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复旦学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 嫌犯已供述杀人动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4-18

 

疑遭室友投毒 复旦学生身亡

  室友有重大作案嫌疑,动机尚不明晰;中毒物质初步确定,普通医院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

  复旦大学前日公布消息称,该校医科研究生黄洋疑似被投毒。警方初步调查,已基本认定同寝室林某同学存在嫌疑。

  昨日下午,黄洋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公安局文保分局证实,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13日被警方带走,现已被刑拘。

  记者了解到,黄洋,1985年生,四川自贡人。林某,广东汕头人,1986年生。两人均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 探因

  “应该不是”情感纠葛和学业竞争

  黄洋的导师告诉记者,黄洋成绩一直很好,前不久刚以同届分数第一考取了五官科方向的博士,正在准备硕士论文答辩。

  案发寝室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黄洋与涉嫌投毒的林某目前在两家医院的不同科室从事不同方向的研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林某学业也很优秀,学业主攻B超方向,平时经常在实验室用小白鼠做低剂量毒药测试。

  侦办此案的一位警方人士透露:这起投毒案件正在审讯中,嫌疑人的动机尚不明晰,但“应该不是”传闻的情感纠葛,而外界推测的“不存在学业竞争”是比较准确的。此案的侦破“远未结束”。

  ■ 逝者

  “8年没向家里要钱”

  黄洋走了,他的生命停止在28岁。“小黄是特困生,一直拿复旦大学的奖助金,但8年来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总是向家里寄钱。”

  “他那么好的一个人,别人有困难总竭尽全力帮助人。”

  提起黄洋,他的导师、朋友、同学对他全是溢美之词。

  黄洋是独子。据媒体报道,2004年,黄洋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能上重点大学,但他选择了复读。一年后,他考了690分,进入复旦大学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小李曾和黄洋大一时去安徽颍上支教。小李透露,父母下岗、生活拮据的黄洋还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每个学期给小孩200元。小李说,黄洋原打算今年暑假赴墨脱支教,谁知……

  小徐是在复旦大学光华公司与黄洋认识的。“苦的、累的、脏的活他总是抢着干。”

  2010年黄洋大学毕业。据媒体公开报道,他曾说:“想到家里的情况……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后来获得奖学金的他升入复旦研究生院。

  小徐说,去年黄洋本有机会直博,但是他想早点挣钱给母亲治病,放弃了直博。“后来他说放不下医学,想做一个好医生。今年自己参加博士考试,得了第一……”

  新京报记者 萧辉 实习生 向星

  ■ 疑犯

  “平时和大家处得挺好”

  和投毒嫌疑人林某熟识的一位复旦大学学生说,他曾和林某一起住了一个多月:“我和他很熟,平常这个人蛮好的,和大家相处得挺好的。没人相信会发生这种事情。”

  另一位熟悉黄洋和林某的复旦学生说,黄洋和林某相处不错,“我们都没有听说他俩有什么矛盾,完全不知道凶手为什么要投毒,直到前天晚上学校公布情况,我们才得知投毒的事实,非常震惊。”

  新京报记者 萧辉

  ■ 回放

  陌生人短信牵出毒源和疑犯

  昨日,记者采访到了与黄洋关系亲密的老师,黄洋的师兄,以及侦办此案的警方人员。他们的叙述,呈现了黄洋生命的最后15天。

  1日早

  喝下毒水误以为过期

  4月1日早上 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发现味道不对,以为是坏了就没有再喝,“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担心其他同学误喝,他特地把以为‘过期’的水倒掉,把桶刷干净……”

  到了10点多的时候,黄洋开始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烧。导师和同学马上把他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当时医院初步诊断后也以为是吃坏了东西,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式给予输液治疗。

  2日—8日

  毒因不明陷入昏迷

  4月2日 黄洋症状并未好转,他的师兄弟因为都是学医的,非常敏感,发现他的手和脸都肿起来了,恐怕不是吃坏了东西那么简单。当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去看急诊,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到了晚上10点多,学生们把情况告知了黄洋的导师,导师马上携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到医院,协调安排黄洋住院治疗。

  3日 黄洋病情继续恶化,血小板开始减少,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难以判断,无法及时对症下药。

  7日 黄洋开始鼻孔出血,治疗对他不起作用;

  8日 他陷入了昏迷。病因仍然未明。

  9日

  短信提醒注意某化学物

  9日 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

  大家立即把情况向医学院和学校领导反映,并向复旦保卫处、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报了案。“学校和公安部门跟黄洋的老师、同学一一谈话。”该老师说,之后听说有人看到犯罪嫌疑人被控制了。

  11日

  饮水机残留水检出毒物

  11日 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

  12日 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同日,基本认定室友林某存在嫌疑。13日下午 黄洋瞳孔放大;14日下午 没有了脑电图,肺部纤维化无法自主呼吸……

  15日 复旦大学公布消息。下午,警方会同医院,向匆忙赶来的受害者家属通报了最新救治情况。

  16日15时23分 医院宣布:黄洋去世。复旦大学的公告写道:“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

    [新京报]

谜 毒

  ●有网友猜测疑犯想拿同学做实验,算错了剂量,但警方未证实

  ●知情人透露,死者住院时疑犯常去看望

  上海的中山医院宿舍里,摆着双层床。这曾让林木(化名)感到苦恼。为让已在复旦读研的林木,方便在医院开展实习,院方为其提供宿舍。

  2011年5月的一个午后,林木经过一番纠结,决定留在复旦大学枫林宿舍楼413寝室。“我不喜欢和别人住上下床”,他用英文在博客里,解释他选择住在复旦的理由。

  林并没有想到,这个决定让复旦413寝室陷入一场有关毒杀的生死谜案。

  2013年4月13日,林因涉嫌向室友黄洋投毒被警方带走,3天后,黄因中毒在医院死亡。

  至此,这一对室友卷入了一起迷离的毒杀案。

  做实验?

  网友猜测林剂量放错,警方未证实

  谜案发生后,校方不断否认各种有关毒案成因的传言,但各种猜测依旧不断呈现。“现在有人说林木投毒是用室友做实验。”17日复旦大学的一位学生在电话里说。

  对于这一说法,警方并未回应。据记者调查,在校期间林确实在从事一项让自己感到撕扯的实验。

  这种实验始于2011年,按照课题要求林要将一种名为N-二甲基亚硝胺的剧毒物质注入老鼠体内。它黄色,常温液态,可溶于水。老鼠由复旦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用来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

  林木的博客描述了实验的场景。他记得,老鼠让他感到恐惧。“克服恐惧、克服恐惧”他在内心开始默念,希望获得平静能够触摸老鼠。不过,努力以失败告终,最终林不得不在实验室人员的帮助下按住那只鼠标大小的白色小动物。他说,对老鼠与生俱来的恐惧,让这种终年都在重复的实验,变得十分煎熬。

  “有时他像个小孩,胆小、善良。”林木的一位朋友举例:胆小——林怕蚊子,怕到夏天不带花露水不敢到野外;善良——2011年得了重感冒,因担心传染就把自己关在寝室里哪也不去,和人说话也要保持距离。

  但林木只要聊起医学就变得无比坚定。他博客上发誓要“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显示出对医学的执着。

  为竞争?

  “专业不同医院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

  林与黄成为室友是在2010年,那一年两人双双成为复旦大学研究生,并在枫林校区成为室友。

  林木,广东汕头人,他是家里的骄傲,曾以780多分(满分900分)考入中山大学。五年后,因成绩优秀,保送进复旦大学医学院,学习的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林木家境殷实。他并非一开始就热爱医学,学医是父亲的希望。

  而黄洋家境不好,父母下岗,母亲有病,作为家中独子,黄洋“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了照顾到家里”,他考入复旦医学院。开始是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之后转到临床医学。

  他曾想放弃读研。但“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坚持”,让他决定继续。拿到奖学金的他,直研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学习。

  优等生黄洋被毒杀后,有媒体猜测,林木向黄洋投毒有可能是因为直升博士竞争所致。2012年,黄洋有机会直博。当时,他因为家境问题,放弃了。今年,不愿放弃医生梦想的黄洋参加博士考试,“拿了第一”。

  而据《东方早报》报道,学校博士考试时,林木则没有参加。林木曾在微博中表示,他与导师有了不愉快。

  据透露,林木已经找好工作单位——广州中山大学的一家附属医院。投毒案发生前,林木正在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实习。

  对于“竞争说”,复旦大学予以否定,“林某和黄洋专业不同,所在医院不同,不存在学业上的竞争关系。”警方对此也进行否认。

  为情杀?

  “黄没有女友,林工作后才考虑感情”

  在同学们眼里,黄、林给人印象都不错。

  黄洋的一位朋友“玉娘娘docto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黄洋为人上进、开朗、感情细腻,是“妇女之友”。

  复旦一同学吴某对媒体说,林木有点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但他对朋友还是好的,不是说多关心你,而是那种在你需要帮助时,愿意帮你。”

  网上曾有传言,两人同时追一个女孩,后来那个女孩选了黄。于是林木报复。

  但据《东方早报》报道,林木直到确定好工作,他才向吴某表达了想交女友的意愿。今年,吴某给林木介绍了一个女孩,但两人没谈成。女孩认为林木性格有点怪,会在网上聊天时忽然下线。

  黄洋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据他所知,因为害怕影响学业,也因为家境不允许,黄洋并没有交女友。

  情杀说,也被警方和校方否认。

  另外,黄洋和林木同寝室还有一个同学。有网友说林木下毒目标是他,不料被黄洋误食。有人发现,百度上曾有一名网友ID为“诛姜成”,其在2012年数次提问“N-二甲基亚硝胺吃了怎么检测”等问题。而警方表示,饮水机里的有毒物初步断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

  但媒体核实,林木另一名室友不姓姜姓葛,平日里不常住寝室。饮水机内投毒,他喝到可能性不大。黄洋一同学提到,林本人曾在国内肝胆类核心期刊上发过文章,对肝胆了解程度高,不可能到网上去提问。

  校方同样否认了“误杀”说法。

  谜题待解

  黄住院期间,林常凌晨发微博

  4月1日,黄洋饮水一小时后,因“恶心,呕吐,伴高热”入院。次日无好转,继续入院,4月3日,诊断为“急性肝衰竭”,神清,生命体征平稳……但随后一日出现两侧鼻翼流血。黄洋流鼻血的这一天子夜,林木正在观赏一部名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电影。“感觉有些奇怪”,林的一位朋友说,当时自己曾向林问起黄的病情,但对方并没有显出室友之间应有的关心,反而在凌晨两点发了一条微博声称“#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

  4月7日,黄洋烦躁,意识不清,须药物镇静……腹部B超显示,脾脏稍大,少量腹水……对于种种现象医生在病例上写道“病情复杂,现在方向不明……”

  同样是在这天凌晨,林木也出现了异常。他说自己夜不能寐,因为看了电影。他在微博上谈起了勇气,声称,勇敢始终是种正能量,在这前提下,才能谈谋略。一位学生说,有些人看见林的子夜微博很奇怪,更有人直接回复“看不懂”。

  4月8日,林依旧继续着让身边人感到反常的生活。“从3月30日开始,几乎每天凌晨都起来发微博,这种情况很少见,学医的人都讲究保养身体。”林的一位朋友说,这天林在微博上感慨,作为医生有时看着身边亲人或朋友被疾病吞噬却无能为力,很伤心。

  有知情人透露,在黄洋住院期间,林木曾多次去医院看望。

  在林感慨时,黄洋病情正以一种不可逆的速度恶化。鲜血依旧从鼻、口渗出,白净的皮肤变成深黄色。

  “紧急联系了好多同行,开始为他找解毒的办法”, 胡敏在自己的博客里对黄洋说,大家就是不信邪,顾姐姐帮你查到解毒剂了,可是我们知道的消息都太晚了。

  “当时大家都搞不懂,黄洋中了什么毒。”曾参与救治黄洋的一位医生说。

  4月9日,有人以匿名短信方式提醒黄洋师兄,注意N-二甲基亚硝胺,周边有人常在用。

  13日,警察从寝室带走了蒙面的林木。

  4月16日,警方透露:这起投毒案件正在审讯中,嫌疑人的动机尚不明晰。此案的侦破“远未结束”。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崔木杨

  (本报记者萧辉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京报]

复旦中毒学生已尸检

  结果将成重要证据;复旦大学为黄洋发起募捐,为其父母今后生活提供保障

  ■ “复旦研究生遭投毒身亡 室友刑拘”追踪

  目前,复旦大学的网站变成了黑白,官方微博头像也变成了黑白,这是对黄洋的特殊悼念。

  新京报讯 (记者萧辉)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消息,复旦遭投毒学生的尸检已于昨日(4月17日)进行,尸检结果将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

  小黄16日去世后,其父母明确同意警方进行尸检,希望配合警方调查,还儿子一个公道。

  分为现场和网络捐款

  昨日,复旦大学为黄洋发起募捐倡议,倡议书声明募捐所得的每一分钱将交给黄洋的父母,为其父母的今后生活提供保障。

  募捐分为现场和网络捐款两种方式,今、明两天将在复旦大学校内进行现场捐款,同时开通线上捐款。

  复旦大学微博称:“黄洋同学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是一位怀揣梦想、品学兼优、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遗憾的是28岁的年轻生命就此陨落。在悲痛和惋惜之余,我们希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替黄洋同学尽一份孝心。现倡议各位老师同学为黄洋捐款。”

  “我们要替黄洋尽孝”

  据悉,黄洋是来自四川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家中独子,父亲早年下岗,母亲常年患病,家里比较困难。黄洋上学期间8年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全靠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其他补助支撑学业并承担了其母两次手术住院费。

  “黄洋曾多次和我谈起,他的人生理想之一要挣钱让父母安享晚年。他去了,我们要替他尽孝心。”黄洋的好友罗荣奎昨日对新京报记者说。

    [新京报]

南昌航空大学男性腐尸疑为研二学生 脚穿高跟鞋

中新网南昌4月17日电 南昌航空大学宣传部门17日18时向记者证实,当日中午,该校前湖校区一学生宿舍内发现一具腐烂的遗体,死者疑为该校研究生彭某。

17日下午15时左右,记者在事发地、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第三公寓楼看到,从一楼到六楼绝大部分宿舍大门紧闭,发现遗体的604室已被贴上封条,封条上加盖有该校保卫处公章。楼道中充满了消毒水的味道,地面上还有不少被遗弃的橡胶手套和一次性消毒用具包装,一名清洁人员正在清理地面。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饶国宾告诉记者,死者疑为住在该宿舍的2011级研究生彭某,男生,湖北省天门市人。事发寝室其他3名研究生于2012年9月在校外学习实践,目前均已取得联系。

彭某所在新闻学院副书记李建耀在媒体通气会上称,“家长一直联系不上(彭某),于是联系辅导员,受辅导员委托,彭某的同学郑琪崇向宿管要了钥匙,前往探望。”

“我上周六打电话(4月13日)约他(彭某)一起打球,但没打通。”遗体目击者郑琪崇告诉中新网记者,“我打开门,空气中一股恶臭,地上的尸体头部被衣服包着,已经有蛆虫在爬,但我不能确认死者是否为彭某。”

饶国宾向记者证实,“网上所传死者身穿丝光袜、高跟鞋一事属实。”

南昌航空大学校方通报称,事发后,该校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前已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协助调查。(完)

    [中新网]

张家港高校伤害案追踪:嫌犯悲观厌世伤人求解压

    4月17日晚8时30分左右,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目前,受害者曾某,正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救治。

    据医院方面介绍,18日凌晨对曾某伤口进行了缝合手术,早上麻醉过后,已清醒过来。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17日晚8时30分左右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经管系2012级学生符某(男,20岁,江苏建湖籍)持水果刀窜至学校宿舍楼,无故将在该学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男,21岁,张家港籍)刺伤。

    经初步查明,符某因悲观厌世,几度想自杀没有勇气,便预谋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压力。当晚8时30分左右,符某在宿舍楼内发现了独自在宿舍上网的曾某,便冲进房间行凶,导致受害人受伤。

    受害人曾某,为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大四学生,目前正在张家港一企业实习。三月份公司安排其在沙洲职业工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18日,为培训的最后一天,明天即将考试。

    据曾某的表姐透露,曾某虽为家中独子,但平时性格温和,脾气很好,很少与人结怨。对于这次发生的事情,她表示很惊讶,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

    张家港环城北路58号,这是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新校区地址,紧挨着的是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18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这里,但见学生们正常下课,三五成群地往食堂走去。昨晚的伤人案对这里似乎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听说了,但是没亲眼看见”、“我是从网上知道的这个事情”、“早上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在议论这事”....。.随机采访几个校园里走动的学生,对于17日晚上的伤人事件,同学们表示并不很清楚。

    随后,记者辗转来到该校学生公寓6号楼的案发宿舍,据公寓宿管阿姨透露,17日晚8点半左右,满身是血的曾某从宿舍跑出来,在宿舍楼大厅呼救。“脖子里两刀,后背两刀,流了好多血”、“他一直喊救命,我们都吓坏了”。

    据宿管阿姨介绍,202宿舍一共5个学生,17日晚上有三个本地学生回家住了,还有一个学生去自习了,当时只有受害者曾某一个人在宿舍上网。

    记者随后来到犯罪嫌疑人符某的宿舍,这里跟受害者曾某宿舍虽为同一楼层,但一个在最东边一个在最西边。据符某室友透露,犯罪嫌疑人平时性格比较孤僻,有些不合群,和大家玩得不是很好。

    然而,老师眼中的符某却与其室友描述得不大一样。“平时挺活跃的,也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就在上周末还参加了院系社团才艺大比拼活动,在台上表现不错,没有任何异常举动。”沙洲职业工学院经管系党委书记杨健告诉记者。

    据杨健介绍,符某是该院经管系2012级会计1班的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平时学习成绩中等。但是该生初中学习很优秀,由于中考发挥不好,考了当地一所不太好的高中,后来高考失利就考到了我们学校。过来之后,觉着这里跟理想中的大学不大一样,有心理落差,心情好像不大好。就在上周四,他还请假回了一次建湖老家,请假的原因是“心里不舒服”。

    院方表示,18日上午,学校负责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老师,对符某宿舍其他5位同学进行了细致的心理辅导。其他院系各班级也紧急召开了主题班会,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障碍。(中新网张家港4月18日电/吴瞳 黄梅)

    [中新网]

清华铊中毒女生现状:感冒住院10个月花50多万 心智似乎只有六七岁

昨日(4月17日)下午,朱令父亲向记者出示相关材料。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遭投毒身亡案,让清华大学一桩19年前的悬案重新受到关注。在1994年冬至1995年春,天生丽质、多才多艺的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几乎成为植物人。

经过多方打听,昨天傍晚,本报记者辗转来到朱令位于北京东南二环附近的家。

探访>>>

朱令的家在方庄一幢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塔楼上,朱令出事以来,她的家从没有装修过。昏暗的楼道、斑驳破裂的墙皮、打着补丁的沙发和陈旧的家具,使记者产生时光倒流的感觉,两个满头白发、行动迟缓的老人,让这个寂静的家弥漫着一种悲剧气息。

客厅里放着氧气瓶,朱令父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母亲仍在隔壁不停地忙碌:为女儿吸痰、喂药、擦身……让父亲心痛的是:当年的美丽少女,已经变成一个臃肿超重的40岁重度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椅上,心智似乎只有六七岁。大多数时候,朱令总是安静地陷入冥想状态,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会细心地为朱令擦去嘴边的涎水。

19年前,朱令是一个受人瞩目的清华才女。1994年12月11日晚,朱令在北京音乐厅舞台上的古琴独奏《广陵散》,似乎成为她人生最灿烂的一场谢幕……

朱令父亲吴承之退休前是国家地震局的高级工程师,朱令母亲朱明新退休前在中国远洋集团工作,如今都已年过七旬。朱明新说:这些年来,朱令的身体一直非常差,北京大大小小的医院我们都跑遍了。我跟她爸爸现在全部的生活就是保证让女儿活下去。因为朱令感冒了,而且出现了肺部感染的迹象,两老谢绝了记者探望朱令的请求。(柯立 尤帆)

期待>>>

最大心愿让真相公开

在朱令家采访,对两位老人的坚强印象十分深刻。

朱令每天八九点起床,有一系列复健的项目,都由这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来完成。老人说:“19年来,支撑我们的力量是:令令还活着。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我们就要让令令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希望通过加强锻炼,令令能够慢慢好起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被问及经济上是否有困难,朱父说:只要朱令不住院,就没多大问题。前年住院花得比较多,就一个感冒住了十个月,花了五十多万,医保报了三十多万,其余二十万是自己承担的。

朱令的母亲朱明新是一位质朴、传统、坚强的知识分子,虽然晚景面临凄凉境地,但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没有哭诉,甚至没有流一滴泪。

朱令爸爸吴承之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相关部门能够把关于朱令中毒案件的调查、会议内容、案情卷宗公开,让朱令事件的真相能够公之于众。

背 景

采访时,吴承之向本报记者出示了公安部办公厅2007年10月30日回复全国政协办公厅信访局的公函。

公函中说:“朱令,女,时年22岁,北京市人,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学生,1995年5月5日,北京市文保处接清华大学报案称,朱令因铊盐中毒于1995年3月11日入院治疗。北京市局即开展侦查。经查,1994年12月朱令因相同症状在同仁医院住院治疗,后病情缓解,未查出原因。1995年4月25日,经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确认为铊盐中毒。”

    [人民网]
 

 

相关评论

复旦“投毒”疑案提醒关注寝室关系

  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该校在读的四川籍医科研究生黄洋身体不适入院。警方介入调查后,在其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其室友林某有投毒嫌疑。目前,嫌疑人已遭刑拘,而黄洋经抢救无效,于昨日去世。截至昨日夜间,警方尚未给出明确调查结论,目前还不能确定是林某有意投毒害人。

  关于此事件各种疑点的争论,在网上已如火如荼。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一些网友对此事件和自身处境的感叹,让人寒毛倒竖,有很多回帖称:“我也曾想干掉过我的室友”;“幸好我杯子随身带,否则早没命了”。这些半真半假的跟帖背后,隐藏着的是大学生们在寝室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和焦虑感。

  一项调查显示,在12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中,仅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

  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有:年轻人个性比较自我,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这些作为人生的新课目,有的人在各种磕碰中逐渐磨合、学习并适应下来。

  有的人,虽然不适应,但最终隐忍下来。但还有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适应更不隐忍,最终以惨烈和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了。曾经的马加爵和朱令事件,就是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两起。

  尽管,本案尚无最后结论,但林某与黄洋的关系或许真的令人悲观。若是林某投毒,拷问的是做人的底线和道德决堤。若是意外,林某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什么?有没有为挽救黄洋的生命尽哪怕一点点室友之谊?至少目前在报道中,我们一点也没有看到。

  □曾颖(作家)

    [新京报]

舆论的蛰伏与唤醒

  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能死灰复燃。最有可能的还是问题,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它就会像关节炎,每到气候变化就会发作。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复旦研究生黄洋遭投毒一经曝光,舆论中很快高频率地出现这样一个生僻的字眼——“铊”,这个刺痛人们记忆的字,褪掉了它的金属偏旁,换上了“虫”的部首,于是一条蛰伏了近20年的蛇,吐着信子,游进了2013蛇年的四月……

  朱令事件曾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轰动全国,但随着案件侦破不了了之,舆论的触觉像朱令身体的知觉一样,慢慢钝化,偶尔的几次舆论反复,只不过掀起些许微澜,朱令身体每况愈下,与对她的捐款状况恰成鲜明对比,直到黄洋事件爆发,朱令的悲剧命运再一次唏嘘了中国。

  不要责怪舆论的势利,舆论同情的爆发与舆论冷漠的积淀,都和舆论的正义无关。舆论是一种“动物”,它有着自己的丛林法则与行动轨迹,它不被人控制,又被许多力量所左右。一个舆论到底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很难用数学模型来精准计算,但一个舆论在沉寂后又突然爆发,一定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舆论问题的解决,是舆论消失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舆论议题,有着不同的生命周期。大多数民生问题属于舆论生命周期较短的一类,主要原因民生议题一般比较具体,比较容易短时间解决,而那些长时间也无法解决的民生议题,因为解决遥遥无期,不容易形成大规模舆论。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家庭装电话供不应求,装电话要开后门,屡屡成为舆论监督的对象,而电话初装费的收取更是成为舆论穷追猛打的话题,电信部门被诟病为人们买鸡蛋还要自己掏钱买母鸡和付饲料费,但是,随着电信技术的进步和电信产业的发展,轮到电信部门向用户推销产品,预付话费送电话机、送手机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初装费等等舆论议题再也没有出现。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凤凰古城门票收费项目尽管弄得满城风雨,天下抱怨,但不久以后,一定会慢慢平息,除了再发生偶然事件,舆论不会再反复,多少景点在涨价前被批得体无完肤,提价完以后过了几年,大家也就习惯了。

  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能死灰复燃。一个过去的舆论议题重出江湖,一定和今天的舆论环境的某个要素具有相似性,或者时间、或者地点,或者人物,或者情节,当然,最有可能的还是问题,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它就会像关节炎,每到气候变化就会发作。不过,仅仅有相似性还不够,舆论议题的东山再起,还需要一个节点,类似江河里的巨石,激起浪花。这个节点,有时候是一个突发事件,有时候仅仅是一个日子,比如纪念日。

  舆论的真正高手,绝不是只会打目前的舆论战,他一定懂得蛰伏在地下的舆论议题,哪些需要唤醒,哪些需要防范,哪里是它的矿藏,哪里是火山口……

    [新京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