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应让“大学幼儿”们补补“社会课”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6-28

 

    就在沈城众多考生和家长企盼今年高考录取消息时,沈城一位学生的父亲陈先生决定让在重点中学就读的女儿暂时放弃高考录取,去补补“社会课”,而他为此投入的初期预算高达20万元。(6月22日《时代商报》)

    在绝大多数旁人眼中,能在重点中学就读,考取一所较好的大学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可是,这位父亲缘何为衣食无忧的女儿选择这样一条另类的成长之路呢?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女儿太幼稚,以致于达到“上初二不会乘公交”的无知地步,这种单纯法,即使顺利考上大学,又如何能够适应里面的生存环境呢?一个大学生太幼稚到“幼儿”的地步,将来又如何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

    其实,早就有人作过详细的调查,现在有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个别学生太幼稚,只知道死学书本,对社会一无所知,可信度到底有多大,笔者不作妄断,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学就真像“大幼儿园”了。陈先生作为沈阳某健身俱乐部的董事长,以他的财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给女儿选择个好大学并不难,但他却仍旧“怕孩子进了大学驾驭不了那种环境。”的确也是,现在许多高中生只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大学,考了大学要学什么;不少大学生缺乏求真务实精神,进入大学后,就学会了逃课、喝酒、抽烟、谈恋爱,并且养成好高骛远的坏心理。由于没有经过社会实践,还意识不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很多大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都是理想化的,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处于盲目憧憬阶段,缺乏必要的计划和设定,就业时“高不够,低不就”现象十分严重,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具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观念,在此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关于他们当保姆、卖猪肉、收垃圾、擦批鞋之类的消息披露,并引起社会反反复复地讨论,而那些“死要面子”硬撑的大学生最后不得不回炉上技校的报道也不少。如果把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夸张地说成“大幼儿园”似乎也不为过。

    暂时放弃高考录取并不是说以后就失去求学的机会,而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所以,笔者认为陈先生给女儿补补社会知识的作法是可取的,这样做,可以使其对社会情况有一定认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为将来出身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减少这样的“大学幼儿”们,笔者建议大学校园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大学生们参加多种“实战演习”,尽量可能地去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职业技能、与人沟通等“实用技术”,既然一些小小的中等职业技校都可以想到做到,那么相信大学也是可以的,因为只有这样,培养出的才不会是“大学幼儿”,而是真正成熟的成人了。

    [凯迪网]

 

相关评论

  高考不改弦 足球难雄起 !
  文/郭光东

  “看足球,有股闷气。”这是小平看完一场中国队赛事后的感慨。
  今年的德国世界杯已狂欢十数日,只得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中国球迷肯定也“有股闷气”:诸多蕞尔小国都能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我泱泱大国却无缘32强争霸。
  一个13亿人口之众的大国,咋就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有论者将其归于中国足球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归于球员向钱看、足球精神堕落等等。这些都论的是,但中国队打不进世界杯,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青少年足球普及不力,归根结底,就是还没有落实小平的那句话———“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那么,中国的娃娃们在干什么呢?
  恰恰在今年世界杯开赛之时结束的全国高考,给了我们一个解惑的明确提示:他们在一切为高考准备着。
  他们没有闲功夫踢球。他们几乎没有童年,从小学起,家长就让他们瞄准将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择校、补习,生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到了中学,他们通常天不亮就到校,天黑了才放学,在校时间超过包身工,回家后还要写作业到午夜甚至凌晨。周末他们要上各种补习班,通常每周只有半天休息。即便这半天休息,他们也无精力、无心情玩球,只能补觉了。于是不难想见,一些重点中学有钱建漂亮的足球场,却终日难见几个学生踢球。
  等到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终于有时间踢球了,他们却已不再是娃娃,错过了养成足球意识、素质的最佳时期。此时再练足球,多半也就自娱自乐了。
  当然有人会质疑,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不是屡屡斩获金牌吗?同样是高考,为什么其他运动项目就不受影响?殊不知,举一国之力去增强少数人的体质、让他们去世界上争金夺银的传统体制,对足球这项运动并不适合。足球是上场人数最多的集体项目(拔河等参赛选手没底的项目暂且不论),不像乒乓、射击、举重等项目集训数人即可;足球对球员体能、智力、团队精神的要求也最为苛刻;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在全球竞争最为充分,各国比拼的不仅是敢于吃苦的精神,更是在比拼“群众基础”。历史已经证明,举国体制可以在竞争不太激烈的女足领域将中国女足集训成世界杯亚军,却尚无让男足威震世界杯的先例。
  所以,离开了绝大多数娃娃的参与,单靠几所并不景气的少年足球学校支撑,中国足球即便一时冲出了亚洲也是运气使然。群众基础与球星历来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让一些量少质差的球员决定中国足球的未来,恐怕中国球迷生闷气的日子还长着呢。
  推演开来,被影响戕害的又何止一个足球!高考以及恢复高考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也正如论者早已指出的,在高考指挥棒的逼迫之下,中国教育的功能已严重异化。学校水平的高低、学生能力的强弱,仅仅取决于一次高考的分数。由大一统的高考制度逼出的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子的身体,不断磨灭着孩子们的灵性和自信,泯灭着学生对机械做题以外任何事物的足够兴趣。如此教育格局,人性不扭曲才怪,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是“解题高手”,不免“高分低能”。
  但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一个“高考世界杯”。看似公平,实质是科举翻版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不过是一场“内斗”,反而大大损耗了我们“外斗”的能力。改革已千疮百孔的高考刻不容缓!
  只有及早改革现行高考,才能使中国少年不输在全世界少年的起跑线上。百年前梁任公的警句言犹在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假如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升,那时中国人玩什么玩不动?玩转一个小小足球又算得了什么?
    [
南方周末]

 

“我国高考造就最优秀学生”的逻辑盲点

    文/徐迅雷

   一个叫丁刚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接连在《人民网》刊发文章,一论、再论“我国高考造就世界最优秀学生”。

  丁在文中说:“就基础教育而言,中国学生总体而言无疑是最优秀的,这也是全世界公认的。这种最优秀是应试教育体制造就的。这也是不容置疑的。”(6月21日《人民网》)你瞧,为“应试教育体制”唱赞歌,还“不容置疑”,中国的教育官看到这样的论调,一定心里老大的舒坦,仿佛大热天吃了三支大冰糕。丁在文中做比较:“论基础知识的功底,中国学生就总体而言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美国、英国学生比不了,至于一些发展中国国家,他们的学生水平相差就更远了。可离开了现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中国学生还能保持得住世界领先的地位吗?”(6月11日《人民网》)美国、英国的学生听了,恐怕也要乐坏三颗大牙,爱理不理问一声:你说的“基础知识”,究竟包括哪些范围?

  面对网友的普遍质疑,丁在“再论”里赶紧声明自己说的仅仅是“中小学教育”,自己也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落后于美国”。看来,丁文一边亲吻中国教育的左脸——中小学教育,一边也把巴掌拍在中国教育的右脸——大学教育上。总体来看,丁文所弹的其实是个老调,就是说了又说的“中国基础教育强于美国,美国大学教育强于中国”之类。问题是,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强于美国吗?真的世界第一、而且还“世界公认”吗?

  因为概念不清,丁文有一连串的逻辑盲点,比如:逻辑盲点一,什么叫“世界最优秀学生”?“世界最优秀学生”的概念怎么界定?逻辑盲点二,什么叫“全世界公认”?谁有权代表“全世界”予以公认,谁有权派发这样的“公认证书”?逻辑盲点三,造就多少个“世界最优秀学生”可算整个国家的中小学生乃“世界第一”?

  丁文的逻辑思维,就是把“基础扎实”等同于“世界最优”,把一部分学生初高中基础掌握得多等同于“总体上基础扎实”,这个跟此前杨振宁老先生所说的“清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超过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是一个论调。拿“一小撮”指代“总体”,拿“基础知识”指代“整体素质”,拿“书本知识”指代“基础功底”,有的人就爱这样的“逻辑跳跃”。作者自己要想发现这样的“逻辑推理”之好笑可笑,是需要睡醒了并且要揉揉眼睛的。

  那一点来自教科书的可怜的“基础知识”,无论多么“博大”、多么“丰富”,都是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全部,这样的“基础知识功底扎实”算什么,又有什么用?而且,这样的“基础知识功底扎实”也就“扎”在小部分的“凤毛麟角”身上,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你看看央视“青歌赛”那些初高中文化的选手回答“综合素质问题”时的洋相百出,就知道“基础扎实”究竟“扎”什么地方去了。这样的“基础扎实”真的是“世界最优”吗?我向来认为,中小学生多学一点少学一点教科书里的“基础知识”,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的家庭作业是要完成6份试卷;一个初中生,在校12小时,回家加班做作业超过零点——所有童年少年的快乐被剥夺个精光,这样的所谓“世界最优”的“扎实基础”究竟“扎”出了什么?反正诺贝尔奖到现在一个也没有“扎”出来。

  真正的有识之士,是不会被“基础知识功底扎实”这摊庞大的烂糊泥给蒙住眼睛的。英国教育家伊迪斯多次来到中国访问,他忆述亲身经历,不禁感叹:“中国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见6月13日《参考消息》第16版,通栏大标题就是《英国教育家感叹:中国孩子太辛苦》)不难看清:所谓“中国中小生全世界公认最优秀”是一个无价值的、彻头彻尾的伪命题;真现实、真命题就是:中国的中小生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应试童子”。

  丁刚先生为什么在“世界公认最优”的伪命题下,“直言不讳”地认为“中国应试教育体制造就世界最优学生”,而且“不容置疑”?“考试”本身无非是手段与工具,一如砍柴的刀,尽管有钝锐之分,但它毕竟仅仅是工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考试,无论水平考试也好、选拔考试也罢,考试都是手段与工具。反对考试工具,一如反对柴刀,显然是可笑的,但是把一次性的考试当作测试人才、选拔人才的惟一手段,“一考定终身”、只看分数不看能力、只看文凭不看水平,甚至考试的组织者把考试变成赚大钱的“考试经济”,这样的考试制度问题不能不去反思。

  用同样的试卷测试不同的人的水平,这当然是一种公平的手段。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这三者之间,就重要性来说显然是一个比一个弱,考试公平仅仅是“过程公平”;丁先生有没有想想,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埋没了多少因为缺少起点公平的人才,比如农村的孩子?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又因本身的体制性缺陷而埋没了多少人才,比如韩寒那样的“偏科”天才?中国的考试制度和长久以来因考试制度而形成的考试文化,其核心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考分等同于素质、把知识等同于智慧,这更是“人人都是受害者”了,只是这样的“受害”是无形的、看不见罢了。

  丁文为应试教育大唱赞歌,当然与他本身是应试教育中的“成功者”有关,状元作为科举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说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好的。然而,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作为做过《人民日报》驻联合国(美国纽约)记者的丁先生,作出“世界公认中国学生最优秀”的荒诞判断、推出“应试教育体制造就世界最优”的反常推理、发出“离开现行高考制度中国学生还能保持得住世界领先的地位吗”的可笑发问,甚至提出“这是不容置疑的”的强盗逻辑,其认知水平、逻辑能力只停留在如此低水准层面,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个典型产物。

  就像管卫生的官员认为曝光医疗行业丑行就是“妖魔化医生”一样,中国的教育官也是不待见被说“坏话”的,因为这个涉及到他们的政绩问题,所以他们最乐见说他们“试行”的“素质教育”好、很好、就是好,同样乐见说他们“实行”的“应试教育”好、很好、还是好。中国的教育改革,这些年来除了形式主义地嚷嚷“素质教育”,毫无声色、更无起色;中国的教育官向来对中国教育自我感觉良好,稀缺改革进取之心,如今看见丁刚如此的大著,他们更是乐不思蜀,更不去想改革那码子伤脑筋的破事了。丁刚先生作为《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其文章尽管布满逻辑盲点,但也很可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不能不予以指谬。

    [凯迪网]

 

我国高考造就了世界最优秀的学生
  轰轰烈烈的中国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由于中国这两年成了全球媒体关注的中心,高考也就成了全球媒体议论的话题。这两天读了几篇报道,总觉得味道不对。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的高考的确太“残酷”了,他们的学生要比中国学生舒服得多。

  中国的高考制度的确需要改革,但是我们应当明确的是,世界上并没有完美无缺的考试制度。试问一下,哪个国家敢说自己的高考制度天下第一?美国亚洲学会最新公布的报告表明,由于美国学生在数学与科学教育方面越来越落后于中国学生,美国政府和教育部门更加担心会由此而引发美国竞争力的下降。

  论基础知识的功底,中国学生就总体而言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美国、英国学生比不了,至于一些发展中国国家,他们的学生水平相差就更远了。可离开了现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中国学生还能保持得住世界领先的地位吗?洋人们站着说话不腰痛,可真要拉出来比试比试,他们就会明白:世界上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区有一座中文学校。这所学校的董事长纪虎民先生就告诉过我:考上哈佛本科的中国孩子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在美国上完中小学的;一类是在美国上了一半中小学;另一类是在国内上完中小学的。论基础教育,这最后一类当然最扎实。差别只是在于,国内的学生受到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少一些,特别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和创造能力方面。这些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长处。至于讲到“残酷”,世界上的优秀学生又有哪个没有经历过“残酷”呢?跳水冠军陈肖霞说过:“你要想走在别人的前面,你就必须承受别人所承受不了的压力。”压力大了固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压力与成绩又往往是成正比的。

  纪先生的剑桥中文学校里有个叫王渊的中国学生,她后来考入了哈佛大学法学院。让我们来听听王渊自己的讲述吧:美国的高中情况不同,学习气氛也不同。我上的那所高中是私立住宿学校,学校要求严,学生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紧张。要想保持好的成绩,只能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睡眠时间。每逢期末大考,睡眠时间就很少,一个星期睡觉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10几个小时。有一次,爸爸妈妈去学校看我,我不小心把时间表放在了桌上。那一天我只睡了15分钟,从早上7:00到7:15。妈妈看到时间表便放声大哭起来。

  王渊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要想取得优异成绩,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都一样要经受磨炼,美国学生中的优秀者也不例外,一样要经受压力的考验。中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差距加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恰恰就在于,美国的王渊太少了!

  中国的高考制度的确给了学生很大压力,但是正因为有了压力,才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水平。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复杂,你强势的一面恰恰可能蕴含着一些负面的后果。有的时候,当你想剔除这些负面后果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伤及你的强势。

  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虽然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千万不要以为有了改革就可以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否则就有可能把我们的强项改成了弱项。[作者:丁刚]

    [人民网]


再论我国高考造就世界最优秀学生

  不久前,笔者在人民网发表了《人民时评:中国高考造就世界最优秀学生》。许多网友读了此文后提出了不同意见。对此,我想再谈一些看法。

  一、我的文章有一个限定,即中小学教育,而中小学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一些网友是拿大学教育来说事,这就有点儿离题。我本人也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落后于美国。而就基础教育而言,中国学生总体而言无疑是最优秀的,这也是全世界公认的。这种最优秀是应试教育体制造就的。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最优秀不等于完美无缺,但不能因为存在一些问题就否认了中国中小学学生的最优秀地位。

  二、有很多网友都谈到了中国的优秀学生确实不少,但他们都流到国外去了。这个问题和中国学生是否优秀没有直接关系,也不完全是现有的应试教育制度造成的。这和社会、大学教育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不能把大学、家长、社区,甚至托儿所的问题都算在中小学教育上,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无助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三、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有它存在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有网友提到,中国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过于“残酷”等。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距,我们也应当为那些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去读书的贫穷地区的孩子想一想,对于他们来说,苦读书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出路。“多给孩子们一些课外活动的机会吧!”这样的呼吁对他们来说,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四、保证公平应当是教育体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不少问题,但在这个方面,相对来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而恰恰是在这方面,被某些网友大加称赞的美国存在着很大问题。德国商报近日刊登了该报驻美记者的一篇文章,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的数据:在美国最好的146所大学里就读的大学生有75%来自占1/4的上层社会,而只有3%来自占1/4的下层社会。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说,不能否认,美国学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收入。这也就是说,美国贫穷阶层的孩子很难进入优秀高校。

  五、一些网友谈到美国中小学教育比中国更重视社会活动,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不否认美国中小学教育的这个长处。但是,美国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强,这也造成了很多问题。至今最令美国人头痛的就是,中学生越来越懒惰。这也就是我强调的,强势中可能包含着劣势。

  六、美国中小学有长处,但也有短处,短处除了我上面说过的,还有吸毒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可能还记得,去年11月美国田纳西州坎贝尔县中学发生的一起校园血案,一名14岁中学生开枪打死打伤3名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在纽约,警察已经开始在中学里搜查学生是否携带凶器。讲这些,并非是想把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说的一无是处,而是想强调一点:比较应当是全面的,不能总拿人家的强势来比我们的弱势。

  七、有些网友还谈到了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大家都知道应当学美国,让中小学生多增加一些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多增加一些动手的机会。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一种教育体制的形成有着社会、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想学就能很容易地学到的,要有一个过程,还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磨合。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这些年来,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又没有多少改进呢?有的人想得很简单,只要把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打造一个完美无缺的体制了。这只能是空想!

  我曾写过一篇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的文章,现摘引一段如下:对中国来说,我们已经过了学习阶段,现在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如何学习人家,而是能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这些年来,我们的医疗改革又总是强调要借鉴国外经验,结果是只看具体作法,不顾体制建设;只看结果,忽略过程。我们以为可以随意从别人的体制中剥离出某些作法,最终建立一个能够将多国先进经验融为一体的医疗体制。其实,我们最终学到的可能恰恰是我们最不想学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可能会丢掉我们原有的长处,忽视了对自己以往经验的总结。而我认为以上论述,同样适用思考当前高考制度。[作者:丁刚]
    [人民网]

 

相关链接

巴人论评:教育改革与“零工资”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qianlong.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环保新型造纸机械制浆机

通过对秸秆等原料切碎、低温浸渍,使纤维与杂细胞间的木素软化,再经过磨机的研磨,可将原材料中70%以上纤维提取出来。该机械制浆机设计独特,整个制浆过程可一次性研磨完成,不用化学药剂,根除了污染源,且造价低廉,用水量减少近10倍,耗能少,全部用电量不到100KW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