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追念何泽慧先生:为了打日本去德国学弹道学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6-23

 

追念何泽慧先生:为了打日本去德国学弹道学

她出身名门,是山西灵石声名显赫的何家第十六世孙;1932年,她从3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4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她前往德国选择实验弹道学为攻读方向,是因为“日本人欺负我们,我想回来打日本人”,获得博士学位后,她毅然回到了祖国;她的丈夫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在他们的婚礼上,约里奥——居里夫妇首次破例双双出席。她八个兄弟姐妹中,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植物学家、一位医学家。

她,就是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何泽慧先生。

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何泽慧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6月21日下午,记者辗转采访了何泽慧的侄子何为群先生、作家苏华先生,请他们还原了这位不图名利、热爱祖国、实事求是的科学家身前的几件小事。

天资聪慧轻松考取清华

1913年,何家在苏州的“灵石何寓”落成。第二年,何泽慧出生在这座古典的苏州园林式的大宅院。她排行老三,自幼机灵敏捷,酷爱读书,成绩优异,深受父母的宠爱。然而,她渐渐地有些孤傲,不愿意陪弟妹们玩耍,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稍长,她被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一次,开始抽空陪弟妹玩耍,还为他们织毛衣。

她的父亲何澄,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山西剪辫子第一人,也是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何澄在日本入读梁启超创办的“清华学校”学农艺。这所学校,也是蔡鹗、蒋介石在日本首选的学校。

父亲为全家人谋得了安逸的生活。何泽慧年幼时,父亲开办工厂。家里有汽车,暑期父亲经常带着他们全国旅游,家里早早购买了照相机,何家儿女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影像资料。

1932年,何泽慧从外祖母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高中毕业,随同学前往上海考大学。考试前,父亲与她开玩笑说:“考上大学就去上,考不上就当丫环。”

何泽慧随身带了两元钱,与几位女同学搭船来到上海,在一位同学家里搭铺过夜。在上海,她分别参加了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她的第一志愿报的是浙大,第二志愿是清华。

没想到,报着“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念头,何泽慧考了个女状元。她后来对报社记者回忆:“考浙江大学的人有800多,我报考的是物理学系,他们取的只有我一个女生,你说我的运气好不好?清华大学人多而且特多,一共有近3000人,清华的希望小得不得了!”

然而,就是她最不抱希望的清华,也被她考中了。总共录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

虽然浙江大学发了录取通知书,何泽慧最终还是选择了清华。清华的学习格外繁重,最终只有10人顺利毕业。何泽慧又是这十人中的第一名。这十人中,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

为了打日本去德国学弹道学

大学毕业后,因为是女生,何泽慧没有机会像男同学一样,获得与军事有关的工作。然而,她意外地得到一笔资助。当时,阎锡山在山西有项政策:凡是国立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都可以获得资助。何泽慧是山西籍学生,当即享受到近5000马克的资助。此后三年,虽是抗战时期,这笔钱总会按时邮至何泽慧手中。留学德国,她共享受到1.4万马克资助。

何泽慧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了博士学位,选择实验弹道学为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的何为群先生,是何泽慧的弟弟何泽涌的儿子,他告诉记者:二姑妈曾经说过,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日本人欺负我们,她想回来打日本人!

何家八姊妹新中国成立全部回国

何泽慧兄弟姐妹共八人。抗日战争爆发时,父亲何澄命5个儿子全部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学业,前往大后方支援抗战。

1948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大女儿回国,共同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何泽慧的姐姐何怡贞也从美国返回;1949年,何泽慧给在台湾大学读研究生的妹妹何泽瑛寄去50美元,使她买到最后一班回北平的船票。至此,何家八姊妹在新中国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陆,报效祖国。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何泽慧与陆祖荫等同志合作,研制成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领导建立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室;完成了大量的核参数测量任务并开展了相应基础学科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基础科学研究素质的人才。在我国原子弹研究中,她用精确的实验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贡献。70年代后,她主要从事空间科学方面的工作,推动发展了科学高空气球的研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时,她坚决不同意立传。故在此系列丛书第六集“物理学”部分,没有她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编者不得不加了特别说明:“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特此说明。”

曾多次采访过何泽慧的传记作家苏华告诉记者:“几年前,大陆一档特别知名的人物访谈类节目,在一位知名、知性的女主持人的带领下,在何先生家楼对面,架起机子整整等了一个星期,何先生就是不答应接受采访!”她认为,搞科学,又不图出名!

2005年,苏华在何泽慧北京家中,第一次见到了她。老太太冲着他笑嘻嘻说第一句话:“我有什么好写的!”“那神态,可爱极了,像个小姑娘!”苏华说。

(特别感谢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苏华先生对此文写作的帮助)

本报记者 康景琳 实习生 祁倩

灵石记忆:何泽慧对家乡的深情

从灵石县委、政府大楼,到书声琅琅的两渡中学;从两渡村何氏故居,到村边宽阔的何家文化广场……6月21日,记者在先生的家乡、我省灵石县采访到了一段段先生和家乡的感人深情。

家乡各界痛悼先生

6月21日下午2点多,灵石县委、政府大楼四层的一间办公室内,灵石县委宣传部部长王世强忙碌着。

何泽慧逝世的消息传到家乡,灵石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的领导立即各自分工,安排悼念先生的各项事务。

6月21日上午,灵石县各界惊悉何泽慧逝世的第一时间,一份带着灵石24万人民哀悼之意的唁电,由该县发往北京:“何泽慧先生,永远是灵石人民最优秀的女儿,她的不幸逝世将是国家和科学界的一大损失……”

“我和先生的唯一一次相处,是她去年的生日之际。”谈到何泽慧,王世强说。

2010年3月5日,正逢何泽慧的96岁生日,灵石县政协原主席蔺计爱和王世强等特地代表家乡人民,前往北京向何老表示祝贺。看到家乡的人带来的鲜花和一册专门制作的 《灵石文史——何泽慧先生九十六华诞特刊》,她立即拿过来,仔细地一页页翻看。

记忆中亲切的身影

何老的书法以篆隶立基、以颜、魏立骨,极具审美价值。1997年8月17日,何泽慧在儿女的陪伴下回乡省亲、祭祖。当她看过何氏故居后,当地领导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宣纸,请她题写。谁知,何老看过后,很直率地告诉他“不写、不写”。而参观了两渡村得老街、楼院等,大家准备送何老回宾馆休息。这时,她却认真地记着“给家乡人写字”的事,何老欣然为当地的学校题了“两渡中学”四个大字。

何泽慧回家乡,在灵石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现在的县文化广场观看 “灵石”。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看着家乡的秀美山川,何老久久凝视、沉思。

来到“灵石”前,何老似乎还沉浸在原来的美景中。工作人员举着相机,选了过个角度,为其留影,无奈没有好的角度和表情。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灵机一动,讲起了人们匍匐到“灵石”上,会听到不远处汾河流水声的传说时,何老兴味盎然,立即上前认真地听起来。

趁着此时,工作人员赶紧扣动快门,为何老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2010年3月5日,灵石县有关人员前往北京,为何泽慧庆祝生日时,特地将这张照片制作的一份特刊带去。老人欣赏着照片,脸上露出了微笑。(记者 任俊兵)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忠诚科学的中国“居里夫人”——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告别人世

  本报记者 刘莉

  2011年6月20日上午7点39分,听到匆匆赶来的女儿在耳边轻轻唤了一声“妈妈,我来了。”显示着何泽慧生命体征的心电图瞬间变成了一条直线。“妈妈在等我”,在母亲生命最后的几年,一直日夜相伴的小女儿钱民协懂得母亲最后的苦心。

  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路,就这样静静地离去。

  作为我国第一代女物理学家,何泽慧的名字更多时候被掩盖在了许多男性科学家的背后。但凭借着对科学的热情和忠诚,她传奇的人生开创了中国科学界众多的第一: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差点被物理系劝退

  6月21日上午,记者赶到北京北四环边的一个普通小区,这里是50多年前专为当时著名科学家和归国学者而建的中关村“特楼”。斑驳的灰色砖墙里留下了许多辉煌的记忆,但如今在林立的高楼包围下已显得十分破旧。从1955年搬进14号楼,直到去世何泽慧在这里居住了半个多世纪。

  走进家门,墙上挂着的小黑板上,老人随手记下的友人电话号码还清晰可见,门边还挂着2008年、2010年出席两院院士大会时的胸牌。家里不足10平米的小客厅刚刚被布置成一个简单的灵堂,女儿买来的水果和亲友送来的花束默默地陪伴着老人的遗像。

  何泽慧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她热爱的物理学,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05年起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到家中看望老人。温家宝曾评价她“何先生在女科学家中是少有的,是人中麟凤”,但少年时的她却差点被物理系劝退。

  1932年,何泽慧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那时的物理系,名师云集,盛极一时。理学院第一任院长、物理学家叶企孙,早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等都在此任教。这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共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10位是女生。受传统偏见的影响,教授们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纷纷劝她们转系。

  耄耋之年回忆起此事,何泽慧还有些耿耿于怀,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叶企孙,在她眼里,这位院长是个“老顽固”。

  “不让我来,我越要来”,在学校的劝说下,物理系的许多女生都中途转系或转学。何泽慧不仅坚持到了最后,而且还以毕业论文全班最高分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那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的10位毕业生之一。

  毕业后,何泽慧前往德国,而她选择的专业是弹道学。

  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德国在军事上有一定合作关系。出国前何泽慧从在南京军工署工作的同学王大珩那里得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于是,她到德国后直接找到了这位系主任。技术物理系主任跟她见面,说这个不大可能,“因为我们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是不可能吸收外国人的,尤其更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

  系主任不接受她。何泽慧就跟系主任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鬼子。我为了打日本鬼子,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系主任一时语塞,破例收下了她。这是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收外国学生,也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收女性学生。

  1940年,26岁的何泽慧以一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

  何泽慧家最里面的一间房子是丈夫钱三强的书房,1992年钱三强去世后,这里的布局陈设几乎没有变过,抽屉里至今还放着何泽慧亲手为丈夫缝制的钱包。“父亲走了快20年,妈妈一直想着他,去年中秋节,妈妈突然跟我们说‘掰两块月饼给你爸爸吧’。”何泽慧与钱三强恪守一生,真情不变的美丽爱情至今为很多人津津乐道。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钱三强与何泽慧是同班同学。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强和何泽慧及另外6名男生编在一桌。何泽慧发现钱三强每逢入席退席,总是彬彬有礼,颇具风度。

  毕业后,何泽慧与钱三强就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求学道路: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直到1943年,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处于二战期间,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单词。信的大意是: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何泽慧与钱三强这段美好的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随着二战接近尾声,两位年轻人的通信也越来越频繁。

  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向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然而此时,盟军已经开始对德国柏林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寄出求婚信之后,钱三强整日焦虑不安,他担心自己被拒绝,更担心何泽慧在德国的安全。不久,他终于在不安中等到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1946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还没起床的钱三强听到一阵敲门声,打开门,梳着两个大辫子、提着一个行李箱的何泽慧站在她的面前。为了爱情,何泽慧放弃了德国的工作来到法国。

  被划掉的名字

  与钱三强结婚后,已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1947年初,钱三强夫妇发表论文,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发现一经公布,便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轰动。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钱三强与何泽慧会继续留在法国时,他们决定回国。1948年夏季,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一起,抱着刚满6个月的女儿祖玄,登上东去的客轮,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西方列强的核威胁。我国决定成立专门的核武器研究所,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研究所成员由钱三强负责推荐。

  由于是女性,又是钱三强的夫人,上级批复的核武器研究核心团队名单中,何泽慧的名字被划掉了。但她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着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上面虽然没有铭刻她的名字,却同样浸润了她的汗水和泪水。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曾回忆,“搞氢弹的时候,资料里有一个数据,我们觉得不大可靠,就让重做实验,重测这个数据,看是不是真的。平常的物理实验,做一个就要两三年,而我们搞氢弹剩下的时间只有一两年了,所以这个实验要求几个月做出来。当时组织了包括何泽慧在内的一些人成立了另一个实验室,专门做这个实验,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几个月做出来了,果然发现原来的数据不对。核武器研究没有走弯路,没有走错方向,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从位于中关村的家,到玉泉路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班的习惯一直持续到5年前,“2006年妈妈摔了一跤后,身体状况不允许她再去单位了,她这才停了下来。”钱民协说。记者记得2003年在高能所采访时还曾遇见衣着朴素、盘发成髻的何先生,她坐在电脑前认真地看着屏幕,与普通的科研人员毫无二致,那时的她已经是89岁高龄。

  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她热爱的科学和生活,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对我的丈夫永远忠诚,我对我的事业永远忠诚,我对我的国家永远忠诚。”

  (本报北京6月21日电)

    [科技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