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研究发现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22

 

研究发现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

  三次大的冰川运动

  地质史上曾经有过三次规模宏大的冰川运动:第一次是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寒武纪,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第二纪冰川期在4.1亿到4.7亿年前,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 —15℃,全球有3/4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那时的地球就像是个大雪球,最大冰层厚可达2000—3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以上。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如果没有巨大的冲击力量,如何形成这百丈深壑?

  如果不是犀利的材质,怎能将坚硬的花岗岩打磨成千层波涛?

  如果没有重力冲山成谷,有谁能将万吨石头举上悬崖?

  如果不具备“大力神”这样的钻磨,怎么会钻出如此圆整的孔穴?

  唯有第四纪冰川,才有这样的神力;唯有花岗岩地质,才具备这样的条件。

  ——— 悬 疑 ———

  我国东部到底有没有经历第四纪冰川?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无第四纪冰川的谬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就实地考察了我国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庐山和黄山等地,先后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30年代又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推翻了国际上流行多年的这一错误结论。

  但是,中国当代部分冰川研究者认为,中国东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是不存在古冰川遗迹的,因为这一低山区,第四纪时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那么,我国东部到底有没有经历第四纪冰川就成了悬案。

  无法想象,那来自万年前的感应,来自地球上的血脉,从地球酷寒气候中流窜出来的不速之客,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冰河在流动时的庞大气势和巨大威力,如今呈现在中国的现代冰川中,呈现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将这摄人心魄的景象与温润富饶的苏州大地发生联想,没有人认为如此繁华的城市眼睛一眨前竟是冰雪覆盖的原野!

  ——— 推 测 ———

  积雪压垮了巨大冰体流向苏州,还是苏州上空形成冰盖?

  然而,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还是在旷古的时代凶猛地发生了!250万年前,极地及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承受着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巨大的重力和压力使这些冰体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于是崩溃了,瓦解了,巨大的冰川一路推进,一路向前,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山谷被硬生生割开,直径数十米的巨石随着冰川的搬运翻山越岭,从西北高寒处流向东南高温处,漫漫漶漶,无边无际,数百吨重的巨石成为了漂砾,成为了蚀磨的利器,被冰川带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万万里之外。与此同时,地球在降温,世界大陆32%的面积为冰川覆盖了,四野茫茫,周天寒彻,苏州地区,则形成了巨大的冰盖,一切,均为冰盖笼罩……

  苏州人有幸与两次重大地质事件相遇?

  充满着造地运动的原始、剧烈、震撼与可怕,我们不得不首先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在距今1.8亿年前左右,地球上爆发了一次被称之为“燕山运动”的地壳大运动。大地震颤,在现今北京以北的地壳隆隆升起,并摺皱叠曲,形成了今天这样连绵不绝、苍苍茫茫、险峻天成的燕山山脉。而这股力量的余波,直接带动了我们这块江南古陆,苏州大地猝然间剧烈地起伏震荡,山崩地裂的巨大声响,撼天动地;火红的岩浆,自西南伸向东北方向的地层断裂处,伴随着浓烟与灰烬的翻滚奔突而出,耀眼的火光照耀着千里夜空,令汪洋巨浪咆哮,海水壁立。

  就这样断断续续经历了5000万年不平静的岁月,大自然开始在震怒中慢慢平静。隆起、堆积的断层和冒穿地面的岩浆,在长期的郁积中,形成变质的花岗岩,造成了今天奇石林立的天平山体系。

  燕山造地运动以后1.475亿年后,江南古陆迎来了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之冰盖覆盖了整个苏州地区。数万年间,冰盖融化,又形成了冰湖,冰湖之水数万年磨蚀着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于是,奇迹出现了!

  冰水磨蚀了石壁深壑?

  苏州西部,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让我们穿越250万年的时间遂道,与地球重大的地质时间——第四纪冰川亲密接触。

  如果能够凌空俯瞰寒山萝卜岭,它整个就是一个天然的巨石盆景,以致闯入其中,几乎没有路,说是路,其实就是站在弧形巨石的脊背,从一组巨石爬行到另一组巨石。这些巨石组合成团,圆圆滚滚,或抱或搂,或堆或叠,或并肩伫立,或根根相连,它们一律以庞大浑圆出世,气势夺人。巨石之间是深壑,深壑或宽或窄,无法下足。显然,冰河最终以石堑的姿态,刻在了山体上。

  寒山、叉枪岭石浪波涛汹涌,漫山遍野处处累积,它们优雅的曲线,层层相因,勾画出石坡轮廓,世间艺术家,又哪有如此世纪巨笔?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流畅的基调,描绘的只属于冰河的写生。很多次,在荒芜的寒山、叉枪岭反复思忖,满心纳闷,距今1.8亿年左右的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大地猝然间的起伏震荡,瞬息间的山崩地裂,曾经改写了江南古陆的地质地貌,但凝固的熔岩应该是狰狞的,粗砺的,怪诞的,丑陋的,不可能如此流畅,如此优美!难道是风的打磨?沙的切割?

  冰湖雕凿了巨石山包?

  寒山石臼岭、奇禾岭、花山莲花峰、莲子岭常见巨石堆如危卵,总是劈头盖脑而来,令人突生惶恐。奇禾岭巨石压顶,惊心动魄,不可思议的是它挂于悬崖,通体不沾一点泥迹,朝北的石壁岩体纹理上显现出逼真的水流痕迹;摇摇欲坠的石莲花浑轮如球,上宽下窄,只能远望,无法近观;花山莲花峰是停留在悬崖上的一颗硕大的球状花岗岩,“坠石乱下而若留焉”,它高达数米,摇摇欲坠立在峰顶之上,似有一触即塌之势;莲子岭有一簇巨石伫立岭上,如同一簇莲子,上端尖尖,身体胖圆,四五颗抱成一团,它们似由天力垒起,石上叠石,独立有势;莲子崖是一座挂在崖壁上的独峰,根本无法登上。探身望去,它又是从万树丛中升起来的一座险峰。令人心慌神迷的是,面积窄小的险峰顶端,竟然也顶着一颗“莲子”!“莲子”是一块竖着的花岗岩,上尖下圆,直径约莫一二米,与险峰接触处,只连着一半皮毛,似乎风一吹,就会将莲子吹落!这些,除了冰河的切割作用并最后的消退结果,或者是冰块冲蚀造成,或者是随冰川漂至,没有别的力量能够达到!

  ——— 释 疑 ———

  “冰臼”原由“水钻”研磨而成

  谢越岭东山湾、陆家湾山头,分布着数十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或缸状、或碗状、或盆状、或壶形、或柱状,最大直径有80公分,深达60公分,盈盈之水载着腐草,沉淀其中,形成了不知多少年月的草泥堆积,难道是谁用“大力神”钻出来的吗?

  有一天恍然大悟,这不是“石臼”,而是“冰臼”!最后一次与俞小康、季伟秋一起进山考察,同伴无法否认我的推测:那时的苏州大地,应该是一望无际的冰盖,厚重的冰盖在山脊处产生裂缝,天暖之后,融化的雪水裹挟着冰块、碎石从裂缝处飞泻而下,这股雪水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从而形成深坑,出现“冰臼”。拿地质学术语来说:“冰臼是大规模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古冰川的融水沿着冰川裂缝自上而下冲蚀基岩产生的。”

  冰水擦痕、冻裂石证明冰川期极度高寒

  在寒山、谢越岭一带,坚硬的花岗岩上,散布着许多条状印痕,仿佛有坚硬的物体在上面划过,印痕深而长。这是冰川在挤压、推进过程中留下的擦痕。 还有许多自然堆起的巨石,显然来自强大水流的力量。它们或叠加,或交错,在被磨蚀、冲击了若干年后,有一天突然崩塌,由山峰高处往低处滚落,随意组合,毫无章法。有的大石头裂开了,那是冻的。因为冰川寒冻阶段,冰缘地带还是很冷,石头都被冻裂。这种石头在寒冷地区很常见,人力打不开它,只有冰冻的力量。冰冻使石头产生了裂缝,砸下时中间碎开。

  苏州地区曾具备孕育冰川的条件

  冰川发育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冰臼之父”韩同林教授在青藏高原某些高海拔地区、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都没有发现冰川。相反,纬度低的沿海地区,有足够的降雪量、温度降到冰点以下,就有可能形成冰川,比如福建也发现了冰川遗迹。苏州离东海不过百多公里,古代距离海岸线更近,水气充足,当温度降到冰点,具备孕育冰川的条件,何况还有确凿的冰川遗迹佐证!

  伟大的冰川侵蚀也许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判断,冰川刨蚀和挖掘,挟带岩石碎块的冰川以自身剧烈的磨蚀和挖掘,造成冰蚀地貌,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在苏州花岗岩上,它们雕塑出了“冰蘑菇”、“冰坐椅”、“冰壶”、“冰臼”,还有“石坡”、“石浪”、“石莲花”……苏州西部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地带连绵着坚硬的花岗岩,这正符合冰川雕塑的条件及结果!

  ——— 专家观点 ———

  韩同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看了与冰川相关的7组照片,目前判断,这些东西所在山崖都是在基岩上。尤其是分布于山顶上的冰臼的存在,这说明,第四纪时期冰盖曾经覆盖过这个地区。照片中,所有石头状地貌与冰臼一起都可以相互应证。证明它们曾经为冰盖所覆盖,为冰盖冰川所侵蚀和冰水所冲蚀作用下形成的。

  孙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

  根据文中描述的岩石状貌,只有冰川能做到,别的自然界里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将石头打磨成这个样子。由于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国东南部许多遗迹已经很难看到。如果“第四纪冰川曾经覆盖苏州大地”这个推断成立,那么,冰川研究就往中国东部扩大了许多,这对于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史将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价值就非常大了。

    【科技日报】

 

 

反驳方

“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引起争议(图)

2010年3月拍摄的谢越岭“冰臼”

寒山萝卜岭石坡。

  中新网苏州5月22日电(记者 周建琳)“冰川文化孕育出了苏州”,“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这几天,著名作家徐卓人的一组照片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专家们的争议。

  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

  苏州西部的谢越岭、寒山、支硎山、花山、天平山附近,是苏州作家徐卓人观察、拍摄了近10年的一片区域。

  早在2005年11月,徐卓人和一起考察的队友在谢越岭的一处山顶,第一次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形石穴。随后他们又在谢越岭东山湾、陆家湾山头上,发现了十数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或缸状、或碗状、或盆状、或壶形、或柱状,最大的一个直径有80厘米,深达60厘米,盈盈之水载着腐草,沉淀其中,形成了不知多少年月的堆积。

  徐卓人开始寻找答案,资料显示,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也就是说,如果从地球的地质年龄来断代的话,今天,2010年,仍然处于第四纪时期。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3/4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那时的地球就像是个大雪球,最大冰层厚可达2000-3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以上。这些从高山或两极地区沿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巨大冰块,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山谷冰川,也叫作冰河。

  那一个个圆形石穴会不会就是冰川杰作——“冰臼”呢!?

  2010年3月18日,徐卓人最近一次与队友一起进山考察,她推测:250万年前的苏州大地,应该是一望无际的冰盖,厚重的冰盖在山脊处产生裂缝;气温上升后,融化的雪水裹挟着冰块、碎石从裂缝处飞泻而下,这股雪水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从而形成深坑,出现“冰臼”。

  徐卓人决定把自己的发现和疑问请教专家。5月14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韩同林教授从青藏高原考察归来后,与徐卓人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这位被称为“中国冰臼之父”的老教授明确地告诉徐卓人:“看了你发来的7组照片,目前判断,这些东西所在山崖都是在基岩上。尤其是分布于山顶上的冰臼的存在,这说明,第四纪时期冰盖曾经覆盖过这个地区。 ”

  另一位专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曾5次赴南北极现场考察,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队长孙波则回复徐卓人:“根据你描述的岩石状貌,只有冰川能做到,别的自然界里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将石头打磨成这个样子。 ”

  但苏州科技学院地理系副教授王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否定,他认为这样的地貌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形成,和冰川之说并无关系。

  王跃告诉记者,干旱和寒冷是会产生冰川现象的前提,但苏州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没有积雪,没有变冷,又怎么会产生冰呢?

  苏州地学专家蒯元林也认为,石头上的圆孔是不是冰川的杰作,现在各界还存在争议。花岗石较容易风化,徐卓人照片里的地貌,大部分可能是风化造成的。当然,历史上气候反复冷暖变化,第四纪冰川覆盖苏州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只是相关痕迹可能大多已被湮灭,要找到证据是不容易的。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学术界,关于第四纪冰川的讨论非常热烈。

  对此,徐卓人坦言,自己是作家,不是地质学家。她感兴趣的是,这些今天出现在人们眼前的自然伟力铸就的精彩,不仅仅只有自然科学的价值。她更看重的是,冰川馈赠给苏州人的文化财富。 (完)

    【中新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