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美仑美奂若薄冰上青云 寻找传说中的神秘瓷器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7-24

 

  70多年前,在江浙地区崎岖蜿蜒的乡间小路上,时常会出现一个清瘦的身影,从长相和衣着上看,他并不是当地村民,手拿肩背的工具显然也不是用来耕作的,当地人很好奇,不知这个外乡人为什么会不时出现在自家的田埂上,也不知道他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地里找什么。这位个子不高、面庞瘦削的书生,就是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陈万里。他来浙江,是要寻找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瓷器。

  相传,在唐代,有一种叫做“秘色瓷”的瓷器,这种瓷器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凡是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它的美仑美奂所倾倒。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秘密配方和这种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眼见过 “秘色瓷”。


人们只能在古人零星的诗赋中,想象它的神奇美妙。

  传说中的秘色瓷和那个神秘的配方真的存在吗?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陶瓷专家,陈万里知道,要寻找秘色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它的产地,也就是窑址。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一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的是一种颜色青绿的茶具这首诗的题目“秘色越器”一语道破了天机!如果“秘器”指的是秘色瓷,那么越窑就是这种瓷器的产地,找到了越窑,就应该能够找到秘色瓷!史籍上记载着越窑在浙江,那里,应该就是那个传说的诞生地!可是,偌大一个浙江,倒底哪一个田间土埂或者荒野山坡会是越窑窑址呢?

  靠猜是没有答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处一处的找。陈万里已经下定决心,实地走访,为了寻找真相,宁可踏破铁鞋!

  在上个世纪初年,中国的考古学还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而是笼统的被称作金石学。大多数对此感兴趣的人,只是就手边玩物进行讨论琢磨,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30岁的陈万里迈出了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

  一个时代过去了,陈万里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反复的调查、对比、走访,考古界渐渐形成了统一的看法:在浙江的余姚、上虞、慈溪一带,有一“上林湖”,那里,就是越窑的中心窑址!

  这一带在战国时属越国,唐代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自此开始,无数仁人志士,追随陈万里的脚步,在上林湖越窑的遗迹废墟中,年复一年的寻找着 关于秘色瓷的蛛丝马迹。

  在方圆数十公里的上林湖区域内,分布着几百处窑址遗迹,破碎的瓷片和废弃的窑具残片堆成了山岭,俯拾即是。然而,在这些碎片中,人们即没找到带有“秘色瓷”字样的残片,更找不到任何与秘密配方有关的证据。除了破碎窑具之外,只有青瓷碎片。

  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瓷器。而这种瓷器,就是越窑创烧的!

  古人诗赋里把秘色瓷比作薄冰上的青云,说明秘色瓷也是一种颜色青绿的瓷器,文献中又说秘色瓷在越窑,这是不是意味着,秘色瓷就是青瓷呢?那又为什么要给它取个秘色瓷的名字,还有秘密配方一说呢?

  在找不到任何实物证据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解释秘色瓷。一些学者认为,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一词并没有其它特别的含义,只是带文学色彩的形容词,实际就是碧色、青色的意思。

  采访李纲:秘色就是神奇之色,而且秘不是禾字旁,是礻字旁,将秘念成碧,从后来的文章看,秘已经不是神奇之色了,而是更多的将它与碧玉的碧联系起来。

  还有的学者认为秘色瓷作为一种青瓷中的精品,专供皇室使用,当然要与一般的青瓷区别开,因此在烧造时,就特意取了个“秘色瓷”的名字,而至于所谓的秘密配方,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采访李纲:他们都是民间文人,他们都能看到,能说是秘密的吗?各处分布的窑场,窑工也是村里人,能保住秘密吗?进贡后剩下的还能做商品出售,能说是秘密的吗?

  一时间,各种观点和猜测层出不穷,秘色瓷就是青瓷?还是用不为人知的神秘配方烧造出来的特殊瓷器?抑或根本就是一个捕风捉影的传说,在中国陶瓷史上,根本就没有出过秘色瓷?层层迷雾缭绕,真相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在学术界此消彼长的争论声中,时光已经流逝了近半个世纪。步入80年代,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范,考察范围触及到古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埋藏在地下的古老文明,用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视线,曾经由秘色瓷引发的学术界大讨论,在接二连三的各种惊喜中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然而,半个世纪后,在距离浙江千里之外的陕西,一个旷世惊天的大发现 却意外的 引出了关于秘色瓷的下文。

  故事还得从87年的一场地震说起。

  字幕:1987年陕西扶风

  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已经持续了数月,这在一向干旱少雨的陕西是极少见的。在中国最大的佛教寺院——陕西扶风法门寺内,方丈正在安排弟子修葺破损的院墙,前些天的一场地震使寺内的一些院墙垮塌了。

  忽然间,院内又传来一声巨响,人们慌忙寻声而至,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冲天的黄土中,法门寺的标志性建筑,传说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宝塔,竞从中轴裂开,其中的一半轰然倒塌了!

  宝塔坍塌,对于法门寺方丈来说是一场不言而喻的灾难,但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则有了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史籍中记载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一直未被证实。

  2月27日,考古人员开始对塔基进行发掘。

  4月2日上午,当人们清理完塔基下的埋土后,一个一米见方的大理石盖显露出来。隐藏在宝塔下的大理石盖,这会是地宫的入口吗?人们小心翼翼的将石盖掀开一条缝,借着光线向里观望……

  采访法门寺发掘主持人韩伟:他们说得很激动,但是很简略,金碧辉煌。


法门寺地宫内的秘色瓷碗盘

  法门寺地宫内有重要文物的消息立即被汇报到省考古所,经验丰富的资深考古学家韩伟被派到现场接替后继的考古工作。

  采访:过去我一看,不对了,这一块方方的石头是房屋的顶,是造井,如果有那么多金银珠宝,不可能从顶上放下去,肯定还应该有别的门。

  果然,人们按照韩伟的推测,在据塔基正南方14米的地方发现了进入地宫的甬道口!阶梯状的甬道将人们一步步带入地下,19级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

  采访:大铁锁,门头有两只凤鸟,应是中唐或盛唐的风格。有人说是宋代,看来是唐代的。

  人们小心翼翼的接近第一道石门,地震加上塔的重量,已经使地宫变形,一时间还无法顺利地将门打开,考古人员只能透过石缝,向里观望。在一条窄长的甬道尽头,又是一道石门。在这道石门前,考古人员隐隐约约看到两块石碑。

  采访:都是卧式的,就是横档着门,离我们近的这块,就是后来称为衣物帐的碑。

  只见在第二道石门前,交叠横卧着两块石碑。其中的一块记载着印度的阿育王将佛指舍利赠送法门寺,中国历朝供养的盛况;而另一块石碑上则刻满了唐代皇帝为供奉佛指舍利所进献的各种珍宝的种类和数目,也就是所供物品的账单。这两块石碑告诉人们,那个神秘的佛指舍利和无数珍宝是存在的!

  衣物账上,罗列着各种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的名称和数量,许多东西甚至闻所未闻,考古人员心中充满了无限喜悦,逐字逐句的仔细辨认着衣物账上的记录,突然之间,石碑上的几个字碰触到韩伟敏感的神经:

  考古人员清楚地看到一行字:“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盘、(碟)子共六枚。” 物帐碑上“瓷秘色”三个字,令在场的人们心头一惊——难道在法门寺地宫里,就在这道石门后面,会意外收获早已失传于世的“秘色瓷” !

  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发掘工作在难以抑制的兴奋心情中继续。

  石碑后面的石门被打开了,考古人员来到前室。一千多年前的阿育王塔依旧色彩夺目,它用整块汉白玉雕成,四面雕刻着菩萨像。四周地上堆积着丝织品,历经千载,大部分已经碳化。

  除了王塔和丝绸,前室没有发现其他器物。

  第三道石门也被打开了。中室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一个巨大的汉白玉灵帐立在中间,被塌下来的房顶卡住,根本无法移动,

  只能先从周边的器物开始清理,工作人员心中忐忑,不知道坍塌下来的砖石碎块会不会砸毁放在地上的珍贵器物。即便在文物中有秘色瓷,要在潮湿的地下历经千年,又在强烈的地震后完好无损,似乎也不太可能。人们只能继续清理。

  在汉白玉灵帐前方,出现了一尊金银质地的菩萨像,对照物帐碑,应该是“捧真身菩萨”。或许,在皇家迎奉佛骨时,佛指舍利就被放置在这位菩萨双手捧起的荷叶托盘内。

  然而,除了这尊菩萨和汉白玉灵帐外,就只剩下砖石和瓦砾碎块了,工作人员清理了很久,也未发现有其它器物露头。人们不禁心头一紧:在不久前的地震中,是否有许多文物已经遭遇不测?不详的阴云笼罩在考古发掘的现场,大部分位置已经清理干净,只剩下汉白玉灵帐后方的一个小角落了。

  拨开潮湿的泥土和破碎的砖瓦块,隐隐约约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下面。沿着边缘继续清理,渐渐的,一个银质的风炉呈现在人们眼前。考古人员小心的挪动风炉,想要把它完整的取出来,然而,就在揭开风炉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

  采访:有这么大一个圆盖,已经裂开了,一看就是瓷器。

  一个用丝绸包裹着的木质圆盘,因为经年累月,木盘和丝绸已经腐朽,在它的左下方,露出了一叠细腻精致的淡粉绿色瓷器。

  采访:打开以后,每一个碗都用纸包裹着,这个纸质地好,上面画着宫女图,都印在碗上了,足见唐人对它的珍视,衣物账上没有别的瓷器记载啊,惟一一笔帐就是秘色瓷啊!

  “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盘、叠(碟)子共六枚。”清点眼前这些瓷碗瓷盘的数量,不多不少,正好13件!

  圆口、花瓣形口的瓷碗、瓷盘一件件呈现在人们眼前,湖水般的瓷釉,玲珑剔透,如冰似玉,尘封千年仍旧莹润如新。迷雾缭绕的秘色瓷重现天日了!

  半个世纪以来,秘色瓷一直是一个争议百出的话题。人们即想一睹这种瓷器的奇妙,也想考证那个古老的传说,然而,却始终没有结果,因为除了传说和古人美妙的赞叹之外,从没出现过一件确凿无疑的实物证据。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文字记载与实物严格对应,是古人烧制特供秘器的铁证!秘色瓷不再只是一个神奇的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唐代帝王曾经把它当作一种最高级别的礼品,深埋在不为人知的地下,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虔敬。

  采访:你想你高兴不?看到了皇帝亲手用过的东西。地下埋起来又消失了时空,他刚摸了你摸。我们当时是夜以继日,每天都沉浸在发掘的喜悦中。

  这就是当年盖在秘色瓷包裹上的银风炉,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它的保护,这些珍贵而脆弱的秘色瓷,才得以在地震中幸免于难,在千年之后仍能以最初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历经数月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结束了,无数珍宝一一呈现,其华美瑰丽令人惊叹。如今,这些珍宝连同秘色瓷器在内,都一并陈列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内,伴随着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向人们讲述着一千多年前,在那个遥远而辉煌的王朝里,深藏着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失传已久的秘色瓷无意间惊现天日,这个绝难料到巧合对所有听闻过秘色瓷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传说中的瓷器如今就在眼前,考古界的学者专家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切的想要一探究竟:这种瓷器就是青瓷吗?还是像传说中提到的那样:要烧成它,就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呢?

  就在人们准备进一步深入谜团的时候,忽然出现了另一个声音,学者中有人质疑:法门寺内的秘色瓷,并非来自越窑!它的产地,很可能不在浙江!

  难道,文献上的记载是错误的?才会使陈万里和几代人在浙江越窑的努力都落空了?如果真是这样,秘色瓷又来自何方呢?就在这种瓷器昭然摆在人们面前时,关于它的一切又都成了疑问……

  相传,唐代,在浙江的越窑,匠人们曾用秘密配方烧制成“秘色瓷”,几百年来,没有人亲眼见过这种瓷器,秘色瓷几乎成了一个虚无飘渺的美丽传说。然而,让考古学家们绝难想到的是,在距离浙江千里之外的陕西,发掘埋藏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地宫时,人们竟意外地找到了有确切记载的秘色瓷器13件!

  这个跨跃千里的巧合,将人们引入了更加复杂的谜团深处……

  就在人们为秘色瓷到底是一种高质量的青瓷还是有一种秘而不宣的奇特配方而争论时,又有人提出了疑问:法门寺这批惟一有确凿身份的秘色瓷是不是像史籍中记载的那样产自越窑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着秘色瓷的真相。


法门寺地宫内的八棱净水瓶

  如果地宫内的秘色瓷产自越窑,那么这种瓷器很有可能是一种青瓷。如果它们并不是越窑烧制的,情况将变得充满戏剧性:也许还有一种专门烧制秘色瓷的窑场仍旧埋在地下不为人知;也许在那里能够找到传说中的秘密配方……

  字幕:陕西铜川

  就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的前两年,从陕西省铜川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祚振西教授带领的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瓷窑窑址!对照史书,这里就是著名的古耀州窑!

  更关键的是,文献中提到,这里有一种瓷器与秘色瓷极为相似。在唐代,西安是整个王朝的都城,在距离西安只有数十公里的铜川生产秘色瓷,显然比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更容易控制和调动。法门寺地宫内出土的这批秘色瓷有没有可能就是耀州窑生产的?

  陕西省考古所迫不及待的召回祚振西,想要请这位经验丰富的陶瓷专家作出鉴定。

  采访祚振西:一出土以后,他们就给我打电话说你来看看,有没有耀州窑的。打开我们看得非常细,发现不是耀州窑的。

  除去器形、釉色之外,最关键的一点证据在瓷器的底部。仔细观察法门寺秘色瓷碗盘的足底,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圈点状斑痕,这是烧制瓷器时,用一圈泥丸垫底形成的痕迹。而耀州瓷在烧制时采用的是叠烧的方式,把碗盘摞起来放入窑中,碗与碗之间用三角形的支垫支撑,烧成后会在碗的内底心形成三个点状的支烧痕。相比之下,地宫内出土的秘色瓷内底光洁,莹润如玉,远远看去,仿佛总有半碗清水盛于碗底,这样精湛的工艺和特殊的支烧方式,在耀州瓷中是找不到的。

  又一个关键证据出现了!在法门寺地宫内,连接前室与中室的甬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只八棱静水瓶。这支瓷瓶 虽然没有同其他13件碗盘放在一起,但从质地、釉色上看,与地宫内的其它秘色瓷如出一炉,更关键的是,瓶子底部也留下了一圈点状的支烧痕迹,据此判断,它应该同样是秘色瓷,也就是说,法门寺地宫内出土的秘色瓷,不是13件,而是14件!

  正是这只八棱静水瓶,成了破解谜团的铁证!在浙江上林湖越窑遗址中,人们也曾经找到过这样的静水瓶,经过对比,人们发现,相距千里的两个瓷瓶竟是惊人的相似!

  采访浙江省考古所沈月明:那是跟法门寺地宫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国内很多专家也都看了,他们看了以后很吃惊,进一步明确了秘色瓷是越窑烧造的。

  至此,秘色瓷的轮廓渐渐清晰了:传说中的秘色瓷确有其物,陕西法门寺地宫内的瓷碗、瓷盘和八棱静水瓶就是确凿无疑的证据,而这种瓷器的产地,在千里之外专门烧制青瓷的浙江上林湖越窑!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南方的越窑就已经举国闻名,聪明的匠人们不断完善着青瓷的烧造技术,其中的精品如冰似玉,令人惊叹,最终,成为皇室专用的特供品——秘色瓷!在后世的演进中,秘色瓷出现了更多的造型,这些精美绝伦的杰作,是古陶瓷艺术品中的无价之宝。

  秘色瓷产自越窑,是一种青瓷,这结论听起来顺理成章,又与史书上的记载遥相呼应,看来,谜团似乎已经破解。然而事实上,沉浸在一片喜悦中的人们还并不知道,真相仍旧掩埋在上林湖的一片废墟之中。

  字幕:2003年

  冯松林,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研究员,这年,他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上林湖。2001年,他同浙江省的考古人员一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开始了一项特殊的合作——用现代核分析技术揭开秘色瓷的真相。秘色瓷是越窑烧造的精品青瓷,这在学术界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难道还有什么别的隐情?

  不久前,浙江省的考古人员在上林湖成片的废墟中,有了一个特殊的发现。

  这些堆积成山的陶瓷碎片大部分是因烧制失败或特殊目的而被工人故意摔碎的,其中,有大量的匣钵碎片。

  匣钵,就是专门用来装烧瓷器的容器,烧造时,先将塑好的胎装进匣钵,再将匣钵放入窑炉,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护瓷器,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窑炉内的空间。

  考古人员在窑址废墟里,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匣钵碎片。

  采访:其胎泥与器物一样,口还用釉封起来了。要取出器物必须打碎匣钵。

  一般说来,匣钵所用的泥胎质地是很粗糙的,而且作为装载容器,不用密封,这样可以重复使用。然而在上林湖越窑中,却有一种特殊的匣钵,选用上等胎泥,在装入器物入窑前,还用釉料将口部密封。古人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不由得让人又一次想起了那个传说:要烧成秘色瓷,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

  如果秘色瓷是一种青瓷中的精品,那就意味着,它跟一般青瓷一样,使用同一种胎料,涂同一种釉料,放在同一窑炉中烧制,只是在开窑后,那些质量较高的上品,才被单独提取出来,冠以“秘色瓷”的称谓,供奉给朝廷。也就是说,秘色瓷只能偶然获得,与传说中的秘密配方毫无关系。然而,特殊匣钵的存在却分明是在告诉人们,古人在生产某种瓷器时,使用了特殊的方法!

  秘色瓷确实产自越窑,但它真的就是一种青瓷吗?在这些匣钵里,到底装着什么秘密?

  冯松林决定用科学实验解开谜团。

  经过射线照射,每种物质都会发出自己特有的射线,测量这些射线,就能知道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含量的多少。用这种办法,让越窑中的青瓷精品与秘色瓷分别接受照射,对比它们的数据,就应该能够得到某种答案。

  如果数据一致,证明两者是同一种东西,如果区别显著,则告诉人们,在看似相似的秘色瓷与青瓷之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瓷器分为表面釉层和内部胎体两部分,课题组计划分别比较釉层和胎体,用两方面的结果彼此验证,实验首先从胎的分析开始。研究人员将秘色瓷与青瓷分成两组,分别磨去表面的釉层,制成纯胎样品。取出一定量放入反应堆中进行中子辐照,以便激发出样品自身的射线。传输线的这一边,能谱仪自动探测和记录着由样品发射出的各种元素信息。电脑前,人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数据的变化,每一次微小的积累,都是实验向前递进的关键一步。

  经过若干个小时的采集,所有数据都被精确的记录下来。研究人员在一堆抽象的数据符号中寻找着两组样品之间的内部信息。终于,有关胎的分析结果出来了。

  采访冯松林副研究员:有几十个元素有区别,不是一个两个,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数据显示,秘色瓷胎样中锆、钴、铪、铀等元素含量较高,而在青瓷样品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则不是主要成分。这种差异说明什么?

  采访冯松林教授:重复的淘洗后,有的元素就会低的,比如有些矿物颗粒的元素,它因为矿物颗粒给洗走了,含量就比较低。含量比较高的元素已经被筛选走了,剩下的有些元素它就含量反映偏高了。

  用来制胎的粘土,并不是取来就用的,在使用前,要进行夯砸和淘洗。

  分析数据显示,秘色瓷的胎泥经过了极为严格的筛洗,胎料中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高温烧制时会不会直接影响瓷器的性质呢?

  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从最初的制泥工艺开始,秘色瓷就已经被特殊对待了,如果只是偶然获得的,古人又怎么会在第一步就有意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呢?

  这个试验结果带给课题组一种新奇的暗示,它似乎隐隐约约的指示了另一个方向——秘色瓷很可能是专门烧制的!这个大胆的假设令整个课题组兴奋不已,研究人员立刻着手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对比:分析两组样品的表面釉层。

  这是整个谜团的焦点,如果秘色瓷真的像传说中提到的那样使用了秘密配方,这个配方,就是用在釉料上。

  工作人员紧锣密鼓的计划着这个重要环节的实验,准备制取釉层样品,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采访冯松林教授:要把釉取出来,釉必须与胎分离出来,而这个釉是很薄的,几十个(微米),那你想想,跟张纸差不多薄,你如何单单取出这些釉来,而且烧的时候,瓷土的成分已经渗透到釉里了,在磨去胎的时候,一定要磨到一点看不到胎的痕迹来,你才能用,在这种情况下釉的制样非常困难,所以目前釉我们还不能给出有损分析的数据,因为取样太困难了。

  就在整个实验进入到关键阶段时,一个未曾料到的环节成了最严重的制约。有损分析,这曾经是被众多科研机构成功使用过多次的方法,此时,却根本派不上用场。这种方法必须在被测物表面取下一小部分用来进行试验,然而,要将附着在瓷器表面的一层薄釉取下来几乎不可能,更何况这些珍贵完整的古代器物,也不允许任何原因的人为破坏。

  采访:一个完整的东西,尤其是珍贵的完整的东西,尽管你可以打窟窿打得很小,它毕竟是打了一个孔,修复以后实际上是一个瑕疵,对这个瓷器本身的价值是大打折扣,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秘色瓷,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神秘的一种瓷器,它如冰似玉的釉色令人惊叹,传说中,这种釉色是因为使用了一种秘密配方,这个说法是真的吗?秘色瓷到底是不是青瓷?

  现在,胎质的分析结果已经使这个谜团初露端倪,正当人们想要进一步窥探真相的时候,实验方法却成了一个无奈的局限,它让人们驻足在真相边缘,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没有其它的方法让实验继续,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将半途而废,人们只能驻足在离真相仅有一步之遥的地方。

  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没有放弃,他们想到了另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在原理上完全可行!研究人员将这种方法直接称为“无损分析”!用X射线取代了中子辐照,两种方法原理相同,但无损分析法却无需取样,直接将器物接受照射就能测得数据,用这种方法进行艺术品分析鉴别,这在以前,还从未尝试过。然而,对于珍贵的秘色瓷和难以取样的表面釉层而言,这或许也是目前惟一的方法了!

  课题组决定第一个吃螃蟹。实验在缜密细致的计划下继续进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将器物放置到平台上,将瓷器表面不同的几处分别对准射线放射孔,耐心的等待着最终结果的出炉。

  在烧制秘色瓷最重要的环节上,古人有没有做过特殊处理?答案将在这次的实验中揭晓。

  几天后,关于釉层的综合分析结果出来了!

  采访冯教授:分析完了以后让它来排队,秘色瓷它自己排成一个小的队伍。那么它各自排在不同的队伍,说明它是归不同的类别,也就反映了它的一些内部特征的差别,这些差别实际上也就是它在烧制过程中、生产过程中,一种专门的烧制才能造成这样。

  这个结果把人们的想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釉料的选用上,秘色瓷也与青瓷有区别,也就是说,秘色瓷的确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釉料!这是古人刻意为之的第二个证据,它与胎的分析结果内外呼应,提供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答案:

  采访冯教授: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有损的无损的,胎的釉的,里面的数据,我们认为,秘色瓷应该是专门烧制的而不是普通瓷器里面一些好的品种,这是我们的一个解释。

  冯松林感到欣慰。用无损分析法检测古代文物的第一次尝试成功了,而它得到的科学结论同样令人称奇。冯松林将分析结果告诉了共同合作的浙江省考古人员。在那里,人们还在对窑址中发现的特殊匣钵进行研究。这些专用的密封匣钵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是为了保密,让人无法窥探里面用了怎样的胎料和釉料?还是秘色瓷在烧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要求呢?

  采访:颜色与匣钵的使用有很大关系。口用釉封起来,就是在还原状态下烧成的,颜色会更青绿。

  这个推论使秘色瓷在第三个环节上也出现了不同,不仅在前期制胎选料上有区别,在入窑烧制的最后一环上,古人也采用了特殊的措施!

  科学实验与特殊匣钵遥遥呼应,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关于秘色瓷的全新轮廓:

  一千多年前,在南方专门烧制青瓷的越窑,聪明的匠人们试制出了一种特殊的瓷器,这种瓷器从一开始就被区别对待,选用精良的胎料,施涂特殊的釉料,在入窑前还要在匣钵上加以处理,最终烧成了润泽如玉,盈透似水的秘色瓷!产自越窑的秘色瓷,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青瓷,而是由越窑创烧出来的一个新品种!

  传说中的秘色瓷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那个古老的传说最终被先进科技证实了。

  这个直接脱胎于青瓷的特殊品种,曾经是中国陶瓷史上登峰造极的佼佼者,然而它却伴随着一个王朝的衰落而沉寂了,直到几个世纪后,秘色瓷再次出现,人们才真正了解了它的传奇。

  然而,关于它的故事并没有结束,釉料上的秘密配方到底是怎样的?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古人会不会为后世留下些什么?这一切,仍旧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在探索真相的路上,总能拾回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记忆。 ( 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

     [央视国际]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