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倡议修筑长城?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的?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1-16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倡议修筑长城?

   文/乐奀

   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的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修筑长城的狂潮,动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中载到:“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 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汉武帝更是修筑长城的积极推动者。此后的东汉、北朝、隋朝等也没有停歇下来,这其中仅隋杨坚父子统治的38年里就曾大规模修建过5次之多。后到宋朝时期,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都是修筑长城的积极倡导者,据史学家考证:现在位于山西忻州市岢岚县境内的宋代长城,乃是杨业之妻佘太君的从弟、宋朝名将折御卿所修筑。到了明朝,再次创造了修筑长城的高潮,现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主要由张居正部下戚继光所督筑。至清朝,清康熙帝下令:永不筑长城。至此,大规模修筑长城才告一段落。尽管如此,小打小闹却始终没有停歇,并没有做到所谓的“弃长城而不用”:康乾年间的清政府曾修筑长城个别关口和城墙,对山海关等重要关口和长城段,都有相当规模的修缮和使用,而位于河北西北的“大境门”就是这一时期修筑的最大长城关卡之一;到了同治年间,还专门修筑了对付起义军捻军的清代长城,分布于现山东、安徽、河南、山西、河北之间,规模也不小哟。当然,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发起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号召。可以这么说,修筑长城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史之中,成为历朝历代帝王端赖“举国体制”的“保留项目”,长城也成为官家颂扬的“专利”对象。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倡议修筑长城?

现存明长城

   不过,纵览中国历史,我们惊奇发现:中国史上真正没有修筑长城的只有两个朝代:唐朝和元朝。现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唐长城牡丹江边墙(位于现黑龙江牡丹江市境内),乃是当时由靺鞨族所建立的东北亚封建割据政权渤海国所修筑,与唐朝本身无关。元朝因为乃是北方游牧民族蒙古人所建立,其统治力量之强,统治地域之大,足见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那么,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唐朝又为什么不修筑长城呢?这就得从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谈起。

   一代伟人毛泽东诗句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唯有唐太宗让修筑长城之举戛然而止是有原因的。唐高祖李渊依靠儿子李世民绝世的军事才能攫取了隋朝政权而建立了唐朝,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他老人家的主要精力还在于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统一战争,同时加强政权建设,也没有精力去修筑长城。九年后,李世民即通过发动“玄武之变”从父兄手中血腥夺取了唐朝政权。唐太宗继位后随即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为政清廉,轻徭薄赋,团结各族人民,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使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但由于当时李唐王朝立国不久,尚处在外夷包围之中,北有东突厥,西北有高昌、西突厥,西有吐谷浑、吐蕃,东北有契丹、奚、高丽等。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唐朝与周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始终困惑着唐太宗。在他继位第三年东吐厥首领颉利拥众犯边,唐太宗本着“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者,下也”的原则,以“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为理由,一口拒绝了群臣劳民伤财在中大漠边缘修一道长城的请求。唐朝是在隋朝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太宗冷静地总结隋炀帝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不能善待胡人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他说隋炀帝杨广“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太半”,“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比避胡,终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达杀之。” 他还告诫手下:“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这表明他决不步其后尘的决心,因为他看到了大肆营造、虚耗民力的弊端。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倡议修筑长城?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在历数隋炀帝所有不是的同时,面对朝廷官员借助秦汉抵御匈奴的历史经验而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向其“请修古长城”的建言,李世民认为:“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他又对群臣说:“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这其中用意很明确,那就是用李世勣,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劳民”,他重视的是“人心”。在他看来,扫清外寇,消除边患,缔造和平,修筑长城并不是正确选择,人才与人心的作用才更强大而持久。当然,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与隋炀帝生母乃亲姐妹)、太宗之母窦氏都是胡人,身有一半有余胡人血统的李世民,在与对外政治、外交经济交往及军事斗争的过程中,在高祖的“天下一家”、“胡越一家”大家气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一种全新的“华夷一体”的安边理念,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思想无数放大,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他摒弃了历代汉人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偏见,打破了以长城限定南北的旧有模式,广泛竭诚地团结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国家,大肆任用少数民族官员,并采取了茶马互市、联姻和亲、结盟纳降、因俗而治等一系列措施,表现出他所具有的“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风范,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边区诸多部落国家纷纷并入唐朝版图或和亲称臣,尊李世民为“天可汗”;都城长安呈现出“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唐朝政权自此历经“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

   君王有道三边静,何劳万里筑长城。在修筑长城问题上,唐太宗李世民别具只眼,特立独行。“我在,天下四夷有不安安之,不乐乐之,如骥尾受苍蝇,可使日千里也。”唐太宗在安边问题上突破了传统思路,没有将长城看作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他对长城的作用与意义评价自然也不积极,而且影响了唐朝政权后来的所有统治继承者。

   当然历史上贬损长城的也还大有人在,尤以唐朝文人为甚(也许是在迎合拍马屁哟!)。唐代诗人胡曾在《长城》诗中写道:“祖舜宗尧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代诗人王翰在著名的《饮马长城窟行》吟道:“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这也大抵代表了当时的民意声音。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倡议修筑长城?

唐太宗李世民主政时期唐朝疆域示意图

    [新浪网-博客] 

唐太宗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的?

  文/乐奀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北亚地区继匈奴之后的又一个强悍、显赫的游牧民族。据历史考证:他们带有塞种和匈奴的血统。《北史》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西边的塞种,南北朝时期(6世纪初年)由叶尼塞河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达山),又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南北朝后期,北方的北魏分裂成西魏、东魏(546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高车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后来又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草原,和华北的北齐、北周政权并立。而北齐、北周为了试图打败对方,而又慑于新兴突厥汗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突厥借机以和平或战争手段,获得了大量经济利益。 

唐太宗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的?

南北朝疆域形势图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而此时的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隋灭陈完成南北统一后,与突厥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隋利用军事与政治手段开始反击突厥势力。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十月,隋文帝封东突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显著标志了隋强突弱的形势。 

唐太宗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的?

唐朝疆域形势图

  然而隋朝短命,只有短短的37年。隋末天下大乱,而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的强大军事力量。而隋末群雄并起,自大业七年(611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其中不少都曾经依附过突厥。《通典》卷197记载:“及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原留守李渊伺机在晋阳起兵。此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夺一番而去。突厥的袭击,使李渊、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迫于形势,李渊父子决定与诸雄一样自下于突厥,派出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由唐公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而这时的突厥仍像北朝时代一样,试图对中原各势力恩威并施,抑强扶弱,不时直接出手,借以保持、提高自己的优势地位,李渊父子的“称臣纳贡”之举正中始毕可汗下怀。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要李渊进贡财物,史载:“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始毕可汗去世后,为了表示哀悼,李渊“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处罗可汗死后,李渊父子仍以“臣礼”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一年后的夏天(618年5月),李渊在儿子李世民等的支持下正式取代隋朝而建立了唐朝,不久重新统一全国。这时,突厥的统治者意识到:中原只要一方坐大,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群雄割据中获得诸多利益,因此将主要对手确定为唐,试图扶植其他势力与唐相抗,但不幸的是:失败了!不甘心之余,便趁唐朝建国之初人心未定、国力不强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武德九年(626年)8月,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在发动“玄武之变”两个月后登上皇位。而在他刚刚即位之时,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20万攻占泾州,进至武功,京都长安震动。颉利可汗又领兵至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颉利见唐大军赶至,且军容威严,见状“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太宗许以金帛财物,突厥军队乃撒离唐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之盟”。

  便桥订盟的屈辱使李世民“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他即位后,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注重经济发展,国家与军事实力持续增强。而此时突厥因安于现状、属国抗争、上层分裂,导致实力逐渐下降。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众将统兵10万,分道出击东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大将李世綪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敌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唐太宗李世民)尊号为天可汗”。从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终于抓住时机,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12年的阴影,结束了写大唐帝国突厥的臣服历史。这时,唐太宗才30岁,当皇帝也就3年。

唐太宗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的?

唐朝太宗时期疆域形势图

  贞观十二年(638年),东突厥正式并入唐朝版图;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西突厥为唐朝所灭而统一于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建立后突厥汗国,宣宗天宝四年(745年)亡于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即现在维吾尔族的先祖)。

    唐太宗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敏锐地感受到“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唐太宗心系民生,体恤百姓,对各族民众“爱之如一”,得到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拥戴,并被尊称为“天可汗”,真正享受到一代英主的无限荣光。 

    (以上内容由博爱慎行--乐奀根据史籍、网络资料收集整理而成)

    [新浪网-博客] 

 

相关报道

为什么毛泽东对唐太宗推崇有加?

   文/乐奀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尽列古代帝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一代伟人毛泽东有着不平凡的一生,而作为一代帝王的唐太宗更是如此,他们有着更加不平凡的建国胆略和治国谋略。毛泽东本人对李世民是推崇有加,而历代皇帝中唯有唐太宗李世民可与毛泽东一比,但也是“稍逊风骚”。下面乐奀就和大家说说:为什么毛泽东对李世民推崇有加,从中也能看出他们之间的一些共通点,并可分出个高下!!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深得毛泽东的赞赏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从此不难看出主席他老人家生前对唐太宗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能相当认同。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李渊父子在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基础上,把封建社会带入了繁荣的时期,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贡献尤为突出。李世民18岁即指挥军队作战,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唐室的创建大部分功劳都归于李世民,是唐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无论是起兵太原还是以后的南征北战,离开了李世民都不可能取得胜利。而且李世民不仅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李世民26岁时通过军事政变,即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哥哥和弟弟,逼其父传位于己,坐上了皇帝位,成了历史上少数几个年轻有为的皇帝之一,而且也是一个治国高手,通过纳谏减赋、厉行节约、休养生息等等一系列措施使唐朝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强盛,开创了“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大唐国威历经百余年而不衰。

   而毛泽东指挥一支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军队,转战南北,通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彻底打败了蒋介石领导的八百万军队,把一个支离破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改变成为一个新兴的、基本统一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军事理论的代表著作《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现在仍然是美军西点军校教科书。毛泽东既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古今中外罕见的伟大军事家。

   李世民“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最符合毛泽东的军事思维

   毛泽东在冯梦龙的《智囊》里读到李世民“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诸语时,随即批注:“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在毛主席晚年时还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一再流露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赞赏。

   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毛泽东指挥的诸多战事,在新的思维制高点上吸纳并综合了李世民“以弱胜强”等的军事战略思想,形成“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原则。人类的智慧和想象力是在继承中逐步提升的,毛泽东的“不要四面出击”、“不打无把握之仗”等思想,均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李世民和毛泽东都创造了清廉的政权时代

   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当属唐太宗李世民当政的“贞观王朝”,这是中国人的黄金时代。那么,贞观王朝因何而强盛呢?在封建中国这个高度集权缺乏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国家里,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决定国家的命运。李世民出身最为高贵,而且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除了具备历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优势外,还具有其独有的两个优势:一是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二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他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他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由于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贞观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基本廉洁的时期,甚至有学者将“贞观王朝”称为中国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封建王朝。

   而作为新中国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在建国伊始在用人方面绝对是先贤任能,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谁要搞腐败,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毛泽东一生两袖清风,廉洁勤政,最奢侈的食物也就是一碗“红烧肉”。他痛恨贪官污吏,亲自批出尚方宝剑,割了张子善、刘青山的脑袋,从而遏制了贪污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打造了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建国后的三十年,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正廉洁的时期,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极力称赞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清正廉洁的政府。结果是,两个脑袋落地,保护了一大批人的脑袋;毛主席一句石破天惊的话,管中国30年不腐败!

   李世民和毛泽东都是能武也能文的全才人物

   李世民的名字寓意为“济世安民”,他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造诣很高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是中国史上有名的全才皇帝。他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全唐诗》卷一收录李世民的诗共计八十七题九十八首,另有断句三联及他与诸大臣联句《两仪殿赋柏梁体》一首。非但远远超出唐朝历代帝王,而且也超出初唐不少著名诗人,几乎等于和李世民同时代并为其臣子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上官仪及稍后的杜审言、崔融等五人创作数量的总和。李世民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可见李世民对书法的痴迷程度。所以说,和中国历代其他皇帝相比,李世民的文采那绝对是一流的,只是与毛泽东相比“稍逊风骚”而已!

   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同样博学多才。他同时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气势磅礴、文才飞扬的《沁圆春·雪》和《毛泽东诗词集》;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代表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和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代表作有《矛盾论》和《实践论》等哲学著作)。从才华上讲,毛泽东是一位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为一身的、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多才领袖。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英雄!毛泽东是光照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

   (以上内容由博爱慎行--乐奀根据文史网络资料收集整理而成)

    [新浪网-博客] 

发生在唐朝的一次极为搞笑的政变闹剧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自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始,到满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余年。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荣耀,因此时时刻刻引来无数人对皇帝御座的觊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坐上皇帝的御座,曾上演了无数台惊天动地的夺位大戏。有经历血腥拼杀九死一生获得御座的,有耍尽手段和平演变逼迫禅位而坐上御座的,这些都免不了要经过多年你死我活的夺权斗争。帝王中更多的是按照祖传规矩由嗣子或皇族成员接任而坐上皇位的,虽然看来很稳当,但在过程中又往往会不断发生皇子及皇族争夺战,同样血腥而凶残,太子要顺利登基不一定那么如意,搞不好就曲折波澜,被其他人给挤兑下来,下来了就死路一条。总之,谁要想坐上皇位,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毕竟这是国家大事,政治大事。皇位始终万人瞩目,天下有太多的人想坐皇位,搞得御座面前永远不太平,历史也为此丰富多彩起来。

    在无数次抢夺皇位的大戏中,最为搞笑的当属发生在唐朝敬宗期间(824-826年)的一次政变。

    话说唐长庆四年(824年),唐穆宗李恒驾崩,已在监国的太子李湛继位登顶,是为唐敬宗。李湛那时只有16岁,小青年哪里知道朝廷大事的重要,反正内有王守澄、梁守廉等宦官揽权,外有李逢吉、牛僧孺等权臣专政,他每天只埋头游戏玩乐,致力于发展马球运动,迷恋床第之欢,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以至于“天天君王不早朝”。李湛自坐上了皇帝位,因常常推迟上朝,让大臣们三天两头在朝堂傻等苦等,上朝后又说不了几句话就要退朝。左拾遗刘栖楚为此慷慨陈词,用国家兴亡的大道理批评皇帝好色贪睡,并磕头不止血流一片声闻宫外。李湛为此颇为感动而对他刘栖楚升官赐物,可是李湛没有因此而勤于早朝听政,因为年轻小皇帝的观念是:别浪费青春要抓紧时间痛快地玩!

    每当朝廷腐化堕落,就一定会有人觊觎皇位。当然,从觊觎到实现夺位,非要有刘邦、朱元璋之类的狡滑精干和雄才大略才行,小民百姓没那本事,也就不存妄想。偏偏这天的长安城里有两个小民凑在一起,他俩一个是染坊工人名叫张韶,一个是算命先生名叫苏玄明。这两人素有交往,老朋友了,那天碰面聊天,张韶请苏玄明算一下自己将来祸福如何。朋友开口,苏玄明义不容辞,当下帮他算了一卦。这一卦算下来,苏玄明先是表现出大吃一惊的模样,继而沉吟半晌,后突然起身离座,向张韶作揖道:“兄弟啊,可喜可贺,你这几天就要升坐皇位,南面称孤;我正好伴你做官,有吃有穿不愁了,真是意外洪福呢。”张韶听见这几句话一时头都晕掉了,不禁大声讽道:“有没有搞没搞错啊,你是一个算命的,我是一个小染工,我们怎么入得了朝门?坐得上皇位?真是梦话,好笑!好好笑!!”苏玄明却严肃地说:“我的卜课是很灵验的,你没听说姜子牙钓鱼、汉沛公斩蛇的故事?后来他们都拜相称帝,名闻古今,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张韶听了依然摇头嘲笑不止。苏玄明又说:“你想现在皇帝白天黑夜不是打球就是游猎,时常不在宫中,这正是我们图谋的好机会。”这时,张韶被说得心动了起来,便问:“宫禁森严,凭空能飞进去?”苏玄明说:“我有妙计,包你坐上皇帝宝座。”张韶听了苏玄明的妙计后,眉飞色舞,喜极而狂,一拍桌子豪爽地说:“我做皇帝你拜相,那怕只做一会儿也好。”

    说干就干,两人联作一气,密结了染工和社会闲民一百多人,居然很快凑成一支小小的政变队伍。长安城当时人口众多,闲人自然多,地痞流氓都是闲人,所以闲人中胆大包天的也就很多。这支队伍很有特点,就是人人目标明确。两个头儿,张韶想屁股挨一下皇帝御座,苏玄明想做宰相,而其他人的目标则是打劫,想来皇宫里一定是金银财宝铺天盖地堆积如山,趁机进去捞一把,成功了肯定几辈子都不用愁。只是他们没想到皇宫不是一般地主老财的窝,去那里打劫的风险太大,那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啊。

    按照计划,他们利用给朝廷送紫草的机会,紫草是作染料用的,张韶是染工,很知道这个。他把人分别藏匿在紫草车里,然后和苏玄明充作车夫,车队浩浩荡荡竟然顺利混进了大明宫的银台门。苏玄明的计划是先混入大明宫,然后在里面找个地方躲藏起来,待到夜深之后听号令统一行动。大明宫内殿堂林立草木茂盛,藏上百十来人没什么问题。不料宫内大门重重,每道门都有宦官把守,他们再往里面走时,遇到了值班的宦官,这个宦官倒霉就倒霉在他太负责了,见紫草车和平时不一样,显得特别沉重,就过来盘问检查,张韶见势不妙,干脆拔刀砍了他,政变因此提前,他令紫草内的人都出来,大伙持刀大呼,直奔殿廷。当然,也有少数心急的人趁机脱离队伍到别处寻找金银财宝,各自找目标打劫去了。

    此刻,李湛正和宦官在清思殿内的小球场玩击球,突闻殿外杀声四起,忙出外查看,只见一批人持刀正往这儿杀过来,李湛和宦官慌作一团,忙关紧大门,仓猝中敬宗李湛下令欲逃往右神策军营,因为他很宠信右神策中尉梁守谦,但内侍一位宦官头脑还算清醒,提醒道右军营距此地太远,途中很可能遭遇乱贼,左军很近,只有二三百米路,于是李湛撒腿往左军营奔去。左神策中尉马存亮突闻皇上驾到,拍马屁的机会终于等来了,他忙不迭地出来迎驾,哭着抱住李湛的腿:“皇上受惊了。”然后背起李湛一口气跑入军营,立遣大将康艺全带兵入宫去围剿乱贼。李湛这时才镇定下来,说东宫还有太皇太后和太后,她们一定很危险了。马存亮忙派兵马使尚国忠带五百骑兵快马加鞭去迎接,并令接人到军营后也立刻进入宫内助康艺全去。

    再说张韶已率众杀入了清思殿,进殿后他就直接奔向御榻(那时的御座叫御榻)。皇帝的御榻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天下多少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梦里都在想它,但是能坐上去的只有皇帝,别人想摸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张韶此刻得意极了,毫不迟疑地坐上去,享受起皇帝的感觉。正好那里有许多给李湛准备的点心等食物和美酒,他拿来和苏玄明一起大吃大喝,边吃边说:“你的卜课真灵验,现在我已做过皇帝,你也做过宰相了,吃完我们就走吧。”苏玄明大吃一惊,说:“这就完事了?就出去啊?”张韶说:“这宝座岂能长坐?要是官兵来了,我们怎么敌?”话没说完,康艺全已领兵杀到,张韶和苏玄明忙出来抵抗,但是官兵人数众多,哪里抵抗得住?杀出一层,又围上一层,直杀得宫内遍地尸体四处血流,随来的百余人都在混战中战死,张韶和苏玄明也死于乱刀之下,接着官兵在宫内搜捕散余的,逮着了立斩,忙乱了一个晚上,总算清除净了,政变就此平息。

    这一场事变,因为过于猝然,而且毫无征兆,把中国史上最职业的马球选手、兼职皇帝李湛同志吓出一身冷汗,也把长安城弄的是人心惶惶。不过,受了惊吓的李湛同志事后还算清醒,为此还论功行赏,论罪行罚:马存亮功劳最大给了他二百户做食邑,担任内飞龙使;梁守谦也跟着升了官,进开府仪同三司;乱军经过的宫门,守卫的宦官一共有35人应当处死,改为杖刑。最后是大团圆结局。

    张韶和苏玄明的这次政变,来得快去得也快,张韶本来就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和魄力,也压根没准备推翻李湛取而代之,他无非是想坐一坐皇帝御座,找一点感觉,哪怕就一刻时间也好。这一点,恐怕天下为数不少的一般大众都会持这种好奇心理,不足为奇,要是能够合法买票去坐一坐,满足一下好奇心,估计蜂拥而来排队的人一定会很多。但这在那时是不可能的,就是现在也不行,去故宫参观只能买门票看一看皇帝御座而已,想上去亲身体验一下就别做梦了。因此,能实现坐一坐御座找一找感觉的平民只有张韶,不容易啊。至于苏玄明就不知怎么想的,史书上没有更多的材料,他挑起这事,恐怕真有进宫上朝的意思,但他没有萧何陈平之类高参的水平,扶持的张韶又没想当皇帝,两人的目标就不一样,整个操作方案中,只有一个混进宫门的办法,进去后怎么办或者怎么出来都就没有预先设计,结果只好有去无回了,把这场政变搞成了一出闹剧。不过还好,为这事,两个小人物的名字倒是载入史册,留传下来了。

    [新浪网-博客]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