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打工子弟校被拆:分流学生报到仍被索“五证”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8-18

 

打工子弟校被拆:分流学生报到仍被索“五证”

  本报讯昨日,在市教委举行的通气会上,海淀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乔键表示,“五证齐全方可申请就读公办校”是针对即将入学的新生。

  但随后,记者到海淀区东升乡科技站内临时设立的学生分流登记点探访发现,该处正在为因新希望小学被拆而失学的学生,进行最后一天的登记工作。多名前来登记的家长称,分流登记前,仍须向工作人员出示“五证”,不齐全或是不符合要求,均会被拒绝登记。

  学生五证不齐登记遭拒

  现场公告显示,“根据市、区有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海淀区公办小学就读政策要求,入学学生需提供‘五证’”,该公告的落款为东升乡人民政府。

  “我去科技站咨询,被告知‘五证’不齐全的孩子一律不管。”程兆菊说,自己一家是河南信阳人,几年前来到北京,丈夫收废品,自己做保洁。

  “我跟孩子他爸都是打工的,没有单位,也没有签合同。我们租的房子,房东也不给开证明。前几天给老家打电话,让弟弟去村里开证明,村里不给开,根本没法办五证。”

  昨日,10多名新希望小学学生家长反映,因没有工作合同、租住的房屋没有房产证等问题,“五证”无法办齐,致使孩子被登记分流处工作人员拒绝登记。

  教委将与接收学校沟通

  昨天下午,在清河小营附近的海淀鹍鹏物业管理公司内,设了海淀红星小学分流登记点,分流安排通知书上显示,在册的红星小学学生可以在8日到14日登记,家长也须持“五证”,且暂住证须是海淀区并在有效期内,这份通知的落款是东升乡文教科。

  红星小学谢校长说,没有五证的学生不能登记,家长没有五证的学生可以到其他不需要五证的打工子弟学校上学。

  针对部分打工子弟学校分流登记时需要五证的情况,海淀区教委的乔书记说,这是一些学校和乡镇文教科对政策把握不清所致,按照政策安排,分流登记时不需要家长出示五证。

  他表示,会跟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和接收分流的学校沟通清楚,不再要求家长出示五证,“我在会上承诺的一定会做到。”

  【链接】

  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 个案

  本校拆了 学生挤进分校

  因无法办齐“五证”,程兆菊为4个孩子在新希望实验学校位于西三旗附近的分校内报了名。

  “没办法,总不能让孩子失学吧”,程兆菊说,去新希望分校上学,不但要坐将近一个小时的车,而且开销大幅增加。

  “每天5元的午餐费,每月70元的交通费,一个孩子每个月就要多花200多元,只好咬牙硬撑了”,她说。

  记者从新希望学校了解到,该校有本校和分校两个校址,本校已被拆除,有近两百个本校的孩子已经到分校报名,准备9月份开学来这里上课。分校的老师在电话里明确表示,不需要五证,只要每学期交800元学费就行。但据了解,分校也无办学资格。

  昨日,分校门外的胡同停满了面包车,行人只能从车旁蹭过去。学校里有一栋破旧的二层小楼、几间平房和一个散发着异味的厕所。

  记者透过开着的窗户看到,教室里课桌椅破旧,墙皮大片的脱落下来。一位自称工作人员的中年女士表示,已经有本校的很多学生过来报名了,被问及新增了这么多学生,这栋二层小楼怎么坐得下时,这位女士说,“9月份我们会启用另一栋教学楼。”通过这位女士的介绍得知,这栋新教学楼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宿舍改造成的。

  打工子弟校变迁20年

  1992年北京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但不久夭折。

  1993—1996年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初创时期。刚开始,这些学校里只有几名学生,校舍建在菜地里,教师由一两名在外打工的家长担任。

  2003年打工子弟学校创办之初,都是“非法办学”,直到2003年,北京市将第一张打工子弟学校的合法办学许可证颁给了明圆学校。但直到今天,能够获得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仍只有60余所。

  2001—2003年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市场出现了淘汰、兼并现象。一些小的打工子弟校经不起学费的价格战,被吞并。

  2006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自办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打工子弟学校加以整顿和管理,提出“分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各地先后开始大规模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同时,对涉及的学生进行安置。其中,海淀将15000余名学生分流到公立学校读书,朝阳则出台举措要取缔先看能否分流。

  2011年 海淀、朝阳、大兴24所打工子弟学校面临拆迁。

    [新京报]

五证不齐难入公办校,打工子弟来京6年换3所学校

  ■ 特写

  他们是一群习惯了迁徙的“小鸟”,离开老家的山路弯弯,走进城市的宽街高楼,随父母从一处城中村,辗转到另一处城中村。

  小伙伴刚玩熟就散开,老师刚亲近又陌生。

  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因为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断消逝,背着同一个书包,走进不同的教室。

  迁徙求学,路漫漫。

  “彭雪珂”,8岁的河南女孩握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端正清秀。

  10日上午,位于海淀区东升乡的打工子弟学校新希望实验学校因租赁合同到期,被产权单位东升乡科技管理站收回,校舍全部拆除。学校800多名学生失学,彭雪珂是其中的一个。

  五证不齐难入公办校

  昨天,学校被拆成了一片废墟,几名工人正在打磨废砖。

  “他们又没学上了”,父亲郭华回头望望孩子,叹气说,因为孩子,全家人已经搬了两次家。

  来京6年,郭华夫妇一直以卖水果蔬菜为生。起初,郭华的3个孩子都在新发地附近的南苑小学读书,读了4年多,“学校突然被拆了。”此后,夫妻俩将孩子转学至东升乡附近的育红小学,但在育红小学只学了一年,就因为所租住的房屋拆迁,3个孩子再次转学,来到新希望小学,郭华说,自己也想给孩子找公立学校,但因为办不齐五证,公立学校不接收,只能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但让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次只读了半年。所谓“五证”是指,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上学,一定要上学”

  “你能帮帮我孩子吗?给他找所学校”,听闻有记者来采访,徐香勤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扯开门帘,“我儿子之前在新希望实验学校读学前班,再开学就该上一年级了”。

  她哑着嗓子说,为了能办齐“五证”,自己跑了整整5天,磨破了嘴皮子,饭都没怎么吃过。

  “可还是没办下来”,徐香勤大哭。她在学校附近打散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丈夫靠收废品挣钱,“收入很少,但再苦再累,我们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

  为了办到“五证”,这位只认识自己名字的母亲学会了发传真,拿着文件到处找人念给自己听,“我不能让儿子像我一样没文化,上学,一定要上学。”

  两万费用挡了求学路

  “其实新希望小学的条件并不好,教室都是彩钢板搭的,操场也很小”,三年级学生小武(化名)的母亲李女士说,一家人从天津来京已经数年,孩子该上小学时,自己也去一些公立小学咨询过,门槛很高,仅赞助费就要交2万元,而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每学期学费800元,加上取暖费、饮水费等,花不了2000元,“我们夫妇每月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只能负担起这样的花费。”

  李女士称,孩子进入公立小学前,还须通过考试,小武成绩不好,没学校收。“借读生不仅入学前要考试,上学期间的成绩如果达不到要求,也会被退学”,李女士称,小武的一名同班同学,此前在附近一家公立学校读书,就因3年级的考试不合格被退学。

  多数家长称,送孩子到打工子弟学校其实很无奈,学校里面大多是打工者的孩子,不会受歧视,孩子间相处得也很融洽。原新希望小学语文老师宋先生说,学校除了小学6个年级,还有初中部,“很多外来务工子女读完小学后无法升学,所以选择来此。”

  随着新希望小学的拆除,宋老师和其他20余名老师也全部失业,“新希望在西三旗的分校,能负担10名左右的老师,其他人只好自谋生路了。” 

  A08-A09版采写/本报记者 石明磊 饶沛 张彰 杜丁

    [新京报]

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关停 北京教委:不让一个学生失学

  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 “多所打工子弟学校收到关停通知”追踪

  本报讯 (记者杜丁)昨日,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称,今年,海淀、朝阳和大兴将有24所打工子弟校面临拆迁,目前三区已经制定和采取了学生分流方案。就打工子弟校关停后学生安置问题,市教委明确表示“保证不让一个就读的学生失学”。

  4万余人就读无资质学校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目前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约43.37万人,70%以上在公办中小学就读,还有约10万随迁子女在自办学校就读。其中,5万余人在经过认定的合法打工校就读,4万余人在没有办学资格的自办校就读。

  24所拆迁校涉及在校生1.4万

  线联平说,随着城乡接合部改造、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设施也面临调整、改造。今年,大兴、朝阳、海淀三个区共有24所流动人口自办校面临拆迁,涉及在校生1.4万余人。目前,三个区已制定和采取了分流学生的方案并且逐步到位。

  按照市教委要求,各区县在进行分流安置中将依照“三先三后”原则,即先拆民居,后拆学校;先对安置分流方案论证可行,后组织具体实施;先分流安置,后拆校舍。

  114所自办校将分批规范

  针对自办校将如何规范,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目前北京市没有获得办学资格的自办校尚有114所,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过完善、政府支持,能够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学校,约占20%,对这些学校将尽快审批使其转正;第二类,约有40%至50%的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改造;另外20%的学校是学生安全和学习环境无法保障的,将被关停,对于学生分流安置。

  不过,罗洁表示,对这些学校的改造没有具体截止时间,只能逐步提高、推进。

  ■ 发布

  朝阳:“委托办学”准备4300学位

  据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刘丽彬介绍,朝阳是外来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聚集区,目前朝阳区随迁子女人数已经达到86000余人,该区的自办校也由“十一五”期间的135所减少至目前的33所。

  刘丽彬表示,朝阳区对于随迁子女将采取公办校接收为主,在教育资源逐步保证的情况下,稳妥进行关停打工校的方针,“保障更多的随迁子女进入合法学校,享受更好的教育。”

  据悉,今年,朝阳区将关停9所打工子弟校,共涉及4574名学生。“9所学校办学条件、设施不具备合法的民办学校办学资质。”刘丽彬表示,目前这些学生中,有借读证明能够进入公办校的学生是467位;对另外4107位学生,朝阳区整合了一些公办校的校舍,用委托办学的方式,准备了4300个学位,“所以,有充足学位保证他们入学。”

  海淀:两种方式安置3200学生

  据海淀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乔键介绍,今年该区拆迁的四所学校分别为绿园小学、苗苗小学、新希望学校和红星小学,涉及分流学生3200余人。

  乔键说,四所学校均为未经批准的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其中绿园小学拆迁是由于租地合同到期,正好又位于城乡一体化改造中。苗苗小学正好位于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蓄水池所在地,目前该校已经腾退完毕。新希望学校也是由于租赁合同到期,所在地处在改造拆迁范围之内。红星小学是处于城乡一体化改造中,7月21日前已经腾空房屋。

  据介绍,目前海淀区对3200余名学生采取两种安置方法,一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改造公办学校,专门接收来京务工子女就读。二是采取就近分流,公办为主的原则。

  被问及是否“五证”齐全方可申读公办校时,乔键说,这只是针对新入学的学生。他表示,打工人员子女只要提出愿意在海淀就读,该区将做到一个学生不流失。

  大兴:关停11所需安置6500人

  大兴区教委副主任王滨表示,大兴是流动人口比较聚集的区县,目前该区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42000人,其中51%的学生在公办校就读,24%的学生在11所经过审批的自办校就读。另外,还有25%的学生在未经审批的自办校就读。

  他表示,今年为了配合大兴区拆违打非工作,该区11所开设在违章建筑内、未经审批的自办校面临拆迁,“从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方面,这些校舍具有重大安全隐患。”据介绍,11所被拆迁的打工校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员集中的黄村、西红门、瀛海和旧宫四个镇,涉及需要安置分流的学生在6500人左右。

  王滨说,大兴区以各镇为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分流方案,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则,分流到公办校和已经审批的自办校,目前大兴区已经给接收学校校长开了会,做好部署。

    [新京报]

打工子弟:北京如此大,为何放不下我们的课桌?

  没了打工子弟学校,我们去哪上学呢?

  上万名孩子一夜失学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又被关停了,遍及3个区的上万名孩子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面临被迫被选择。

  据相关政府部门给出的解释,大兴、海淀、朝阳区的近30所学校是因为种种“安全隐患问题”被叫停的,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的有关规定,校园面积至少要达到15000平方米,校舍总使用面积至少3587平方米,体育场地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至少200米环形跑道等。

  “显然,对我们这种缺少资金的学校,这是永远过不去的坎。我们成立的时候你们就默许,一有政策就用这种理由叫停。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位校长语带不满。

  “今年6月底,学校因为合同纠纷,被村委会停水停电。”海淀区红星小学谢校长说,随后,校方和房东接到海淀区法院的电话,房屋与土地将被强制收回, 村委会的人则当场将房屋拆毁。

  尽管叫停不符合办学标准的学校,理由充分,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来为孩子们安置好他们的下一张课桌。截至目前的消息,只有朝阳区教委表示,已经做好准备,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海淀区和大兴区则没有对学生的安置办法给出明确回应。

  16日,当记者赶到位于海淀区东升乡的新希望小学时,校舍只剩下一地瓦砾。

  同样是16日,几位学者打算就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展开研讨,记者赶去旁听,却几次被通知改换地点:

  中午12时许,会议地点从城西一处大厦改到城北一所大学。

  13点15分,大学方面迫于压力不愿提供地点,于是,会议改到一所民营书店。

  13点40分,记者再次接到通知,“书店也不行了”,会议被迫取消。

  取消了的会议无法打消人们心中的问号——打工子弟,北京如此大,为何放不下你们的课桌?

为城市出力却不能在城市上学

  印象中,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6年,北京市就曾经在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区县关停239所打工子弟学校,当时近10万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受到影响。

  这次,当“关停”的政策再次出台时,换的是另外一批学生、愁坏了另外一批家长。

  “我们都是为北京出力的人,我们的孩子却没办法在这里上学,我想不通。”长期在北京做保姆的苏阿姨说。

  记者注意到,关停的消息刚出现在媒体上时,不少人的反应是“不能相信”。

  “‘同城待遇’不是去年就实施了吗?为什么还是有学生无法进入公办学校上学呢?”一位读者在论坛留言。

  因为,在已出台的法律和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到“解决问题”的表述:

  2006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法》将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写入法律:“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009年年末,中央财政下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2010年,北京“同城待遇”启动,按照规定,打工子弟入读公办学校,可以和北京孩子一样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然而,尽管目前已经在政策层面上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了在城市就学的通道,但这个通道并不畅通。

  “我的朋友想给自己的孩子转去公办学校,可学校说要‘捐款’,将近两万元钱,其实就是借读费。”从四川来京务工的徐先生说,他朋友的孩子最终也没能去成公办学校。

落在统计数字之外的学生

  2010年末,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消息,在公办校借读的打工子弟比例正逐年提高,2011年可达70%,三年内将提高到90%。

  尽管比例在不断上升,但还是有一部分打工子弟不可避免地落在数字统计之外。原因何在?

  不少人认为,原因可能在“五证”上。

  “五证”指的是,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五证’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是一道高门槛。”多名学校负责人坦言,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是菜农、商贩、临时工、拾荒者,也许根本不能做到“五证”齐全。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外来务工子女性格内向,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这些孩子性格敏感、普通话不流利。在父母眼中,他们“成绩不够优异”,“宁愿待在办学条件较弱的打工子弟学校。”

  “无论是无法进入公办学校,还是融不进城市的氛围。无论是哪种原因,打工子弟学校都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作出了贡献,无缘无故被关停,我实在不理解。”一位打工子弟学校校长颇为无奈。

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城市温暖

  城市之大,难道真的找不到更多的课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如何保障?在采访中,不少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思认为,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政策有‘禁’的一面,就应该有‘疏’的一面。由于资源配置的问题,可能公立学校无法接纳那么多外来务工子女,但是,打工子弟学校条件又有限。政府应该从卫生、教室环境、师资等方面给予帮助,让那些跟随父母来到北京的孩子体会到更多城市的温暖,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太元则表示,打工子弟受教育问题应尽快就地解决。因为,不就地解决就意味着增加“留守儿童”。

  既然有了同城待遇,为什么还有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政府投入足够,这些学校就不应该存在。”

  熊丙奇认为,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校舍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师资条件都相对较差。按照政府依法办学的标准,政府有权力对不达标的学校进行取缔。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不足,公办学校又不能完全容纳这些孩子,因此,这些学校只能“纠结地存在”。

  “关键问题还是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经费。如果政府能保障这些孩子全都进入条件较好的公办学校,相信关停打工子弟学校将不会再有人反对。”熊丙奇最后说。

  截稿时,记者从新华网获悉,北京市教委16日表示,将要求相关区县全力做好所有孩子的就学方案,把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作为工作底线,确保愿意在京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光明日报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姚晓丹)

    [新华网-光明日报]

 

 

 

相关报道

能否让孩子安心上学?教育不能排斥外来人口子弟

  ■ 公民议题之秋风专栏

  孩子能否安心上学是对执政者责任心的考验,贫穷人家的孩子是否有学可上,是对执政者良心的考验。自6月中旬起,北京市大兴、朝阳、海淀三区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停通知,所涉学生近3万名。可以预料,其中相当部分孩子将无学可上。

  政府部门关闭这些学校,各区这次给出的理由就是,这些外来人口子弟学校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房产证,校舍为违法建筑,存有安全隐患等。

  听起来蛮有道理。但这样的规定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办学要有办学许可证,但正如某学校校长所说,从2006年开始,区里就没给打工子弟学校发过办学许可证。这样,无证的学校将永远不可能有证,也就永远处于不合法状态。因此,他们也就难以对未来有长远预期,不可能增加投入,租赁质量较好的校舍。结果他们的校舍就可能是违法建筑。然后,政府部门就有很充分的理由关闭它们。审视这个因果链条不难发现,执法部门关闭它们的理由,其实是政府部门自己一手制造的。

  当然,在关闭这些学校时,有官员承诺,将会妥善安排这些学生,让孩子有学可上。但完全可以预料,这些学生中的不少人将不大可能获得妥善安顿。比如,官方要求学生必须“五证”齐全才可以上公立学校,而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不少家长是菜农、商贩、临时工,甚至靠拾荒为生,也就无法做到“五证”齐全。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孩子在北京将无学可上。

  官员们也许会说,这些没有资格在北京上学的孩子,可以回家成为留守儿童。笔者前不久到湖北某地农村,眼见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相依为命的惨状。没有父母照顾、监管的留守状态,对于儿童少年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长远来说,也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城市官员可能会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父母完全应该回去———至此,图穷匕首见。或可大胆推测,这正是城市政府大规模关闭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终极目的。城市当局关闭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就是为了把城市政府认为对城市没有用处的低等级的外来人口驱赶出去,以减轻城市的人口压力。

  这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自私,在过去十几年来,几乎所有城市的政府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其实,不光是从事低端行业的外来人口子弟上学存在难题,即便是作为外来人口的白领,其子女上学也存在很严重障碍。笔者为此也写过至少十几篇文章,从各个角度讨论过这样的做法是如何地不正当、不合理、不合人情。大道理已经讲完了,现在确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城市政府不欢迎外来人口及其子女,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毕竟,按照现有法律,地方政府确实只有责任服务于本地户籍人口。因此,解决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乃是从根本上改革户籍制度。就此而言,重庆的改革可供各地效仿。今年,重庆大约会有300万农民工获得重庆户籍,当然也就解决了其子女的教育问题。

  同时,教育财政投入模式应当进行重大改革。目前基础教育投入主要依赖区县一级政府。外来人口如果大规模跨省区流动,一律进入公立学校,就会导致流入地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负担压力较大。因此,解决此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调整政府的教育投入结构,增加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比例。中央政府的投入按照各地实有学生人数拨付,这样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财政负担,让地方政府没有借口不给外来人口子女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当然,这两项制度的变革,均牵涉广泛。但是,这样的改革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的时候。一群孩子,仅仅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城市里没有户籍,而他们的身份比较卑贱,就无法获得跟随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一起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在没有父母陪伴与无学可上之间进行残酷的抉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其教育制度、财政制度的耻辱,也是对其法律、人心的伤害。一套制度或许可以找出各种现实的理由,不平等地对待孩子的父母,但不平等地对待孩子,任何人也找不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

  (作者系北京学者)

    [南方都市报]

用“教育附加”帮扶打工子弟学校

  地方教育附加要求专款专用,希望,能多用于现在公众最关心的打工子弟学校,给那些漂泊的童年一张稳定的课桌。

  财政部日前同意北京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按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财政部表示,北京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应专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和奖金。上述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法律依据,是1995年施行的《教育法》。其中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决定开征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专款专用。可是16年来,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地方似乎并不多,不是教育不缺钱,而是地方没有积极性,增加收入有限,收费成本却不小。

  直到最近,“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才成为明确的要求。因为是自上而下的要求,而不是自下而上的诉求,如何征收、征收多少、款项用途,还没有见到地方的明示。

  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是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最实际的就是实现2012年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这值得肯定,可是一旦开征可能会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能不考虑。比如,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费,不论多少,最终还是会加重民众负担。

  现在,有些地方如北京的教育投入已经占到了GDP的4%。这在全国也是不多的,也是应该褒奖的,反映了北京市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明年起,教育附加费开始征收,意味着北京市又多了一笔教育的资金,那么,这笔钱会用到哪里?

  据报道,北京市教委正在跟财政局、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讨论“到底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联想到北京最近大量关停打工子弟学校,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很多打工子弟学校因为校舍安全等问题被拆除,既然,地方教育附加明确规定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建议地方教育附加不妨向打工子弟学校重点倾斜。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曾经披露了一组数字:北京现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43.37万人,有约10万随迁子女在自办学校就读。自办学校中有62所为合法办学,114所学校未经政府审批,涉及学生达4万余人。未经审批的学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20多所逐渐符合办学标准的学校,政府将会尽快审批;二是还需各方加大投入的学校,有50所左右;三是各种安全没有保证的学校,有30所左右。就是说,4万多名学生中的大部分,如果想要有学校上,还需要各方加大投入。

  地方教育附加要求专款专用,那么,如果能多用于现在公众最关心的打工子弟学校,给那些漂泊的童年一张稳定的课桌,或许纳税人不会有意见,反而会给予高度评价。

    [新京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