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苏德战争初期:“我能看见的只有溃败和死亡”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7-14

 

苏德战争初期:“我能看见的只有溃败和死亡”

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占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德军兵锋直指莫斯科。

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苏军66万余人被歼灭。德军打开了通往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的通道。


靠近波兰边境的白俄罗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战后图片。守军浴血奋战一个多月,牵制了数十倍于己的德军兵力。

现在,要塞遗址上建有历史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并塑有抵抗的战士群雕和高大的纪念碑。

  启示录

  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7月,希特勒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宣布了一个预谋已久的作战计划:突然袭击前苏联,一举将这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摧毁。德军总参谋部立即着手拟订对前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并将其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 。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其仆从国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550万人,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苏联红军指战员素质较低,苏联红军丧师失地、一路溃败。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横扫了大半的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装备老旧和战术不佳的苏军,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攻势受阻。希特勒对巴巴罗萨计划初期的惊人胜利感到自负,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巴巴罗萨作战从1941年6月一直进行至12月,以德军没能完成最终占领莫斯科的战略目标告终,巴巴罗萨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纳粹德国低估了苏联的战争潜力以及苏联人民和红军的抵抗能力。

  最重要的是,巴巴罗萨作战的失败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二战东方战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数千万人因此罹难。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史迹

  86岁的委托·布拉瓦(以下简称布拉瓦)至今都记得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发生在白俄罗斯与波兰边界的那一幕。

  “整个大地忽然颤抖起来。”他说:“我冲出屋子看见天边闪烁着橘红色的光,那是重炮爆炸带来的光亮。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村里传来了女人的哭号声,远方驻扎着5000人的布列斯特要塞几十股黑烟拔地而起。

  爆炸使这个紧邻边境的村庄陷入混乱,同样的情况发生在2000公里以外的克里姆林宫。

  研究二战历史的莫斯科大学教授萨姆索诺夫说,根据前苏联的档案显示,由于误判形势,德国人在边境发起进攻时,斯大林正把自己窝在办公室里的高背椅上,任由面前将军们相互争吵。大家都不知道苏波边界上发生了什么。

  70多年后,当年12岁的游击队情报员,一直与德国人战斗到白俄罗斯解放的退伍军官布拉瓦,时常会感到恍惚。

  “那些可怕的事情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他说,只有让人们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才能阻止那些事情再次发生。

  “由于没有准备,我们只能挨打”

  回忆起74年前的那个夜晚,布拉瓦先是无语,紧接着搓起了手。他说,红军原本不必那么惨。

  在战前,边境线上的德军就已经剪开了红军布置的铁丝网,这一状况被当地守军认为是进攻的前奏。不过在当时,这一消息是被严厉禁止传播的,因为斯大林坚信“这场所谓即将爆发的战争,不过是英国人制造的假情报罢了。他们想在苏德之间挑起战争。”

  历史学家萨姆索诺夫肯定了布拉瓦的说法。他说,根据前苏联解密的档案显示,为了迎合斯大林的主观判定,情报部门的官员不但没有重视雪花般飘来的德国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反而在考虑如何处理那些在民间传播德国人几十个师已经调往苏波边界的侦察机飞行员。

  萨姆索诺夫说:“为此苏联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红军的消极被动,源自斯大林希望能有和德国最后和解的机会。

  “这一想法至少让红军损失了60个师,其间还有相当一部分优秀指挥员。” 萨姆索诺夫说,这一情况在空军更为严重。

  “由于没有准备,我们只能挨打。”97岁的蓬门列夫是前苏联的战斗机飞行员。他记得,德国人进攻时,他正在基地睡觉。后来被德国斯图卡式轰炸机特有的嗡嗡声吵醒。

  “我跑出了营房,炸弹尖叫着砸了下来。整个基地都被烟雾和灰尘包裹。”防空火炮完全没有准备,德国人的飞机飞得很低,炸弹也投得很准。蓬门列夫甚至看见了德国飞行员在微笑。袭击过后,到处都是尸体和飞机以及建筑的残骸。“我听见了部队长的哭号。”

  德国的一位飞行员在日记里进行了如下记载:“简直就是一场对婴儿的屠杀。我无法相信我的眼睛,数百架飞机正整齐地停放在飞机场的四周,似乎专门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轰炸行动变得异常容易。而那些刚想起飞逃走,或者刚刚降落到地面的飞机,也未曾躲过德国飞机的轰炸。即便起飞的苏联飞行员也对我们无法构成实质威胁。他们的飞机太旧太慢,他们采用了撞击我们的自杀举动。”

  依照公开资料,在巴巴罗萨初期苏联损失飞机数量为6000余架,这一数字几乎是参与行动的德国空军飞机数量的3倍。

  “大家都在抵抗,我的父亲也骑着马去找红军。”布拉瓦说,不过我能看见的只有溃败和死亡,四处都是尸体。

  战争开始一个月,德国人已经全面占领了白俄罗斯。

  被低估的决心

  根据莫斯科大学提供的资料记载,基于对斯大林政权不满,战争初期出现了部分苏联人对德军进行热烈欢迎的场面。这一情况让德国的指挥官们坚信,经历了大清洗的苏联已不堪一击。

  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苏共支持分子。

  1941年冬天,12岁的布拉瓦见证了一次杀戮。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晌午,德国人把村子里的所有人(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成年男子都转移了)集中到了一个位于森林边缘的大坑边。

  没多久,上千名苏联人被带了过来。有被俘虏的红军,还有被认定为不尊重德军的平民。这些人先是被要求脱光衣服站在坑边,接下来又被要求大声高喊效忠德意志帝国的口号,有些人带着哭腔喊了起来,有些人默默抽泣,还有些人开始咒骂面前的德国士兵。

  嘈杂中,德国人的机枪开火了。

  “人像下饺子一样,掉进坑里,有人没有当时死,但很快被上面掉下来的人砸死了。”布拉瓦说,当时他怕极了,几次闭上眼睛,可每次都被德国人要求睁开。

  这次杀戮让布拉瓦决定加入密林深处的游击队,因为游击队需要一些儿童到德国军营做杂务,摸清德军的人数、武器装备以及换防情况。

  “我把记下来的情报埋在大树下”,布拉瓦说,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德国人一旦发现就会处死他们。他也见过暴露身份的小队员被德国人吊死,身体像床单一样飘在空中。

  布拉瓦的母亲很担心儿子的安全,不过她没有阻止儿子的行动,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布拉瓦执行任务时挂着自己手工制作的橡木十字架。“妈妈每次都安慰我说,不怕,像你父亲一样去战斗。”

  “初期的胜利让德国人犯了一系列错误。”俄罗斯空军少将谢尔盖说,他们犯的最大错误是低估了苏联人民抵抗的决心。

  比如,德国人把平民的自我牺牲精神归结为苏共对生命的漠视。他们也没有注意到苏联红军抵抗的决心。尽管这种决心就像红军死守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要塞。在没有任何弹药和食物补给的情况下,红军坚持战斗了差不多一个月。苦战期间,一位战士在墙上刻下了自己的誓言“虽然我正在死去,但也绝对不会向敌人投降。”如今这块墙壁已经被莫斯科二战博物馆整块割下收藏在馆内。

  “抛开政治,保卫家园保卫家人是人类最原始的动力。”布拉瓦记得,一位父亲参加游击队时还带来了自己16岁的儿子。父亲留给儿子的唯一纪念是一张全家合影。合影背面这位大胡子的父亲用钢笔写道:“不要在意生命,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这场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去。”

  那是一种空前团结的氛围,萨姆索诺夫说,当战士们的死讯传来的时候,家属们丝毫没有责怪苏联政府,而是将所有愤怒的矛头都指向了德国人。

  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5年6月的午后,长时间对战时经历的回忆,让布拉瓦不得不吃下了几颗平复情绪的药片。但他依旧坚持说下去,并拒绝了女儿让他休息的建议。

  布拉瓦拒绝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坚持要讲述自己战时亲历但在前苏联时代又不让诉说的故事。

  “让大家知道真相,才能让大家远离战争”。他说,战争摧毁的是人的理性,人一旦失去理性一切就变得很可怕。

  布拉瓦说,战争期间他所在的游击队发生的门多列夫事件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在布拉瓦的讲述中,门多列夫是一位肩膀宽厚,络腮胡子,喜欢叼着烟嘴的游击小队队长。他的队伍大约有十来个人,多是白俄罗斯本地的农民。门多列夫则不是,战前这位出生于军事家庭的男人是第比利斯(白俄罗斯首府)城里的一位工程师。

  布拉瓦记得,1941年的那个冬季,门多列夫带领着他的队伍穿梭在公路两侧的白桦林里,给德国人的运输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到了1942年夏季,这支小分队已经击毁了几十辆德国汽车,还为游击队抢来了一门88式防空炮。

  为此门多列夫受到了数次表彰。

  表彰会上门多列夫高喊为“祖国”,会下他则安静的守在篝火旁叼着烟斗,给妻子写信。信的大意都是“我很好,你会为你丈夫所做的一切自豪,等我胜利归来。”

  不过这种温馨场面在1942年仲夏出现了变化。

  那一年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克里姆林宫号召各地的游击队适当地给予敌占区的德国人正面教训。基于克里姆林宫的指令,布拉瓦所在游击队的政治委员决定,安排门多列夫游击小队抱着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执行克里姆林宫的命令,在破坏德军铁路的同时,攻陷一个德军驻点。

  政治委员的命令引发了他和门多列夫之间的正面冲突。

  门多列夫认为,用手持步枪的游击队去攻击碉堡里的德国人是在挥霍战士生命,政委则掏出手枪顶住前者的头,要求必须执行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命令。

  布拉瓦再见到门多列夫是大约十五天后。他和他的三个伙伴被反绑着手带到了森林边上。游击队的政治委员叫来了附近的村民,在大家的围观下宣读了门多列夫的罪行——没按照组织要求,去正面攻击驻守在铁路旁的德国人,而是绕到了没德军驻守的地方破坏了铁路。政委将这一行为称为“具有欺骗性的叛国,是不可饶恕的做法”。接下来,门多列夫被当众枪决。

  现年95岁的雅科夫斯基也是白俄罗斯游击队的成员之一。他记得德国人占领白俄罗斯时,要求每个村子都要有一两个村民成为德国人的联络员,并威胁村民如果选不出来就抢走所有的粮食。其间一位年轻的母亲答应了德国人的要求,当然她非但没有给过德国人任何情报,反而将德国人给她的面包分享给村里的小孩。

  不过这一行为却遭到游击队员的清算,女人被吊死在村口的树上,胸前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叛徒”。

  人性的复苏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红场阅兵式过后,布拉瓦走回自己的家,位于莫斯科东北角的一个小镇。

  布拉瓦的胸前挂满军功章,他微笑着接受陌生人的祝福。有人送来玫瑰,有人把手放在胸前向他致敬。在路过一个面包店时,年轻的老板追了出来,送上一份刚刚烤好的面包圈。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胜利吗?”布拉瓦扭过头看着面前的老板。他说,我们的胜利来自于人性的复苏,无论敌我。

  布拉瓦提到了他和一位德国士兵的友谊。

  如今布拉瓦已记不得那位士兵的名字,只记得他“金发,瘦高,真的很帅。”

  这位金发士兵既是布拉瓦的朋友,也是他的情报来源。整个战争期间,布拉瓦通过和这个士兵聊天知道了有关德军士气和部队动向的消息,他把这些消息记到本子上,埋在树下送给了游击队。

  布拉瓦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把金发士兵当做真正的朋友。“我和他聊天,是为了获取情报,就像牛奶工给奶牛挤奶”。

  不过在1943年冬季,布拉瓦的上述认知彻底改变。

  那一年,战事不顺的德国人抢光了村子里的所有粮食,饿死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布拉瓦一家也断了粮。用他的话来说,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和妈妈躺在家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由于饥饿布拉瓦对士兵的情报工作也被迫终止,但他没有想到士兵竟然找到了他的家里。

  “当时我吓坏了,因为德国士兵进入村民家的唯一目的就是抓游击队员。”布拉瓦说,他没想到士兵带来的是三块面包。

  士兵进屋话不多,坐在炉子前烤起了面包。

  “那天的炉火很红,他给我看了他女友的照片。他还告诉我,他知道我是给游击队服务的。” 布拉瓦说,士兵说他很讨厌战争。

  在白俄罗斯,类似这样的一幕还发生在老兵雅科夫斯基的妻子伊莲科娃身上。这位女士回忆说,那时还是少女的她在采浆果时被三个德国兵抓到了车上。由于她妈妈是德语翻译她听懂了士兵之间的对话。士兵要把她送到儿童集中营,在那里,被抓的儿童会被不停地抽血,直至死亡。抽出来的血浆用于救治战场上受伤的士兵。德国医生相信,儿童的血液干净,对伤兵的恢复能起到很大作用。

  “我在车上不停地哭,我知道我要死了。”伊莲科娃说,奇迹发生在黄昏,车开出大约50公里后 ,三名德国士兵决定下车吃饭。士兵们下车时,一个高个子士兵留了下来。士兵打开车门用德语对她喊道,跑!跑!跑!

  伊莲科娃钻进了森林,在三个占领区德国家庭的帮助下,她返回了母亲身边。

  “那些德国人帮助了我,他们没有向德军举报。”伊莲科娃说,大部分德国人都讨厌这场漫长的战争。

  1944年秋季,伊莲科娃在土豆地里收土豆时,发现天空有很多火球砸向远处德国人的军营,“那是喀秋莎!”母亲拉着她跑了起来。夕阳下,村子里的德国人也和他们一起跑。奔跑时,一个德国人说“希特勒完蛋了,德国完蛋了,我终于可以回到德国了。”

  布拉瓦站在土坡上看见,他那位金发朋友的军营内烈焰纷飞。有的士兵被抛向空中,有的则身上带着火四处奔跑。

  “我不知道他是死是活。”70多年后布拉瓦说,炮兵攻击德国人的坐标是我提供的。

莫诺托夫燃烧瓶在苏德战场一战成名。

  器与术

  莫诺托夫燃烧瓶

  因前苏联外长莫诺托夫得名,被形象地称呼为莫诺托夫鸡尾酒。

  苏联人在卫国战争时面对着如潮水般的德国坦克时,研发出的一种武器。通常是在玻璃瓶里装上可燃物。由步兵近距离投掷。

  德国坦克的尾部防御相对脆弱,且是坦克发动机和油箱的所在之处。一旦莫诺托夫燃烧瓶撞碎在坦克上之后,流出的黄磷在空气中立即燃烧,火焰很猛烈,会令坦克的发动机过热而抛锚和油缸爆炸。当苏联士兵在近距离以燃烧瓶快速突击,德军坦克的灵活性不足应付,于是陷入被动。

  这亦是莫诺托夫鸡尾酒在当时能“一战成名”的原因之一。二战东线战役中莫诺托夫鸡尾酒的使用达到顶峰,它是最便宜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弥补了当时反坦克武器的不足,对坦克的打击效能超过集束手榴弹,只要将它投入坦克脆弱的发动机排气口里,这些不可一世的德国钢铁巨兽就马上起火趴窝了。

  由于莫诺托夫鸡尾酒制作容易,南斯拉夫游击队及华沙起义中的起义军都广泛使用。

  新京报记者 崔木杨 俄罗斯、白俄罗斯报道

    [新京报网]

 

相关报道

巴格拉米扬元帅之孙:爷爷书中无英雄只有战争的残酷

卡琳娜和哥哥伊万在爷爷巴格拉米扬元帅的油画下合影,一旁橱柜陈设的是爷爷的佩剑。

二战时,巴格拉米扬元帅(右一)与战友的合影。

  人物小传

  巴格拉米扬(1897-1982)

  苏联元帅。曾参加过一战。苏德战争初期,任西南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后任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因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的辉煌战果和表现的勇敢精神,巴格拉米扬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巴格拉米扬先后任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察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军事学院院长、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力量后勤部长。巴格拉米扬育有一子一女。

  伊万·巴格拉米扬(1948-)

  巴格拉米扬唯一的孙子。伊万继承了爷爷的名字,自小便被爷爷带在身边,爷孙的感情极深。伊万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直至退休。

  卡琳娜

  巴格拉米扬唯一的孙女。莫斯科军事翻译学院翻译系,现在俄罗斯一家军事大学教授西班牙语,上校军衔。卡琳娜珍藏了巴格拉米扬多份手稿。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人物

  在一张作业本纸上,用俄文写着“我爱你!”,后面的署名是巴格拉米扬。

  这是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给太太的留言,虽然当时已66岁,但仍像个热恋中的小伙子一般。他每次走出家门前,都会找一张纸,给太太写上几行字——犹如当年上前线时给妻子的留言一样,这是战时养成的习惯。

  后来,卡琳娜见到了这些纸条,它们被奶奶精心保存了下来。

  “一个孔武有力的元帅为何年过六旬之后,还能有如此细腻的情感,一般人估计很难理解。”卡琳娜说。她是巴格拉米扬的孙女,并继承了元帅在莫斯科的公寓。

  在这套元帅故居内,卡琳娜和哥哥伊万·巴格拉米扬在介绍爷爷时说,有些人喜欢描述甚至炫耀战争的经历,但爷爷相反,从不喜欢讲战争的功绩,而在爷爷仅有的一本回忆录中,也只有战争的残酷,没有英雄。

  不愿多谈战争的“苏联英雄”

  在一张照片中,巴格拉米扬穿着睡衣,横躺在林地上,微笑地看着镜头,年仅6岁的伊万坐在爷爷身上,他因此被形容为“唯一敢骑在元帅身上的人”。

  进到巴格拉米扬元帅的故居之前,能先见到元帅“本尊”。

  这幢公寓楼外墙上,有一块一平方米大小的铜牌。在这块行人抬头可见的铜牌上,巴格拉米扬的头像凸出,一旁是他的简介,并备注这位功勋卓著的苏联元帅曾经在此居住。

  俄罗斯翻译介绍,在莫斯科乃至俄罗斯全境的不少建筑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纪念牌,其中不少是二战英雄。

  卡琳娜将记者迎进书房,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巴格拉米扬的油画。卡琳娜很喜欢这幅画,她认为,这幅油画突出表现了爷爷的气质。

  画面上,巴格拉米扬光头,体型魁梧,一身戎装,眼睛不大,但神情威严。

  巴格拉米扬1897年出生在亚美尼亚,是苏联元帅中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光头形象让其更加引人注目。在众多苏联元帅中,巴格拉米扬以智谋见长,有着“天才军事家”之称。自1939年冬天开始,巴格拉米扬便开始研究苏联红军如何抵抗德军自西边的进攻,他认为苏德之间即将爆发战争,可惜他的意见未被重视。

  但后来战争形势的发展,证实了巴格拉米扬的预测。因为过人的智谋,巴格拉米扬从上校起步,成长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元帅,立下赫赫战功。在攻下被希特勒称为“德国精神的绝对坚不可摧的堡垒”的维捷布斯克后,巴格拉米扬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尽管事实上应该叫做外公,但卡琳娜和哥哥从小都习惯称呼巴格拉米扬为爷爷。

  伊万展示了多张和爷爷的珍贵合影,其中一张是1955年拍摄。巴格拉米扬穿着睡衣,横躺在林地上,微笑地看着镜头,年仅6岁的伊万坐在爷爷身上,他因此被形容为“唯一敢骑在元帅身上的人”。

  巴格拉米扬非常宠爱这个唯一的孙子,不仅给了他自己的名字,而且一直将孙子带在身边,直至成年。

  因之,在伊万的记忆中,巴格拉米扬和同龄人的爷爷没什么两样,慈祥、友善、无所不应,但也“没什么了不起”。11岁那年,伊万随爷爷回到他的故乡亚美尼亚,这次行程让伊万第一次感知到爷爷的伟大。

  “市民都冲出家庭,几乎所有人都涌到大街上,人群围住爷爷的汽车,争相与爷爷握手、拥抱……没想到他受到人们如此的欢迎和爱戴。”伊万说。从亚美尼亚走出的巴格拉米扬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时至今日,仍为亚美尼亚人所敬仰。

  但在伊万的成长中,巴格拉米扬却很少给孙子讲述二战往事。“他不愿意和儿孙辈多谈战争。有些人喜欢描述甚至炫耀战争经历,但他相反,从不喜欢(给我们)讲自己战争的功绩。”伊万说。

  忌讳后辈借名头哗众取宠

  卡琳娜搭爷爷的便车去上学,但离学校还远,爷爷就让她下车步行,以免被同学看到,显得特殊化。

  巴格拉米扬对自身和后辈的要求极为严格。战后他保持着战时的军事作风,像机器一般精准生活。

  “几点起床、几点刮胡须、几点吃饭,一切都列在计划中。”卡琳娜指着家中的书桌说,在这张书桌上,爷爷每天都要详细列出次日的计划。

  即使是退休之后,巴格拉米扬仍然严格遵守自己的规则:早做操,晚散步,每天要步行五公里。他从不允许自己迟到,一次司机迟迟未到,为了准时出席会议,巴格拉米扬身着元帅服,自己冲到大街上拦车赶往会场。

  到达目的地后,驾驶员怎么也不肯收钱:“能载到元帅已是我的荣幸!”

  元帅不希望后辈滥用人民对他的尊敬,“爷爷不允许我们有任何特殊的地方,更忌讳后辈因他的名头而哗众取宠。”卡琳娜说。

  有一次,卡琳娜搭爷爷的便车去上学。当时,苏联政府给巴格拉米扬配备了最高级的海鸥牌轿车,但车子距离学校很远就停下,巴格拉米扬让孙女步行去学校,“以免她被同学发现,显得特殊化”。

  卡琳娜延续了这个家族的军人传统,在巴格拉米扬家族的孙辈中,只有她选择成为军人,这让巴格拉米扬感到惊喜。但即使如此,巴格拉米扬仍没有出席她的毕业典礼,因担心“引来太多的关注和麻烦”。

  目前,卡琳娜在莫斯科一家军事学院任教,上校军衔。她说,爷爷的身份并没有给她的晋升以帮助,“我从参军到上校,没有超越别人一步,反倒是最慢的那几个。”

  除此之外,巴格拉米扬在家中显得慈祥可亲。巴格拉米扬鼓励孙辈喜欢历史、文学,亲手教孩子下象棋、钓鱼,并教育孩子们要对上天和传统有所敬畏。

  每当故乡有战友来到家中做客,一大清早,巴格拉米扬便会悄悄起床,穿上便衣,以免被别人认出,亲自到市场采购各种食材,然后亲自操刀,烤制带有浓厚高加索风格的烤肉。元帅一旦累了,便会“命令”孙子接手,继续烤羊肉串。

  在烤肉的烟雾缭绕中开心忙碌的巴格拉米扬,成为伊万记忆中关于爷爷的最温馨场景之一。

  巴格拉米扬也希望伊万成为一名军人,但伊万自小感兴趣的只有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在职业选择上,爷爷从未强迫、也从未责怪过我。”伊万后来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专业,后来他进入到一家企业工作直至退休。

  回忆录只写最惨败之战

  出乎所有人意料,巴格拉米扬的回忆录全聚焦于他惨败的德军突袭战,尽管这场战役几乎让他身败名裂。

  尽管很少给孙辈言及二战,但在这套公寓之内,巴格拉米扬从未放弃对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冲突的思考。他一个人长时间枯坐在书桌前,写下了著名的个人回忆录:《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战争是这样开始的》描述了巴格拉米扬亲历的乌克兰战役,这是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联红军在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突然袭击下,损失极为惨重的一役。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四个集团军被合围,仅有小股部队突围成功,部队的司令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等均战死,巴格拉米扬是此役中少数突出德军重围的高级军官之一。彼时,巴格拉米扬担任这支部队的副参谋长、作战部部长。

  这段经历是巴格拉米扬二战中的灰暗时期,和之后他担任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以及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时指挥的若干重大战役相比,这场战役显得尤其暗淡。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元帅将自己的回忆录聚焦于此,尽管这场战役几乎让他身败名裂。

  伊万和卡琳娜将这部回忆录的原稿保存完好。

  卡琳娜一页页向记者展示这部书稿,其上巴格拉米扬亲笔书写的字迹工整优美,长长的书稿少见潦草之处,足见作者写作时的思虑极深。

  在书稿的开头,他写着,卫国战争持续了一千四百一十八天,书中仅分析战争的头一百七十八天,这实际上只是战争的开始,本书即由此得名。

  “在这一百七十八天中,红军不单是遭受挫折,而且也打击了敌人,学会了战胜敌人。”巴格拉米扬自述缘何要动手写这本回忆录,他希望以自己的真诚告诉外界,苏联人是如何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进攻的。“当我将自己的劳动奉献给读者评判时,我和每个作者一样,希望读者不要无动于衷,希望他们永远记住那些对祖国忠诚地履行了自己义务的英雄战士。”

  看完爷爷的手稿,伊万开始理解爷爷为何很少在家中谈及战争——比起残酷的战争本身,个人的功过是非实在不值一提。在苏联众多元帅中,巴格拉米扬以敏感细腻著称。据赫鲁晓夫的回忆,一次战役中红军损失数十万兵力,如此噩耗让巴格拉米扬备受打击,“他的眼泪溃堤般涌出……”

  身为军校教授的卡琳娜认为,爷爷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而不是以元帅之尊来总结自己经历的二战。在巴格拉米扬的笔下,没有无所不能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的只是战争的残酷,以及为了正义事业前赴后继的英勇战士。

用铅笔写着“我爱你”的纸条,是巴格拉米扬写给妻子的。

  66岁还给太太写浪漫小纸条

  战时每次奔赴前线之前,巴格拉米扬都会给妻子留下纸条,上面写着他的爱情宣言。战后,这一习惯被延续了下来,直到妻子去世。

  在卡琳娜家的客厅,两瓶由朱可夫赠送的白兰地被摆在醒目位置。

  巴格拉米扬和朱可夫是同学,两人终生保持友谊。二战开始后,朱可夫是苏联红军中仅次于斯大林的人物,但战后陷入政治斗争而晚景不佳,身边人纷纷与之疏远,仅存的几位朋友巴格拉米扬位列其中。

  巴格拉米扬这一高贵的品格,让两位孙辈发自内心地骄傲,但在这位“元帅爷爷”身上,两人最为钦佩的还是巴格拉米扬对于妻子的爱。

  战时每次奔赴前线之前,巴格拉米扬都会给妻子留下纸条,上面写着他的爱情宣言。二战之后,巴格拉米扬延续了这一习惯,离家甚至是上班前,都会给妻子留下爱的纸条。

  卡琳娜给记者展示了其中的一张,那是巴格拉米扬66岁时留下的。上班之前,元帅撕下一张普通的作业本纸,他先是写下了妻子的名字,然后一行令人感动的宣言:“我爱你!”最后,还特别正式地署上名字和当天的日期。

  前些年,卡琳娜整理爷爷和奶奶的遗物时,发现这些纸条,“每次看,泪水都会夺眶而出,没想到即使年老,爷爷和奶奶依然保持着这样浪漫的爱情。”

  巴格拉米扬20岁时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塔玛拉,但当时她已经和另一名年轻的男子订婚,法律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感情。

  没想到,塔玛拉第一段婚姻很快夭折,她年轻的丈夫战死在前线。巴格拉米扬听闻后,赶回村子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尽管此时塔玛拉已经怀有身孕,但巴格拉米扬还是与之成亲。婚后不久,塔玛拉便生下儿子,取名为莫夫谢斯,巴格拉米扬视同己出。

  战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巴格拉米扬荣誉等身,身边不乏仰慕者,但他一直忠实于自己的妻子。1973年,巴格拉米扬的妻子去世,伊万第一次见到爷爷流下眼泪,他没想到此前他所认为的“世界上最坚强的人”会如此悲伤:“这是他生活中第一次如此痛苦的哭泣”。

  妻子去世后,巴格拉米扬的性情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变得阴沉,脾气乖张,喜欢一个人待着,并且越来越沉默”,卡琳娜介绍说。后来,巴格拉米扬执意从喧哗热闹的莫斯科市区公寓搬离,住进了郊外的别墅,然后一个人住在那里,直到1982年去世。

  最后的9年,尽管孙辈前去探访时会很开心,但大多数时候,巴格拉米扬都是一个人沉浸在妻子离世后的孤独中。

  纪念馆

  故居墙上的元帅半身像

  巴格拉米扬曾经长时间居住的公寓距俄罗斯外交部不远,公寓入口处附近的墙上挂有巴格拉米扬的半身像,俄罗斯人以此来铭记这位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苏联元帅。

  巴格拉米扬的孙女卡琳娜介绍,公寓几乎保持着巴格拉米扬当年生活时的原貌,在这间公寓的书桌上,巴格拉米扬长时间枯坐,写下了著名的回忆录《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公寓的客厅挂有多幅油画,其中几幅是一位著名亚美尼亚艺术家的手笔,艺术家以此来表达对这位苏联著名的少数民族元帅的尊敬,巴格拉米扬至今仍是亚美尼亚的民族骄傲,不少建筑、广场、街道都用巴格拉米扬来命名。

  新京报记者 谷岳飞 实习生 茹素岩 莫斯科报道

    [新京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