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纪念华罗庚逝世25周年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6-12

 

纪念华罗庚逝世25周年

纪念华罗庚逝世25周年

  2010年6月12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25周年的纪念日。

  25年前的6月12日华罗庚教授应邀访问日本,在东京大学报告厅做学术报告,在离报告结束还有7分钟的时候,记者为他拍下这张照片。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张照片。在华罗庚结束报告,说了声“谢谢”后,日本友人白鸟富美子上前给他献花的时候,华罗庚正要俯身伸出手来接花,却突然向后一仰倒在了讲坛上。这一时刻是东京时间下午5时16分。战士战死在战场,科学家倒在了讲台上。数学大师,国人楷模华罗庚就是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谢幕的,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华罗庚出访日本前不久,一次记者在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可谁能想到,他这句话竟然在他刚刚七十五岁的时候,以这种方式变成了现实。

  25年后的6月12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将举办一次主题为:“华罗庚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纪念华罗庚逝世25周年!”大型纪念活动。让一代数学宗师华罗庚先生的宝贵精神遗产,在蓬勃发展的祖国大地上得到传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新浪网】

华罗庚同志生平介绍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

  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

  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

  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 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一九四六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一九七九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以“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一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蛮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图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 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人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 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

  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攻战,为 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一九八二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六月三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十二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金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

  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

  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

    【人民网】 

 

 

 

相关报道

史济怀教授:深切怀念华罗庚教授

  新浪科技讯 2010年6月12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25周年纪念日。华罗庚的亲传弟子、亲友于6月12日在中科院数学所会聚一堂共同回忆华老的点点滴滴。新浪科技全程进行直播。

  图为史济怀教授做远程报告,报告的主题为深切怀念华罗庚教授。

  以下为报告实录: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是华罗庚教授逝世25周年的纪念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教师们回忆起50多年前,华罗庚教授为创立科大数学系付出的辛勤劳动,都心存感激之情,1958年为加速培养我国的尖端科学技术人才,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成立,华罗庚教授被任命为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的系主任。他除了领导数学系的组建工作外,还亲自为58级的学生讲授高等数学课,他一直认为,数学是一个整体,人为地把基础课一门一门分开来教不好,主张把技术课放在一起教,后来大家把这种教法称为一条龙教学法,华龙在华罗庚的总构思下,还设置了其他课程,作为一条龙的组成部分,上哪些课,由谁来上,都由华罗庚先生亲自安排,例如高等数学由华先生和王元先生一起上,线代数由万哲先上,概率论由陈希如上,真是名士荟萃,风格各异,受华罗庚教授的影响,1959年关找直先生,1960年吴文俊先生为数学系讲课的时候,都采用了一条龙的教学法,他们各有各的特色,为数学系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才。

  1961年4月,华罗庚先生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时还兼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从此华罗庚先生工作重心从数学所转移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2年华罗庚把他在数学所招收的研究生带到科大来培养,他们成为科大数学系的第一批研究生,50年来,科大数学系取得的成绩和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倾注的心血是分不开的。华罗庚教授是国际一流的知名数学家,他的研究工作领域十分宽长,他在代数,数论,矩阵集合,多复变函数论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十分杰出的工作,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学过复变函数论的人都知道,柯西积分公式在复变函数论中至关重要的。在多个复变函数理论中,柯西积分公式要比单复变种复杂得多。多圆柱尚柯西积分公式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人们一直不知道柯西积分公式是什么样子,到了1964年国外有人得到球上的柯西积分公式。他的专著《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调和分析》一书中,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其他深刻的工作。这本书58年由科学出版社用中文出版,63年在英国数学会就把译成英文的美国出版。

  在研究工作方面,华先生经常教导学生们不要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他经常告诫学生,做学问必须从123到N再到无穷,也就是说,你连一维的事都没有搞清楚,就不要去搞2维3维的,等到2维3维搞清楚再搞N维的,N维搞清楚了再去做无穷论,他的一本名著《从单位圆谈起》,正是按这个线索来写的,从单位圆盘上茂比乌斯变换谈起,逐步展开,延伸到偏微分方程。广义函数等好几个领域。华罗庚教授1964和1981年先后在科大举办两次综合讨论班,所谓综合讨论班就是不分学科,只要是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研究,当然这样的讨论班只有大师级的人才才能掌握,81年来参加讨论班的不少是院士级的,华先生不仅要求解决问题,而且在方法上要越简单越好,记得当时有一个问题,最后归结到证明三角不等式,华先生仍然非常认真的让大家把问题做到底,尽管这已经是中学数学知识范围内的事了。

  华先生是自学成才的杰出数学家,他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除了他天赋过人以外,刻苦努力,勤奋异常是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1992年我在美国普渡大学访问的时,当时遇到80高龄华罗庚教授当时在清华时的好朋友徐显休教授,他向我讲起了好几件华罗庚青年时代勤奋好学的事例,他说华先生的第一篇投往国外的英文论文是他帮助修改的,因为华先生自学的,他第一次写英文文章不太通顺,但通过补偿时间的刻苦学习,不仅英文文章写得很好,而且还能用德文发表文章。他表示非常钦佩。1937—1938年由中华文化基金会资助,华先生去英文剑桥大学留学,师从当时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哈代教授,徐先生说,华先生到剑桥刚几天,哈代就对华先生说,你的著作很多,完成一篇好的论文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同意的话,我想你一年以内可以完成博士学位,华先生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有两年研究的时间,自然要多写写有价值的论文,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缛节,太浪费时间了,哈氏听了以后大感意外的说,东方来的人,不希罕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你还是第一个人,所以华先生始终是一位没有博士学位的大数学家,徐先生还告诉我,抗战期间华先生来西南联大教书,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他们住在农家楼上,楼下饲养着猪狗牛羊,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华先生能安之若素,在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工作。华先生的刻苦勤奋,由此可见一斑。

  华罗庚教授热爱自己的祖国,50年他放弃了在伊利诺依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毅然率领全家返回刚成立的新中国,虽然在以后的若干年中他受过不少委屈,但是他仍然全身心的扑在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上,我们现在不能想象,如果不是华罗庚先生当年回国,中国现在的数论、代数、多复变这些领域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去年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大数学系合作,在科大成立了一个以华罗庚名字命名的华罗庚班,在08和09级各有30名学生,由科大的老师给他们讲授基础课,四年级的时候他们将去数学院学习,这个班的学生采用滚动的方式,每年调整一次,成绩差的学生退出,补进成绩优秀的学生,使这个班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成绩也是最优秀的,目前这个班的学生在华罗庚先生的鼓舞下,学习都非常刻苦,我们相信,在数学院和科大的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华罗庚班一定能取得成功,我想这是对华罗庚先生最好的纪念。

    【新浪网】 

杨德庄教授:数学大师指导我们做应用数学

  新浪科技讯 2010年6月12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25周年纪念日。华罗庚的亲传弟子、亲友于6月12日在中科院数学所会聚一堂共同回忆华老的点点滴滴。新浪科技全程进行直播。

  图为杨德庄教授做报告,其主题为数学大师指导我们做应用数学。

  以下为报告实录:

  杨德庄教授是1958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习,后留校任教,他与华老共同探讨应用数学的试点,并通过书信往来,得到华老长达八年的指导,他是最了解华老的几个学者之一,下面我们有请杨德庄教授做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华罗庚大师指导我们做应用数学,大家欢迎。

  杨德庄: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还有华老的家属你们好,15分钟,所以我只能非常简单的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我是从应用数学的角度来谈华老的贡献,先说一下我们都称数学大师华罗庚叫华老,跟称郭沫若郭老是一样的,我讲话都是华老,用这样来讲简便一些。

  我想我15分钟只能,因为我们已经举办过一次58级纪念华老的一个纪念会,这个纪念会我有一个发言,我今天就做这个发言的一个补充。我那个发言做了什么事情呢,三件事情。第一件58级华老发展数学纲领里面培养学生的一个实验班。第二件事情是说应用数学华老在中国开展应用数学事业,我从应用数学角度来说,应用数学培养学生的第一个试点是58年,第二件事情说的是华老应用数学发展事业的两个层面,一个普及推广层面。第三、华老未发表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观点,其中我上次介绍三个,一个是数学现象,一个是数学技术,一个是数学工程。

  我先补充第一个,华老发展中国数学事业是有他纲领的,华老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大师,他不仅在数学的,纯粹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卓越的贡献,在应用数学也有卓越的贡献,不仅如此,他对发展中国数学有个纲领,这个纲领我们数学家李文明教授和叶向东教授,查出华老四几年一个发展中国数学纲领,华老亲笔文,这个纲领当时他就是有三个部分,一个纯粹数学,纯粹数学各个分支,第二、应用数学,第三、计算技术,包括计算数学。这个纲领,我们把他作为我的老师,给我写的华罗庚数学生涯封面上里边就是华老亲笔信的三部分,三个纲领。发展中国数学的纲领。同时我说起来话就长了,就不能说了,华老,我是58年的学生,学生时代华老怎么教育,留下任教,华老怎么让我把各个课接下来,开始了第一个试点,中间的通信对我的指导,回到北京以后,跟我的谈话,最重要的是在北京医院,华老让我隔天去一次,长谈他个人对发展中国数学的一个奋斗史,里面第一次提到58级是他的试点。但是在这个之前,我就不知道。当时58级的数学系的名称刚才史济怀已经说了,就是应用数学与计算技术系,里面包括的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还有计算数学在这边,华老培养这个,不仅仅是说他培养出来的是从事应用数学,从事计算数学跟计算技术的,也可以从事纯粹数学研究的,因为他的基础用一条龙的办法来培养,让大家把基础打好,将来从事哪方面研究都可以。

  我上次提出来说评价华老,一是他的个人成就,个人成就涉及到诸多的领域,个人成就还表现在应用数学的普及应用创造性方面,还有在计算技术的贡献,刚才李国杰教授已经说了这个,他从四几年就有这么一个纲领,回国以后,他实现这个纲领三部曲,第一个先纯粹数学,培养了许多将才,许多的现在都是院士了。第二步是计算技术,56年开始储备,第三步才搞应用数学的人才培养,为什么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放在那么特殊的一个位置上考虑呢?纯粹数学的培养国际上有一个套路,各种模式有一个套路,应用数学的培养是非常难的,所以他的想法想在58级来实验一下,做个试点。我说了这个,评价华老的贡献,一是他个人的成就,二是大家必须看到他有这个纲领。类似这件事情上次我做了一个比方,比方就是国际上20世纪,当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数一数二两个人,一个是哈代,一个是谢怀特,大家都认可谢怀特,为什么认可谢怀特,因为他有数学纲领23个问题,大家盯着他来做数学研究,谢怀特的贡献比哈代又高,华老提出一个纲领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看世界数学史说,发展美国的数学事业,能提出一个纲领,极其罕见。我这么说不算数,这次补充我就引一些国外的评价。华老很多著作81华老方法,83年出了华老选集,华老选集出来以后,有很多的评论,王元先生刚才说的,华老的一生,刚才题目非常好,本个世纪可能是代代往下传的,数学家对华老在普林斯顿出的选集有一个评论,对华老的评价,第一、华罗庚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刚才陆院士已经说了,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第一句话,就是华罗庚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第二、他的贡献,他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这几个纯粹数学,各个分支非常不容易,好多数学家是在一个分支,或者两个分支上做出重大贡献,他是在很多的,诸多的分支上都做出重大贡献。第三句话评价是50年回到中国以后,为建立中国的数学学派,花费了巨大精力,他就已经,这个数学家评论来说,就已经看到,他虽然不知道华老有一个纲领,但是他已经知道华老一定是,脑子里面是有一套想法的,为建立中国的数学派花费了巨大的精力,里面含义是非常深的。第四句话是华老的选集,他的原话,选集广泛反映了华老的观点,他解决问题强有力的方法。所以他的评价是,一是成就,论文很多,但是大家不容忽视的,华老的观点,发展数学的观点,形成一种观点,向谢怀特那样,提出23个问题,发展20世纪数学的一种观点,他对华老的观点,他说选集不但是论文,广泛的反映到华罗庚的观点和他强有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一点,选集将成为全世界数学家的宝贵财富。下面还这么说的,例如他证明了一个数学家可以同时从事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同时对代数与分析这样两个不同的领域做出贡献,当然他这里面不很全了,还有分析,我想他的意思也在分析里头了。国外的看法也是不仅看到华老在诸多领域有许多成就,同时看到华老的观点,他的方法论,他新的,所以刚才说,科学杂志上说,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他不仅形成了中国纯粹数学,也形成了中国的应用数学。第一个我补充就到这儿。

  第二方面,华老应用数学两个层面,大家广泛知道的,华老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鼓励推广,华老应用数学贡献,不仅是这个,创造性前面的贡献,第一个是方法,第二、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系统,计算经济系统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提出了最优策略,大范围的计划经济数学理论,这两个贡献是华老跟我谈话当中说,一个数学家一辈子做了很多事情,发表了好多书,发表了好多论文,在历史上能留下两三项就非常了不起,他说他在应用数学上,留下的一是华老的方法,第二、就是这个。华老做这件事情花了多长时间呢?大家都知道,普及推广是从72年开始,包括开始的时候推广线性规划,后来是方法。华老的方法也是78年开始的,也是经过了二十多年,58年开始的,我刚才说错了,都是从58年开始的,华老的方法58年到78年,81年普林斯顿才出了专著,经济方面的数学模型他的算法也是属于1958年,但是稿被人家偷了,因此他在最后几年一定要把它赶出来,83年就把它赶出来了,在83年以后到84年发表了。两个层面的工作都是二十几年,他自己认为是两个能够推广的,普及推广是非常重要,世界上认为对世界数学家的一种挑战,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第二个补充。

  第三、华老跟我说他有许多观点,这些观点当时说不宜发表,到适当的时候可以发表,其中对数学的看法还有数学技术和数学工程的看法,首先是数学技术,在探讨数学技术问题,主要当时是华老有个报告在第四届数学教育会议开的时候,华老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数学文化的个人体会,他三个,第一是为谁,目的是什么,第二、什么技术,第三、如何做,我问他,你的题目是方法,为什么第二个原则是什么技术,他说应用数学是一种技术,将来如果有人提出数学是一种技术,你就说我华某人早就看出了,等后面果然20世纪最后25年,美国科学委员会一个数学方面的委员会一个主席他就提出来,高技术实质上是数学技术,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把应用数学的所有的写法都写在应用数学技术。这种提法引起了华老对数学的看法,数学他认为数学有数学现象,就像物理有物理现象,生物有生物现象,数学是研究数学现象的学问,这里面我我要补充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最近国际数学界是怎么看的,2006年国际数学的大会,开会的时候有许多数学家发言,就提到数学现象了,这是一个。第二、提到数学,这个会上,就提到数学技术,而且认为提出数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为之高兴的一件事情,当然现在这个观点不见得被所有的数学家都能接受,但是已经提到了。数学现象,数学技术,数学工程,我上次已经提了,俄罗斯的一个数学家提了数学实验,跟计算有关的,他出套东西,这套东西实际上跟华老提的数学工程,我就不细说了。到现在为止,数学家大会上提的,到目前数学家大会,现在马上就要开,包括数学家大会的主席和数学家,国际数学联盟主席和国际数学联盟的秘书长,他们都在说给数学一个定义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对数学只能用观点去理解,我们国家基本上华老和各个数学家都承认了马克思的定义,我就不重复了。对于应用数学到底是怎么看,这次会上,就把20多年前,一个数学家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应用数学是坏数学,哈尔莫斯,在数学家会议上就把这个观点拎出来讨论,这个观点是错的,应用数学到底是什么呢?在会议以前请了一些应用数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些回答也很极端,说纯粹数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这个会上请了一个应用数学家维南来对应用数学做个到底是什么,他的解答,我就想起来了华老对应用数学的分类观点极其高明,华老不去定义应用数学是什么,也不去定义纯粹数学是什么,一个基础理论研究,一个是面向三个系统的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所以从这儿就看到华老非常伟大。

  我想是这样,类似华老读懂华老,不仅是中国数学界也是世界数学界,不仅是现在也是后代的事情,我们应该像研究孔子学说的那样,让学生一代一代的研究孔子,我们从数学家来说,一代一代的去研究华老,华老这本书,华老一生是一本书,面对这本书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但是是非常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传承华老的精神和他的学术思想,发扬华老的精神和他的学术思想,然后传下去振兴中国的数学,振兴中华民族,我的发言完了。

   【新浪网】

颜基义教授:华老大仁若教的高尚情怀

  新浪科技讯 2010年6月12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25周年纪念日。华罗庚的亲传弟子、亲友于6月12日在中科院数学所会聚一堂共同回忆华老的点点滴滴。新浪科技全程进行直播。

  图为颜基义教授做主题为“华罗庚先生大仁若教的高尚情怀”报告。

  颜基义教授是1963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毕业以后留校担任华老的秘书,业务和学术秘书,与华老有比较多的接触,是比较了解华老在科大的情况,下面我们请他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华罗庚先生大仁若教的高尚情怀,大家欢迎。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师长,各位师哥,师妹大家上午好,还有华老的亲属们,大家好,我因为有PPT,时间也很紧迫,我尽量在10分钟多一点的时间,给大家做个汇报,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今天是华老逝世25周年,在这个时候,前面讲了很多,但是我们首先想起来在上次,几个月以前,在这个地方有一句话,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很深思的,就是在回忆华老的这些一系列事情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同学叫刘言配,他说应该怎么来称呼华老,他想了想,他说我们应该称华数圣,是圣人。他这么讲了以后,我回去以后反复思索,刘言配这个讲话有没有道理,后来我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老祖宗讲,生就有两个指标,一个智一个仁,仁且智则为圣,就两个指标,仁是什么,仁是多数,复数,个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对待仁的这个关系上去体现,他这个人的境界。对待人的关系上,那边体会在学生上,古汉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怎么叫仁呢?己预立而立人,己预达而达人,一个立,一个达,就把我们这个教字很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一个立一个达。所以我们就说,我们叫大仁若教,在教育上是对一个学者,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最充分的展现。华先生在智上大家讲了很多很多了,做学问上非常了不起,我是要强调的,在仁上,华先生,华老同样的非常了不起。而他这个了不起集中展现就是从USTC,58年,5811班开始。

  这个照片我们一直觉得非常非常珍贵,玉泉路校园教育楼一层,一个小教室,只有一个门,不像现在有很多门,记者只能在进门那个地方给他拍这张照片,就把华老当时在全面的学生,这里时间关系,我简单讲个小插曲,那个台阶非常非常小,华老一讲课的时候全投入,点着烟,一吹烟就飞了,扬着头,大家看讲台的台阶非常非常小,就黑板过来一点点,我们同学听课的时候,非常担心,我说华老腿又不好,万一摔倒怎么办,后来换了一个大一点的教室,要不我们大家都在那儿,非常担心,你看华老那个腿已经在台阶的外边了。这是我们班,华老在大仁若教这个基础,大作文章是从这儿开始。所以我很简要的回答了一下,我说华罗庚先生,在中国科大教育上的贡献很多,我回答什么,我说一个是原创性的体现,把达人和立人的高度,在我们中国这个土地上,在玉泉路那块把他举得高高的,而且以后就矗立学海,影响久远。

  第二、在USTC为基地以后,辐射四方,他的标杆要建中国的通天塔。所以他的塔从哪儿地方建起,先做我们的华龙教学体系,不讲更多了,简要说,精心策划,亲自教三年,不但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还教我们怎么做学问,不但授人以鱼,给你一框鱼吃完没了,怎么去打鱼,我们说华龙在中国教育史上他的地位是非常大的,当时充斥的都是素蓝的教学体系,绿皮书,第二、当时的政治气氛,运动非常多。包括大连钢铁的影响,还有教育的大辩论,很多高校辩论,你要不要老师上讲坛,有些把老师轰下讲坛,自己上去,不少学生,但是在华老稳坐钓鱼台。

  这件事我要说一下,很少人提到,73年的时候,北大的孙小宇他们等人,就把马克思数学手稿翻译出来了,74年在国内见了,在整个国内影响还是比较大,相当大的,北和南影响比较大,但是在科大几乎没受到影响,因为马克思的书稿有他的意义,他归结为一句话是什么呢,求导就是严格的特定的0:0,数学家羞答答干什么,就是那个零,但是我们有华老的那碗酒垫底,我们知道,0:0脱个精光上不了台演戏的,那个领域让我们在很多地方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这是我们所有的科大的人都知道,但是这条是华老的影响所带来的。

  这个很特殊了,我上次也讲到了,那么长的时间做互动,给我们设计课程的时候非常用心,关于这套教材,王元老师也做了很精辟的分析,报纸和杂志上也都登了,我是从自己学的角度我讲讲我的体会,很简单。一般我们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无穷,老是不够用,华老引用了庄子那句话,叫池塘之水,日取其半、万事不解。谁能做到万事不解,华老讲,只有数学家和庄子。所以很快我们就这么过去了。包括华老他不用一般的讲函数,讲什么,他直接用实数论引进极限,后来讲了一个BW定理,讲我们大家不用担心,你尽量的唱吧,你尽量的演艺吧,后来讲四元数,2×2的元素表达法,让我们以后慢慢见到大矩阵不要晕倒,华老讲。一步一步走下去,他后来建立几何矩阵等等这些。还有他在连分数拿手的,讲迭代到现在的算法,所以我们搞运筹的,随便走过来看的话,回过头来看,华老当时他的开篇很简短,跟别的很不一样,但是后面的路子你可以看到,你有本事你就蹦,我是没有本事了。这是一个。

  再一个他除了传那个给鱼以外,还给大家金手指,多的我就不讲了,这个讲得很多了,对我影响最深的,我讲两句话,深入浅出是真功夫,这个让我受用一辈子,我一辈子都在学校里边,我讲课,我能用什么,我就兢兢业业的老老实实按照华老的这个话,你自己弄通了没有,你没弄通,你别写书,这个事简单的说。第二句话,厚薄转变,从薄到厚,使我一步一步这么做下来,他也说了很多。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他培养人,并不是为培养人儿培养人,华老心里面装了一个东西,他这些年老挂记着的,包括他病的时候,因为中国的通天塔还没建成,我就从美国文化文学字典,他说的诺亚和猿,华老让我们中华民族能不能向诺亚那样,用共同的语言,有效率的来搭建我们自己的通天塔。这个通天塔有5811班,有中国科技大学,还有他身边那些很有生气的研究生,还有研究生的学生,这张照片,上次我讲过了,让人流泪的,学生说我们都看不到,郭老带头,华老坐下来了,都坐下来了,就坐在土地上,我们那些同学,心里面,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师,我说,我翻了很多,我说中国的教育史上,我们这些学者,大学者,我们这些老师,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这些学生的,蜂房问题,这里有很多数学家和蜂房之间PK的故事。后来算出来这么一个,当时我们华老讨论,你想想看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这个我长话短说了,他给中学生讲课,搞数学竞赛,我觉得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有一种境界,就是说我们人类很聪明,了不起,但是对小小的蜜蜂也要有一种敬畏精神,这种敬畏精神就像温家宝说,要年轻人仰望天空,这次高考还做了这个作文,我们也要关注这种小蜜蜂是一样的。这种境界是一样的。

  最后一个就是79年科大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答辩,当时我也在场,为什么华老参加,因为55年洛夫斯基有一个猜想,说不超过3个,他说能有4个,说明华老对突破性的支持,不但支持,那些系数你核实了没有,你算得对不对,让他再算一遍,他怀疑,后来华老自己算了一遍,有些系数就是这个,这个问题把洛夫斯基的猜想或者是断言就不成立了。这么大学者指出来以后,你要算,他自己也要算,就像叶老师讲的那样,那样一种精神。

  华老很伟大,刚才我们讲了,我们觉得他是圣人,他的道,我们说你站在巨人肩上就高大了,我要说你站在巨人边上就觉得渺小了,最后我用两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这个道离我们很远,圣离我们也很远,这句话也是我们努力这么做的,我也写在我的名片上,就是我把道多么远,我们一件件事情去做,向华老去学习,圣那么远,我们身体力行去做,这就好。华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谢谢大家。

     【新浪网】

陈德泉教授:从华老双法开始

  各位老师,各位,今天也来了5811的许多师哥和师姐们,下面我汇报一下,汇报的题目就是“从华老的“双法”谈起”,刚才许多领导和老师还有一些同志都谈到了,华罗庚同志在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在这方面,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且由于华老在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也使得他在管理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得到了很好的,他的成绩也得到了认可,和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一个是钱学森同志就谈到了,我国的科学组织管理工作,华罗庚教授是先行者,而且在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他们对华老的评价,他们是管理科学的先驱者,而且在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管理科学组的时候,时长讯院士,他也是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副主任,也是曾经担任过,现在是顾问,特邀顾问,而且还有也担任过中国工程院的副院长,他对华老的评价,那时候他参加管理科学组第一次听委会的时候就说,说原来华罗庚教授在65年的时候,在搞优选法,当时我们说那么一个大数学家,为什么搞优选法,他说现在我们在搞技术转移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把科学技术怎么转化为生产力这项工作,他说搞了这项工作,他知道华罗庚教授在这方面比我们早觉悟了20年。所有这些评价都离不开华罗庚同志在推广“双法”所做的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其实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应该说困难是重重的,但是他也得到了,由于他工作的成绩,还有刚才许多同志也谈到了,他的爱国,想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这样一种精神也达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肯定,这里包括毛主席、周总理,胡耀邦,叶帅,王震、奚中旬等等这些人,比如说刚才杨德庄谈到华老这个名字,这么称呼华老,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从外地回来,王震同志住在华老的隔壁,我跟着华老去看王震同志,去向他汇报我们所做的工作,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我称呼华老是老华,这时候王震就说,我自己不感觉有什么问题,王震说,你给我站起来,他挺厉害的,吓了我一大跳,我就赶快站起来了,他说你刚才说什么,我说了半天的工作,他说不对,你怎么称呼华教授的,我叫他老华,他说中国一直讲师道尊严,你就这么称呼华教授,把我训了一顿,华老解释了一下,我们到工厂去,那时候教授捱批判去,很多工人都亲切的称呼他老华,我们就跟着叫了,王震就说,以后不能叫,叫华教授不方便的话,不能叫老华,叫华教授就焦华老,叫我就叫王老,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改成华老。他的工作,比如说像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跟着叶先生到胡耀邦家里汇报工作的时候,胡耀邦同志就讲,你不用多讲,华罗庚是谁,华罗庚是咱们国家的国宝,我们肯定是支持他的。当然主席和总理对他的支持和肯定,主席和总理的批示,大家都知道。

  另外在推广“双法”的时候,华罗庚教授也是和他搞纯粹数学一样,是严谨和扎实的,实事求是的。他在一篇文章里面谈到,科学方法的选择,其中第一条就谈到了,要从我们国家的国家经济和生产的实际状况出发,在我们推广“双法”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如果说让工人也能学得懂,用得上,工人的文化水平大部分都是不高的,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对数学的支持也是不高的,也是掌握的不多的。第二、就是计算机的手段,那时候六几年,我们跟着华老,因为我是科大60级毕业的,之后跟着华老做一些推广优选法的工作,那时候大家想象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计算机,那时候我们在大学学计算机的,是学的手摇计算机,到后来的时候,只有一次机会能够上电子计算机,我们到工厂的时候,即使到了82年,我们到了安庆石化总厂,要算一个他的合理的生产规划,实际上是一个参数的线性规划,那时候我们就在安庆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就要飞到北京来算这个题目,因为变量比较多,回过头去才能到安庆去给人家结果。所以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而且当时也有一些有利的条件,比如说当时华罗庚教授,我们组织小分队的时候,都是各省市都派来的,那时候有一句话叫高峰和大协同,当然今天如果说,而且大家都没有任何收入的,都是到那儿去,等于说拿着原来的工资去干推广“双法”的工作,到今天大概是不成的,但是当时就是那样一种情况。所以说华老在选择这些方法的时候,华老在优先法里面选择了最容易推广的,0.618的方法,黄金分法等一些方法,需要复杂计算的,需要用到计算机的方法,并不是我们要推广的内容,这个就取决于我们国家当时的国情,而是华老还谈到,方法还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比如说统筹方法,华老是写出了平方,他讲课的时候,经常用泡茶喝的例子去讲这个方法,实际上华老一开始在做方法研究的时候,组织我们就看了很多国内外的文献,昨天我在翻过去的笔记和资料的时候,翻到了这样一本统筹方法资料,就是当时情报所收集的,一共印了有两册,这是我拿到一册,他收集到国外的论文就是707篇,都是和统筹方法有关的,或者说现在叫项目管理有关的。所以华老对这一点并不是,而且实际上选择做这个方法研究的时候,开始不只是做统筹方法的研究,还做了一些别的方法的研究,但是他觉得这个方法是用得面大量广的。

  像优选法的工作也是这样,他写了一本《优选学》,而且在国外还出版了,但是讲的内容,大概是前一两个,三四个方法拿去推广的。他选择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做理论方法的分析,要选择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在这方面应该说他和纯数学一样,是很严谨很务实的。

  第二、就是我们真正在现在大家看到的好像优选法统筹方法应用都十分普遍,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比如说统筹方法,在做第一次试点的时候,我们是在和杨德庄、还有计雷等等,还有人民大学和北航的同志一起做试点,我们在电子管上做试点的,试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效果是不大的,取得了一点效果,效果是不大的,后来是到了西南,在三县修桥梁,打隧道和建设公路的时候,才把这个方法有了试点的成功。而且像优选法,那是我们到了70年,国务院生产组召开了会议之后,让我们到上海去试点,试点的时候,第一个例子和第二个例子,第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仪表上的发蓝,仪表钢的零件上,能够形成一层蓝色的氧化保护膜,做第一个实验的时候,在这之前,我们知道有一个优选法是选择最好工艺条件,最好配方等等这样的一个方法,但是到底怎么用,心里是没数,而华老到了当时在热功仪表研究所,华老亲自参与了这个实验,一点点看他们怎么做的。

  还有一个例子,到上海炼油厂搞降凝剂,他们已经做了137次实验了,但是他是用在坦克上,希望降到40度,但是当时只能降到负37度的时候不凝固,他们已经做了137次实验了,华老在137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用数学的和优选法的方法帮他们做了分析,使降凝剂降到负40度,这些全过程,华老都是亲自参加的。而且我们在推广的时候,先经过了这样的一个一个的试点,我们在上海做分界面工程的统筹方法试点,和刚才举个例子,我们跟着华老在上海整整呆了3个月的时间。以后在推广的时候,也是说,不光是有方法,还有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不光有成功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也是逐步的成熟的,比如说机加工,说起来就是机加工,但是他包括车洗包膜,而且他确实有难点,机加工的师傅们讲,车工爬长板,刀具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之后,另外一些很有经验的机加工的师傅,像苏光明这样一些全国劳动模范,一些行业的专家,结合他们的行业的知识和优选法结合起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种情况下,我们到每个省去,都是由华罗庚教授,我和计雷等等这样一些搞数学的,但是大部分东西都是行业上的专家,而且他们不但掌握了优选法的方法,而且有行业上的知识,而且取得了他们的案例,这样滚雪球一点点滚大的,而且形成了一些行业上的系统的经验。这是我们在推广“双法”的时候。

  而且推广“双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好的一些数学问题,比如说王元同志在写那本华罗庚传的时候,也谈到了一些问题,电信工程的平均分配的一些数学问题,但是一个是用了一些好的数学方法确实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但是由于他的应用面是比较窄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广“双法”上。推广“双法”只是在那种条件下形成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华老的想法不止是推广“双法”,他后来提出来了,提出了36个字,包括大统筹,广优选,促发展,精选工具等等,36个字,他对应用数学有全面的一个想法,而且这些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包括推广双法是怎么来的呢?也包括了他是前面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而且特别是在推广双法过程中,他到了各个省市,接触了各行各业,也知道了实际上的需要是什么,到了80年代的时候,情况有些变化了,华老在82年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1982年12月2号写的一篇文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开展科技咨询服务,这个是什么背景呢?就是80年代,我们国家开了长远规划会议,在长远规划会议上,邓小平提出来,要克服过去不讲究经济效益的老毛病,要找出最优方案,各个部门都要实行优先法,所以许多的省市和部门都找到了华罗庚同志,我们也有机会参与期间。其中最典型的是82年的时候,高原文同志找到了华老,万里又找到了华老,希望华老做,我们国家当时是能源紧张,到底能源紧张是把资金应该投到什么地方,煤矿的话是投在山西还是投在河南,还是投在贵州,各个地方都有可行性报告,但是到底投在哪儿最好,就变成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这个时候华老是组织了七个学会的专家进行了论证,其中包括煤电运,运输包括铁路、公路和水陆,然后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而且由煤炭部组织的专家最后对华老提出的方案进行了最后的论证。此后万里同志又找到了华老,就提到了大庆的问题,说大庆在我们国家是高产稳产有20年,能不能还能稳产和高产,要投资到底是投资在大庆,还是投资在胜利油田,还是投资在新疆等等,像这样的一些问题,这个就是在整个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华老做的,又有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这样的一些变化,就促进了华老的经济数学方面的工作,而且在统筹方法和优选法方面,有不再局限于说0.618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到了大庆,大庆他有几万口井,到底该怎么布局,还有机油站,还有脱水站,还有注水站,到底怎么布局,是一个很典型的优化的问题,但是数量比较大,比如说当时我们引用了计算机就是长城620,我们背了四台长城250到大庆去,回来的时候我们再带回来,包括用长城620做规划问题的优选的时候,算出的结果还是有错误的,后来我们发现长城620误差比较大,后来用大气计算才能有个比较好的结果。

  从82年之后,华老就提出来,要适应我们国家经济的变化,要把他的工作重点转到高层次的决策上,而且提出来刚才36个字的方法,我今天汇报就汇报到这儿。

     【新浪网】

赵民义教授演讲:回忆华罗庚老师二、三事

  新浪科技讯 2010年6月12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25周年纪念日。华罗庚的亲传弟子、亲友于6月12日在中科院数学所会聚一堂共同回忆华老的点点滴滴。新浪科技全程进行直播。

  图为赵民义教授演讲,演讲的主题为回忆华罗庚老师二、三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抱歉没有讲稿,通知我来讲华先生的几件事情,我就想,尽管这些事情是小事,但是对于我终身各方面有很深的影响,我讲一讲华先生在工作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我觉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在1953年、52年,当时匈牙利一个数学家瑞利到中国来访问,当时“瑞利”报告之后,提到了一个中国人,这个恐怕大家不清楚,这是清朝的一个数学家,他的一个不等式,他就说,瑞利说,他没做出来,后来瑞利把这个不等式写在黑板上,让我去做,当时我参加这个,因为当时数学所人很少,没有几个人,我看到不等式,我看了,但是我没放在心上。华先生把这个不等式给做了,华先生把他写的稿子,关于不等式的证明,有一个恒定式,他把手稿交给我,有没有错,我看了以后,没有看出错误,在我心里想,华先生解决问题不会有错,所以我就把华先生手稿交给他了,我就说这个证明没错。后来华先生第二天,第三天,星期六的时候给我的,到第二天,星期天我们出去玩去了,后来星期日的晚上华先生就问我,因为我们都在清华园,都住在一块,他说是错的,他证明是错的,我没看出来。后来星期天晚上,华先生花了一个晚上,把这个证明写出来了,给了一个正确的证明,华先生很不高兴,他就说,他说你看你这个事情,他做事情星期一早上要把瑞利送上飞机,他说你把错误的证明给了瑞利,让外国人看你们中国人什么水平,他说你丢脸不丢脸啊,后来这个事情就把我叫去,他说你这个事情影响,是影响国家的名声的事情,我说这个事情一方面我本人没做出来,后来这个证明华先生证明错了,当时我想第一条,我能力很差,证明这个是错的我没看出来,第二、我对工作不负责任,华先生交给我看,我没仔细看,我工作很不负责任。第三、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小的事情,因为你要给外国人,对中国数学家是有影响的事情,所以我想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深。这件事情在我心里面,以后工作里面,我就注意,到底这个东西有没有错,那个东西我根本没有认真看,所以这件事情尽管是小事情,但是工作的态度各方面给我很大的教训,对我影响很深,这是一件事。

  第二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华先生讲初等数论,他把一篇文章给我了,文章给我之后,他让我写讲义,他星期一的时候讲课,我写了,写了之后,交给他的时候,星期一的时候我交给他,他一去讲课一看,写的不成样子,没法讲了,当时听众很多,听众有二三十个人,华先生当时很生气,就把稿子扔在地上,他说我这个没法子讲。当时我算是助研,是讲师。他把讲稿都扔在地上了,我当时很生气,我当时就不干了,华先生到下午,他上午讲课,下午把我找去,他把讲义简化,从里面挑出几个东西出来,这么安排,这个文章让人家一看就很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间那一段单独很多东西挑出来,我一看果然,他叫我写了,如果这么写出文章来,就很清楚,这个事情给我很大教训,我以后写东西,让人看起来很清楚。文章写出来一看顺理成章,看起来没什么困难,实际上花了他很大的功夫。我讲华先生给我一个,教我这么写文章,这也是很大的教训,影响也很深。一直到现在,我马上90岁了,但是我现在写东西很注意,这就表现出来,让读者很容易接受,这对我影响很深。

  第三件事情,讲课,一般讲课讲得不清楚,怎么把课组织好,有的时候不注意,我听华先生的课确实讲得好,他把很复杂的东西一条条解说,讲得顺理成章,很清楚,而且能把重点突出来,给我很深的印象。我们做一些工作,我跟着华先生,我也搞了好几年了,但是我听华先生讲,我感觉我很多地方不足没有发现,应该好好的学习,所以我一直也是,我现在要读书要学习,写的东西也好,我都要看看,我是不是真正理解这个东西。

  华先生这个人对感情非常重,我们两个人去参加一个老先生的遗体告别,北大的教授,当时已经告别了,我同华先生去了,华先生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出来的时候,我们一起走,绕着一圈就出来了,我看见华先生当时满脸的眼泪,很伤心的,华先生作为老师,对他学生的感情,我觉得非常深厚,让我自己感到我对人是不是有这种感情,我讲这些事情是我亲身体会,我感觉华先生有很多很多优点,因为这几件事情对我影响很深刻,让我讲讲和华先生交往,我就讲这些,感谢大家。

    【新浪网】

李国杰院士:华老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诞生

  新浪科技讯 2010年6月12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逝世25周年纪念日。华罗庚的亲传弟子、亲友于6月12日在中科院数学所会聚一堂共同回忆华老的点点滴滴。新浪科技全程进行直播。

  图为李国杰院士做报告,报告的主题为华老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诞生。

  以下报告的实录:

  各位老前辈,各位来宾,上午好,刚刚主席已经介绍了,大家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个最伟大的数学家,但是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中国计算机事业诞生,华老是一个奠基人和主要的创始人。在我们计算所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们出了一本书,我的导师夏培肃写了一篇文章,华罗庚与中国计算技术。我是代夏培肃院士来给大家讲一下。

  早在1947年和1948年,华罗庚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不是普林斯顿大学,就是高级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并不属于普林斯顿大学。任访问研究员,于风落一满是计算机的奠基人等人交往甚密,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受到风落一满的赞赏。他让华罗庚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并且和华罗庚讨论了有关学术的问题,华罗庚心里开始盘算着回国以后在中国开展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华罗庚1950年2月回国的,他回国之前是美国伊利诺依的教授,他下决心回国,而且还动员留学生回国。他在伊利诺依的家,成为动员留学生回国的一个场所,华罗庚回国途中就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这封信在留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的导师夏先生当时在英国留学,他读的这个信以后十分感动,也增强了学成回国的决心。

  华罗庚回国以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华罗庚领导下的数学研究所开展了纯数学的研究,还开展了理论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华罗庚念念不忘在中国要开展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华罗庚不愧是一位有远见的科学家,在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是科学发展新的生长点,并且积极的倡导和组织了这方面的工作,1952年,全国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电机系物色了三个人去研究计算机,有一个导师是夏老师,后来有一个人不再搞计算机了,成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的科研小组,要讲中国计算机的历史是1952年就开始了。这个计算机小组在华罗庚的领导下,逐渐的成长壮大,成为了一个具有活力和有能力承担重担的小组,1956年春,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了我国科学12年的愿景规划,计算技术属于被规划之列,华罗庚担任了计算技术规划组的组长,这次规划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确定了正确的原则,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有利的指导思想。我最近也在做,后来把规划拿来看一下,那时候关于计算机技术里面文字并不长,估计两三百字,那段话不长,但是那段话很有远见,不仅讲了造计算机,而且要搞机器翻译,后来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作为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华罗庚在这次规划中发挥了很好的领导作用,规划组的成员有26名各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一些重大的问题意见有分歧,另外还有担任顾问苏联专家,华罗庚在规划过程中,他组织专家从而很好的完成了规划任务,规划组曾经讨论过很多十分关键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发展我国计算机技术,首先依靠苏联还是依靠我们自己,当时苏联认为中国研究计算机的条件还不成熟,最好送一支队伍到苏联去,在苏联的帮助下研究计算机,连人带计算机一起带回来,华罗庚听了大家讨论以后,最后思想统一了,我们应该立足于国内,送出去的只是少数人,在国内可以比较快的培养更多的大批的专家人员,所以在国内研究计算机,可以更好的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计算机设计队伍,计算机工业生产队伍,计算机应用队伍和管理队伍。

  第二、如何在国内开展计算机,当时有很多人主张,很多单位同时开展研究,遍地开花了,后来华罗庚提出来,先集中后分散这六个字,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个意见成为制定规划的一个原则,这一点我是觉得,到现在还有益。这个做法还是应该学习当年的经验,先集中后分散。计算技术的规划,从1954年4月开始6月结,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先集中,后分散,再一个是引进苏联先进技术,第三、大力培养新生力量。华罗庚在规划过程中表现出的领导才能和正确的鲜明的立场,使得规划组的成员十分钦佩,领导部门征求对未来的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意见时,大家都认为,很合适。华罗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筹备组的工作,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计算研究所的筹备上,他千方百计落实各方面的任务,1956年5月19号,他组织了筹备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筹备委员会从此开始工作,关于研究所的房子问题,华罗庚为了使大楼能早日建成,煞费苦心,亲自组织了五种方案,对大楼的施工他也抓得很紧,1956年夏天,华罗庚亲自抓训练班的工作,计算机训练班和计算数学训练班,1956年10月开学,一共有142位学员。1956—1957年派到苏联去的考察团,实习队,研究生大学生陆续派出了,他们动身之前,华罗庚都亲自给他们鼓励。在研究所内,开展了规划问题的研究,筹建了实验室和实验工厂,购买了仪器设备和资料,聘请了苏联专家,这些都是在华罗庚领导下举行的,在他的号召下,冯康等自愿的从数学所到计算技术研究所。他协调了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使研究所在筹备之间,成为团结奋进,热气腾腾的研究所,他准备为我国计算技术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十分不幸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间,作为重点的批判对象,从此以后他没有过问过计算技术研究所了。但是他对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贡献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新浪网】

华光教授:回忆我的父亲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有很多人回忆了,我觉得现在好像有许多话都说不出来了,别人都说过了,我在我们家年龄算偏小的,跟我父亲交流时间不是太多,但是推广优选法的时候,我跟他工作了一年,他生病的时候,陪了他两三个月,后来在加州理工大学的时候陪了他一年,这个中间有很多的交流,他有的时候也跟我说点他以前的事情。

  我想他做的工作主要有这儿几项,一个建立数学所和进行纯数学的研究,第二、培养人才,第三、计算机研制,第四是密码,他曾经被总参聘请为顾问。还有第五个就是应用数学理论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第六项是社会工作,在这儿就不多讲了。

  我觉得他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极端的热爱数学,热爱祖国,热爱文明。第二、注重真才实学,认真做事,不注重虚名。第三、做事严格严谨,绝不拖拉。第四、非常的勤奋,而且他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很能够学习。第五、生活和工作关系,这是一个他非常特殊的一个。

  在这中间我讲讲我知道的一些事情。第一、我想颜基义刚才说了一下史松林的事,实际上史松林的文章出来以后,因为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都在报纸上发表,我父亲是知道以后,大家七八月份,天很热,他在家里坐了两天,算了两天,最后觉得,最后算完了,然后才跟史松林通电话,实际上史松林当时还有些问题在里面,他给解决了。这是一个。所以他对工作非常严肃严格,要求非常严格。

  第二、爱国方面,我觉得他一个是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马上就回来了,结束在英国的学习,回来就在昆明,那个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又要多轰炸,生活又不好,但是他在那个环境下做了很多的工作。他曾经跟我说过一次,他准备去美国了,46年的时候,他正在做一个题目,这个题目美国有一位教授也在做同样的题目,而且是一个比较高年资高水平的教授,他就推迟了半年去美国,在那儿把东西做完了才去的美国。现在也许有人想,他去美国推迟半年就推迟半年吧,可是大家要想想,当时在昆明是民不聊生,日子没法过的时候,我的名字就从这儿来的,当时家里东西都卖光了,所以我叫华光,所以在那个环境下,他能够再坚持半年去美国,我觉得他是做了很大的牺牲的。这是一个。

  第二、就是50年,49年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以后,他就要回来,当时我只知道他回来了,后来我们83、8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他的朋友叫徐建修专门到我们住的地方来看我父亲,他跟我说的,他说当年你父亲要回国的时候,校方跟他说,你们国家内战刚刚结束,还很乱,是不是你自己先回去看一下,如果好的话,你把家人再接走,如果不好的话,那你再回来工作,我们给你保留着职位。你的家属呢,在这儿我们替你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没有任何的犹豫,义无反顾,带着我们全家一块回来了。所以他回国,希望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多做点事情。包括刚才说培养学生的事,他跟我说过,他说我在美国也有学生,也可以培养学生,但是我要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生,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的科学之林能够站住脚跟,能够有所贡献。

  最后一个我就想讲一下,搞应用数学,刚才计雷,陈先生讲了很多了,我想说因为当时陈德泉也说了,当时国民经济比较落后,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都不高,他曾经想过很多办法想为国家服务,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但是他最后考虑到,因为根据国情,我们只能找一种方法使老百姓能够学得懂,能够学得会,能够用得上,所以他花了很大的功夫找到统筹方法,后来统筹方法找到以后,也巧,也做了其他方面的推广,铁道副司令叫郭为成的找到我父亲,听说你有这个方法,我父亲带着助手一块到郭为成家里了,把统筹图往地下一摊,我父亲心里当时可能还有点忐忑,我就这点东西,你看行不行,郭为成马上就说,这太好了,为什么?你太长了,我的战士没功夫去听,你讲得太长了,我的干部战士也学不会,所以必须你这个方法越简单越好,所以马上当场就决定,邀请我父亲带着他的助手们一块到山县,正好在施工的铁路上,当时碰到很多的困难,希望把成昆铁路修得又快又好又省,我父亲拿到第一手的资料,所以他带着助手一块到了山县去,回来以后当然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听陈德泉和计雷他们讲,他们到最第一线去了,住到账篷里面,每天晚上把衣服脱光了,第二天早上把衣服呼噜干净了,再穿上,因为有跳蚤,我父亲虽然没有住到第一线,但是他也到第一线去了,他回来跟我讲,我到第一线去,大家知道他是个残疾人,腿不好,48年,在美国动的手术,做了人工股骨头,当时人工股骨头的寿命大概是20年吧,65年的事他股骨头不太好了,我小的时候牙痛,我很痛苦的在那儿哼哼,他在那儿做文章,平常他会骂我打扰他,他说你这个小孩真不行,他说我也牙疼过,他说和我腿疼比起来,简直不算回事,你怎么这么忍不住,所以他的腿疼对他是特别大的困难,所以到了山县以后他要走路,爬山跃岭的,有很多困难,我首先想到这个,他跟我说不是,他说是什么呢?上厕所,荒郊野外随便找个地方上厕所没有问题,他说我必须攀着岩石和树杈半蹲着解决大便的问题,他推广“双法”的时候克服了很大的困难,做了很大的牺牲做这件事。他有一个特点,他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的事他一定做到底。

  另外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中间,他看到有一次爆炸,爆破,有一个雷管没有响,哑炮,有战士进去排这个哑炮的时候,两个战士就牺牲了,他流泪了,他流泪的时候并不多,他流泪考虑到什么呢?这个问题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对于其他的产品来说,也许就浪费和节约的问题,但是像雷管这类东西就是一个生命的问题了,所以他说这个问题要好好解决,后来就找到了优选法,然后开始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了。所以他学数学,爱国,爱人民和对数学的这种感情,他两个是交流在一起的,他数学好,但是他要把数学为国民经济,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他的贡献。但是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推广得很好的时候,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你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没受罪,我说受了不少罪,为什么呢?就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在外地推广统筹法优选法,突然就回来了,回来以后,他就说什么事呢,迟群,当时一场两校四人帮的小爪牙,说我父亲剽窃了陈景润的文章,怎么着,要处理他,包括等等等等的,后来胡来,陈德泉和计雷和其他人,都帮着他找,我哪儿偷他了,陈德泉找了一趟陈景润,还不敢明目张胆找,偶尔碰上的,陈景润说华老永远是我老师,他没有偷我的东西,这个问题才没有了,像这类故事还挺多的,再举一个。

  他做这项工作谁都想拉拢他,江青有一次上面发票请他看京剧,他一坐座位,15排1号是他,旁边还有别人,他坐在那儿,那边的人老不来,他就想想有点不对劲,这可能第六感觉觉得好像不对劲,他就跟第五个座位的人,我腿不方便,想上厕所,就换过来了,等灯一灭,来了好几个人,他当时挺高兴,我坐在那儿,你说跟江青怎么说,反对她也不行,顺着她也不行,在文革中间,搞统筹法优选法中间,他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包括后来得了心肌梗塞,很严重的心肌梗塞,差点要他的命,他在病榻上,还给主席写了封信,病好之后还要进行推广“双法”的工作,主席说你大病初愈,还要再等一段再出去工作。我问过我父亲,他说了,我怕人家以这个为借口,不让我搞“双法”了,主席有这个回信了,我放心了,以后还要回去搞。

  我想讲就讲到这儿,最后结尾我想以他以前做的一个诗来作为一个结尾。人民利益为前提,个人成败羞计。学龄已过六十,何心重辟新蹊。贾藏,乘桴,翼天齐,奢望岂成所宜。沙场暴骨得所,马革裹尸难期,滴水入洋浩无际,六合满布兄弟。祖国中兴宏伟,死生甘愿同依,明知力拙才不济,扶轮推毂不已。这是他最后一生他自己思想的一个非常完全的表达,谢谢大家。

    【新浪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