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详解埃博拉出血热常见问题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8-02

 

国家卫生计生委详解埃博拉出血热常见问题

    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胡浩)埃博拉病毒在西非扩散蔓延,全球响起警报。对于埃博拉病毒如何预防、如何治疗等有关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90%。目前,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肝酶升高。病毒潜伏期为2天至21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介绍,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有几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在治疗方面,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有些病人在得到适当的医治后可康复。

    国家卫生计生委提醒,为减少传播感染,当人们曾经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的地区,或者与已知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病毒病的人员接触过,并且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当立即就医。

    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应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

     [新华网] 

科普:埃博拉病毒热点问答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 随着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肆虐,很多人对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产生恐慌,有些人对该病的认识主要来自《恐怖地带》《埃博拉病毒》等电影。为了答疑释惑,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和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近日对人们关心的问题给出了客观科学的解答。

    1、人体为何会感染埃博拉?

    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因此,在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地区,人们一定要减少与黑猩猩、猩猩、蝙蝠、野猪等高危动物的接触,特别是不要捡起死亡动物的尸体或对它们的生肉进行烹饪。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尿便、唾液、精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接触埃博拉感染者的衣物、床单或使用过的针头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尸体也是一个传染源,对其需进行保护性处理并立刻埋葬。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从出现症状时即开始具有传染性。此外,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男性在康复后的7个星期内,其精液中还存在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感染他人。

    2、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到21天。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极度疲乏、肌肉疼痛、头痛等症状,接下来会出现呕吐、腹泻、肝肾衰竭,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内部脏器出血或体表出血。实验室检查是唯一可以确认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方式。

    3、感染了埃博拉,能被治愈吗?

    目前没有可以治愈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疗法和药物,但一些患者在经过精细护理后可以恢复健康。此次在西非埃博拉疫情中被感染的两名美国人,一人接受了尚处在试验阶段的药物治疗,一人注射了一名14岁埃博拉幸存者的血清,两人现在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病情都处于稳定阶段。

    4、埃博拉可预防吗?

    目前尚无疫苗经相关部门批准用于预防埃博拉,也没有埃博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美国将于9月中旬对一种埃博拉疫苗开展人体试验。在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地区,主要的预防方法还是避免与埃博拉感染者直接接触,医务工作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现在还能去非洲吗?

    作为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现供职于英国科研机构的彼得·皮奥教授表示,“只要埃博拉感染者没有呕吐到你身上”,无接触地坐在感染者身边是没有问题的。世卫组织也表示,埃博拉的人际间传播需要与感染者体液和排泄物等直接接触,旅行者感染这种病毒的风险很低。即便有埃博拉感染者在不知晓病情的情况下乘坐公交车,其同行者被感染的几率也很低。

    [新华网]

 

 

相关评论

埃博拉病毒离“文明世界”并不遥远

  埃博拉在非洲西部肆虐,“文明世界”的人们却视若无睹,这令人痛心。虑及其传播能力,若不做好准备,其感染范围很可能扩大化。

  近日,一个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名词——埃博拉,突然成为令世人心惊肉跳的名词:这种迄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传染病,曾经离我们是这样的遥远,但倏忽间已逼近我们眼前。日前有媒体报道,在香港,一名曾到肯尼亚游玩的女子返港后出现类似埃博拉病毒的初期病征。但香港特区政府昨日表示,暂时未收到任何怀疑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病例。

  埃博拉:被世界视若无睹的“黑非洲瘟疫”

  这种源于非洲的恶性瘟疫早在1976年便被发现、命名,迄今已经历过至少三次大规模流行和十多次中小型流行,造成非洲数以千计人死亡。感染这种恶性传染病的患者,会高烧、肌肉疼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随即出现内外出血不止、器官衰竭甚至溶解等可怕症状,死亡率有时高达90%以上。埃博拉感染者的可怕症状,曾让许多目睹者触目惊心,并且被多部商业电影大肆渲染,照理说,人们对它不应陌生。

  然而人们偏偏就这么健忘:38年了,这种恶性瘟疫的病源从何而来?哪一种传染方式是最主要的?应如何预防?人们迄今一头雾水;38年了,尽管医学日益昌明,科技日新月异,但人们至今都尚未发明可证实对埃博拉确实有效的药品、疫苗或疗法。

  对于如此可怕的恶性传染病,“文明世界”的人们却依旧视若无睹。远的不说,最新一次疫情自今年3月起便在西非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地暴发,迄今已造成672人死亡,逾1200人被确诊感染,WHO等已多次发出警告、召开联席会议,呼吁国际社会给予应有的关注、帮助,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乏人回应。

  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正如许多知情者所言,埃博拉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黑非洲瘟疫”,由于病毒毒性过于猛烈,感染者往往未及传播便已死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种病毒从黑非洲向“文明世界”传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然这是一种看起来和自己相距遥远的“野蛮的”瘟疫,和“文明世界”无关痛痒,对“文明人”的生命威胁不大,又何必太在意呢?

  在某些人看来,非洲是蛮荒之地,非洲人是野蛮落后的种族,埃博拉这样的恶性瘟疫在他们中传播,是他们自己的事。针对埃博拉投入过多精力,去研发疗法、疫苗和特效药,需要的黑非洲患者买不起,“文明人”买得起却不需要,这样的赔本生意,又何必去做?

  瘟疫并不是“不文明世界”的专利

  当然,长期以来,无数勇敢的志愿者、民间组织和国际机构,在努力地奉献,力图战胜埃博拉病魔,但尽管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金钱,乃至生命,却依然显得势单力薄。诚如许多一线人员所言,缺乏有效药品、疗法固然很要命,非洲各国普遍存在的贫困、卫生条件恶劣、水源不清洁、厕所普及率低下等问题,更成为病魔的帮凶。所有这些,仅凭非洲各国自身和志愿者们,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7月29日,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塞拉利昂凯内马防治中心首席医生奥马尔·汗(Omar Khan)因感染埃博拉病毒不幸病逝,更是一件令人感动和叹息的事。

  埃博拉并非真的离“文明世界”很远:近一周来,WHO已在非洲最大城市、拥有2100万人口的尼日利亚拉各斯发现了疑似感染病例和疑似感染死亡病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宣布在美国已发现两例疑似感染患者。而在香港,1996年还曾拍过名叫《埃博拉病毒》的商业三级片,如今女子疑感染的传闻,则让埃博拉的名字再度跟它联系起来。

  “地球村”时代人们的足迹遍布全球,感染和交叉感染上“天涯海角”的疫病,并非不可能的事。如前所述,此前埃博拉的传播范围之所以较小,和其高致死率及病毒寿命周期短有关,但病毒是变异极快的微生物,一旦出现传播能力更强的变异品种,而人们尚未做好准备,后果将不堪设想。

  别以为时至今日,瘟疫只是“不文明世界”的专利,别以为他人的不幸总是离自己很远。今天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贫困、落后,无力单独对抗病魔,国际组织、志愿者的力量也相当有限,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帮助和投入。这不仅是为了救当地人,也同样是为了自救——曾几何时,“文明世界”也将同样源于非洲的艾滋病当作他人之痛痒,最终自己却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一幕,绝不应在埃博拉或其他“文明瘟疫”上重演。

  □陶短房(学者)

    [新京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