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中科院自动化所分子影像临床应用获新进展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6-26

 

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在301医院手术室应用的照片

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在301医院手术室应用的照片

相机拍摄图片以及叠加后的效果图

相机拍摄图片以及叠加后的效果图

根据医生反馈改进后,目前在301医院使用的系统

根据医生反馈改进后,目前在301医院使用的系统

  新浪科技讯 6月25日消息,由中科院自动化所自主研制的乳腺癌早期临床检测设备——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等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临床应用,目前成功诊治百余例的乳腺癌患者,实现了分子影像在临床应用的重大突破,该方法受到了院方领导、外科医生积极肯定的评价。

  当今世界,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肿瘤的精确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的挑战性问题。医生通常凭借主观经验对肿瘤组织进行切除,少切会造成复发,多切又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所以一种术中提供客观肿瘤边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乳腺癌为例,根据新英格兰杂志的报道,对于乳腺癌I期和II期的病人来说,如果早期发现并实施治疗,其5年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临床操作规范指南(NCCN)上明确指出,乳腺癌早期(I期或者II期)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病人必须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肿瘤转移的第一站,如果前哨淋巴结取下化验以后发现有肿瘤细胞,则一般需要进行乳腺的切除手术,而如果未发现癌细胞,一般可进行保乳治疗。所以对于精确定位和切除前哨淋巴结,对于女性乳腺的去留是一个关键的判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的方法可以在术中客观的显示肿瘤边界信息,为临床医生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通过对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理论及方法的基础研究,自动化所科研人员已研发出基于生物组织特异性的高阶近似数学模型和快速动态成像算法,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数据融合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医生最关心的参数指标,如光学分辨率(0.1mm)、系统分辨率(400万像素)、成像速度(17fps)以及成像视野(250*250mm)等均高于现有文献的报道(<1cm,100万像素,10fps以及150*100mm)。前期研发的系统样机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合格检测报告,验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在常规治疗方面,当前大部分采用亚甲蓝示踪的方法,由于该染料对于操作经验、时间把握均有较高要求,而且一旦剂量控制不当,会导致组织坏死等副作用,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示踪染料。目前,一种新的分子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已经出现,并通过了中国药监局的认证,从药效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染料在近红外光源的激发下可以发射出840nm的近红外光线,方便进行在体定位。除示踪染料外,由于近红外光肉眼不可见,所以必须通过仪器的检测,来精确定位和切除前哨淋巴结。

  自动化所科研人员结合荧光染料ICG的特性,在成像方面,采用两台相机同时成像的方法,可以在手术过程提供实时的荧光图像和彩色图像,为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精确切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实际临床试验过程中,注射ICG后3分钟左右便可以看到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医生根据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的引导进行精确定位,并可以在图像引导下准确切除前哨淋巴结组织。在组织切除后,还可以根据荧光的反馈判断是否有荧光残余,是否达到准确切除的目的。一般手术过程大约用时20分钟。与传统技术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改进了手术的方法。如今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做出判断,准确地发现、确认疾病,带来可靠的治疗结果,大幅度减少人为失误。

  在按照伦理规范及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前期完成的单独注射ICG预实验共成功诊疗22例乳腺癌早期患者,共检出前哨淋巴结59个,平均每人2.7个,统计检出率为100%。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目前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三家医院开展了90例ICG与亚甲蓝对照实验,统计结果表明共检出前哨淋巴结207个,平均每人2.3个,亚甲蓝方法检出率为77%(160/207),ICG方法检出率为96%(198/207)。所有病人注射ICG后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方法一方面可以在术中对乳腺癌肿瘤及微小转移灶进行应用,同时可以实现对乳腺癌不同亚型进行术中分子分型,达到术中实时病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乳腺癌上,同时还可以在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上进行应用,实现不同肿瘤的分子影像技术应用突破。

  2010年,田捷研究员及其团队所获得的分子影像领域首个973计划项目结题评为优秀,并在2011年获得973计划项目的滚动支持。项目组在研期间共发表SCI论文843篇,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147项,其中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际发明专利8项,编写并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成像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团队在分子影像领域中的理论算法、平台搭建和实验分析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自主创新,解决了分子影像从理论到应用的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方面,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人体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上,不仅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档医疗设备上的技术垄断,同时也拓展了光学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的范围,对于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郭祎)

     [新浪网]

 

 

相关报道

中国腹股沟疝发病率高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董子畅)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研讨会获悉,中国每年约有300万新发的腹股沟疝病人,以及50万例以上的其它各类疝。其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3‰-5‰,是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高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而且老年男性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可达11.6‰。

  疝俗称“小肠气”,医学专业称为“疝病”,即人体内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而产生的疾病。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腰疝、造口疝、膈疝、食道裂孔疝、盆底疝等临床类型。

  专家认为,由于患者对疝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对疝病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度低,以及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采用注射硬化剂,甚至采用“偏方”治疗,以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主任唐健雄在会上指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愈疝病的唯一方法。现代无张力修补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已不到1%。以往的传统手术方法虽然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与无张力手术方法相比有两个缺点,一是手术创伤大、手术出血多、术后疼痛剧烈;二是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可高达10%以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陈双强调了疝外科医师的手术安全性问题,他表示疝外科医师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疝修补手术,认真学习和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严格规范手术方法,充分的手术区域显露,坚持无菌概念,仔细止血,注意修补材料和缝线的选择及严格的补片缝合固定。

  此外,与会的中外专家还就复杂腹壁疝、食道裂孔疝、造口疝、盆底疝等多种疝病的治疗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完)

     [中新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