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世博159年脉络:从机器崇拜到人文关怀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06

 

世博159年脉络:从机器崇拜到人文关怀

  作者 刘晓翠,周馨怡

  1851年,英国骄傲站立在世界权力的巅峰,甚至是骄傲的拿破仑·波拿巴也无法阻挡“日不落帝国”的崛起。·

  “北美和俄国是我们的玉米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木材森林,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提供白银,南非提供黄金,印度和中国人为不列颠种茶,而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进入鼎盛时期的英国有足够的底气和视野来向世界展示甚至炫耀自己作为工业革命领跑者的实力。

  “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决议拉开了世界博览会的序幕。

  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50多万人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等待进入通体透明、庞大雄伟的世博展馆“水晶宫”。水晶宫里展示各种机器发明: 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 、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腾飞让所有来自25个不同国家的参观者由衷地赞叹。

  首届世博会的亮相就取得非凡的成功,紧随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国纷纷效法,世博会是他们展现工业文明最高成就的华丽舞台。

  从机器到人性

  虽然当时的世博会并没有设定主题的要求,可是在那个世纪里的历届世博会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展现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

  1855年,巴黎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博览会,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亮相。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将新的动力机献给了世界。

  “1933年之前的世博会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科技成果能够创造出美好的生活。那个时代的人们惊讶于科技带来的繁荣,对科技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任季路德告诉记者。

  那个时期,是工业革命的鼎盛时代,人们对进步的信仰伴随着世博会进程。人们相信科技发展可以让人类社会无限发展,生产力水平可以无限提高,可以无限地创造财富。

  1893年,世博会诞生不过42年,欧美各国还在继续乐此不疲地展示着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寄希望用最实在的科技实力傲视群国。但美国史密森学会秘书长乔治·古德就已经预言:在将来,博览会将更多地展示理念,而不是物品。

  古德的预言在战争的炮火里得到了验证,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让人类无法不去重新审视技术的意义:技术的发展却同时迅速地提升了战争的破坏力。

  1933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痛苦的记忆并没有完全散去,人们还必须忍受经济大萧条的阴霾。但是刚刚过完一百岁生日的年轻城市芝加哥还是在世博会上试图给人们一线希望的曙光。“一个世纪的进步”,芝加哥在世博会上用一个明确主题来为自己标注,从此世博会开始有了灵魂。

  密歇根河畔的公园区内矗立着色彩大胆的建筑、设计前卫的展馆,通用汽车等工商业巨头忙不迭地运用电影、立体布景、露天表演等各种方式吸引目光。也许这场挑战人类想象底线的世博盛宴让当时的参观者暂时忘却现实的窘困和无力。谁也不会料想,另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正在暗涌生成。人类原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可是这些骄傲正慢慢地变成对发展前景的深深忧虑。

  “不同时代人类强调科技的立场是不一样的,一战之前人们总是用赞扬崇拜的口气来谈论科学,可是战争让人们意识到科学必须要有文明和人性来束缚它。”季路德告诉记者。

  人类对科学的反思很快体现在了世博会的主题里。战争之后的四、五十年里,人与人的交流、人类文明和艺术的交流成了历届世博会所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时候人们对科技带来的成就已经不感到很惊讶了,当时人们最大的关切就是战争,大家讨论的都是怎样才能避免战争。比如说1958年科学文明人性,就是在反思世界大战的教训。”季路德说。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的主题是探讨人类与太空的关系。因为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之后美国也加快了宇宙的开发,那届世博会想要探讨的就是宇宙时代人类应该怎么相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这样的主题看似在讨论太空,但实质上也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

  自此一直到1970年, 世博会将目光聚焦在人与人的和谐上。世界大战让地球满目疮痍,迫使人们反思人与人之间到底应该怎样相处。那一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从人类到自然

  1972年6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讨论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

  “人人都有在良好的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庄严地宣誓。

  这为两年后在美国斯波坎举行的世博会主题奠定了基础,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是“无污染的进步”。当时的斯波坎和大多数美国城市一起经历着城市化的危机,巨大的人流涌动、拥堵的交通状况、污浊的空气质量逼迫着斯波坎世博会的筹办者把环境问题放进了世博会的议程里。在斯波坎,流水、森林、废电器等等都第一次成为世博会上的展品。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的诸大建教授告诉记者。自此世博会的主题进入第三阶段,世博会开始转向关注环境问题。 从1974年到2000年,世博会讨论的主题都是与环境相关,例如1975年日本冲绳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人们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水、资源、生态等领域来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从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开始,又一个新的词条进入了世博主题的词典中──可持续发展。

  在很长的时间里,经济增长和环境都被认为是一堆矛盾体,要保护环境就得以牺牲进步作为代价。但是经过漫长的反思,1992年联合国第一次把这两个概念联合起来,提出在可持续发展中追求无污染的观念。8年后,汉诺威世博会第一次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人类-自然-科技-发展”的主题。

  “汉诺威世博会不仅是整个世博会进程的转折点,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届世博会。虽然汉诺威的城市规模比不上伦敦巴黎,但是它提出的主题则更加深刻。”

  诸大建告诉记者,“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中蕴含了精彩的文化观念,这是以往世博会当中不存在的,这种文化内涵已经超越了展品本身,使从世博会从技术的展示跳跃到理念传播的高度。”

  上海世博会之问

  汉诺威世博会的精神还在延续,从汉诺威到日本爱知再到中国上海,每一个不一样的主题都在围绕着可持续性发展展开。

  “人类社会进步一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发明,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居住空间。可以看到在探讨可持续之路时,汉诺威关注的是前者,而上海则关注城市,这个我们大多数人所居住的空间。”诸大建说。

  城市与生命、城市与星球的关系,帮助人们展开更为深远的思考: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观念和实践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规模让地球家园更美好?上海世博会将把这些思考带给所有的参观者。

  “当今社会,住在城市里的人超过了50%,而且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住在城市里的人的需求和现实发生了矛盾。本来希望在城市生活好一点,但是却发现在城市生活的不好,退回去又不可能,就只能往前走。但是怎么做?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探讨的是这个全世界都关心的话题。”季路德在采访中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评论

世博成就上海一时,创新成就中国一世

  作者: 史哲

  据说上海世界博览会还没有正式开幕,就创造了不少的世界之最。比如说参加国最多、园区面积最大、志愿者人数最多、自建馆数量最多、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还有什么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但我们的期待比目前这些个“之最”更高,我们期待涌现新的“之最”,能在精气神上更符合世博存在的意义,并足以让上海在世博百年历史上留下够分量的印迹。

  了解世界博览会历史的人都知道,博览会肇始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市集,最初的功能在于互通有无以及展示一些奇巧淫技。后来,商业地位提高,市集规模扩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慢慢超越经济而升华到对生活的艺术、理想、哲学的探索。到了近代,随着科技加速度跃进,科技与新生活成为世博当然的主旋律。所以,今天的世博会不仅仅是一场国际展览秀,它是对当代社会文明的记录,更包含了对未来的前瞻。

  从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界博览会至今,世博150余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决定一届世博历史厚重度的不在于天时地利,不在于主办者在世界排行老几,更不在于投入的大手笔或者会务组织的完美无缺,而在于它所展示的内容,在于其是否有助于突破人类习惯思维的束缚,展现想象力对现实世界最深刻、最具震撼性的塑造。显然,对现实的复制哪怕再完美也只能赢得一时的愉悦,只有那些能够展现足够深邃的洞见的创新才能赢得历史的尊重。

  那些时常会被人们提起的世博会,自有为它们赢得名誉的洞见、创新。让我们一起看看那都是些什么吧。

  1851年的伦敦,是纺织机、蒸汽机,还有体现当时世界最高钢铁、玻璃工业工艺水准的水晶宫。1867年的巴黎,是由一个法国普通花匠发明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1873年的维也纳,是不起眼的直流电动机。1904年的圣路易斯是无线电报。1933年的芝加哥是流水线。1962年的西雅图是阿波罗飞船。1985年的筑波是一棵结有1.3万个果实的超级西红柿。不用我们再在这里赘述,这些外表朴实无华的器物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世博之后的若干年中,它们曾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今天,尽管可能大多数人不会记得曾经提供给它们展示机会的城市,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创新重于一切,更何况因为这些创新,那些举办世博的城市已经证明它们曾站在世界发展的潮头,引领着整个人类。这份荣耀足以超越展览会市集的喧嚣,跨越时空。这不正是世博探讨生活的艺术、哲学的应有之义吗?所以,即便布鲁塞尔世博今天只剩下那个古老的原子结构雕塑,即便巴黎只剩下了埃菲尔铁塔,即便大阪世博园只剩下“未来的残骸”……那又怎么样?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永远引领世界,只要创意常新,生活就会常新。对于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而言,只要能跟得上生活,不被社会抛弃就已经够了。

  铅华散去,现在轮到上海来展现它对世博理念的理解了。

  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代人曾经被“创新”吓过。那个时代的人大多记得一个经典的对比:一个小如米粒的象牙雕刻下了唐诗三百首,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高超境界;另一个是容纳成千上万的电路、比人的小拇指肚还小的集成电路,展现的是当时世界最高的科技技术。这种对比带给人最大的恐惧,不是这两件器物之间在工艺、技术上的差距,而是在理念、境界上的落差。相信直到近日,这种恐惧依然萦绕在那一代人心间,挥之难去。

  幸好,此次同台竞技已是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博或许能够让我们不必杞人忧天般地重新想起曾经的恐惧。5月1日正式开幕的上海世博将呈现出怎样的洞见与创新呢?我们愿意拭目以待。

    【南方周末】

我们为什么欢迎上海世博会

  文/陈季冰

  昨天晚上,当绚丽的礼花在黄浦江畔升起绽放,这个城市和整个国家为之精心准备了8年之久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终于拉开了帷幕。而从近代启蒙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在中国举办世博会,我们民族这一融入世界的梦想已经做了100多年。

  这既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博盛会。在未来的半年里,预计将有来自全球和全国各地的7000万人次游客在横跨上海母亲河的世博园里,一览这个时代技术进步的最新成就、全球各地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文明的未来期许。

  平心而论,为了成功地向世界奉献一场精彩难忘的世博会,8年来,尤其是最近1年来,每一个上海市民都默默地作出了自己的无私贡献,也克服了诸多生活、工作及其他各方面的不便。如果上海世博会最终圆满成功的话,那么这项桂冠毋庸置疑地应当授予2000万可爱的上海市民!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和完全应当追问:我们为什么欢迎上海世博会?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举办一次这样的世博会?

  专注于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早已告诉我们,世博会对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拉动消费、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腾飞都有莫大的刺激作用,他们还列举了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成功办博的许多例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整体经济规模已经坐三望二的巨大经济体来说,这点所谓“世博效应”即便不是微不足道的,也至少不会有特别大的实际效能。

  还有人试图通过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万国博览会以来160年历史来证明,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崛起”呈现惊人的匹配。因此,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象征。我以为,这是一种颠倒了因果关系的逻辑。世博会和奥运会一样,的确是一个在世界面前全面展示的舞台,但实力和地位并不是在展示中获得和提升的,而是通过明智的政策和艰辛的努力争取来的。况且,即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也仍然没有到取得了多少了不起成就、需要向世界炫耀的时候。中国的首要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国内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而不是到国际上去耀武扬威。

  因此,要说世博会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最大的好处,在我们看来,首先,这是一次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够全方位地学习世界各国先进文明的绝好机会。在未来的180多天时间里,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将在我们的土地上向我们呈现各自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精髓,其中既有前沿的科技发明,也包括独特的管理创新,更囊括了不同民族和文明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世博会这个万花筒将极大地拓展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中汲取宝贵的外来经验。这也是30多年前我们之所以要选择改革开放之路的根源,内部的“改革”与对外的“开放”,永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可能比学习借鉴外部经验更重要的是,世博会还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促进中外交流的机遇。试想,7000万人次的游客来到上海,他们中又有数以百万计的海外游客,哪怕他们每一位只在这个城市呆一天,也将给上海市民增添多少与外国人、外地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当然,这里不能忽略的还有他们自己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文明进步的火花绝大多数都是在相互碰撞刺激中产生的,而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又绝大多数是由于封闭和误解造成的。因此,更多地寻找和创造敞开胸怀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机会,无论对上海这个城市还是对我们这个国家,都具有难以估量的积极意义。我们可以不同意对方,但只有我们与对方坦诚交换意见,深刻地理解相互的价值观与思维逻辑,才有可能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避免冲突,寻求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今天,当我们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数一数二的重要国家的时候,当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憧憬的“大国梦”澎湃涌动于神州大地之时,我们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惟其如此,我们才能避免再次退回到郑观应的时代。与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一样,上海世博会又为现代中国搭建了一个让我们与世界相互了解、增进理解的平台。

  写于2010年4月30日,本文系我为《上海商报》所撰的2010年5月1日社评。

  附记:
  2010年4月30日晚,腾讯网编辑马晓慧来电,希望我就当时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作一点观后评论。我是这么简短评论的:以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的展示取代对悠久灿烂的中华历史的讴歌,是世博会开幕式表演最让我个人感到满意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属于未来的国家,上海应该是“21世纪世界之都”。

    【凯迪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