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北大教授:将“求学”与“致富”挂钩是对大学的误解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3-01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社会科学发展迅猛,而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则渐渐退居边缘,风光不再,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颇有些“落寞”,成为一些学校的“被调剂”专业。

  但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民众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又重新转浓。而各高校也纷纷提倡“通识教育”,并均以“人文学科”作为核心,这也为人文学科预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很多高校的中文系在努力谋求改变,不但在专业上做深做精,还倡导学生成为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中文系,重新成为诸多考生的第一选择。中文专业的前景如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选择中文专业?带着中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近日,笔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

警惕那些云山雾罩的“形象设计”和“跑马圈地”

  中国青年报:再过几个月,就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请您对文科考生谈谈中文专业的专业方向及职业前景。

  陈平原:我的任务是“介绍”,而不是“忽悠”。同样是“广而告之”,后者的目标群是多多益善,前者则只针对特定读者群。换句话说,此文只写给可能的“中文人”。虽说尽可能设身处地,毕竟是长期浸淫其间,不知不觉中会有自我美化的成分,打个八折,大致可信。

  各大学专业设置不太一样,以北大中文系为例,目前共设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我们的情况比较特殊,80%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内或国外著名大学继续念研究生,直接就业的不多。招生广告上说的“往届”,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段:“往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军队、外企、金融机构等单位就业,以其‘名牌’声望,加上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既然是广告,当然是拣好的说;不过,就业面比较广,这适应全国各大学的中文专业。

  好听的不一定好用,好用的不一定落在你头上。对于你“心仪”或“可以接受”的大学及专业,请上网查阅,看看这所大学的学术传统、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等。警惕那些云山雾罩的“形象设计”以及“跑马圈地”,对于大学来说,有没有好教授,是最关键的。

若是志向远大,当选择基础性学科,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青年报:社会上有两种很流行的看法,一种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另一种认为中文系“百无一用”,没有专长。这是否是一种误解?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

  陈平原:中文系的专业训练,对有创作才华的文学青年来说,会是很好的提升。但考虑到我们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作家只是其中之一,不该刻意强调。至于有无“专长”,就看你对“专长”一词的理解。如果是指实用性的技能,那确实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按过去的说法,这叫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差异。中文等基础性学科,讲究“厚积薄发”,不能拿来就用,但因其“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可以走得比较远。

  大学的专业设置,各有其宗旨与目标,听起来特别切合当下需求的,往往是“短平快”——有用,但也就到此为止。若是志向远大,当选择基础性学科,因知识深厚、课程广博、探索精微,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但就求职而言,学门现成的手艺也很不错。这就看你的志趣和能力。前者学不好则“一事无成”,后者的陷阱是过早地定型,捆绑住自家手脚,若有才华,难得施展。

  中国青年报:您曾经谈到过,包括中文在内的人文学科经历过一个转型的过程,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被社会科学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志于进入中文系就读的年轻人应当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

  陈平原:所谓“占据舞台中心”,指的是比较能吸引公众目光,如此而已,不含价值评判。上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兴起后,人文学科就不如社会科学吃香了。体现在大学招生中,以文科考生为例,上世纪80年代首选“中文”,如今则首选“经管”。变化的原因,不是知识类型,也不是师资水平,而是毕业生的薪水。在欧美也是如此,学医学法学金融,毕业后的收入,都比学文学史学哲学的高。这是整个社会需求及工作性质决定的,没什么好抱怨。关键是个人志趣。切忌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因那不见得适合你的性格与才情,而且,今天热门明天冷门,不是你能预料的。北大允许在校生转专业(通过一定的考试),每年都有从“热门专业”转入中文系的,这比例远远超过从中文系转出去的。我怀疑,很多考生当初选专业时,为虚名所累,不太考虑自己的能力及趣味。假如你真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及文献感兴趣,请以坦然的心态,报考各大学中文系。若无可无不可,那就随缘了。

不该将明天赌在虚无缥缈的“毕业生薪水排行榜”上

  中国青年报:去年10月,您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时说:“我稍作分析,成绩顶尖而愿意选择北大中文系的,大都是大城市的孩子(如北京、上海)。一是视野比较开阔,二是家庭相对富裕,故更多地考虑个人兴趣而不是就业前景。”对出身于农村或中小城市、家境一般却又对中文专业抱有一定兴趣的孩子,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平原:你引的这段话,是对现象的描述,而非理想设计。难道只有“富二代”才适合学“高雅而无用”的“文学”?当然不是。这牵涉到过去20年中国人对“上大学”的误解——直接将“求学”与“致富”挂钩。你要是问我:孩子跟你念文学,毕业后能不能拿高薪?我肯定不敢打包票。明知这不是上大学的本意,可对于穷怕了的中国人,你还能说什么呢?现在,这个阶段基本过去了,实现了“温饱”的家长们,逐渐明白大学不是职业介绍所,不该将孩子的明天赌在那些虚无缥缈的“毕业生薪水排行榜”上,而应更多考虑孩子的志趣与才华。要说学文学,小地方来的,生活感受真切,更容易体贴民生疾苦,与经典作家进行精神对话。

  中国青年报:您在百年系庆时还谈到,中文等人文学科正在“触底反弹”。您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触底反弹”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陈平原: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的庆典结束后,许多报道以我这句话作标题。学校提醒,若引起较大争议,我有责任出面澄清。可在接下来召开的全国重点大学中文系主任会议上,大家一致认同我的说法,可见,并非北大一家特殊。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就一直在观察当代中国人文科的走向,从风云突变到危机四伏,到一地鸡毛,再到逐渐复苏,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走过了20年。到了2010年,依我的观察:“在中国,‘人文学’(包括中文系)最低潮的时刻已经过去,若调整适当,是应该‘贞下起元’了。”这体现在整个社会氛围,也落实在高考招生。今年2月17日《文汇报》上刊登《中文专业,触底反弹》,以相当大篇幅介绍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等大学中文系如何“走势看好”,而理工科类高校如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也“都在着力做大做强中文系建设”。似乎此说已被公众接纳。可我必须提醒:说“反弹”,那是因此前有过惊心动魄的“滑落”,否则怎么会有“谷底”呢;而且,即便是十分有力的“反弹”,要想“重铸辉煌”,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青年报]

 

 

 

相关报道

北大教授陈平原:创世界一流大学,别订时间表

    争创“世界一流”,这么一种内在兼外在的压力,正使得中国大学普遍变得躁动不安、焦虑异常。其好处是,举国上下全都努力求新求变;缺点则是大学不够自信,难有发自内心的坚持

    当今中国,各行各业,最时尚的词,莫过于“世界一流”,大学也不例外。甚至,每年还会推出各色“大学排行榜”,给大学排出三六九等。

    不过,对于这些热闹非凡的“大学排行”,我在好多文章中曾经批评过。我认定,“大学排行榜”对于中国大学的发展,弊大于利。因为排名只能依靠数字,而数字是很容易造假的。如果以为读书人都讲“仁义礼智信”,那是低估了造假的巨大收益,而高估了道德的约束力。

    而且,“大学排行榜”的权威一旦建立,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利益链条,环环相扣。在我看来,此举将泯灭上下求索、特立独行的可能性。因为好大学必须有个性,但它的那些“与众不同”的部分,恰好无法纳入评价体系。“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久而久之,大学将日益趋同。差的大学可能得到提升,而好的大学可能因此而下降。这就好像某些比赛的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的进行平均。这被抹去的“最高分”,可能是偏见,也可能是创见。当你一次次被宣布“工作无效”,不计入总成绩,自然而然的,你就会转向,变得日渐“随和”起来。

    至于说到如何建设“世界一流”,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从晚清开始,中国办现代大学就是从模仿起步的。一开始学的是日本和德国,上世纪20年代转而学美国,50年代学苏联,80年代以后又回过头来学美国。现在,谈大学制度及大学理念的,几乎言必称哈佛、耶鲁。俨然,大学办得好不好,就看与哈佛、耶鲁的差距有多大。

    在我看来,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迷思”。过去,强调东西方大学性质不同,拒绝比较,必定趋于固步自封;现在,反过来,一切惟哈佛、耶鲁马首是瞻,忽略养育你的这一方水土,这同样有问题。

    我常说,中国大学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大学是否“世界一流”,除了可见的数字(科研经费、获奖数目、名家大师、校园面积、师生比例等)外,还得看其对本国社会进程的影响和贡献。就目前中国大学的现状而言,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所处的历史舞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忙着制订进入“世界一流”的时间表。

    争创“世界一流”,这么一种内在兼外在的压力,正使得中国大学普遍变得躁动不安、焦虑异常。其好处是,举国上下全都努力求新求变;缺点则是大学不够自信,难有发自内心的坚持。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而很可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外有排行压力,内有改革动力,中国大学发展的空间正日趋缩小。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如果连标榜“独立”与“创新”的大学,都缺乏深刻的自我反省能力,那就太可怕了。

    [人民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