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八千年前古笛再次吹响(图)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2-27

 

  今年春节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弦歌八千载——华夏古乐音乐会》,堪称一场十分特别的音乐会。音乐会上使用的所有乐器都由中原地区出土的乐器文物复制而成,演奏的曲目也是千年流传的古老乐曲。而音乐会开篇一章中使用的乐器——出土于河南舞阳的来自8700年前的贾湖骨笛,更是令人惊叹称奇——

  八千年前的古笛绝响

  本报记者 王鸿良 通讯员 林山

八千年前古笛再次吹响(组图)

出土于河南舞阳的来自8700年前的贾湖骨笛

1987年贾湖出土的龟甲响器。


保存于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龟腹甲刻符。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

八千年前古笛再次吹响(组图)

华夏古乐园的演员在国家大剧院吹奏贾湖骨笛

八千年前古笛再次吹响(组图)

禽鸟肢骨推测简图

八千年前古笛再次吹响(组图)

贾湖遗址墓葬M344骨笛出土现场。

八千年前古笛再次吹响(组图)

收藏于河南博物馆的贾湖骨笛。

八千年前古笛再次吹响(组图)

贾湖遗址出土的深腹盆片

  采访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记者脑海中常常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在八千多年前古淮河流域的一小片古人类聚集区里,夜幕降临,一位先民走出半地穴式的简陋居所,面对四周苍茫寂静的原野,用手中的骨笛呜呜咽咽地吹奏起来,他表达的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愫啊?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文字,甚至没有数字的概念。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农耕技术,但维持生存很可能还主要依靠采集和捕猎。他们生活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们更熟知的北京山顶洞人,也比他们只早了两三千年。

  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差不多懂得了七声音阶;他们制作的骨笛,现代人可以用它几乎完美地吹奏出民歌《小白菜》!

  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虽然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真实!

  修护村堤挖出的古人类遗址

  贾湖村,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贾湖村周边的很多地区,已经发现了距今四千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乃至距今八九千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构成了这里古人类活动的初步链条。

  1962年,被错划成“右派”的舞阳县文化馆的文物专干朱帜,下放到贾湖村劳动。在田间干活儿的时候,他曾发现过一些陶片、骨头碎块和类似红烧土的土块。隐隐约约中,他觉得脚下的这块土地并不寻常,然而,被列入“另册”的他,当时只能把这些直觉埋在心里。

  1975年8月,流经舞阳县境内的十数条淮河上游支流水位暴涨,陆续超过警戒线。为了自保,贾湖村村长召集大家商量,决定围绕村庄修建一圈高约3米的护村堤。贾湖村三面都是农田,只有东边是一片荒地,要修建护村堤就只有到这里取土——谁也不知道,就在这片荒地的下方,埋藏着八千多年前的秘密。

  历史有时就是存在一些遗憾。就在挖坑取土马上要触碰到这个秘密的时候,护村堤恰好也修建完成了,于是村长宣布停止取土,这个秘密就只能在地下继续守藏了三年多时间。

  1978年冬季的一天,贾湖小学教师贾建国带领学生为加固防洪堤到荒地中继续取土。几铲子下去,有个同学说碰到了硬邦邦的东西。贾建国刮开薄薄的土层,发现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他注意到,这块石头的一侧被打磨成刀刃的形状。有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他随即联想到了中原地区原始部落常用的生产工具——石铲的头部。贾建国立刻指导学生们在周围展开挖掘,果然,一些石器的残件和破碎的陶片陆续出现。这些东西是不是文物?贾建国想到了自己的一位老乡在舞阳县博物馆当馆长,这位馆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被下放到贾湖村的朱帜。

  贾建国带来的陶片和石铲,让朱帜激动不已。朱帜把它们与裴李岗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对照,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朱帜向上级文物部门进行了汇报。根据专家的意见,舞阳县政府立刻公布贾湖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5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人来到贾湖村,在遗址的中部规划了3个共50平方米左右的探沟。在一个半月的试掘中,发现窖穴11座、墓葬17座,陶器和石器以及龟甲等数十件遗物,确认了贾湖遗址的时间大约在仰韶文化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前期。

  然而,正当朱帜对试掘工作满怀期盼的时候,专家们却忽然决定终止试掘。原来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又在河南省长葛市石固岗发现了一处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性质的文化遗址。专家判定,贾湖遗址的文化内涵并未超过石固遗址,因而决定放弃。

  一颗耀眼的明珠,因为埋藏得太深,差一点就此又要与人们失之交臂。

  朱帜并不甘心,他继续积极向上级反映强烈要求继续发掘。1984年夏天,省文物局又派人来到贾湖村,这一次发掘规划了4个探坑,面积扩展到100平方米。随着发掘的深入,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以及贾湖遗址地层关系的复杂性逐渐引起了上级文物部门的重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重新组建贾湖遗址考古队,由时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的张居中带队,于1984年10月前往贾湖村。

  笛子,那就是个笛子!

  张居中来到贾湖村不久,就感到这个遗址确实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贾湖墓葬中大量成套的骨器就是裴李岗遗址难以企及的,其精美程度甚至堪比商代的青铜箭头。

  但他不知道,一个更惊人的秘密就等在他的面前。

  一天中午,考古队队员贾芬良开始清理M278号墓那具残缺的骨架。泥土和杂物一点一点被剥离掉,他惊奇地发现,这具骨架的左股骨内外两侧,各有一件管状器物,长约20厘米左右,一面排列着7个整齐的小圆孔。位于内侧的一只已经断成3截,而外侧的器物保存相对完好。这两件器物看上去像是用动物的骨管做成的,通体呈土黄色,晶莹亮洁。

  “那,就是个笛子!连民工们都说,它就是个笛子!”

  回忆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场景,张居中仍然历历在目:“笛子就是笛子,它的样子,明摆着在那儿的,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器物!要是非要思索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上帝都会发笑。”

  考古队员甚至当时就拿起这把“笛子”,试着吹奏起来。但是,由于里面堵塞的泥土还没有清理干净,当时并没能吹出音来。

  此后,在其他的墓穴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几支类似的骨管。可以判断,骨管是用鹤类飞禽的肢骨,截去两端骨节后,再钻孔而制成的。

  贾湖遗址的考察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张居中和另外几位考古专家立刻带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出土于M282号墓中的20号骨笛专程来到北京。他们首先找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先生。萧兴华一见到这只骨器便大吃一惊。

  萧兴华说,骨管的构造与笛子尽管很相像,但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骨管两端开口,没有吹孔。尽管骨管没有吹孔,但仍然是吹奏乐器。塔吉克族的鹰骨笛、哈萨克族的斯布斯额,都是用笛子的一端作为吹口的,只是吹奏时要将笛子斜持,使吹口与嘴唇形成45度的倾斜角,利用声波的震荡,使乐管的边棱发音。尤其重要的是,至今还在河南民间流传的吹奏器竹筹,也是两端开口的。

  萧兴华当即便带着他们一行来到中央民族乐团找到刘文金团长。刘文金听了考古专家们的简单介绍之后,便召集管乐声部的好几位同志来试奏。笛子演奏家宁保生首先用斜吹的方法吹出了它的基本音阶,这一结果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此后不久,萧兴华又和另外几个人携带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专程前往郑州,对M282号墓中的20号骨笛进行了音序测试。萧兴华和另一位音乐研究者分别用斜吹的方法吹奏了上行和下行的音序,又分别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相当准确的音高和坚实而又嘹亮的音色,使在场的人都大为震惊!

  八千年前的人类奇迹

  八九千年前的人类会做笛子用笛子,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在比他们晚两三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出土的陶埙,虽然已经达到了与现在五声音阶相同的水平,看上去也不如这些骨笛先进。

  从1984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在贾湖遗址的墓葬中,陆陆续续一共发现了18件骨管,都是两头洞通,管表的一侧开有若干个成排的孔。骨管出土时大多位于墓主人股骨的两侧,呈土黄色。

  贾湖出土的18件骨笛共分三期,后来据专家鉴定,早期骨笛年代在公元前7000年-前6600年左右,这一时期出土的两支骨笛分别开有五孔、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骨笛年代在公元前6600年-前6200年期间,这个时期出土的骨笛都是管开七孔,它们不但能吹奏出完备的五声音阶,而且已经能够吹奏出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282号墓出土的20号、21号两支骨笛,标志着贾湖音乐文化的高峰。

  以M282号墓的20号骨笛为例,即使简单地平吹,骨笛也至少能吹出8个音(7个按音,1个筒音)。演奏试验和测音结果表明,骨笛音质较好,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也有可能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徵音阶。该笛可以吹奏以C为宫的七声古音阶(123#4567i),或以G为宫的七声新音阶(1234567i)。此外,还存在多宫演奏的可能性,可以吹奏比较复杂的旋律。

  晚期骨笛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200年-前5800年之间的四百年时间,这一时期的骨笛除了一部分保持了中期的七孔骨笛的形制之外,还出现了八孔骨笛,不仅能吹奏出七声音阶,而且还出现了变化音。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宏说,人们习惯将中华文明起源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联系起来。音乐的起源和乐器的发明也是这样。在古代文献中,经常提到的“伏羲氏灼土为埙”“女娲制笙簧”的说法,特别是尧的乐官夔、黄帝的乐官伶伦,都是专职的音乐人。音乐的起源、乐器的发明,与传说中的帝王关系密切,这是中华民族将音乐视为治国安民重要手段的特殊观念。而距今近八千多年骨笛的出土,将整个中国音乐史的起源,由文献所记载的三皇五帝时的五千年提前了三千多年,改写了中华音乐文明起源时间,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拍案称奇

  专业演奏家也听不出

  贾湖骨笛的音高瑕疵

  是巧合?还是错误?

  对贾湖骨笛有着细致研究的萧兴华先生曾做过这样的描述:

  骨笛中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早期的M341:1号、中期的M282:20号和晚期的M253:4号三支骨笛,因为这3只骨笛上都留下了制作时为计算开孔孔距而留下的计算刻度,其中M282:20号的计算是用钻头轻点而留下的痕迹,而在实际钻孔的过程中,又根据人耳对音高的校正进行了修改,这只骨笛在开第七孔时,先开了一个小孔,经过人耳的审听,觉得它比实际需要的音略高,因此在它下方0.44厘米处又开了一个正式的音孔(见上图)。

  经过两个音孔位置的调整,它们之间距音分数与今天十二平均律的音距和音分数完全相同,并且形成了1235四个声音组合的、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相互关系,这不能不使今人为之称奇。

  通过测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贾湖M341:2号骨笛所发出的音及其它们相互之间所构成的音程,除4个音程与十二平均律完全相同之外,其它所有能构成音程的音分值与十二平均律的音程音分值,相差最大的音分值系数都没有超过6个音分数的。据专业人士说,最好的钢琴调音师,他对调音的音准度可控制在两个音分,而这两个音分的差距不是靠仪器的测定而是靠感觉。从事弦乐器的演奏家们对音高的敏感度是最强的,小提琴演奏家对音高的敏感度多在7个音分之上,而一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能听出声音高低差别的,都在10个音分以上。这也就是说,现代专业的器乐演奏者都难以听出这支骨笛的音调与十二平均律有何差别!这难道不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吗?

  是巧合?还是错误?

  关于贾湖骨笛的质疑声其实一直也没有停歇。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假设:骨管原本是贾湖先民的随意之作,不过偶然与音阶相符罢了,并非刻意制作的乐器。然而这种说法很难站得住,因为同一遗址出土的骨管并非仅此一件,而是多达18件;制作的时间也有先有后。这绝不可能是无意制作或者偶然的巧合。

  也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骨管原本是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由于发掘时不小心而混入到了年代较早的地层中。然而专家指出,其中341号墓出土的两支骨笛已有轻度的石化迹象,依据考古学常识,凡是有石化痕迹的骨器,其年代至少有一万年,因此,它们年代的古老性也没有问题。

  为何八千年前的古人类能制作出如此高质量音准的乐器?萧兴华曾就此与一些专家进行过讨论,他们认为,在远古时期,大自然的天空比较纯净,除自然外,没有人为的电波和嘈杂的环境对人耳朵的干扰。因此,人们对声音的敏感程度要比今人强,耳朵的辨别能力也较细微,对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要求也比较严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为的噪音越来越多,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人类对音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低。这也许就是古人为什么能在远古时期制造出贾湖骨笛这样高质量音准乐器的原因吧!

  七声音阶与十二平均律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说,关于贾湖骨笛,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五声音阶的国度。比如《汉书·律历志》上说:“声者,宫、商、角、徵、羽也。”宫、商、角、徵、羽是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合称“五声”(相当于现代简谱的1、2、3、5、6)。贾湖古笛等一批古乐器的出土,有力地说明了,华夏民族的音乐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而且很早就曾经达到了符合音乐自然属性的七声音阶。

  所谓七声音阶,是指在八度音程之内,由七个相邻的音所组成的音阶。

  而十二平均律,是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十二平均律的发明,使十二律不能周而复始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中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和数学家朱载堉在《律学新说》中首次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欧洲人发明十二平均律,已经是朱载堉之后半个世纪的事情了。

     [北京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