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国务院人士证实将撤驻京办 庞大产业链去留为何存质疑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1-27

 

国务院人士证实将撤驻京办 正加紧修改文件以顺应民心

  北京日报讯(记者刘可)近日,“撤销县市驻京办”的新闻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驻京办”这个特殊单位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昨日记者采访发现,各个驻京办门前仍是车水马龙食客盈门。“撤销县市驻京办”是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呢?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撤办令”确有其事。

  尽管一再表示“不接受采访”,但在昨天的电话连线中,掌握着数千家驻京办去留“生死大权”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仍然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已经有一个文件草案,正在领导手里。”

  据他介绍,之前某杂志的报道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草案内容”,但由于涉及的相关问题和单位都比较多,仍在“紧张地修改”。

  至于文件的颁布时间是否如报道所说的“6个月内实施”,他含糊地表示“应该会很快,但具体时间不方便透露。”同时,他告诉记者,管理司近日可能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撤办令”进行解释说明,欢迎媒体前来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加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设的联络处(办事处)等,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仅52家省级驻京办就有工作人员约8000人,其中机关约1300人,所属宾馆、饭店、招待所约6700人。

  根据此前报道的内容,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成为了“撤办令”的首批目标。

  记者随后联系了部分县市级驻京办,绝大部分的电话都无人接听。邯郸驻京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但也是没有接到正式文件。至于去留问题,他有些犹豫地回答:“还是得等正式文件下发后再说吧。”在采访中,许多县的驻京点儿对“撤办令”都讳莫如深,不愿多说。

  而一些省级驻京办对于“半年内撤销数千家驻京办”的消息,则明确表示:“没有接到相关的红头文件,上面领导也没有任何反应。” (记者刘可)

   [北京日报] 

驻京办撤销政策不明 庞大产业链去留存疑 

  处在风暴中心的驻京办官员似乎并没有知道得更多,他们正在“撤销”的传言中焦急等待。

  “我们省及下辖10多个市都设有驻京办,县一级则未作统计,下一步具体的调整和撤并,需要等候中央的文件规定。”1月26日,中部某省驻京办副主任成军(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我们这里,这几天各地级政府的驻京办都向省里递交材料,谁不合乎标准,谁可以保留,由省里决定。”另一个省份的一位驻京办人士说。

  此前有消息称,鉴于一些驻京办卷入腐败丑闻,近期有关部门预备整顿、裁撤各地方驻京办。其中县级、市辖区政府驻京办将全部撤销。

  而根据本报记者当天从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处获悉,此次驻京办撤销,主要着力于行政编制改革领域,即人事和财政编制的压缩,而驻京房产、业务,以及驻京职能,则主要面临转型问题。

  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沈荣华则认为,这次对各层级驻京办的不同处理,释放了有关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路信息。

  “未来改革的设想可能是财权分中央、省、县(市)三级。将来中央对口的是省级,省和中央有很多事要沟通,所以省级的驻京办有必要保留。而县市要的东西可以到省级去拿,可以到省设联络处,而不必进京,所以县级驻京办可能撤销。”沈荣华解释说,

  对裁撤的反弹声

  去或留,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在未明朗的政策前景面前,受访的驻京办人士大都强调保留驻京办的必要性。驻京办在外界眼里显得神秘的职能由此得以披露。

  “比如现在马上要开两会,驻京办在信访维稳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1月26日,中部某省县级市驻京联络处一位科长对记者说。

  “其实在我们这里,‘跑部’的功能早就不存在了。三四年前我们职能就只剩下维稳了。”这位科长说,“每年大约有几百人来京上访。这些人后来被交给省驻京机构,省则转给地方机构,再送回去。没有我们,这些工作谁做?”

  “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大量工作集中在为地方招商引资,帮助维护首都稳定,充当中央和地方沟通信息的桥梁纽带,推动完成各部委交办的事项,帮助在京本省人员解决困难等方面。”成军说。

  为驻京办说好话的还有《驻京资讯》报社社长兼邸讯网董事长李罡。

  “对于不少省份,帮助做好劳务输出等公共服务,为本省在京人员就近提供人事关系证明材料,乃至帮助本省企业招商或维权,也是驻京办重要的任务。”李罡说,驻京办联系“乡情乡谊”的平台作用也一直延续,“最近我就参加了好几个省份组织的在京人员联谊会”。

  畅销小说《驻京办主任》的作者王晓方,似乎也不看好单纯裁撤驻京办的政策效果。王晓方曾担任沈阳“慕马案”中的原沈阳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的秘书,经常出入一些驻京办。他将驻京办的职能归结为五方面:迎来送往、招商引资、搜集信息、进京“跑部”、截访维稳。

  “这些功能也都社会化了,别的单位也都在这么做。驻京办是联结地方和中央的纽带,是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博弈之处,是地方安置在中央周围的桥头堡。只要这些功能不消失,驻京办就会存在。”王晓方说,沈荣华同意这个看法。他指出,需解决的是一些驻京办“跑部钱进”的问题,但驻京办一些商务合作等功能是要存在的。

  驻京办产业链的存废

  朝外,CBD中心附近。走过一排超市、餐馆、洗头房,一栋不起眼的白色七层楼房,被一片普通民居包围着。

  大门入口挂上了“太熟悉家常菜”的招牌。楼上挂着显眼的宾馆和餐馆的招牌,十多辆轿车停满了楼前空地。

  稍不留神,门口立柱上“××省××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金色招牌会被完全忽略。

  这是一家典型的地级政府驻京办。驻京办们多数处于京城繁华或次繁华地段,位于“XX(省市名称)大厦”内,少数房间用于驻京办人员办公,多数设施则由专门企业对外经营餐饮、旅馆等业务。这种商业功能如此强大,以致有统计说,目前52家省级驻京办的总共8000多名工作人员中,就有6700人为下属宾馆、饭店服务员。并且,在很多报刊的美食版面上,驻京办的地方特色美食常被开辟为专栏介绍。

  本报记者致电数家地方政府驻京联络处发现,不少驻京办在京都置有物业。仅仅在方庄的小区,就扎堆了数家地方政府的办事处。有些20年前就在京购置了房产。随着近年北京地产价格飞涨,这些产业的收益可观。

  另一位县级市驻京办人士也告诉记者,他们仅仅在莲花池附近小区购置的房产,就有1000多平方米,是1999年购置,目前升值在20倍以上。

  连王晓方也承认“驻京办拉动了北京的经济”。“驻京办的财政不透明,不接触核心的人很难知道确切数字。有的人说驻京办每年花费在100万,这还只是估算出来的。实际上,据我所知,规模大、名气响的驻京办,其每年的花费都在千万以上。”他说。

  李罡的报刊也属于驻京办产业链中的一环。正是在早几年王晓方的小说热卖时,李罡看到了驻京机构对信息的需求,便辞去媒体公职,于2008年发起成立有正式刊号的《驻京资讯》,自任社长,该杂志面向各驻京办发放,目前发行量据称超过1万份以上。

  如果驻京办被撤,如此庞大的产业链如何转身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将来是否部分驻京办转成协会,是否转成公司,还是转成其它形式存在,仍存变数。但未来驻京机构是会扩大的,因为公司、协会、使团,以及外国政府都可以设驻京办,所以《驻京资讯》的发行还会扩大。”李罡至今仍看好“驻京办产业”前景。

  用改革填补驻京办空白

  驻京办的命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一样的沉浮。

  驻京办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汉唐,当时各地方派驻中央的官员称呼为“留邸”。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资匮乏,中央地方信息不畅通,为便于物资统拨,由各地经委、计委、物资局派员进驻北京,专司协调物资调拨。

  1962年4月,国务院出台文件撤销除西藏、新疆、内蒙外的省级驻京办,规定市级驻京办,若具体省份确有需要,原则上可以保留,“其结果是都得到了保留”。

  1966年12月,国务院发文要求撤销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当时处于文革特殊政治时期,‘四人帮’认定驻京办是‘特务机构’”。李罡说。

  1978年以后,国务院、北京市政府重新发文,欢迎各省,甚至市、县政府乃至大型企业在北京派驻机构。

  沈荣华是从事大部制度研究的专家。他在参与起草大部制改革方案时,曾做过驻京办的调研。他认为,驻京办的产生,根本是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一个结果。

  “地方县市到北京设驻京办,本身说明我们有很多机动的项目和资金,这说明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到位。”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驻京办的数量和层级之多,被认为折射了中国现体制下权力集中的程度。不少学者呼吁消减中央部委在资源分配上过大的话语权,终止驻京办“跑部钱进”的源头驱动力。对此成军深表赞同。

  要不要撤销驻京办、怎样撤不应作为争议的焦点,关键是消除它滋生的土壤,“如果要撤销驻京办,不如先撤销部委门前的警卫”。“如果相关部委人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不解决,驻京办就会始终存在;即使撤销了,也不排除改头换面再来。”

  沈荣华告诉记者,下一步国家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实施在横向和纵向领域的层次减少,这可以使得中央的权限尽快下放,很多中央审批的权力在省里解决后,不用地方县市到北京来跑项目。

  沈荣华认为,国家事权下行的同时,财权也要下行,即国家不仅要让地方承担更多的医疗卫生等社会事务的负担,更多的行政权力,包括审批权力,以及财政权力下放,使得地方有更多的实力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县市应该到省里开设办事处,而不是到北京。而各个省市很多要和中央部委沟通,所以省级别开设办事处是可以理解的。”他说。

  而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中央政府部门在地方开设办事处,服务地方,协调解决地方很多跨部门的事务性的问题。

  沈荣华判断,市县很多驻京办撤销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尽快跟上。要继续缩小行政的纵向和横向级别,纵向上,财权未来可以是中央、省、县(市)三级。而横向是,进一步向大部制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贾义猛认为,国家在强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上下级的信息沟通应该加快,比如日本有一个词汇是“陈情”讲的就是沟通的意思。

  (作者:肖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评论

驻京办,为何要“配合北京市政府维护首都稳定”?

作者:何三畏

“驻京办”即全国各地方政府和其他国家部门(例如各省厅局),各国有和民营企业等社会部门设立的驻北京办事机构(联络处、办事处)。目前这样的“驻京办”超万家。按最新的红头文件要求,在未来六个月内,有一半将会被撤销。

“驻京办”的名声确实不好。各地民众对他们的政府部门或自己所在单位的驻京办,充满了种种疑虑和不良猜想。200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说,要“防止和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驻京办事机构存在的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可见,对“驻京办”,上下各方都有着怎样的共识。

“请客”和“送礼”等事迹既“不正”,又至于成“风”。那么,通过这一密布北京的万余条管道,会有多少钱财在一请一送之间消化于无形呢,这是无法从学理上考量的。最有可能把握个八九不离十的,也只能是各地纪委和中纪委了。诚然,“腐败的温床”,“贿赂中转站”,已经就是“驻京办”的别号。这次的撤销一部分,亦可理解为,悬念4年的“解决”这一“不正之风”的办法。

那么,都撤了哪些?报道说,撤销范围涉及:“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各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这差不多就是一半了。留下哪些呢?报道说,“仅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人民政府等驻北京办事处予以保留。但是,对“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确因工作需要”,经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保留。

———既然是这样的“规范”,那我现在就已经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了。因为,其一,现在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县以上的政府机构没有“已经设立”驻京办了;其二,相信没有一个驻京办不是“确因工作需要”而设立。

这次被要求撤销的,没有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机构的“驻京办”。对于这些部门来说,它们自己就可以证明“确因工作需要”。其实,在我看来,政府和国家部门的“驻京办”,也可以作如是观。道理很简单,“驻京办”本身不是问题所在。如果地方政府机构能够拿驻京办这笔账合理合法地向当地市民报销,中央政府又凭什么认为这笔钱不该用,甚至这个机构就不该存在呢?

问题是我这里假设的前提不存在的。所以,你不能要求他们不“搞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而只能“取缔驻京办”。但问题的另一方面又来了。为什么在北京就那么好“请”,那么好“送”呢?

其中,中国的省市区以下的基层政府,在“各兄弟省市”都有“办事处”。虽然其“请送”的规模难以与北京相比,但其功能却也差不多。所以,中国各地方政府机构的异地“办事处”,跟从前的“会所”基本不是一回事。确实需要“规范”。但也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一纸文件可以改变的现实,必须要改变地方政府的组织原则,最起码,要形成对辖地纳税人的经济民主。

根据新的规定,省市区及相当级别的政府机构可以设立“驻京办”。这是为什么呢?是否在经过4年多的调查或深思熟虑之后,得出了这个级别的“驻京办”不至于“请客送礼成风”的结论了呢?不得而知。但仅仅从“52家省级驻京办就有工作人员约8000人,其中机关约1300人,所属宾馆、饭店、招待所约6700人”这样的阵仗来看,它们就该撤。外省政府在北京市搞那么多、那么大的“产业”,即便全部按市场化经营,也是扰乱首都市场经济环境与民争利的政府行为呀!报道说,在2001年各级政府驻京办的资产就超过了100亿元呢。

新的规定“加强”了“新驻京办”的“五项功能”。其中之一,是要求新驻京办“实行政企分开,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为本地区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在京活动提供相关服务”,但既然它还是“驻京办”,根据最简单的道理,我觉得其“政”无法与“企”分开。何况它还负有“配合北京市政府做好维护首都稳定的工作”的职能。

归纳起来,“驻京办”的“加强和规范”,一是级别普遍提高,作为省及其相当级别的派出机构,它大致都相当于厅级吧?二是它的功能将更加强大。“配合北京市政府做好维护首都稳定的工作”没有详解,但从“配合”二字理解,似乎应该包括为行政归属地实现访民“零进京”目标负责吧。(作者系南方人物周刊主笔)

   [南方都市报]

从明清的会馆到“驻京办”

文/十年砍柴  2010-01-25

驻京办,在今日中国的政治架构中,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机构。然而在现实中,这个机构却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重要作用。因此当辽宁作家王晓方的系列小说《驻京办主任》出版后,立刻洛阳纸贵,畅销全国。可见多数国人心底里是知道这个机构的能量,很想了解一些所谓的内幕。

驻京办之滥,也是近年来一个公众话题。不仅各省、区、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包括许多地级市甚至县级市,地方政府厅、局这样的职能部门,乃至一些大学、大型企业在北京都设有驻京办或联络处。有关驻京办的负面说法也很多,比如“跑部钱进”,贿赂京城官员,成为所属地方大员进京的接待办等,有人将驻京办说成腐败的温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发布了一条消息,说中央有关部门决定要在半年内撤销数千个驻京办。这样的决心值得赞赏,但效果如何还需相当的时间来观察。其实这些年来,已有过几次整顿、撤销驻京办的动作,最终雷声大、雨点小。原因何在?———因为驻京办对地方政府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人曾问过我,古代有没有驻京办这种机构?我说,据我有限的历史知识,古代在官府的体系内,好像并没有“驻京办”这样庞大的机构,用官府的钱,长期在北京养一个衙门,一大帮子人。汉代是郡、国交错,一些刘氏宗亲封为藩王后,离开长安去就国,为了维持和京城的联系,会在长安设一个“留邸”,留几个小吏长期候着。在唐代藩镇割据时,各节度使在京城也有“留邸”。

但是到了明、清两代,中央集权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地方官不敢公开在京师设立“留邸”。因为设留邸其实和皇权时代的政治伦理是相抵触的,在皇帝看来,地方大员被派出去做官,老老实实奉旨办事就行,如果还派手下的官员常驻京城,显然不是刺探宫禁秘密,就是试图结交朝廷大员,这都是犯忌的。但古代中国从秦以来,多数时候版图很大,加上交通和通信不便,一个地方大员确实需要了解京城的诸多信息,而且在乡土中国,外地人来到京城办事也需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于是有两类机构或人士代行了当下驻京办及驻京办官员的职能。一是会馆,会馆并非纳入官府系列,它要么是地方商会出钱、要么是地方在京大员捐款修建的,乃一种民间机构,外官进京述职、外地举子进京赶考,常常在会馆住宿,会馆也成为连通京师和地方一个信息交汇中心。另一种办法,就是地方大员派幕僚进京长期打探消息,或者让自己在京的朋友、亲戚及时向自己通报京城情况,打通与朝廷各种关系。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陷害东林党人,就是从一位“驻京办主任”汪文言入手的。汪是安徽歙县人氏,早年连个秀才都不是,从监狱看守一步步干到县衙门的书吏,办事能力极强,又仗义疏财,有“活宋江”之称。后来他受某地方大员指派,给他捐了个监生的资格,以进国子监读书为名,长期住在北京,后与东林党人过从甚密。清末曾国藩、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给在京城的儿子、门生和朋友写信,一大半就是询问京城动态。

可见,古代尽管没有吃“皇粮”的驻京办,但必须有其他的机构或人员来承担这样的职能。原因很简单,当权力来源于上面,资源分配的主导权在上头时,京师的政治动态、各类信息对地方大员太重要了,不了解这些就等于盲人摸象。皇帝三令五申不许结交朝廷大员、宫中公公,可哪个地方官都知道,要是得罪这些人,很可能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样的政治体制不变,“驻京办”总是会以各类面目出现。

美国那样的国家,各州县有“驻京办”么?有一本书《硬球》回答了这个问题,那本书描写各州参议员、众议院的助手在华盛顿的旅馆、咖啡厅打探、交流各类信息,然后做出对自己老板有利,也意味着对所在州选民有利的决策。可以说,美国各州的两名联邦参议员和人数不等的众议员,有点“驻京办”官员的味道,他们必须在国会里为本州争利益,否则就会被选民抛弃。

    [凯迪网]

哥撤的不是“驻京办”,是牌子

毛牧青/文

近年来,“驻京办”存在的腐败问题和种种违规行为,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据《瞭望》杂志1月23日报道,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份红头文件,数千家“驻京办”将在6个月内撤销完毕。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副省级市驻京办,新疆建设兵团驻京办,经济特区驻京办予以保留。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经所在省区市政府核准后可保留。这是继去年1月,我省潍坊市决定将该市在京、沪、鹏等地的11家驻外办“一刀切”举动后,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驻京办”下一步改革的推测和思考。

而我看今天一些媒体报道,一些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驻京办”均未收到这一通知。有学者认为,现在北京除了省市区单列城副省城特区城地市城大企业大单位的“驻京办”,还有2000家左右未注册的县级“驻京办”,总共累计保守估算也有上万家。实际各类“驻京办”明的暗的到底有多少家,大约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统计。

据记载,类似“驻京办”机构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其雏形到如今的历史和功能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汉魏时期叫“邸府”,明清演化为”同乡会”和“会馆”。譬如当年大清天朝各地驻京的会馆,最初功能是因交通、信息、生活、费用等局限,特意为进京赶考的学子提供住宿及后勤服务,以及为旅居京城的各阶层同乡提供各种类型帮助而设立的机构。由此来看,最初的“驻京办”并不肩负跑“部”“钱”进的重任,“驻京办”官员不会用找老乡、托关系,用金钱、美女、土产品等财色物到朝廷找王爷贝勒、六部大员 “进贡”砸项目赚效益。而是一个能让“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家乡人能有口饭吃有口水喝、能暂时落脚栖身的公共平台,用现在的话说,当时大多“驻京办”具有担负为社会为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有浓厚的“以民为本”内涵功能,应该说这种驻京会馆是明显带有公益性质的官方服务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资金短缺物资匮乏都由中央划拨,各地“驻京办”主要任务是想方设法“多分一杯羹”。随着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驻京办”的职能开始多元化。职能成为以沟通与各部委联系、申请有关项目、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引进人才、公关策划,并为当地提供准确、及时、高效的信息等职能为主的“地方行政二中心”,早先的主要职能开始淡化。随着近年来众所周知的原因,“驻京办”也蜕变异化为腐败的温床。用前审计长李金华的话说,“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而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纷纷设立“驻京办”。一时京城林立无数名为“驻京办”实为地方官赴京“跑官、要官、保官”的歇脚官邸,和洞察皇城根儿冷暖气候的“晴雨表”。有的“驻京办”甚至成为地方政府分化截流抓捕上访人员的“特务”组织。目前“驻京办美味飘香佳肴丰盛”成了全国及北京美食家的闻声必去的好地方。前不久出现“河南66万假茅台酒案”、“安徽强奸李蕊蕊案”、“湖北杨宽生妻子被扣案”等丑闻,更把“驻京办”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此等餮饕蛀虫,不除何理?

面对众多“驻京办”利用权力公关行贿和压制访民的斑斑劣迹,民间多年骂其为“蛀京办”、“关系办”、“腐败办”和“截流办”,也引起高层密切关注,以致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曾三次提到“驻京办”的腐败问题,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监管,足见问题严重性和普遍性。大凡读过王晓方写的纪实小说《驻京办主任》的人,无不对“驻京办”的种种内幕记忆犹新。倘若我们的“驻京办”能像当年的“会馆”那样民为先,能以社会协调、解决民工和来京信访等人员的困难等公共服务为己任,而不是用地方纳税人的钱财物去行贿搞不正之风,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千夫所指地步。

当然,“驻京办”的糖衣炮弹狂轰滥炸的侵袭目标不是平头百姓,也不是底层干部或基层官员,而是中、高级大员要员和有权财物“批发”的实力人员。高官以不义之举敛财最为世人所诟,自身坦荡劣迹也就自然丧失为人师表的表率资格。此刻,“驻京办”早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构,而是个复杂庞大的权钱色物综合交易工程行当。如此轨迹不难看出“驻京办”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我们不能以“初级阶段”姑息迁就这种“合理存在”风气泛滥,因为这股潜规则的恶风腐蚀作用,远远超出劳民伤财的范围,已成时代的痈疽遗祸世风默化后人,是祸害我们民族自立国家声望的灾难。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现在中央高层终于下决心撤销大多数“驻京办”当然是好事。但撤销的不单是组织和牌子的“形式”,而是根除思想深处的“官本位”和公权力赚取既得利益的特权。万余家的“驻京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产物,是常年来旧体制沿袭和机制弊端造的孽。要想一夜之间按行政级别撤销数千家这样的机构,是个阻力当然大的工程。形式上6个月内撤销时间很宽裕办法也简单,但要内心骨子里的撤销却是艰难的。未来“驻京办”撤销整顿能否卓有成效目前云山雾罩。许多专家也不抱太乐观甚至还质疑:“驻京办”不可能一撤了事,因为“原有的数千家驻京办所肩负的沟通联络、接待服务、信息汇总等职能,存在客观需求,需另辟渠道加以满足”,“如果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它还会以各种形式长期隐性存在”。历史也早就证明,单靠道德的“自律”是没有用的,形式的报告和教育也只是吹吹风,一些再好的政策,没有透明的规范的监督机制也等于白搭,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位。不消除“驻京办”腐败的滋生土壤和滥觞根源,特别更重要的是深层次上的断腕改革,要想杜绝“跑部钱进”等附着在“驻京办”身上的毒瘤和余毒,也只能是空想梦靥。

“驻京办”如何规范?如何消除“驻京办“腐败土壤?国家公务人员如何秉公办事?怎样加强各方监督?对了!还有较“驻京办”N倍以上的各地“驻省办”、“驻市办”甚至“驻县办”等杂七杂八类似机构如何处置?……这些未知的悬念,也让民间感到担忧。未来最担心的莫过于这些撤销的“驻京办“,会不会改头换面随即以新的面孔或地下幽灵重新出现?因为不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土壤和传统旧机制,这种撤销“驻京办”的善意出发点举措喊得再电闪雷鸣,最终仍会沦为治标不治本的折腾老路,继续腐蚀社会肌体和官场风气。此刻,那块“驻京办”的牌子有没有,实质已没有什么质量制约的技术含量了。

所以我只能弱弱再嘟囔一遍:哥撤的不是“驻京办”,是牌子!

2010年1月24日下午

    [凯迪网]

改革“赴京办”体制比撤销驻京办更紧迫

    文/胡 菁

  近年来,驻京办存在的腐败问题引起中央高层关注。国近日出台各地驻京办管理政策,将在6个月内撤销数千家驻京办,包括县级政府以及各地职能部门驻京办,保留省级、直辖市等驻京办。(1月23日《嘹望》周刊)

  据统计,目前各种大大小小的驻京办超过1万家。假如每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这些费用除了一部分用来支付给工作人员薪水外,大部分是用来“跑部”拉关系、接待领导以及亲友在京游玩的,驻京办的任务之一是“公关”,而为实现这一目的,政府每年却要为它们拨出一大笔预算用于公关。

  表面上看,随着政府电子政务的推广,许多信息通过网络可以及时获取,驻京办已经失去了传统的效用,越来越没有存在的价值。继续保留只会有害无益,弊大于利。但在现实语境下,地方驻京办所起的功效,决不是在地方打个电话,发封邮件能代替的。

  税制改革后,中央每年都会给地方一笔转移支付,用于中央特定的政策目标,如社会保障、环保、抗灾救灾、扶贫帮困等。因为这部分资金是无偿划拨和专项划拨的,且“僧多粥少”,也就成为各地垂涎的蛋糕。但在资金的分配上,有些没有科学的分配方法,资金是人为安排,未能实现按照因素法或公式法进行分配,再加上立项和审批的程序不规范,掌握项目和资金的官员有着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带有很多人治的因素。因此,地方要得到这笔钱,就必须“创造条件”跑“部”“钱”进,进行感情或金钱方面的公关与投资。

  正因为此,地方所要资源的稀缺性,各地能拿到多少资源,往往取决于当地驻京办的“公关”水平。这样驻京办之间就免不了有竞争,而它们的竞争无非是谁送的礼更大方,给相关官员的“服务”更到家。就此而言,驻京办对腐败是有责任的,但是,驻京办充其量是“跑部钱进”的执行者。假如所“跑”之部对资源的分配很透明和规范,在项目审批和拨款上能够受到更多的监督和制约,那么,地方政府要去“跑”部干什么?

  显然,比撤销驻京办更紧迫的是改革“赴京办”体制,因为驻京办的问题要害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它所要“跑”之部。正如一些知情人士所言,如果不改革目前不合理的税收结构,不改变中央资源分配缺乏公开、公正程序的现状,不追究“跑部钱进”中安享大量好处的相关官员的责任,就算撤销所有的驻京办,“跑部钱进”也照样有市场。中央政府提出庞大的刺激需求政策以来,全国各地的驻京办就异常忙碌。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如果不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彻底修改我国的分税制,制定转移支付法律规范,那么,增大“跑部钱进”的成本就是撤销驻京办所能起的唯一作用。

    [千龙网]

驻京办“跑部钱进”能否一“拆”了之

    文/洪巧俊

  驻京办成了“蛀京办”,驻京办主任成了畅销书的主角,其腐败沉疴可窥一斑,不过,2010年的新春大扫除很快就要来了。1月24日,《瞭望》报道,未来6个月中,数千家驻京办将面临扫地出门的命运。

  虽然这只是一万多家驻京办的一部分,但是这个被称为“搞不动的东西”任其膨胀下去,总有一天会尾大不掉。以前之所以是“搞不动的东西”,并不是被媒体和老百姓妖魔化的结果,而是背后有着“搞不动的关系”。

  尹韵公教授曾经在中南海工作多年,他对此知根知底,“驻京办问题非常复杂,背后利益纠葛涉及到中央部委、各地方政府以及北京市等方方面面”。这就像一个庞大的蜘蛛网,看上去纤细柔弱、不堪一击,如果在阴暗处任其坐大,就会结成网住官、钱、权的利益网,变异为“蜘蛛侠”。

  “蜘蛛侠”的最大本领就是跑部前进、上下腾挪。不查不要紧,一查就是窝案。审计署长李金华感叹,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跑是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包去跑。谁跑得多,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款,多拿到一些批文。

  “跑部钱进”在大洋彼岸也不希奇。白宫往北三个街区,便是K街,集中全球最著名的“驻京办”。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院外游说的人数从数千人迅速扩大到3.5万,号称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第一产业”。《财富》榜前500名的大公司悉数在列,而与美国国防事业密切相关的军工企业,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驻京办有数百人之多。

  中国有句古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撒娇、找门路、托关系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白宫吃得开,在中国这样的关系社会更是如此。例如扶贫,西部开发很多项目都分解到各个部委,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给谁都可以。这个时候,就得看哪个驻京办的能量大了。跑得勤、懂暗箱操作的,就能吃到大蛋糕,背后自然是权与钱的干预与运作。

  因此,问题的根子不在驻京办,而在一套透明公开的公共财政体系。否则不用等新的拆迁条例出台,驻京办就把“拆迁”改成“搬迁”。从前门大街搬到后门里弄,换块新招牌,照样卖老酒。

  管住驻京办,只拆不建不是好办法。例如法国,有一个公开的辩论程序,“驻京办”预算至少要花6个月时间,头三个月编制,后3个月辩论。或者学美国,制定公共游说法案。只许公开游说,不许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多种经营”。(钱江晚报 付瑞生)

  撤销“驻京办”能遏制“跑部热”吗?

  多年来,被诟病的“驻京办”终于迎来了一个生死去留的消息。据1月24日新华网报道,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份红头文件,数千家“驻京办”将在6个月内撤销完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

  “驻京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功能也在不断的演变,不同级别的“驻京办”有着不同的功能。一般来说,驻京办主要承担收集信息、接待服务、招商引资三大主要职能。但县一级的驻京办除了这三大主要职能,还有一项“截访”职能:返回去京上访人员。其实驻京办还有一项重要职能,那就是只干不好说的“公关”,实际上,“公关”已成为各驻京办的首要任务。报道说,“驻京办”人员“神通广大”,关系网纵横交错。能办领导想办的事,能让领导见想见的人,是对“驻京办”主任的最低要求。四川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言:“我的工作就是将礼物不露痕迹地送到领导的手中。”(2005年第30期《瞭望》)有报道称“驻京办”是“蛀京办”、“腐败办”,因为近年来驻京办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不少逐步异化为“跑部钱进”的阵地,成为某些地方官员来京拉关系、搞腐败、跑官要官的隐秘场所。“驻京办”每年的经费在100亿元以上,这只是办公用费,而更大的费用应是“隐秘场所的交易”。这种费用显然不会在帐目中显示出来,它可能巧立名目变成了一项正当的支出,其发票可能是餐票、汽油票等等。

  为什么全国各地都热衷于“驻京报”的工作?湖南省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的一席话却是最好的注释:他说,对资源配置权力过于集中的有关部委来说,“有些项目资金,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给谁都可以。这个时候,就看哪个驻京办的能量大了。跑得勤和会暗箱运作的,就能获得蛋糕中最大的那块,其背后难免有权与钱的干预与运作。”(2009年6月1日《瞭望》)一语道出了“跑部钱进”的根源。中央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这些“大钱”各部委的自由裁量大,给谁不给谁,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把拿到资金和项目与“驻京办”的政绩、奖励挂钩,获得大项目的“驻京办”主任往往得到高升,还能获重奖,有的还明文规定,按资金的比例予以重奖,这就助长了“跑部热”。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尹韵公研究员所说的:“驻京办问题非常复杂,背后利益纠葛涉及到中央部委、各地方政府以及北京市等方方面面。”

  《小康》杂志刊出贵州毕节地区“驻京办”,几年来共争取重要项目16个,资金总额20亿元;河南信阳市“驻京办”十年来争取项目50个,涉及资金50多亿元……这些都是当做成绩来公布的。“驻京办”是“跑部钱进”的大本营,其生存的深层土壤太肥沃。既然有如此肥沃的土壤生存,恐怕撤销阻力就会很大。如果要强力撤销“驻京办”,地方政府也不会“顶风作案”,他们就很有可能转为“地下组织”,或者转换成一种可以生存而不被查的新的驻京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张鸣教授也认为,“目前这种权力和资源过分集中的体制不改变,驻京办就没办法真正消失。只有把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因素改变了,驻京办才能从人们的视线里逐步消失。”

  春节临近,正是“跑部钱进”的大好时机,撤销“驻京办”能遏制“跑部热”吗?

    [红网]

从无锡官办会所见识大言不惭

    文/刘洪波

  无锡有一家官办豪华会所,专门招待领导。这事我看不奇怪,专门招待领导的餐厅、会所、迎宾馆、接待处,哪里没有呢?

  但会所在网上曝光以后,主办单位面对媒体采访,对网友质疑进行了反质疑:“党办个酒店就不行了?”这是奇怪的。

  一般而言,人们固然未必一定能够设想会所因曝光而关闭,但至少大概还想能够看到官员有点尴尬的神色,但实在地,还是高低了官员的脸皮,或者低估了权力的无耻,回应竟然是“党办个酒店就不行了?”

  按规定,党办个酒店还真是不行,党政机关不能经商办企业。不过,换个角度想,党是执政党,党政的区分也并未完成,所以,举凡一切公有财产,一切社会事业,貌似已经都可以说是党的,既然如此,“党办个酒店”又似乎确实是行的。

  然而,谁是党来着?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党么?管委会办一个会所,就是“党办了一个酒店”?这样推论,则任何一个掌握公共权力的机关,都可以用“党”的名义来说事了,出什么妖蛾子都可以说“党做这样一件事就不行了?”

  无锡的这家官办会所,说是“党办的酒店”,却又认作“特殊食堂”,没有营业执照,不提供发票,原则上不对外营业,但又说老百姓进去吃也接待的,不存在不接待的情况,只是不提供发票。那么这到底是食堂还是酒店啊?难道说惠山开发区要以“党”的身份来办事,就这也可,那也可,完全没有一点规矩可言?

  官员说,“不就是为了招待领导的时候标准高一点、接待好一点吗”,并且介绍, 以前领导来了,在外面酒店吃,真是大为不爽。例如,有一次,开发区接待无锡市的一位领导,到一家星级酒店用餐,结果一碗面条叫了半天也没上;还有一次请重要客商吃饭,上了一盆大龙虾,结果大龙虾撕都撕不开,甚至连汁都没有浇好,简直让人没法吃。

  我看这个介绍还挺“讲政治”,接待市里的领导,吃的都是面条;接待重要客商才“上了一盆大龙虾”,但星级酒店硬是做不好,不是吃不上,就是没法吃,只好“党”亲自来办酒店啦。各位稍微有点头脑,就会知道,领导上酒店吃饭,不可能只叫一碗面条,而官员甚至不耐星级酒店里的饮食,这才是要害。官员吃饭,或者“党”请客, 要求确实是不同于寻常人等的。

  还有一个理由,说是在外面星级酒店吃饭,领导吃不好,费用还高,每年要接待几百万。开发区管委会机关,一年接待领导,要吃几百万元的饭,多不多呢?我不知道。这可能还不包括开发区下属单位、部门的接待费用。全国每年吃掉多少公款,实在算不清楚,好像也没有人去算。万一有人说个数字,恐怕又不权威,属于谣言。所以,我们也只好想象领导吃那些又贵又难吃的饭,举箸皱眉,心情很不好。

  “党办的酒店”开张,想必可以解决“又贵又难吃”的问题,至少“难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因为我们知道,“党办的酒店”开张二个来月,就吃掉了180万元,按这样来推算,一年大概要吃一千万元。这就是说,比在星级酒店吃饭还要多花费一些。但有什么要紧呢,似乎再不会有面条半天叫不来、龙虾做得没法吃的事情了,领导的心情是好的。

  又说这个会所“赚也好、赔也好都是政府的”。我既不明白“党办的酒店”,为什么赚赔都是政府的,又不明白为什么从在外面吃喝转到“党办的酒店”吃喝,就可能把支出吃成收入,能够赚出钱来。

  道理其实是不必跟着官员条分缕析的,只须听“党办个酒店怎么就不行了”,以及接待领导要吃好一点,就可以知道,现在官场的时尚是大言不惭。

    [凯迪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