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西周初年究竟有没有迁都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6-28

   

科技时代_西周初年究竟有没有迁都
西周初年究竟有没有迁都

  陕西省宝鸡市周原的黄土台地里埋藏着众多的未解谜团。它们有的裸露在黄土断层中,有的深埋地下等待考古工作者的探索挖掘。

  上世纪七十年代,周原地区挖掘出西周时期大规模的建筑基址,这些零散分布在草窠里的圆石块,传递着来自三千年前的讯息。它们是聚落的标志。由于其范围宽广,甚至有人把这里视为西周都城的所在地。

  而在民间流传的皮影戏里,却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武王灭商之后,周公旦曾经视察了殷商的旧地,准备将新建立的西周都城迁徙到东部,加强对东部疆域的控制。

  到底孰是孰非呢?西周初年究竟有没有迁都?专家们奔波于田野考古,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1963年的深秋,陕西省宝鸡市贾村村民陈堆连日来肚子不适,急急忙忙跑去后院厕所便溺。突然,他发现崖面隐隐绰绰地有两道亮光,似乎是两只眼睛瞪着他,身体的虚弱,幽光带给他的畏惧,令他惊恐不已。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洒满了大地。按照乡间民俗的说法,一切妖邪已经退避,陈堆拽上媳妇壮着胆子到后院探个究竟。夫妇俩抬着木梯来到后院的土崖。他们架好木梯,陈堆鼓足勇气往上爬,当他站在后崖崖顶时,发现了黄土层中似乎埋藏着什么器物。陈堆用手扒拉,那器物纹丝不动。

  很快,媳妇从家里拿来了镢头,踮起脚跟递给陈堆。扑扑簌簌的土渣滓直往下掉,陈堆拿镢头慢慢地刨。逐渐的,一件大型青铜器暴露在他面前。

  陈堆小心翼翼地将青铜器沿木梯滑下来,媳妇在底下用手托住,两人费了很大劲才把这个大家伙平安运到地面。

  陈堆他本身是有文化,是个医生,在固原那边本来是行医的,他有文化,知道一点东西。他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器物

  宝物的出土使陈堆夫妇喜出望外,他们将其搬运到阁楼上保存。平日里,陈堆就像关爱自己孩子一般地照料这件绿锈斑斑的器物。虽然乡里的老人们总是说,地里出土的东西都带点邪气,陈堆有些害怕。但是他又忍不住时常上阁楼把弄它。

  然而,一场生活变故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件宝物。

  陈堆本来想着,从宁夏过来想到老家定居的,结果回来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家乡这个生活水平还不如宁夏好呢。他又把家属和小孩带走,又返回宁夏去了。走的时候就把这件东西,把他家里面所有的生活用品装到一个柜子里面,就交给他二哥,叫陈湖,交给陈湖给他代管,他自己一家就走了。走了以后,到1965年的时候,咱们这儿经济很苦,陈湖家里面生活很紧张,没办法,就没有跟陈堆去讲,就私自把东西交给废品收购站了,他从废品收购站的同志那里换了三十块钱。

  那天,正好赶上宝鸡文管所的一位同志也去收购站卖废品。

  一种职业的敏感,使文管员感到废品堆中似乎有什么神秘的气息在召唤着他,于是,他朝废品堆的深处走去。

  蓦然间,他的目光被那件奇异的器物牢牢抓住。

  他按捺住心中的狂喜,故作漫不经心地跟收购站人员攀谈。聊了一阵后,这位文管员转入正题,他问能不能买走那件青铜“废品”。讨价还价之后,他以当时青铜的市价买走了那件青铜器,仅仅花了45元钱。

  买回到馆里以后,一直到1975年的时候,国家为了纪念中日建交,搞文化交流活动,要在日本办一个中国新出土文物精品展,由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老先生出面组织筹备这一次展览,马先生对青铜器是情有独钟的,他就把宝鸡这个当时叫饕餮纹铜尊选调到北京,当时鉴定是国家一级文物。

  自从早期的青铜纹饰开始, 突出的双目就一直是最重要的造型特征。据说它与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古老迷信"邪视"有着共通的机制。人们普遍相信视线具有巫术的含义, 当被某些生物或人看上一眼便会遭难。在那个巫术盛行的时代, 眼睛占据主导地位的饕餮纹饰就作为对抗邪恶、辟止不祥而存在,并成为人们敬畏和膜拜的神物。

  饕餮纹,是西周早期继承了商文化的,狞厉文化的一个体现,那个时候讲狞厉文化,为什么搞这么大的饕餮呢?饕餮本身是一个非常贪吃的动物。这个面目长得非常狰狞可怕。后来沿用到器物上,搞祭祀活动的时候,也非常需要一定的狞厉、威严,这么一种气氛。因此在青铜器礼器上面,制作饕餮纹,就为了满足搞祭祀活动的这种狞厉,找这种气氛做这个青铜器。

  1975年,北京的专家在除锈时,发现了饕餮纹铜器的异常情况。

  马先生过去听说了,但是没看过这件东西,他就很奇怪这么大件这么漂亮的东西上面为什么没有文字。他自己就在那个地方,就在里面到处拿手摸,抠,抠着抠着发现一个地方有文字的痕迹,他非常高兴,他当时非常激动,马上派人送到文保中心去除锈,除锈的时候,他一晚上没睡好觉,很激动啊,结果天明了以后,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铜尊里面发现了一个长篇铭文,122个字。马先生立刻就让人做成拓片,自己拿去研究,很快就把这个搞清楚,是一个叫何的人作的,从此这个饕餮纹尊就变成了何尊,

  这篇铭文记载了何恭敬地听取成王的训诰戒词和赏赐。这一类铭记家族功绩的青铜器非常普遍,它就像现在的奖杯一样,都是一些赞颂之语,对于考察西周的历史没有太多作用。就在专家失望之余,突然有人注意到铭文上有两个不同寻常的文字——中国。

  中,中间一个圆,上下插着一个旗杆,旗杆上下都各自飘着两个飘带,过去的中,就是军队的中军,军队的中央。指的这个意思,表示的是一杆旗子。

  国家的国,我们现在念或者的或,那个时候念域,地域的域。这个国家的国,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它中间一个口,标志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个口呢,下面一横,上面一横,这两横表示人居住的地方,两边挖了两道沟把它保护起来,别人不可侵犯。但是这样保护起来还不够安全,还不能成为国。还要不断受到外来的进攻,因此只有拿起武器,这么一个戈,只有拿起武器才能保卫自己,从另一个角度讲,从国家本身来讲,没有军队就不能是国家。当然这两个字分别在其他的铭文里面都有,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来表达,这在何尊里面是第一次。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武王完成了灭商大业之后,曾经派周公旦四处寻访。

  就像皮影戏里上演的情节。周公旦驾车巡视全国,其真正的目的乃是考察营建新都城的合适地点。这个地方也就是何尊铭文中提到的中国。

  在这个时候周王在椠书里面对何,他们自己的姬姓的后人,宗小子进行宣告。给他们讲,你们的父辈跟随文王治理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武王灭了商就开始钦告于天下,我要在天下的中心来统治国家。

  中国显然跟今天的意思不同,它指的是西周的都城所在地,即何尊里提到的天下中心。那么,中国究竟在哪里呢?

  周人是一个姬姓部落,生活在适于种黍稷的黄土高原,很早就是一个经营农业的部落。到了古公亶父时代,周人因受戎狄的逼迫,向东迁居到岐山之南的周原。

  京当乡在岐山县城东北方向,位于箭阔岭脚下。京当这一地名,源于3000年前的西周,意思是这里位于当时西周京都之正中。

  传说这里就是周王朝的第一个国都。

  这样的说法不难理解,京当处于关中地区的中心。而关中地区有着适于灌溉的肥沃农田以及相对封闭的地理屏障,为世居此地的周部落提供了生息发展的理想环境。周太王改造部落,使之粗具国家雏形。关中地区的优越条件,原本应成为西周建都的最理想地点。

  但是武王姬发完成了他父亲的宏愿,推翻了远在东部的庞大殷商。于是,周人的视野改变了。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武王姬发在灭商之后,身体变得极其虚弱。他忧心忡忡,似乎仍有心事未了。

  这时候,周公旦上朝觐见武王。武王虽然未置一辞。但是周公旦明白武王真正担心的是东部的安宁。

  一切要从西周初年的国势说起,周武王朝歌之战,商纣王自焚,一夜之间政权易手。但武王重臣周公旦很清楚,虽然纣已被杀,而殷商是有数百年历史的大国,其东方的潜蓄势力依然存在,这使武王如芒在背,夜不能寐。  

  于是周公旦再次向东讨伐。但是这次起兵除了武力平定东部的叛乱以外,另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武王灭商之后,本来他的都城在宗周,在丰镐。但是他又感到为了统治东边,他的力量不是一直向东发展吗,征服了大量的小国都在东边。那么他的统治中心远离东方,他想征服那些小国家很难办到。因此他只有把他的统治中心,迁到他自己所谓的中心去,才能够统治天下。

  周公旦从东部传来的捷报,使武王减少了忧心。而更令他欣慰的是,周公旦视察了殷洛之地,并详细汇报了在那里建立都城的可能性。于是,武王病势稍稍好转,即刻下令周公旦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附近营建西周新的都城。50S

  武王盘腿坐

  那个时候武王就认为殷洛之地就是天下的中心。把首都建到那个地方,所有的朝拜他的诸侯国,到那个地方去的距离道路都是均等的。他这个“中国”的含义很明显,就是认为这个地方就是天下的,四方的中心,只有到那儿才能统治天下。

  这就是何尊铭文记载的周公旦奉命营建都城的史实。西周,这个新兴的奴隶制国家需要在关中地区之外,寻找新的统治中心。而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洛阳一带。

  事件的调查至此应当告以结束,然而,一次普通的野外考察,却产生了新的疑点。那一天,考古工作者驱车在周公庙后山山梁上,目光忽然被车窗前一块突兀的黄土墩吸引住。

  考古队员当时上去作调查的时候,刚开始上这个山坡的时候,看到这边有一堆土,离远看,这个红土好像断了。红土是关中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土。红土断层我们把它叫作红腰带。这是我们作考古调查要非常注意的一个现象。红土断层很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我们马上就下来,到这个土堆跟前一看,确实是夯的。为什么说是夯的,你看那版筑的痕迹非常清晰。所以现在可以肯定是一堵墙。这个墙发现以后,墙基也出来,红土的原生土,我们顺着路看过去,刚好这个墙与路的西边可以对接。从抛面看也是红生土被夯土打破了。追着这个线索,我们把墙的范围大概刨了一下。断断续续这个墙残长1500米。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鉴定墙的年代。这时,考古人员发现了土墙上的夯窝。

  这个夯窝,过去可能是用木棍夯的。根据这个夯窝的特点,和刚才那个版筑的特点来看。它很可能是早期城墙,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们是小圆夯,就用木棍这样夯的,大概夯窝是三公分到五公分。因为到秦汉以后,大部分是大平夯。上面是平版的,根据这几种可能性来判断,这个墙的年代最大的可能性是西周时期的。

  就在这堵新近发现的西周城墙的山脚下是远近闻名的周公庙。庙宇是为了祭祀周公旦而建造。在拓包敲点下逐渐清晰的周公画像,似乎凝望着山梁上的城墙。

  由于西周城墙的发现,沉寂了3000年的凤凰山山梁热闹了起来。村民们组成的劳动大军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大规模挖掘。

  逐渐地,被疑为西周王陵的一个大型墓葬群的轮廓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更令人称奇的是,墓葬中出土了刻有周公字样的甲骨。再一个就是这个里边还有跟新邑能够结合起来,就是新旧的新,城邑的邑。

  难道甲骨文提示我们这里就是周公旦营建的新邑,也就是传说中西周初年新建的都城。因为水经注记载附近应当还有所谓的周城,我们担心它会不会是就这一部分是一个大的周城的北半部的组成而已,

  虽然考古界的普遍观点认为,西周初年营建的新都城在洛阳附近,那里被称为成周,是武王认为的天下中心。也就是何尊铭文中所指的中国。

  但是事实是否如此,依然朴朔迷离。还需要等待考古工作的继续论证。

    [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

 

 

相关资料

周公制礼

科技时代_周公制礼
周公制礼

  在陕西省宝鸡市周原地区的黄土台地上,农民们埋头劳作,日复一日过着平淡的生活。他们并不知道就在脚下这片辛勤耕耘的土地上,三千年前,曾经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帝国——西周。

  故事要从帝国的开国元勋——周公旦说起,他在建国初期制定了一系列礼乐制度,这些制度成为了后世法律的雏形。

  村民们对于周公旦的传说并不陌生,他们从小就围拢在皮影戏的周围,听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故事。

  今天,皮影戏的内容有些离奇:一个官职低微的家族摆脱了等级森严的西周礼制约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采取一些手段,钻了法律的空子,通过一系列的官司,使自己家族跻身豪门之列。那么,他的家族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1975年2月,刚刚掠过一丝暖意的宝鸡市周原大地,寒气还没有褪尽,但是农民已经挥舞起锄头,开始了向坡地要粮的辛勤劳作。这一天早晨,董家村生产队长董宏哲在挖土时,他的铁锹好像砸在了石头上。他蹲下身,用手拨开泥土仔细查看,黄绿的,不是石头,上面还有细密的花纹。他几乎喊出口来:“挖到宝贝了!”

  农民们停下手中的农活,团坐在田埂旁商量怎么处理这些造型古怪的宝贝。

  挖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当地文管所。职业的敏感使考古队员觉得里面大有文章。于是,他们连夜组织了当地的村民进行挖掘。铁锹此起彼伏的挥舞着,人们焦急地期待揭开黄土地里埋藏的秘密。

  就在挖到离地面以下半米的地方,赫然露出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考古工作者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为数众多的“宝贝”。

  这些 “宝贝”蒙着厚厚的绿锈,无疑告诉人们这一定是遥远时代的遗物。经初步断定,这些器物是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考古专家将其命名为歧山董家村窖藏。这个窖藏里面一共发现了37件文物,是从穆王开始一直到宣王时代的器物,历经数代铸造者。其中有一件器物吸引了专家的目光。它的铭文指明器物的制作者名叫卫。

  卫所在的家族,可能是由东方调来防守西周与犬戎交界地带的游牧部族,从事与畜牧相关的营生。

  卫不仅放牧,而且还精通皮革之类的制作手艺。尤其是铭文上发现了裘卫的字样。说明他在西周担任一定的官职。

  裘是他的官名,是专门管皇帝,专门管周王出行的时候,管皮革服装的这一个小官。卫是他的名字。裘卫是非姬姓的小官,在穆王后期,他就开始受到了周王的册封,就到周王室跟前去做裘这个官。

  这个官职有点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弼马温,虽然只是养养马,作些皮革铠甲之类的小官,却不容小视。因为马是冷兵器时代的快速部队,是一把战争利器。而皮革铠甲也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物资。看来掌管皮革马匹的裘卫家族,其身世也有些来头。

  现在对研究裘卫家族,都认为裘卫这个家族是赢姓,是过去养马的一个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也正因为如此,裘卫才能有这个技术和能力来当周王室管皮革皮衣的这么一个官员。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弼马温,但是在皮影戏里,他的家族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建起豪宅大院,那么这些财富是哪里来的。

  这个将自己镌刻在青铜器上的裘卫到底有怎样的机谋?

  2006年初夏,考古工作者开启尘封已久的地下室,再次将目光投注到董家村窖藏的青铜器上,他们试图拨开笼罩着裘卫家族的历史迷雾。

  卫盉铭文还出现了一个人物——矩伯。虽然零散的信息并不足以推断出他的家世渊源,但矩伯肯定是西周时期受分封的贵族。

  在铭文讲述的那桩匪夷所思的阴谋中。很显然,矩伯是一名受害者。他被器物的主人——裘卫暗中设计。

  卫盉的铭文记载的矩伯这个人因为要去参加周王在沣这个地方,沣就是现在西安市沣河以西,文王曾经建都的地方,叫沣的这个地方,举行一个大的建旗的仪式。他要到那里参加建旗的礼仪活动,但是西周的贵族要出席大的礼仪活动。都要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佩戴一定的玉器。

  这时候,铭文故事迎来了第一个危机,这位矩伯作为册封的贵族自然要参加建旗仪式。但他虽然号为邦君,跻身周王室的重臣之列,却显得穷困潦倒,家势薄弱,以至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礼品去献给周王。

  为此,矩伯终日烦扰,日子过得歌舞不悦,茶饭不思。因为西周礼制森严,如果届时他拿不出朝觐周王的玉璋,灭顶之灾即刻就会降临。

  这时裘卫上门求见,显然,由于裘卫的官职低微。矩伯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所以言辞之间颇为傲慢,甚至连待客的饮酒器皿都不能使用青铜器,而令仕女给裘卫端上一个陶碗倒酒。裘卫不以为忤,他已经见惯了周王室贵族的傲慢。  

  闲聊之中,裘卫渐渐谈到周王在沣建旗的仪式,他了解到矩伯的窘境,假意宽慰几句。随后召唤仕女上前,捧上一件价值八十朋的玉璋。

  显然裘卫有备而来。但是矩伯只顾着观赏玉璋,压根就没心思考虑裘卫究竟有何目的。两人很快立下借据,矩伯向裘卫借玉璋和皮货,择日清还。

  从铭文故事里可以看出:矩伯是周王室的贵族,他却穷得只能向裘卫家借贷。裘卫虽然身份卑贱,却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

  考古专家对这个家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等级森严的西周,一个地位卑下的家族是怎样发迹的呢?

  故事要从裘卫家族窖藏的另一件造型狰狞的器物说起,经过铭文破译,得知青铜器的主人叫朕。朕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他是裘卫的祖辈。

  朕匜的铭文揭开了发生在这个家族的一桩离奇的诉讼案件。

  起诉人称作牧牛,他是小官吏,专门养牛羊,供给周王搞祭祀活动所宰杀。

  牧牛控告上司朕侵吞了他的五个奴隶。希望通过诉讼案能够讨回那些奴隶。但是判官伯扬父置若罔闻。在审判堂的屏风后面,原本是被告人的朕,却悄悄躲在幕后偷听。其实他早就打通了一些关节。所以伯扬父根本不用听牧牛的诉状,就很快做出了判决。

  处理这个诉讼案件的时候,伯扬父就把牧牛叫到当面去,说牧牛你这个人胆子很大,你竟敢诬告你的上司,你过去为这五个奴隶是发过誓的,说这五个奴隶不是你的。你现在反悔,回来诬告你的上司,那你犯这个法,要打你一千鞭,脸上还要刺以墨刑,然后还要罚你的款,看你现在怎么办,

  这也许就是皮影戏里上演的那出诉讼案。牧牛徒劳地为自己申辩,但是最后的判决却明显不利于他。

  而整桩事件的主谋,也就是裘卫的祖先——朕,擅长钻营之道,他利用西周等级森严的礼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适当地保护了家族的利益。这场官司,朕通过幕后交易,却冠以周公制定的礼制的名义,替家族解决了一些问题。

  回到先前那个借玉璋的故事。矩伯异常兴奋,但是他没有料到这里面暗藏着阴谋。玉璋可以让他暂时躲过一劫,但是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这一次,掌管皮裘的裘卫家族想从矩伯那里捞到什么好处呢?

  为了揭开裘卫的阴谋,专家们继续在青铜器铭文上寻找证据。

  他们将关注目光转移到裘卫制作的另一件青铜礼器——卫鼎。卫鼎口沿下饰以西周晚期常见的细雷纹饰,其底部蒙有一层厚厚的烟灰,而铭文就铸在被烟灰覆盖的鼎腹内壁上。那段裘卫与矩伯后续的故事就此展开帷幕。

  在纺车吱吱嘎嘎的转轴声中,裘卫等待一个人的到来。他就是穷困潦倒的西周王室贵族——矩伯。矩伯为了朝觐周王,向裘卫借了玉璋和皮货。如今,他还不起债务,于是登门拜访裘卫,跟他商量解决的办法。裘卫早就料到今天的结果。他不慌不忙地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玉璋和皮货可以不用货币偿还。甚至,矩伯日后手头拮据,仍可向裘卫借贷,但是,这些珍贵的物品,需要矩伯拿周王分封的土地来置换。

  裘卫很需要这个土地,因为这个山上面有很多树林子,树林子里面养了好多狐狸,专门生产裘皮这一类东西,那可是裘卫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时矩伯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裘卫窥伺的是自己家族的土地。矩伯当即呵斥,他说土地是不能给他的。因为土地是周王赐给他祖上的,只能一代一代继承,没法买卖。

  裘卫显得不以为然。

  确实存在这样一个阻碍,《礼记王制》里所说的“田里不鬻”,这是西周经济制度中的根本原则。它遵循周公摄政时期制定的土地王有制。而传颂以久的那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说明西周时期,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的。

  裘卫的家族地位在西周早期还比较低下的;到裘卫这一辈,才在周王室中从事皮裘生产的管理官员。以这种地位身份,在等级森严的西周想得到土地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它的疏漏。从朕匜铭文以及皮影戏里的那桩诉讼案就体现了西周时期的法律漏洞。

  案件判决之后,牧牛对判决结果有意见。他希望求得宽恕,牧牛事后悄悄找到伯扬父,诚恳地对天发誓再也不告上司朕了,伯扬父起先不置可否。这时牧牛为了表示悔过之心,提出交纳三百锾(huan)的罚金来抵消自己的罪罚。

  于是,伯扬父重新改写判词,减缓了对牧牛的惩处。

  从这个诉讼案可以看出周公旦在西周初年制定的礼制逐渐开始崩溃。

  等到了卫簋铭文反映的事实,这种蚁噬般的漏洞已经蔓延到土地制度。这从根本上撼动了西周奴隶制社会的基础。

  它反映了我们在西周中期的时候土地已经可以在贵族之间自由转让。但是尽管周王是在开始的时候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天下的土地都是周王自己的。想赐给谁就赐给谁。但是到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所松动了,虽然土地还是周王室的,周王是可以赐给你可以赐给他,但是实际的土地赐给你的土地,你可以和他进行转让,转让的时候必须要履行手续,在形式上还必须要履行手续,在周王室的一些有司,司马司徒这些大臣办手续,派人去办手续,履行这样一个手续。

  而裘卫正是利用掌握着的手工业产品,为自己交换了大面积的耕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裘卫家族很快发迹。通过对他人的盘剥以及适时的经营之道,裘卫家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囤积了大量的财富。

  而裘卫的后人,地位一代比一代高。宣王、幽王之时,该族已经与大贵族毛公世家通婚,其地位十分显赫。像这种庶姓贵族社会地位的上升,随后不断出现。这时,新兴的贵族已经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与落后的奴隶制生产方式相抗衡。但是这种土地的买卖,无疑是对西周初年周公旦呕心沥血制定的礼制造成一种破坏。

    [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qianlong.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环保新型造纸机械制浆机

通过对秸秆等原料切碎、低温浸渍,使纤维与杂细胞间的木素软化,再经过磨机的研磨,可将原材料中70%以上纤维提取出来。该机械制浆机设计独特,整个制浆过程可一次性研磨完成,不用化学药剂,根除了污染源,且造价低廉,用水量减少近10倍,耗能少,全部用电量不到100KW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