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企业简介 | 产品展示 | 商 机 | 企业动态 | 联系我们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参考信息

 

天津走出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节水之路


    新华网天津5月29日电(朱素英)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水资源短缺情势十分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始终坚持“开源节流,节水为先,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始终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节水之路,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着天津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天津市水利局局长朱芳清告诉记者,天津水资源总量15.7亿立方米,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过37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城市供水依靠引滦入津和应急引黄济津外调水源,城市供水的“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条件下现状年全市缺水近13亿立方米,城市缺水近3亿立方米,区域水资源短缺情势十分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性约束条件。

    因此,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始终坚持“开源节流,节水为先,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始终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建设节水社会型城市纳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战略目标,持续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确立了“建设节水型城市,发展大都市水利”治水目标,建立并完善了“政府调控、公众参与,总量控制、计划管理,经济调控、市场引导,法律保障、科技支撑”的节水新机制。

    日前,由中宣部、水利部等4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节水中国行”新闻采访团记者来到天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水资源规划工作中,天津市坚持水资源统一管理,立足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放在首位,建立以引滦入津和南水北调工程为主的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在构筑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的同时,加强水管理能力建设。把滨海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规划目标是:以引滦、引江双水源为依托,以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为补充,合理配置,优化供水布局,建立适合滨海新区的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在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基础上,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以滨海新区海挡、河口和行洪河道达标建设为依托,建立滨海新区的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构建陆域水网和海域修复,建立滨海新区水环境保障体系。全市按照“以供定需、工业总量控制、引滦指标动态管理、再生水跟进补充、海水淡化战略储备、地下水切换保护”的原则,优化本地水源、外调水源和非常规水源,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先后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天津市滨海新区水利综合规划》、《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天津市再生水资源利用规划》、《天津市水功能区划》、《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天津市地下水限采控采规划》和《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十一五”规划》等一批有关水资源专业规划,确立了天津近期和中长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目标。

    2005年,以水利部确定天津市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验地区为契机,组织编制了《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确立了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提出了水权制度、水资源管理、节水型产业、经济调控、公共参与、多水源调配与利用、各业微观节水、水生态环境保护、节水法律法规、科技节水十大体系建设任务,体现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难度实施,是指导天津市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巩固提高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保障天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滨海新区开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林下经济是天津市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就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静海县王口镇西岳庄村干旱缺水,多年来灌溉水源匮乏,制约着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西岳庄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发展林业,林木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其中部分区域杨树胸径达二十公分左右,树茂遮阳,树行之间已不能种植农作物。为充分利用土地,2008年在树行间建设了微喷灌工程,发展林下经济。据静海县水利局局长李义刚介绍,该工程占地面积300亩,把引进的深井提水恒压变频、管道输水除砂、微喷灌等技术整合在一起,新打深机井1眼,选用GBS-1-55KW变频柜一套,安装120目不锈钢网过滤器1套,铺设4寸PVC输水管道2400米,铺设PE管道40200米,安装节制阀802个,安装微喷头36550套,一次给水可同时供2500个喷头喷水。工程完成投入运行后,种植食用菌,效益十分明显。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冷棚内安装微喷灌设备,可控制冷棚内温度、湿度、缩短香菇生长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香菇的产量与质量。一位种植户告诉记者,微喷灌工程实施后,每亩至少增收10000元左右,同时微喷灌调节了林地小气候,项目区的树长势明显好于其它林地;二是节能。把恒压变频技术推广到设施农业上,根据压力要求设置工作压力,用水量大时转速快提水量大,用水量小时转速慢提水量小,在压力恒定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三是节水的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成后实行计量用水和计量收费,提高了农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和爱护工程的自觉性,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灌溉水的节约,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面沉降。

    不仅是西岳庄村,同处静海县的台头镇义和村也积极开展节水工程建设。义和村耕地面积2517亩,管灌工程项目区建设前水利工程不配套、灌溉水源短缺、灌溉保证率低、水质差。为了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2008年实施了管灌节水工程建设,新打深机井2眼,铺设低压输水管道9.1公里,建井房2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20亩。该工程于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效益十分明显。一是节水。管灌灌溉比原来土渠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30%,亩均节水80方左右,同时减少了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地次生盐碱化,改善了生态环境;二是增产增收。如节水工程建成后,种植冷棚西瓜600亩,每年2茬,每亩增加产值8000元;三是对其他地区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示范和推动作用。通过该项目区建设,拉动了周边地区节水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目前,相邻村纷纷前来考察学习,建冷棚,种各种蔬菜瓜果,配套建设节水工程,不久将使西台路两侧形成冷棚西瓜种植区和特色农业种植区。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出,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更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新路。

    天津还以节水文化建设为目标,从节水宣传入手,开展节水教育,培育节水文化,组织动员全市各行业、各部门和全市人民自觉节约用水,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节水合力。天津中环高科技有限公司首先将进口生产设备的直流水冷却系统用油冷却系统来替代,并将生产中的酸性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回用要求,返回生产继续使用,达到“污水零排放”标准,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节约水资源,每月可节约自来水3300立方米,年节约资金20余万元。天津石化公司采用先进水处理技术,整体提升循环水系统运行水平,浓缩倍率达到5.0,万元产值取水量由2001年的40立方米下降至2006年的9.2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7.94%,年节水量超过200万立方米,废水排放量从2313万立方米下降至1185万立方米。

    学校也成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体。“节水中国行”新闻采访团记者看到,南开大学的主要节水项目一是将南开大学学生浴室全部改造为智能IC卡节水控制系统,系统具有管理便捷、自动控水等特点,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节水技术之一;二是将主楼前两片大面积绿地采用自动喷灌技术,既美观又节水;三是学校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国际上目前最为先进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接触氧化+CMF(连续微滤工艺)等。通过这些节水项目,南开大学年节水约8万立方米。

    正是制度保障、科技先导、典型带动、全民参与,使科学用水、文明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在天津深入人心,增强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节水成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2005年,天津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节水型城市”,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全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7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47立方米,年降低率为12.9%;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达到16.2立方米,年降低率为23.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95%,工业节水居国内领先水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78升,远低于85—140升国家标准,城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如今,天津已经形成了在全面规划、统筹资源、强化管理、结构调整、水价调控、宣传教育、科技节水、典型示范诸方面具有天津特色的城市节水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节水之路,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着天津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华网 2009年05月29日]

 

 
Copyright @ 2005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