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为了搪塞错误 天气预报之所以不准的七个理由[评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12-18

 

  古时候,天气预报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天气预报》flash爆笑版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不准,需要找理由吗 不需要;天气预报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确”上。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香港的天气预报系统怎么样呢?

  我经常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乳交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假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已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具书卷气的嘲笑了。让我们一起到气象局去看看吧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代天气预报已经不再是仰望天空、应用谚语,或者靠24节气来推算、靠观察蚯蚓、青蛙的活动来判断的古老行当了 世界气象电视节的吉祥物就是青蛙,以纪念青蛙为天气预报曾经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

    美国应用于天气预报的超级计算机

  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台风就再也没有逃脱人类的眼睛;天气雷达问世以后,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对于那些长途跋涉的冷空气的行踪,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性地分析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常坐办公室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怎么在我们的电脑上使用桌面天气预报系统  

  那还是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寻找7个理由吧。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采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一个职业人,总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机会,也总会有“走麦城”的机会,不可能永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天气预报正因为相对准确、存在局限,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面对错误的心态能更好一些,我们的疏漏会少一些,大家的理解会多一些。我们的职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反思错误的勇气。

  7个理由说完了,可能很多人不见得同意我的分析,不过,如果有一天,当天气预报精确得不再需要理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肯定会有更多快乐的理由。[中国青年报]

 

巴人论评

    天气预报不能施加人文情节,党搞定不了天变脸

    记得今年出现了多次重大烈性天气变故的漏报事件。其中最为赫赫有名的是四川川东暴雨,造成了几百万人洪涝受灾。

    当此事件发生以后,国家气象台的气象“专家”依然振振有词云,“天气正常。”很显然,天气预报至今没有将长江三峡大坝蓄水的因素考虑进去,以至于川东发生历史罕见的涝灾以后,气象台一位台长还在央视上嗫嚅道:“川东洪涝与三峡大坝蓄水无关。”

    西部辍学的贫困牛子们都知道,对于搞科学的人来讲,最基本的品德就是尊重科学事实,万不能像政客那样黑昧着良心瞎说。我国重大气象的屡屡失误漏报,从很大程度上讲还是与一些搞气象科学的人的品德素质低劣不无相关。

    热炒热卖吧。比如,就拿今年川东特大暴雨来讲,事前没有任何报告,本来就是一种失职行为,而后又说什么“与三峡大坝蓄水没有关系”就更不懂气象了。如果“没有关系”,那为什么如此历史罕见的暴雨就发生在三峡刚刚蓄水后的川东这一地区呢?偶然中总是有其必然性的,你拿着人民的血汗钱,站着说话不腰疼,就能搞得那么清楚?!乖乖,“懵象台”要懵天下了,真是中国气象的悲哀!中国科学的悲哀!

    事实上,对于复杂的天气来讲,对于一项科学研究来讲,与三峡蓄水有无关系的结论,其证明也不可能仅仅在半年内就完成。至今,许多天气预报还得依靠多年积累的基本天气数据,才可能从中发现一些可靠的天气规律性。这些常识要说在气象领域滚爬了几十年的“专家”不懂,那真是栽赃!应该说他们清楚得很的,可端端就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得出这般的“宏论”,想来实在是丢尽了混迹几十年吃气象饭的脸面!可见,中国气象科研领域还是有很多“混混”的,这些冒充懂气象实质不懂气象的“政工型”“专家”又最“放肆”,这也正是中国气象屡屡重大失误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也就一点不奇怪那些“政工型”“专家”竟然如此匆忙地下如此武断的结论了。不过,我想,真正的气象专家对此结论也是觉得很可笑的,根据中国的惯例这大约是据中央领导的意图所为了。但我们应当清楚的是,假如党中央真能管住老天爷的脸面就太好了,可是他们却连高级干部连连腐败猖獗都管不住的。就此可见一斑。所以,气象预报不准与“政工型专家”们感受人民疾苦不准是有密切关联性的。这里,我们也就不屑说道由于“政工型专家”对中国科学的层层干预和挟持致使中国科学研究大大落后于世界的问题了。

    至于三峡的蓄水对于中国天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恐怕于今都不可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是,从已经证实的“混沌”效应等常识来看,中国今后的天气预报对此方面是不应该忽略的。今年的大雾较以往更大,其中有没有这些关系,尤其是冷空气南进中不能快速打破三峡地区及其周围的气象平衡,不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个人认为,三峡库区的气象变迁对于中国的天气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中国今后的许多天气变化都可能会标注上三峡的小标识。

    不仅仅是三峡工程,其实,现在所有的人类重大工程都应当在对气象的影响方面做一个非常认真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常说,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假如不注重这些的话,我们的美好生活可能首先被日益恶劣的气候所破坏。比如,那么多水库库蓄起来,那么多的森林草地被开垦破坏,看似很小,但积累起来就很大了。一加一并不简单地等于2,它还包括一加一的连带关系。我们过去许多重大工程都没有进行气象方面的前期论证,这是很不明智的。再比如,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本来这是好事情,但那样长的一条人工河流自南北流,一路用水消耗,各地区的温湿度分布肯定是要变化的。气象上的小变化是完全会酿造出重大气象事件的。因此,同样是需要进行气候方面的前期论证。不要认为这些论证没有用,事实上,在施工中考虑了气候的因素,就可以采取更加妥当的方案的,以至于能够提前避免未来可能预期而至的恶劣天气情况。

    谈论这些,并不是想要论道谁想用政治手段操控天气预报,而无非是想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天气预报不能施加人文情节,党搞定不了天变脸!

    [苦菜花 2004-12-17]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