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愿逝者安息 愿生者坚强 愿希望如日月永恒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4-25

 

重建玉树,为生命的坚强写下注解

  4月21日国难日,举国哀悼青海玉树地震罹难同胞,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一切公共娱乐活动暂停。伤逝之情,在每一平方公里上蔓延;13亿国人,因巨灾更感生命共同体的休戚与共。

  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我们痛惜生命的脆弱,同时也祈祷生命的坚强。倒下的,要再建起来,失散的,要再聚起来,错过的,要去补起来。一直在进行的抢救与捐助,此时此刻的悲恸与眼泪,日益彰显的生命尊严与国家责任,也全都是弥足可贵的沉淀,不只传播留存在纸面上、声音中、光电里,更会成为我们民族心理基因的一部分,相扶相携,守望彼此。

  痛定思痛,一片废墟上的重建,将为这份生命的坚强写下注解。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玉树孤儿学校的黑板上写下12个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这是一份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的承诺。校园里,有知识,有真理,有孩子,有薪尽火传百折不挠连绵不绝的教育与学习,这里原本就是人类生生不息而能走向强大的基地,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概莫能外。在一片废墟之上,最先一批站立起来的,可以不是机关的大楼,可以不是工厂的厂房,可以不是市场的商铺,甚至也可以不是安民的住所,但必定要有坚固的课室与温暖的校舍。因为这一次,首先要让孩子们可以无惧,可以憧憬,可以知晓人道的情怀与不屈的意志,是抵抗无情灾难的利器。说到底,因为他们是玉树的未来,是我们最紧要的牵挂。

  重建玉树,是要在伤心地上再造新家园。昨日的种种不可追留,而从此开始,则非有最务实的态度、最细致的心思、最耐心的坚持与最切实的责任感不可。关于玉树的整体重建方案,媒体已经略有报道:三年的时间,完成主体,再有两年,玉树州首府将成为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相信积累了重建汶川的经验,此次的玉树再造应当可以步步为营。而无论是怎样的时间安排,也无论是怎样的定位,重建玉树新家园,在钢筋水泥的工程之外,尚有民众心理的重建、社会安排的重建、家庭结构的重建等也是关键。国家的经济支持无需多论,社会力量也正善心蓬勃,只是灾民的处境,需有不图表面只争朝夕的努力,而重建的千头万绪,一一落地,又无不是具体利益的安排与分配。重建新家园的系统工程中,效率与公义的把握与保证,想必才是最能告慰死者、安抚灾区同胞的重点。

  在灾区玉树一地之外,也同样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重建任务。前几日,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预告片发布,短短两分钟的镜头,压抑、悲怆而艰苦。有网友留言:“这一切让人落泪,不仅仅因为唐山的那一场地震。”从钱钢先生的报告文学,到今天的电影表述,国人对于铭刻在民族身骨之上的苦难,有了越来越多的记忆与理解。是的,不仅仅只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与不屈不挠才值得表达与记录,那些个体的无助、挣扎与漂泊,那些真正的脆弱、痛苦与绝望,那些因此而持续不断的心灵余震与生活阴影,也是灾难真相下的细节,也是我们的精神密码,更是我们到达生命关怀的起点与路径。

  正如耶路撒冷有哭墙,犹太人可以在那里摩挲苦难的历史。我们今天在每一场大灾难之后,也设立了全国哀悼的时间,寄托哀思,鼓舞生命。而在这一天之后,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笔墨与形态,去记录、去记忆、去唤醒、去共鸣……即便是在多年之后无关周年的任何时间,一个人,可以独自面对一本书,掩卷沉思,一群人,可以在同一块银幕下,潸然泪下。一个民族,必定因此更加命运与共、心灵相通、血肉相连,所以更加坚强。这,也是一种重建。

    【南方都市报】

哀悼的意义不只是悲伤

    文/陈泰然

    今天是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的第七天,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截至4月20日17时,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已夺走2064位同胞的生命。在这一天我们举国哀悼,共同送别我们逝去的同胞。也许你还记得,在2008年,我们也是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七天,举国鸣笛,为在汶川地震中的逝者送别。

    国家哀悼日承载了多少意义,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我想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告别灾难的仪式是对灾区的幸存者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方式之一,其目的就是让他们自己真正去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这虽然是痛苦的,但是只有面对事实,才能真正恢复过来。其次,哀悼日仪式对于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我们珍视生命、活在当下。

    青海玉树的时钟定格在4月14日7时49分,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那些逝去的同胞和你我一样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但就在死神降临的那一秒钟,有多少人的生命时钟就此停止,有多少人的一生从此改变,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生命的无常——倘若那样的天崩地裂就发生在你我自己脚下,结果又会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次灾难的幸存者。如果死里逃生的是我们自己,那么在我们眼中,这个世界将是怎样?从死神面前回到人间,空气可能变得格外清新,每天的阳光都更加灿烂,我们再也不会轻易浪费生命中的每一秒。

    我们总是事过境迁再后悔原来错过了那么多生活的美好,从而唏嘘不已,于是生活就由一个又一个的遗憾连接起来。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中少一些遗憾?不妨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度过,把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当做自己的最后一个旅伴。所谓“活在当下”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简单说就是“该吃饭时专心享用菜肴,该睡觉时便全心休息”。有人会说,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这样生活嘛!果真是这样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吃饭的时候还在想着其他事情,睡觉时不知为何人何事辗转反侧,应该负起家庭的责任时却又三心二意地“梅开二度”……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活着”罢了,距离“生活”却相去甚远,如果生命就在此时结束,你会不会因没有享受到真正的生活而后悔和遗憾?

    当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也许都会抱怨社会和工作的节奏太快,没有给我们那么多机会去享受。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把人生归纳为几个阶段:第一是“骆驼”的阶段,千辛万苦地努力去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大多数人都在这个阶段挣扎;第二是“狮子”的阶段,即“要到自己想要”,这是一个功成名就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憧憬得到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名誉和更高的个人价值。也许现在正在青海玉树灾区第一线、不求回报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贡献的李连杰,就属于人生的这个阶段。在经历了印尼海啸的生死考验后,李连杰完成了一个从“功夫皇帝”到慈善家的转变,同时他正在回归尼采所说的人生第三阶段,即“婴儿阶段”。李连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句古话:“人人皆有如来本相。”

    有人质疑,李连杰是在作秀。实际上对于明星做慈善是“作秀”的质疑始终不绝于耳。即便是“作秀”,又怎样呢?我们每个人不是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秀”着吗?如果做慈善也是在“作秀”,我们不妨都秀一秀。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秀”,这个世界会更好,不是吗?

    在举国哀悼的这一天,我们满怀悲伤与沉痛悼念逝去的玉树同胞,因为我们同根同种,骨肉相连。但是悼念日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悲伤,还警醒生者珍惜生命、活在当下。这,也许就是灾难给予我们的布施吧。

    【中国青年报】

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国旗半垂,白花朵朵。4月21日10时,神州肃穆,人们默哀3分钟,悼念在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人们以最庄严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无尽哀思。

    这一刻,我们泪如飞雨,因为同胞生命的远行;这一刻,我们凝聚力量,因为生者的坚强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

    举国悲痛,九州动容。从4月14日7时49分至今,这场人员伤亡严重的地震灾害,将全国人民的心深深刺痛,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让人们悲恸不已。看到鲜活的生命失去光彩,看到美丽的家园变成废墟,多少心系灾区的人泪流满面。我们是血脉相连的骨肉,我们是生死相依的兄弟,我们是不离不弃的亲人。手足情、同胞谊,是中国人民心中最重的感情。

    哀乐低回,汽笛长鸣。人世间的大爱莫过于生命至上、生死相依。

    举国哀悼,是对逝者至高的尊重,是生命至上的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始终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玉树地处高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救援难度很大。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医务人员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日夜兼程挺进玉树,与生命竞速。帐篷、矿泉水、食品、衣服鞋帽等急需物品陆续运达,受灾群众正在得到有序安置。正是怀着对灾区同胞的深情,救援人员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青海加油”、“玉树挺住”!人世间的坚强莫过于战胜苦难、迎来新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震不垮的民族,是一个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民族。地震灾难发生以来,灾区交通、电力、通信、基础设施正在恢复,帐篷学校又响起朗朗的读书声,玉树灾后重建规划已提上议事日程。灾区人民擦干血迹和泪水,着手重建家园,废墟上又飘起袅袅炊烟。“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灾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一个崭新美好的新玉树一定会屹立在青藏高原。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1日电

    【中国青年报】

 

 

相关报道

拟用五年建成新玉树:3年重建 5年后建成高原旅游市

  本报讯 (记者肖友若)青海计划将用五年时间建设一个新玉树。青海省政府前日召开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会议,青海省省长、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骆惠宁在会议上提出,要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根据相关规划,目前是尽快做好灾害损失评估、受灾范围认定和重建选址。先行启动一批灾民基本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在编制重建规划的同时,打时间差,提前启动政府采购或委托采购大宗建材、建设玉树散装水泥集散中心等几件大事,年内在玉树灾区要基本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

  骆惠宁要求推进灾后重建将把握以下重要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政策措施支持的范围要覆盖受灾全部地区,重点支持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重建;二是科学规划,着眼长远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做到适度超前、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实施;三是生态优先,各项重建工作都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共用设施建设用地;四是城乡一体统筹,把灾后重建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抓重建又抓发展,实现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高度统一。

     【南方都市报】

日本“地震预警”值得我们借鉴

  文/张田勘(学者)

  根据日本的经验,在地震袭来之前,哪怕能提前10秒预警,对于人们完成自我保护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玉树地震后,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的同时,不断加密地震多发区域的地震台网建设,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据《瞭望新闻周刊》)。

  所谓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利用距离地震发生地最近的地震台快速确定地震的基本信息,在地震波还未到达另一个可能遭到破坏的地区时,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这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也是可以努力去做的。日本在这方面已经有成功的实践了。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方面称,他们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

  日本研发了一套“紧急地震速报系统”,遵循的是地震发生后会在时间上产生不同破坏力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就是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研究人员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逃生时间。而且,利用这几秒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可通过自动装置,暂停煤气、电、水、核电站、化工厂等的运行,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这种地震预警在目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抗震减灾意义,正如研发“紧急地震速报系统”的研究者之一的中村洋光所说,“在地震袭来之前,10秒对于人们完成自我保护工作来说是非常充裕的时间。”而在离震中或地震区域越远的地方,做准备的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可能极大减少地震对人们的伤害。

  当然,我国与日本相比在地震预警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如首都圈地区以外区域的台网密度和监测力度还非常不足;技术上也存在局限,如地震发生后,只能用靠近震源的有限台站的初期信息来确定地震基本参数,信息的有限性会影响地震时间自动判别的可靠性和地震基本参数测定的准确性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去探索。在今天,国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力变得较为强盛之后,无论从满足地震预警的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来看,都已经有充分的基础。

  地震是我们面临的庞大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今天,人类对其探索还谈不上照亮了一点或几个点。但是,正如法布尔所说,如果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探索之灯,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我们最终也许能将地震的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因而有可能从地震预警走向地震预报。

    【新京报】

中科院研究员:最近的灾难集中爆发应有一定联系

  今天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成为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昨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广州大学城广东科学中心举行“小谷围低碳环保科学讲坛”。环保和地质专家与现场的大学生就近来发生的地震和地质灾害进行了交流探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照宇指出,近来发生的地震与干旱、低温等气候灾害并不是完全巧合,气候变化可能与地震有一定关系。

  三次大地震都逢较冷气候

  昨日,举国哀悼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小谷围科学讲坛在正式举行前,全场起立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这次震灾让同学们更加关注地球,关心气候环境变化给地球带来的影响。

  “为什么最近地震频发”“地震和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地震和旱灾有没有关系”……在互动环节,大学生向与会专家抛出了一连串话题。

  “最近的灾难集中爆发,不是完全巧合,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朱照宇指出,作为固体的地球和大气圈是有联系的,我们国家很早就有研究干旱和地震的关系,也有人认为今年的干旱和汶川地震有一定联系,但是具体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朱照宇还指出:“极端天气,比如忽然很冷也许跟地震也有关系。1976年的气候是比较冷的,有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之前是华南地区的雪灾;今年气侯也特别的冷。所以气候跟地壳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孙光芒认为,今年可能是属于地震高发期。“根据以往记载,地震高峰和低潮波动,大概间隔300年,正负误差100年。”

  六种人类活动容易引发地陷

  对于广州的市民来说,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成为最值得关切的地质问题。昨日就有听众当场提出疑问,现在的地质状况还能不能让人们“脚踏实地”。

  孙光芒当场为听众释疑:“从2005年到2009年,广州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总数有494宗,其数量与强降雨、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据介绍,目前主要有六种人类活动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分别是坑道排水或突水、地下开采工程、抽汲岩溶地下水、水库蓄水或引水、震动或加载、地表水及污水下渗。

  孙光芒还表示:“只要地质条件不具备发生地面塌陷的环境,地陷几率不高。广州市容易塌陷地区主要集中在石灰岩集中地带,比如花都广花盆地、荔湾大坦沙,还有金沙洲及零星地方。”

  孙光芒还指出,即使是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如果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可能发生的塌陷几率也不高,“我们现在的生活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大家可以放心。大型地下工程都有这方面的应对准备,基本上能抑制住灾害的发生。”

  减排让每家多负担60美元

  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减少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昨日讲坛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低碳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国家低碳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单位G D P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5%,森林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如果要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每个中国家庭都要多负担60美元,给我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朱照宇表示。

  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杨林安昨日出席讲坛时也指出:“我们创造了过去无法比拟的生产力,也正在创造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是我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量消耗资源,而且随意浪费、挥霍的行为仍大量存在。”

  “当然,节约资源不是说不用,而是说要最有效地利用。”杨林安强调。 

  本报记者 王卫国

    [南方都市报]

青海地震局官员解释4.7级地震后为何没及时提醒

  前日下午,本报记者专访了青海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宋晓明。玉树7.1级强震前发生了4.7级地震,两次地震是否有联系?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提醒当地居民有可能发生强震?宋晓明对此作了解释。

  目前的监测主要是在地震发生后

  记者(以下简称记):玉树7.1级强震前就发生了一次4.7级的地震,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宋晓明(以下简称宋):4月14日7.1级地震之前发生了一次4 .7级地震,时间是5时39分,震中也位于玉树县境内。7 .1级强震震中位置是北纬33 .2度,东经96 .6度。5时39分的震中位于北纬33.1度,东经96.6度。经度相同,纬度相差0.1度,换算到地面是相差十几公里。

  记:第一次地震后,一般是不是跟着会发生第二次地震?有没有规律可循?能否在发生第一次地震后马上以各种方式提醒当地居民?

  宋:这个没有规律可循,有的地震在主震之后会小震频发,有的时候没有任何其他的迹象可以证明会发生下一次地震,目前的科学解决不了。

  记:地震局在玉树7.1级地震及此前的一次小地震发生前,究竟有没有监测到地震会发生?

  宋:目前的监测主要是地震发生后。发生地震后,地震波传达到地震台站,根据这个地震波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大小,通过几个地震台网的交汇,确定地震的精确定位。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震前的准确预报和判断还无法实现。

  记:大概的预报和判断可以实现吗?

  宋:目前的地震预报思路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长期预报指长期趋势性的判断,譬如哪些地区属于地震活跃期,目前地震工作人员也主要是做长期预报方面的工作。而临震预报,目前全世界都在期待解决这个问题。

  地震局正在会商发生了强震

  记:在玉树7.1级地震发生及之前的那一次小地震发生前,没有任何地震迹象和征兆?

  宋: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地震前没有明显的震情。

  记:有不明显的震情?

  宋:通过我们这里的渠道掌握的没有。但既然是不明显的震情,和地震的关联性又不大。我们后面也在总结,重新认识这些不明显的震情。

  记:5时39分地震发生后,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马上告知当地居民,提醒防范可能发生的强震。

  宋:第一次地震后,当地居民马上知道了,4.7级地震是有感地震。网上也及时发布了。而至于能否提醒,根据国家防震减灾法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地震局都无权发布这样的猜测性消息,只有政府可以发布。地震局也会将相关情况先汇报给当地政府。

  记:第一次地震后,你们单位的人在哪?是否引起了重视?

  宋:第一次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所有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获知了信息并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这是依据有关5级以上地震和四级以上有感地震后必须赶到工作岗位的规定。地震预报部门成立应急预案,迅速对地震的下一步趋势进行研判和会商,正在会商期间便发生了7.1级强震。

  本报记者 肖友若

    【南方都市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