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大国善治与国民幸福 货币战第二轮才是中国最大忧患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1-10

 

大国善治与国民幸福

  21世纪将揭过最初的十年。如果没有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这十年也许是全球经济最高歌猛进的十年,也是全球化前所未有扩张的十年。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炫耀说1920年代如何了得,边境无管制,资本无障碍,上午在伦敦喝茶下午就在巴黎打牌。但是,那个年代只有不到20%的人口真正卷入和参与了全球经济体系,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还只是半殖民地的边缘状态。凯恩斯也就是以井为天。

  但是,21世纪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起点,全球90%以上人口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沃勒斯坦的中心——边缘体系开始无人问津、过时的新殖民主义理论被放弃。像美国欧洲等中心地带向世界范围提供需求,而亚非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则成为一个供应者。政治上的分工被经济产业上的链条所取代,资本主义中心地带开始模糊,经济“庶民”上位,外包不仅限于劳动力密集甚至技术密集,西方七国集团让位G20,IMF投票权重心“东移”,一言以蔽之,世界真的亢奋地“多极”了。

  自创刊始,本报就提出“与加入WTO后的中国一起成长”,的确,谁也比不过中国的生长。中国原定人均GDP2020年要比200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估计近期就能实现。以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程度,这十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很多投机的经济学家最喜欢的一项工作就是用线性增长方式来预测中国超过美国的时间表。这种认知甚至投射到体育赛事中,追赶项目110栏的运动员刘翔是这场追赶中的隐喻物,当他在北京奥运会上退出时,多少人抱憾嘘叹甚至指责怨怼,因为他错失了一个“崛起时间”。

  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股权分置、农业税免除、经济刺激……无不显示着中国的强大和自信。崛起是一个主题词,是一个集体主义的主题词,经济是最重要的脉象。这些都显示天命大国的风姿,是无法阻挡的命运。

  但如果回到地面,回到民间,回到常识,去掉抽象地对历史的热情眺望,淡化神话历史的冲动,我们会发现在这十年的尾端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对片面的增长神话开始反思,他们开始重思自己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一些人感到市场并未是自由市场,他们迫切希望公平与正义。这也是政府正在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关心CPI和房价,因为这就是生活。中国经济的总量狂飙突进同竞争力的排名不相符值得人深思,未来,高增长也需要有效解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

  整个世界在回味这十年,都会权衡财富增长和某些社会断裂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回味因为金融危机而被暂时搁置。美国金融泡沫的破灭引致更大的托市,衰退原本像感冒一样正常却被看作是重症难缠。美国货币滥发、财政刺激、以通胀拉动内需、以泡沫对抗衰退,十年仿佛是一个轮回,从起步到起点,从伤疤到伤痕。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把21世纪初称之为“不确定的年代”,所谓不确定是各种力量排序和主流思想地位的不确定,是学者的脑力跟不上世界运作的不确定。而这个十年终结之后,我们真正感到不确定,是社会的不确定、是断裂的不确定。

  越是理解这十年,越是理解胡锦涛主席“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正确。这十年的成就的确令人动容,如果夸大这十年物质成就,则难负重。如果审视十年社会心境,则须清醒。

  用大而无当的语言、数据以及总结,描述一个大时代的十年是乏力的。描绘生活、激情和国家认同的,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观念,GDP的政绩观和民众的幸福观是有一些差距的,产业规划和民众的创造力也并非完全兼容。一个国家崛起的标志是人民自由心境的浮现,一个国家吸引力的标志是人们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天性。现在,我们期待的是下一个十年,是一个更完善的崛起,是一个更人性的强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货币战第二轮,才是中国最大忧患

  随着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落地,加上10月5日日本央行决定重新实施零利率政策,并创立总额35万亿日元的基金用于购入资产,发达国家央行的这一系列举措,使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家滥发货币的“货币洪灾”已成事实。

  核心国家主导的这场“货币洪灾”,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这场“货币战争”的影响和后果如何?笔者认为,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不能拘泥于当前,而需要在两阶段货币战的跨度上审视,因为竞争性的汇率贬值和放松货币供给仅仅是货币战的第一阶段,核心国家重新收紧货币政策才是真正产生冲击的第二阶段。

  从更长时间跨度上考察,输出通货膨胀压力还不是货币洪灾的最大冲击;正如大水之后常有大旱一样,以重新收紧货币政策为特征的货币战第二阶段将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动逆转和债务危机。

  发达国家滥发货币,导致全球通胀提升,最后发达国家央行不得不大幅提升利率,将导致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核心市场,导致新兴市场泡沫的破灭。这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带来灾难。历史上已经有过类似一幕。

  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冲击”,引发西方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的货币战争,西方主要经济体步入“奔腾式通货膨胀”时期,利率水平提升相对滞后。在此背景下,其他国家纷纷加大力度利用西方债务融资,即使与西方阵营敌对的主要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然而,到了80年代初,这场后发国家债务融资的盛宴,便因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铁腕推行的紧缩货币政策而告终。以1982年墨西哥无力偿还外债而引爆全球性债务危机为开端,8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重灾区巴西、墨西哥等国相继陷入“失去的十年”。当时中国也与墨西哥式债务危机几乎擦肩而过。

  问题已经摆了出来。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新兴市场泡沫破灭,会在中国上演吗?虽然还名义上拥有,但实际上已经几近无效的资本管制,还会像之前一样保护中国经济吗?

  (原载11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梅新育,本报有删节)

    [南方都市报]

热钱不会乖乖入“池”货币政策仍需紧缩

  针对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中国可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即短期投机性资金如果流入,通过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会任之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中去,等其撤退时,从池子里放它走。

  与当前部分人士把周小川的池子解读为让热钱留在香港、进入A股市场等解读所不同,我们认为周小川的池子概念是个央行一直在操作的抽象概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央票和准备金率等从总量上对冲过剩货币流动性。

  理由如下,其一,周小川提出把热钱放在一个池子的措施是采取总量对冲的手段。其二,把池子解读为具体的一个时空范畴(如股市),至少涉及到为池子筑坝和热钱的可导向性两个维度。一方面,如同改革开放初的经济特区,把热钱匡定于如股市中,需为股市与其他市场设定筑坝。但筑坝不太可能,割裂了整体与局部之联系。另一方面,热钱并不是可管控和可导向的金融资源,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规模不可度量、流向隐秘和操作手法诡异。显然,承认热钱是不可控和无法导向的,那么为热钱设定特定的对冲池就不足信。其三,周小川认为外汇套利是符合逻辑的,无需太多指责也管不住,如同防控1970~1980年代常见的二道贩子而阻止火车运行,得不偿失。

  因此,热钱对冲池更多应为基于总量的抽象概念描述。由于央行认为热钱的涌入会在货币供应量上得到体现,央行通过总量(不考虑结构)对冲,热钱进来了就不会显著增加整个市场的货币流动性。这如同央行在总量上构建了一个蓄水池,把热钱涌入给市场带来的过剩流动性给收回去了;而热钱要撤出了,央行同样可通过辨析市场货币流动性状况,做出是否向市场净投放货币的决定。

  事实上,央行每年都要通过预测该年基础货币规模、货币乘数及其离差等要素,并根据满足经济增长对M2的需求规模,对M2设定目标值。若市场中的实际M2超过设定值,央行将根据边际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变化率来分析需从总量上对冲多少货币,才能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度偏离设定值。

  然而,这种基于总量上构建的对冲蓄水池,无法回避其潜伏的结构性风险隐患。随着金融的深化以及金融脱媒深入扩展,近年来的总量调控成效显示,每年M2的实际增速和货币供应总量都普遍高于央行年初的设定值,这映射出央行的总量对冲无法做到精准到位。

  原因在于,总量对冲背后,掩盖了钟情于虚拟经济寻求价差交易的热钱在货币供应量中的比重提高了,而配置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则受到了总量上的挤压。这意味着若维系央行年初设定的货币供应量目标,银行向实体经济配置金融资源的空间自然必需压缩。而银行为保增长等向国企和政府项目贷款,则必然使实际货币供应量突破年初设定值。因此,最终结构就是,以投资过热催生经济过热、民企贷款难以及资产价格滞胀和通胀高企等。

  毕竟,所谓的热钱追逐的是短期套利,而非实体经济投资。因此,大量热钱无需央行引导就锁定于资本市场,从而导致虚拟市场投资收益与实体经济投资收益产生级差收益。这种虚拟与实体市场所出现的级差收益将在市场机制下自发形成趋利效应,即产业资本受级差收益率诱惑会想方设法进入房市和股市进行投资炒作。近年来国内产业资本不愿卧在产业领域,搜寻机会进入房市和股市,可资佐证。

  当前央行担心的是实体经济虚拟化、储蓄负收益等诱因,使农产品等囤货投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实体投资,而是实体经济的虚拟炒作。鉴于此,与其同热钱拉开对垒阵势,防范热钱暗渡陈仓,不如主动性地拉开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战略布局,引入利率汇率之政策组合拳,改变当前金融资源的逐利流向和失衡配置特征,提高打击和防范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政策势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股市是“囤热钱”的好地方

  随着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规模的落定,全球新兴经济体又将迎来6000亿美元资金的进攻。为此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中国可以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应对热钱流入。他说,如果有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入,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将其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会任其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中去。等到热钱需要撤退时,再将它从池子里放出去。

  周小川的“池子”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不少人把这个“池子”与“股票池”联系在了一起。

  实际上,中国股市确实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池子”,是一个用来“囤热钱”的好地方。

  经过最近几年新股的高速发行,尤其是一批蓝筹公司的发行上市,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1997家,总市值27万亿元。股市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资金吞吐量的扩大,目前中国股市完全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即便美联储的6000亿美元全部流进A股市场(相当于4万亿元人民币),也只是相当于股票市值增长15%而已,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股市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快新股发行的方式来接纳热钱,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一直以来,中国股市都被称为“圈钱市”,融资功能是中国股市最擅长的功能,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04家公司发行A股股票或债券,合计筹资6632亿元。面对热钱的流入,中国股市完全可以加大新股发行力度,来减少热钱对市场的冲击。而且,让更多的公司能够发股上市,这也解决了一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此外,热钱进入股市后,管理层完全可以通过国有股的减持来将热钱对股市的冲击降低到最低程度。2005年中国股市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原本不上市流通的原非流通股,都已转换成了可流通股。不过,出于维护股市稳定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国有股并没有上市流通,而仍然是持有在大股东的手上。目前A股的总市值超过27万亿元,但真正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1/3左右。如中石油于11月8日解禁,解禁市值达到1.9万亿,但这1.9万亿市值的股票仍然都持有在大股东中石油集团的手上,并未上市流通。因此,一旦热钱流进股市,国资委完全可以有序地安排国有股减持,从而有效地抵减热钱对股市的冲击。

  当然,如果把“囤热钱”的“池子”建在股市里,对于股市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比如,加剧股市的投机炒作气氛,增加股市的泡沫成分,增加股市的投资风险。一旦有朝一日热钱从股市撤退,必将加剧股市的震荡,给投资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不过,相对于热钱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股市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值得的。只是作为投资者来说,在沐浴股市泡沫之时,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别让自己成为这场泡沫浴的买单人。

  □皮海洲(湖北 财经评论员)

    [新京报]

中国加快收购海外资源 超过对美国国债投资

  今年中国对海外铁、油、铜的投资,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对美国国债的投资。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硬资产的投资是310亿美元,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是230亿美元。专家说,每类资产的全年投资将达到550亿美元左右。但是,即便两类投资数额相等,这也标志着中国与过去的做法相比出现了一次重大转折。

  中国现在对硬资产拥有如此贪婪的胃口原因何在?提得最多的原因是支持其快速扩张的工业基础的需要。说得很对。但同样重要的是,要把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大幅增加硬资产收购的行为看作其外汇储备战略的一部分。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处于低估状。根据过去几年中国采取的措施来看,中国官员似乎可能会允许钉住美元的人民币每年对美元升值2%到3%。

  在美元如此疲软的情况下,继续大量投资美国国债或任何其他美元资产都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每年的利息收入很容易就被美元币值的损失超过了。随着美元继续贬值,更聪明的赌博是投资那些可能保值、甚至增值的资产。

  塞拉利昂的铁矿石,南非的矿山,澳大利亚的煤炭和天然气,巴西、委内瑞拉的石油,就连加拿大的木材行业也在受中国需求的拉动而实现复苏。

  【据《华尔街日报》文章综合整理分析】

     [南方都市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