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碘盐抢购考验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能力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3-20

 

碘盐抢购考验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能力

    中国聚焦:碘盐抢购考验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能力

    新华网杭州3月18日电(记者 张乐)近日,一场因日本核泄漏事件导致的碘盐等含碘产品的抢购涉及中国许多地方,给中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带来考验。

    因担心日本核泄漏事件污染海盐,加之民间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中国不少地区自16日起,开始出现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的情况。抢购风潮,尤以上海和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等地为甚,随后扩散到北京、福建、广东等地区和不少内陆省市。

    从17日开始,在中国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海带、海藻、海鲜等富含碘元素的产品脱销的情况。

    事件发生后,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应的机构、企业快速作出反应。

    在浙江,卫生部门通过媒体,及时发布了碘盐无法替代碘片,起到防止放射性碘辐射的作用等科学知识。同时开通科普宣传热线,接受公众关于核污染及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咨询。

    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则将关口前移,通过媒体、官方网站、手机短信等传播载体,主动向公众发布辐射水平监测的最新情况,告知公众境内辐射环境的监测情况和海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检测情况,以打消公众对核辐射的担忧。

    中国盐业总公司和各级盐业公司在政府各级应急办的统筹下,发布了确保食盐正常充足、平价供应的消息。同时,实行24小时调运、配送,确保超市、商场、便利店、农贸市场内小包装碘盐的充足供应。

    一些地方物价部门也明确表示,将加强对超市、农贸市场,包括小型商店的巡查力度,打击乘机囤积碘盐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确保市场稳定有序。

    尽管17日上午不少超市和便利店恢复了碘盐的正常供应,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在成批量抢购食盐。

    联合国媒介与传播研究会会员、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何镇飚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

    他说,尽管政府权威部门在危机发生后,通过媒体多次发布了“食盐供大于求、储备充足”“食用碘盐无益防辐射”等权威信息,但仍无法阻止公众排队抢购。

    “由此看来,在危机来临时,运用大众传媒发布权威信息,阻断谣言传播路径的传统应对方式并不十分有效。”何镇飚说,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采取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专家表示,进一步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当务之急。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除了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直播等方式迅速发布消息的同时,还应该在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通俗、客观,以及传播载体和方式的选择上下更多功夫,以提高公众对信息准确性、真实性的认可度。

    “更重要的是,应该将这些信息传递、科普宣传的工作做到前头。资讯的及时、透明,甚至或可避免这场危机的出现。”何镇飚表示。

    “这次碘盐抢购,给政府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考。”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他称赞浙江两位省部级官员在这场危机中利用实名微博化解民众焦虑、稳定民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17日在看到网民“请领导关注抢购食盐现象”的微博留言后,及时用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回复网民,来缓解大众的紧张情绪,并承诺食盐保证供应。浙江省分管医疗卫生的副省长郑继伟同样也在微博上留言给大家打气鼓劲,并明确表示:“已部署,盐会有的。”

    经过多个部门的齐心努力和媒体的广泛宣传,这场源起于日本核泄漏危机的恐慌性购盐得以平息。

     [新华网]

警惕“抢盐潮”背后的深层心理

  面对前几天举国弥漫的“抢盐潮”,评论意见大都认为国民缺乏科普常识,缺少常识与理性。甚至网络风传“日本不愧大核民族,中国实为盐荒子孙”的调侃对联。这副对联将网民刻薄、喜好讽刺的一面暴露无遗。实际感叹的是日本在灾难前的有序与中国在谣言面前的混乱。笔者愚见,南都社论所持的观点似乎与前文言说的并无二致。

  普通百姓缺乏科普常识,在灾难面前缺乏理性,固然可以解释“抢盐潮”。媒体的批评建立在“盐对核辐射预防没任何作用”的前提下,可是灾难过后公共媒体说过什么对预防核辐射有用吗?专家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解释过为什么我们不会受核辐射的影响吗?在日本发生爆炸后专家倒是出场了。比如电视的评论先说日本的核设施是安全的,不会发生爆炸;再说如果爆炸了,对周围的核辐射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些言论出场的时候带着多少坚定与理性,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或许专家对不确定的现象也未必清楚,但言之凿凿过后却与事实相反,叫普通老百姓如何保持理性?

  “抢盐潮”背后或许有奸商的推波助澜,但将责任完全推给奸商是一种更不负责任的行为。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抢购风潮。非典的时候,我们抢购过醋;神医流行的时候,我们抢购过绿豆;现在,我们抢购盐了。权威信息源和公共媒体的公信力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普通老百姓不信新闻,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理性和常识。

  面对谣言,老百姓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很多公共事件恰恰证实了那些天真地以为没有的人的错误。同样一种心理,当老百姓用它来质疑行政行为的时候,被媒体广泛赞誉;但它用来自保的时候,却遭媒体大加挞伐。媒体的双重标准给自己带来的不信任,也是大国的悲剧。 □田家

     [奥一网]

大国民持守理性 抢盐潮自会平息

  一股食盐抢购风潮近日在国内蔓延。迄今为止,我国多个城市都出现盲目的抢购行为。核医学专家一再澄清,买碘盐防辐射毫无意义,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省应急办和省卫生厅紧急声明:广东食盐未受日本震灾影响,不必恐慌。省盐业总公司表示储备充足,完全能够满足需求。物价部门将严厉打击囤积或哄抬盐价的商贩。

  现在的情况是,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电站危险并没有扩散到周边国家,更没有污染食盐生产。单就中国而言,全国各地有着庞大的盐业资源,仅青海茶卡盐湖探明盐储量就超过4.4亿吨,足够13亿人吃70年。储量和库存都很充沛,食盐匮乏是彻头彻尾的不实之词,家庭根本没有必要大量储藏。此外,加食碘盐对防止核辐射毫无作用,短期内增量进补,有百害而无一益。

  哄抢引发局部轻度混乱,社会秩序和人心稳定受此困扰。如果抢购食盐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失当倒也罢了,它还打断了本来平稳的食盐供应链条。特别是,很多人并不是听信传言才去买盐,而是因担忧断货才加入抢盐人流。好的转机是,相关部门开始启动应急程序,加大食盐供应量以平复骤然升高的需求,社会舆论也开始传播正确的信息,积极作为有望消解抢购的不理智。

  这阵抢购食盐风潮形成得快,扩散得也快。目前发现一些有待核实的线索,有消息认为谣言始发于浙江,或与当地游资借机炒盐有勾连。相关部门应该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清晰的回复。假若抢购背后的阴谋论成立,那些以自保为由抢购食盐的人,实际上就充当了别人牟利的工具。撇开阴谋论不谈,此次抢盐风潮令社会短暂脱序,也反映出群体在抗灾及应变上的不成熟。

  老实讲,政府有责任在抢购风潮并起后加以遏制,这是行政责任使然,但若论及抢盐潮的肇始,就与某些批评意见所认为的政府公信力没有太大关系。

  就应对灾害及其影响而言,政府有政府的职守,大众有大众的责任。要求政府尽到职责,当然没错。但如果连带着抛却公民责任,期待政府无所不包,也就等于对自己不负责任,也等于宣布放弃对别人的责任。抢盐风潮既暴露出国民在常识方面的匮乏,一般民众缺失科普机会,更映照出公民责任的羸弱。哄抢局面未终结,还请人们稍稍自问一句:处常与处变,是否尊重常理?

  并不是说面对日本核泄漏的阴影不该紧张,除了中国人,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及加拿大的消费者同样在抢购碘化钾药片,当地官员同样在做解释工作,消除人们的害怕心理。之所以列举这样的例子,是因为它也不能完全支持群体恐慌与政府间的逻辑关系。抢盐潮中确实透出民众强烈的不安全感。若要反思,恐怕也需要反求诸己。

  也许应该庆幸,这次遭到抢购的只有食盐一项。抢盐风潮还显示,人们恐慌的只是恐慌本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说有什么理想,没有什么比理智的大国民更值得期待,那种从容与淡定,令灾害不再成为最危险的东西。只有大国民持守常识与理性,抢购潮才会平息。而常识与理性,是政府不能给予的,仍需自主寻找。

    [南方都市报]

民众不需储备盐 多储备核安全知识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中国部分地区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

  昨日,工信部表示,我国食盐生产和供应有充分保障。卫生部也表示,吃碘盐不能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而中国盐业总公司昨日上午已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配送服务,确保食盐市场的安全供应。

  国家发改委随后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

  相信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这股盲目的抢盐潮会逐步降温。事实上,只要稍稍懂一点核辐射知识,就可以发现抢购食盐的理由完全不成立。

  首先,从防辐射的角度来说,食用碘盐的作用微乎其微。遭受核辐射之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如果同时科学服用稳定性碘,确实能阻断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起到保护肌体的作用。所以,被核辐射后,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服用碘片(碘化钾片)。但碘盐和碘片不一样,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要想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每天就需食用3公斤以上的食用盐,谁能做到?

  更何况,即使是碘片,也并非是绝对的“辐射解毒剂”,对铯等放射性元素就没有防护作用。所以,碘片的服用也需按照医生或权威部门的指示,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就擅自服用。无论是过量的碘摄入还是盐摄入,反倒会引发其他的疾病。

  其次,核辐射会污染海水、降低食盐产量的担忧也是杞人忧天。业内专家已经指出,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矿盐资源充裕,供应不是问题,而且是从地下3米处提取,也很难被污染。即使是海盐,也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从大环境来看,事态也远没有严重到需要民众做出紧急应对的时候。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每天都在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和我国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截至昨日,各项检测显示,日本核事故还没有对我国环境造成放射性影响。另外,根据气象资料,未来十余天,日本福岛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东或东北方向扩散。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核辐射的污染物不会飘到我国。

  而且,核事故的破坏力虽然可怕,但其影响范围也不是无限的。有专家将日本核事故和此前的一些核事故比较。日本这次核事故等级目前定为4级,虽然有专家认为严重程度已超过4级,但远不及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定为7级,影响范围也仅仅是200-300公里直径范围,而中国东海离日本有1000多公里呢。

  面对突发事件,人们要有未雨绸缪的心态,但是更要讲究科学应对。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不仅不能防辐射,对身体也是有害无益。应对核辐射,与其盲目地抢购食盐,还不如静下心来,学习积累一些核安全方面的知识。

  对于当前的抢盐潮,有关部门已经做出积极的应对,但各项举措还应加速。有关部门需要继续扩大核安全知识的普及范围,除了媒体之外,尽可能借助手机短信等更多的传播平台、传播手段,将有关知识让尽可能多的民众知道。另外,也应尽快保证食盐的供应,缓解市场因紧缺导致的恐慌,对那些恶意囤积、炒作牟利的行为要及时惩处,让市场供求尽快恢复正常。

     [新京报]

狂购盐背后:“无盐的结局”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中国部分地区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全国不少地方盐价突然猛涨,由原价1.5元每包的食盐涨到10元每包。而且很多地方尽然没有食盐出售,商家表示卖空了。为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中国盐业总公司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出紧急通知。 (新华社社北京3月17日电)

  此时此刻,我所在的城市长沙正在上演一场疯狂抢购食盐的场面,每个超市门口聚集着大量的市民,并无盐可购。同时,从广东、浙江、江苏、安徽、贵州、湖北、江西等多地现抢购食盐现象,并出现断货的情况。

  疯狂购盐的背后,导致“无盐的结局”,不少民众受到日本核设施爆炸的影响,有人散布谣言,认为核污染海水后,导致海盐受到污染,晒出的盐不安全,食用之后人体会受到影响。这样的理论非常荒谬,笔者致电浙江省核学会秘书长夏元初,他说:“日本核污染范围有限,要流到中国近海产盐区可能性极低。”可见,日本的核污染对我国产盐区是不会构成威胁的,请广大民众放心。

  随后,笔者致电中国盐业总公司,咨询我国产盐情况。中国食盐储备充足,各省都有国家级食盐储备,足够应付全国食盐供应。中国食盐资源丰富,海盐只是其中一部分,再说目前还没有受到核污染。食盐资源有:海盐、湖盐、岩盐(盐矿);中国是世界上湖盐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岩盐矿床资源方面已查明储量大于100亿吨的岩盐矿床就有10余个。中国每年食盐消耗不过几百万吨。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盐湖之一——察尔汗盐湖,该湖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湖,距西宁750公里。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 6 7 0米。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民众抢购碘盐,受到碘盐能防辐射的影响,尤其是沿海地区不少省市的民众,对此非常担心。日本核设施的污染和影响范围有限,目前并未影响到我国,我国民众不必食用过量的碘盐或碘片。据核专家介绍:碘片可以阻隔甲状腺吸收碘131,但一颗碘片的含量约100MG,相当5公斤盐碘量,短期食用等量盐足以致人脱水而死。请民众引起高度重视,不要大量食用碘盐,还是按照平常食用的标准,放在食物中。

  谣言止于智者。相信抢购食盐的民众看了上述的分析,会理性一些,无需惊慌,不要相信谣言。在这样的现象背后,不难看出,不少民众获得的信息不对称,片面理解核辐射的影响,以为空气的传播无影无踪,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在我国沿海不少临近日本的地区早已启动密切监测应急机制,在大连等地的核辐射监测点随时在监测,并做好了应对措施。

  民众抢购碘盐风潮,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无疑有不法分子在幕后操作,乘机利用民众的恐慌心理谋取利益,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我国的法律规定。盐价不正常的猛涨,政府必将采取措施,打击不法商家,同时将更多的食盐储备推向市场抑制价格上涨。

  在紧急事态面前,民众的担忧心理如何消除?只有各级政府普及科学知识,迅速掌握民众的心理,果断发布各种有可能引起恐慌的信息,谣言就不攻自破,那些不法商家的伎俩就不会得逞。(娄义华)

     [国际在线]

谣“盐”之下我们为何杯弓蛇影

  从3月16日一早开始,杭州、绍兴、台州、宁波等地的居民纷纷涌入当地各大小超市购买食用碘盐,到傍晚,不少杭州市民下班去超市买,发现货架上已经被抢购一空,买不到盐的一些市民开始抢购酱油。(《钱江晚报》3月17日)

  抢购碘盐不仅发生在浙江,广东、安徽多地也发生了抢盐现象,一些市民甚至开车成箱成箱地购买碘盐。为什么会抢盐?因为坊间传言日本的核辐射会对海水造成污染,今后海水盐制作出来也会有辐射,所以应该先囤积一些未被污染的盐;另一个原因是这两天很多人从网上看到食用盐中的碘可以有效防止核辐射,关键时刻用得上。

  但是,疾控专家和政府部门都出来辟谣了。食盐里碘的含量很低,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而且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被海水污染的可能性也很小。

  非典时国人抢板蓝根,甲流流行抢蒜,现在又轮到了抢碘盐。专家和官方的辟谣并没有缓解人们对抢盐现象的关注,网络上到处弥漫着“抢盐潮”。在对抢盐潮的“热议”中,很多网民认为这是“信任危机”呈现出的后果。因为专家公信力不够,官方的声明也不能全信,所以民众会恐慌,会对不可知的核污染表示出担忧;因为专家公信力不高,民众在一些事情上被专家忽悠了,这次抢盐现象恰恰是无安全感的民意的一次自救,体现了老百姓对现实生活的恐慌心态。

  在某些事情上,一些专家的公信力确实值得怀疑,但是在抢盐这件事上,难道真的和“公信力”有关吗?事实上,那些提着大包小包去超市抢购食盐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真的相信坊间传言呢?他们不见得相信碘盐可以防辐射,也不见得相信食盐真的会被污染。许多参与抢盐的人,未必真的在意什么“核污染”,更谈不上真正了解“核污染”,之所以参与“抢盐”行动,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亲朋好友及左右邻居都在抢。按照国人的惯常思维,既然都在抢,我为什么不抢?民众的“盲目跟风”引发了这一波抢盐潮。

  有人说民众“盲目跟风”是因为恐慌引起的。果真如此吗?网络上,网民们一方面问候着:“你买盐了吗?”“你们那里还有盐卖吗?”你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会紧跟着感慨一下:“好搞笑啊!”我正在写稿的时候,老家小县城的妹妹打电话问我:“你们买盐了没有啊,县城里的人也开始抢盐了。”这些“问候”中,丝毫感觉不到对方的恐慌,也感觉不到彼此的担忧,能让人感觉到的反而是,我们正在嘻嘻哈哈地参与一场抢盐的闹剧。那些参与抢盐的民众未必恐慌,而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

  日本地震后,国人感慨着日本普通民众面对大灾时的冷静从容,日本人表现出来的“国民秩序”也成为一个典范。可惜,我们还未来得及深入内里去体悟,就被一场谣“盐”给打败了。明明是一场“盐”过其实的“闹剧”,其中国人心理脆弱、分辨谣言能力之差、凑热闹心态等因素为这场抢盐“闹剧”推波助澜了,可很多人还是不愿意从国民自身的素养上寻找问题,而是将板子拍在了官方和专家的“公信力”上。

  谣“盐”之下,我们杯弓蛇影。这其实是一场无关“信任危机”的危机。据外媒报道,美国一些碘化钾产品脱销,许多药店热卖这种无需处方便可出售的药片,在一些拍卖网站上,一盒14片的碘片竟卖540美元,这样的杯弓蛇影看来并非中国特有。

     [中国青年报]

谣言为何难以止于智者

  “今天你买盐了?”3月17日,一场食盐抢购潮让许多中国人的问候语变成了这句话。

  多位专家学者都在电话中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抢盐潮发展之迅速让他们惊讶不已,甚至没来得及观察这场风波产生的路径,就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的状态。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周裕琼一直致力于研究流言和谣言,她认为,抢盐潮的发生,源于3个纠合到一起的小流言。

  这3个小流言,一是核辐射会影响到中国,二是吃盐能防止核辐射,三是日本的核辐射会污染海水,从而污染到食盐。“这三方面信息整合到一起,造成了民众的恐慌。”

  恐慌正是造成抢购行为的主要原因,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樊春雷研究了2003年非典时期一些地区对醋、板蓝根等物品的抢购潮,发现几次抢购风潮的共同之处是在恐慌心理下出现的群发性行为,且每次抢购都伴随着各种传言。

  樊春雷说,人们为什么会相信传言,并且发生抢购行为?原因就在于“总要做点什么的心理的影响”。在一种恐慌心理下,即使有再多的人说什么也不用做,但总会认为“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因此,一旦有抢购风潮,从众心理立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形成非理性冲动。

  樊春雷说,这几天,日本的核危机事件在持续发酵,人们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事态在恶化。根据社会心理的发展来看,当对危机事件未取得科学定论时,人际交流倾向于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危机进行加工和放大,从而加重危机情景的恐慌气氛。而当预期结果很糟时,总得做点什么的心态会促使人们选择突击购物,“这实际上是一种谨慎决策,不求收益最大,但求遗憾最小”。

  周裕琼说,据她的观察,抢购潮的突然爆发,也有“第三方效应”因素在里面:有些人认识到抢盐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盐是生活必需品,如果盐卖光了,家里需要用盐怎么办,所以都去买盐,且盐的保质期长,囤积久了都没关系,这样一来,也加大了抢购人群的规模,使抢盐潮更加惊人。

  她认为,“第三方效应”也是这次抢盐潮跟非典时期抢购醋、板蓝根等最大的区别,非典时期的抢购,有一定的理性因素在内,但这一次,许多人是被卖光的担心裹挟着抢购的。

  她同时认为,抢盐潮也是本地社会心理的折射,比如极少数人对2012末世预言的恐慌等。同时,抢盐潮率先发生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也是因为这些地区临近海洋,使大家产生对海盐被污染的担心,而且,浙江、广东都有核电站。如此一来,现实的担心与谣言一结合,抢盐潮的发生具有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基础。

  樊春雷认为,这事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许多人宁可相信传言,也不相信专家。由此说明社会信任度比较差,这也是谣言容易传播的现实基础。周裕琼也认为,政府及专家公信力的缺失,是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些专家不说,一些专家乱说,导致事件的发展要么缺乏专业意见,要么与专家预测的背道而驰,这使得谣言和不实传闻难以止于智者。

  对于应对措施,周裕琼和樊春雷都认为首先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发布信息,稳定市场,消除恐慌情绪。同时,各专业部门专业发布各自掌握的信息,从而使具有公信力的信息迅速传播,也将有利于缓解社会情绪压力。

  樊春雷说,国务院要求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就是很正确的做法,能有效减少社会情绪压力。此外,中国盐业总公司强调食盐供应充足,海盐只占小部分等信息,也有利于及时阻止恐慌情绪的蔓延。“恐慌性抢购反映了我国这个人情社会对公众自我意识的深层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口传信息对公众行为的影响,注意对口传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同时,政府的公开和透明有助于规避类似抢购现象的群发性行为。”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中国青年报]

 

 

 

相关报道

美国部分民众抢购碘化钾药片等

  综合外国媒体报道,由于日本“3?11”大地震引发了空前的核泄漏危机,加之有关核辐射物质正飘向太平洋的报道层出不穷,美国西海岸的居民们有些坐立不安了。于是乎,防毒面具、碘化钾药片等辐射保护产品瞬间脱销,人们的疯狂行为更像是在为一场核战争做准备。

  制药商大发财

  12号当天,美国弗吉尼亚药品生产商安贝克斯(Anbex)卖光了库存的1万盒14片装碘化钾药片,而新的订单正接踵而至。总裁艾伦?莫里斯介绍说,目前公司正以每分钟3盒的速度接受订货,而以前每星期也不过才3盒。“那些没有买到的人十分恐慌,有的甚至大哭大叫,”莫里斯说。

  专门生产液体碘化钾的弗莱明(Fleming)制药公司也表示,他们每个小时都会接到数十个来电和电子邮件,疯抢一种剂量45毫升、售价13.25美元的碘化钾液体。公司股东之一的黛博拉?佛莱明坦言:“实际上人们已经失去理智了。”

  加利福尼亚某药店正在大量购进一种以色列平民常用的防毒面具,然后以40美元的零售价卖出。“我们在过去两天卖出去的防毒面具比过去两年还要多,”店主人保罗?科秀告诉记者。

  截止到16日,美国“核药片”网(Nukepills.com)总共销售了25万盒碘化钾药片和3000瓶液体碘化钾,大部分客户来自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华盛顿、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还有一家网店甚至恳求买家不要再订购盖格计数器(一种用于测量放射性物质的测量仪)。它在声明中写道:“由于日本的灾难,盖格计数器完全供不应求。现在积压订单太多了,请不要再下单。”网店一名发言人介绍说,自地震发生以来,他们已经销售了成百上千台盖格计数器,售价从25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

  此外,一些人还通过转卖这些防辐射商品而大发横财。有几位卖家在亚马逊网(Amazon.com)上兜售一种原价9.99美元的碘化钾药片,但要价竟达到了250美元到459美元。另一个卖家试图以7800美元的价格转让900盒碘化钾药片。

  通常核反应堆发生事故后,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放射性碘,而碘化钾可以帮助人体不吸入这种有毒成分。

  奥巴马呼吁民众冷静

  据法国媒体报道,这种恐慌局面最初是由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一句警告引发的,该机构在日本核电站出事后称核辐射水平“极高”。

  现在,一方面是美国各级政府都反复强调,放射性物质飘到美国本土几乎没有可能;但另一方面,气象学家却表示很难推测原子尘究竟能飘多远。

  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晚在匹兹堡市接受采访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他说:“日本核电站附近地区可能会受到一些核辐射,放射性物质也可能会飘移到日本其他地区。但我可以保证,任何放射性物质在抵达夏威夷的时候就已经所剩无几了,更不用说美国本土。”

  而就在同一天,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雷吉娜?本杰明在视察加利福尼亚一所医院时却传达了“错误信息”。“我们怎么做准备都不为过,”她说,“我们从‘9?11’中吸取了教训,从卡特里娜飓风中吸取了教训,也应该从本周的地震中吸取教训。即便我们的准备只救了一条人命,那也是值得的。”

  她的发言人迅速在16日做出了澄清,表示当时雷吉娜并不了解居民们大量囤货的情况。“她(雷吉娜)只是想说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但并不鼓励人们购买大量备用商品。”

  一张随时更新的美国地图显示,各州检测到的核辐射量都在正常范围内。  (王菁)

     [中国日报网]

世卫组织:碘盐无益防辐射 不当食用有碍健康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徐松)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蓝睿明18日表示,食用含碘食盐对防辐射没有太大作用,不当或过量食用反而会导致不良副作用。

  “从食盐中摄取的碘含量(过少),无法起到预防辐射伤害的作用,相反,不当或过量食用碘盐或其他碘化物却会导致潜在的副作用。”蓝睿明在此间召开的记者会上说。他呼吁,公众补碘一定要“谨遵医嘱”。

  蓝睿明表示,世卫组织的放射专家一直在与日本当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密切合作,对不断变化的局势进行监测与评估。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从这些核设施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发生了明显的国际扩散。

  他解释说,辐射危害主要取决于暴露于辐射环境中的程度,核泄漏以及核辐射扩散的程度。世卫组织在过去的两天里并未收到核辐射污染明显扩散的报告,对生活在日本核电站封锁区之外的人来说,现在尚无重大的健康风险。

  蓝睿明表示,世卫组织目前正对日本核辐射的局势进行密切监视,如果出现更广泛扩散的风险,世卫组织将会迅速提供更多信息。

     [新华网]

卫生部:吃盐防辐射一次要吃3公斤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可以预防放射性碘辐射?”……针对公众疑问,卫生部网站解释,这些措施是不科学的。

  卫生部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每千克30毫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000克,才能达到预防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摄入极限。

  卫生部同时提醒,摄入过量的碘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功能。目前多数报道显示,碘过量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

  中国疾控中心此前发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强调,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提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要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