么实践。思与行是很难一致的。能够 将活跃的思想随时变为轻松的行动,这需要社会极度开放和文明程度相当高。在这样的背景中人的习惯定势相对会减弱,创造力相对获得更大自由,因而就能自然而然地、坦然地面对种种身体行为,包括性的多样和上厕所的多样化。在这个意义上,男女同厕不仅不应该说成是文明的倒退,相反,可能是检验文明是否真的进步了呢![北京科技报]

 

性学奠基大师西湖"论剑":性既敏感,又脆弱 

  青山新雨后的西湖不平静地迎来一位银发鹤颜的老者,他就是当代性学奠基大师之一的布洛博士。

  布洛博士此行主要为八月二十二日至九月六日在新浪女性频道的开展“首次中国女性调查项目”而来,同行的还有国际华人圈性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学者阮芳赋。在“性”学方面,他们提出了多种观点。

  长期以来,有关性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禁区,人们避而不谈。由于对性知识缺乏了解,许多人在夫妻性生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人们一谈到性,总是把性等同于黄色、下流和淫秽。

  布洛博士认为人们应摒弃愚昧、压抑、封闭的性观念,正确认识它,享受它。他指出:性,既敏感,又脆弱。它喜欢一种从容、轻松的状态。一旦稍微紧张并渗入人为的、不自然因素,它的质量也会迅速下降。

  如果夫妻双方能够了解更多的性知识,那么夫妻双方都会获益,生活质量、婚姻质量都会提高。此外,阮芳赋博士指出,老年人的婚姻与性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老年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夫妻关系和夫妻性生活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人称之为“夕阳下的躁动”。如果以男女双方二十五岁左右结婚、七十五岁丧偶计,婚姻生活有五十年,而老年期要占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

  国外研究发现,一些恩爱的老夫老妻,性生活都能保持到七八十岁。性不只属于青年人,也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

  阮博士认为,对老年人的性生活需要加强引导。中老年性教育目前基本上还是空白。这是留给二十一世纪的一个课题。

  对儿童的性问题,两位学者都认为必须予以正确对待。事实表明,儿童也与性有关系。儿童的性问题不是表现于想恋爱、结婚,而主要表现在具有性好奇心、性模仿和朦胧的性快感。对此要正确引导,不能使孩子形成性神秘感,甚至造成心理变态。

  同时,以木子美、卫慧为代表的人群,通过她们的文字打破了以往女性形象的界定,营造了一个充满自我张扬以及情欲放纵的幻想空间现象。就此现象,布洛博士认为这只是个案,其中还不乏其他动因,不具备普遍性,故不能因此认为中国“性革命”已到来。这只说明不仅男性享受性自由,女人也将享有。

  专家指出,对待性,人们应该“顺其自然,尊重选择”。[中新]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